不走傳統路,醫療健康領域如何做真正的創新?

2020-12-20 和訊

  傳統與創新的更迭,一直是醫療健康產業的目光聚焦點。

  由於中國的老齡化帶來的養老、醫療健康的需求,城鎮化和消費升級帶來的大消費的需求,以及工業化對於傳統製造業的升級,數位化,尤其是顛覆著各個行業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和物聯網的緊密聯繫,今天正在影響著各行各業,包括醫療產業,醫療健康現在也越來越成為一個極其重要的領域。

  但是在醫療健康領域,始終存在供給和需求的矛盾,供給端的數位化,對數據工具的運用以便提升生產率和進行流程的優化,同時進行供應鏈的整合,是目前醫療產業創新的重要維度之一。創新不僅是從小處著手,更需要革新者具有全局視野和規劃藍圖的能力。

  我們看到國內大量的初創企業在完成單點突破之後,試圖在全局進行布局,比如在可穿戴運動健康、智慧養老、移動網際網路以及網際網路醫療領域,一些優秀的創業者正利用新的技術以及模式增量,試圖突破傳統醫療的桎梏,彌合供給和需求的矛盾。

  以下是其中佼佼者,通過梳理產業發展邏輯以及對話創業者,我們感受到,在醫療創新大勢下,新的產品、技術以及商業模式正在重構大健康產業的新格局。

  軟體+硬體一體的創新

  可穿戴運動健康產業在全球市場上高速發展。全球運動手錶龍頭佳明(Garmin)市值超190億美元。蘋果、華為、小米也紛紛推出智能手錶,極大地提升了整個行業的發展。

  位於天府軟體園的咕咚就是一家該賽道的明星企業。成都是國內較早做創業孵化器的城市之一,咕咚從成立開始就入駐天府軟體園,得到不少幫助和支持。

  運動手錶和傳統智能手錶的定位不同,智能手錶試圖接管一部分手機的功能,而且待機時間很短,健康功能只是其中的小部分附屬。

  咕咚的智能運動設備定位於專業運動手錶,比如咕咚運動手錶X3,且咕咚有強大的專業在線運動課程和服務,把軟體和硬體整合在一起。咕咚的核心競爭力在於軟硬體+服務一整套為運動愛好者提供的智能運動平臺,其基礎核心又基於運動大數據。

  在咕咚發展過程中,有一些比較關鍵性質的轉折點:

  1、2012年初正式上線咕咚APP,咕咚的服務由WEB切入到移動網際網路;

  2、2013年中,咕咚聯合百度在國內率先發布咕咚智能手環,成為國內智能硬體的倡導者;

  3、2015年,咕咚首創在線馬拉松,截止到目前,咕咚總共完成700多場在線馬拉松,參與人數超過一億,是國內最大的在線賽事運營平臺;

  4、2017年咕咚發布智能運動戰略,確定硬體+服務的Peloton模式;

  5、2019年9月初,咕咚發布專業級運動手錶X3;

  最新的進展是咕咚健康精靈即將上市,健康精靈的智能運動解決方案由四川大學咕咚健康大數據聯合實驗室支持,百萬級健康數據分析轉化,權威見證父母每一天的運動健康。

  截至目前,咕咚擁有1.8億運動用戶,用最專業的運動軟體、硬體、課程與內容,為用戶提供全方位的智能運動服務,其主要營收來自智能運動硬體的研發生產銷售以及廣告和電商服務。

  面對眾多競爭對手,對於咕咚的差異化優勢,咕咚創始人兼CEO申波表示:「咕咚致力於打造各個運動細分市場的專業化軟硬體服務體系。咕咚已經連續發布了多款基於運動數據的AI運動課程,比如直播和互動式課程,包括新的智能運動硬體。」

  咕咚的願景是讓每個人動起來,專研創新的技術,無論是軟體還是硬體,咕咚專注於做好產品,通過口碑去傳播和獲取新的用戶。

  智慧養老,創新該如何走?

  隨著老齡化的進一步加深,養老正成為全球化問題,面對人口老齡化的嚴峻形勢,如何讓每個老人有尊嚴地安享晚年生活,讓養老服務企業和機構增效降本的運行,讓政府管理部門精準決策、高效管理,這是當前十分緊迫的任務。

  四川作為中國的人口大省,同樣面臨老齡化問題,在我國養老服務,尤其是社區服務不發達的大環境下,養老服務基礎薄弱。「養老服務模式單一」「服務質量參差不齊」「運行效率低下」「管理手段單一低效」往往成為目前養老產業的標籤。在這樣的背景下,四川省正在積極探索發展智慧健康養老。其中,智慧養老服務平臺是可以突破的關鍵方向之一。

  位於天府軟體園,作為「智慧養老」雲平臺技術提供商全時雲,敢於對養老產業進行解構與業務流程梳理、重塑,大膽創新,探索出一套集「網際網路+養老/助殘/醫養融合」模式的綜合運營解決方案。

  基於養老服務業務一線實際需求深度調研與分析,全時雲整合併研發了一套集「信息動態化」、「服務可視化」、「統計多維化」、「結算輕鬆化」等諸多特點於一體的多端互通式智慧養老雲平臺(FSAP——Fulltime Senior Assist Platform)。

  全時智慧養老雲平臺可解決服務供需對接、統一數據管理、資金發放與結算、服務全程監管、獨居預警與失智定位,從功能上實現對內管理、對外服務、智能監管三位一體。

  公司創新性地採用了多項高新技術對「(養老助殘/高齡等補貼資金)的申請審核與實施監督」、「(老人/殘疾人/服務機構)評估與管理」、「基於區塊鏈技術的(老人/志願者/愛心組織/公益團體)互助養老」等工作進行了網際網路化的改良。

  具體來看,這有什麼好處呢?這不僅解決了服務機構在傳統工作模式中無法解決的低效管理問題,更協助政府解決在傳統監管模式中存在的諸多難點,通過系統平臺的綜合運用,可為地方政府與其他參與方提供一整套的信息化解決方案。

  「我國養老事業起步晚,要彌補與發達國家的差距,尤其需要網際網路信息技術的加持。」全時雲CEO劉渝表示,「全時雲通過運營積累的長者數據、養老機構業務數據、服務訂單數據、從業人員、涉老資金分發等數據的溝通互聯,帶動全域閉環的形成。一方面,以老年人為核心建立多維動態資料庫能精準對接老人需求,另一方面,通過為業務部門提供數據服務,能助力政府精準決策,幫助政府實現實時、高效監管。」

  目前,全時雲已形成以成都為研發基地,以北京、上海、廣州、重慶、哈爾濱等城市為運營中心的全國業務布局。基於技術和模式上的創新,2016年7月獲得千萬級Pre-A輪融資,同年榮獲天府軟體園十大創業企業獎。2018年7月入選工業和信息化部、民政部和國家衛生健康委制定的《智慧健康養老產品及服務推廣目錄》。

  跨界創新,用心做有溫度的產品

  作為成都高科技企業的聚集地,天府軟體園聚集了眾多世界500強企業和創業企業,為了幫助園區內的企業發展,天府軟體園在服務上不僅提供資金和人才,還積極迎合當下的熱門產業話題,舉辦活動,創業加速的服務非常全面,這也是不斷吸引創業者紮根這裡工作和生活的原因。

  曾在海外工作經歷、登上「福布斯中國30位30歲以下精英榜」的凡米科技創始人李卓東就因為中國廣闊的市場以及成都在研發、科技上的實力,回國創業。

  這家企業有一個頗具科技感的定位:擁有國內首家基於無紡布實現可水洗物聯網晶片,完成移動網際網路數據分析和收集、人群特性分析的綜合性科技公司。

  公司初期主要在從事母嬰產品的微創新。凡米剛成立的時候,利用團隊核心專利技術「離子感應探測」技術,圍繞尿不溼檢測嬰兒排洩的產品和系統創新,在產品上,推出的重磅產品「凡米小豆」,就是一款智能硬體+APP,通過離子感應器,幫助父母檢測寶寶排便情況,提醒家長及時更換紙尿褲。同時通過排洩數據來計算寶寶的飲食量、分析寶寶腸道的健康狀況,據此優化飲食方案。

  之後,凡米科技深刻體會到半導體晶片行業中的制約因素,結合團隊半數以上的半導體背景,開始研究基於母嬰用品,尤其是無紡布工藝上的半導體晶片,並於2018年12月成功研製,成為國內首個實現無紡布工藝半導體製程的晶片公司。

  創始人李卓東表示:如果電子產品實現了物聯網,只是智能實現的一小步,但是當身邊的衛生用品,甚至衣服也實現了物聯網的時候,那才是智能的一大步。智能不一定非要讓人們看得到、摸得到,在人們不知不覺中已經實現智能了,那才是真正的智能化。

  如果用一句話來總結凡米科技的創新的話,凡米科技一直深耕和沉澱行業核心技術,而且一直是在跨界創新。

  在李卓東看來,天府軟體園這裡的政策、氛圍很適合創業,也可以找到很多志同道合的人才以及合作夥伴。從一開始幾個人的小團隊,蝸居於成都西邊的幾十平的小房間的時候開始,天府軟體園就予以了場地支持,並協助申請了房屋補助。同時,居於高新區人才匯集之處的天府軟體園也為招聘提供了很多便利,定期舉行的企業走訪也讓凡米科技團隊從草根創業學習並實現正規化運作。

  最後,在凡米幾次資金困難之時,由園區推薦的政府性資金補貼為凡米提供了及時的補給。在凡米的發展過程中,遇到多次困難,李卓東坦言這是創業者的生活狀態,可喜的是凡米科技默默耕耘了多年多的核心技術在行業內產生了顛覆性的改變,並開始在百姓身邊的快消品中陸陸續續得到了應用。

  網際網路醫院跑通閉環之後

  作為網際網路醫療領域的獨角獸企業,同樣位於天府軟體園的醫聯又有什麼新變化?

  2019年11月,全球領先的跨國藥企勃林格殷格翰在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與醫聯在內的國內7家網際網路醫院籤訂了戰略合作協議。

  據協議,合作聚焦眾多慢病治療領域,在網際網路醫療、藥品配送、疾病管理、醫患教育等多方面開展合作,使患者充分享受網際網路醫療帶來的線上問診,處方,配藥及前沿診療資訊獲取等一站式醫療便利服務。

  此次勃林格殷格翰與國內網際網路醫院的聯手,將全面打通醫療與醫藥,在確保為患者提供優質的治療方案的同時,也提供了穩定的藥品供給渠道。不僅如此,勃林格殷格翰與合作夥伴還將在「網際網路醫患教育」上大展身手、發揮所長,目標把國際最前沿的診療理念傳遞給更多醫療專業人員,把準確的疾病防治科普信息傳遞給慢性病患者及家庭。

  此外,在進行「網際網路醫患教育」上,醫聯與美國醫學會(AMA)旗下的權威官方刊物JAMA共同打造的「JAMA搶鮮看」欄目已經於10月底在醫聯平臺上線。「JAMA 搶鮮看」欄目結合了國際、國內醫學熱點話題,選取JAMA及JAMA Network旗下子刊文章精粹、摘要,翻譯成中文文獻供國內的醫生群體在線學習,其中引進的學術內容覆蓋了腫瘤、心血管、內科、外科、眼科、兒科、神經學等各臨床重點領域,聚焦最新臨床研究成果、前沿研究方法以及國際醫學(000516,股吧)時政。

  時間回到2017年下半年,美國製藥公司吉利德正在中國廣泛篩選戰略合作夥伴,此時,吉利德第一款C肝新藥索華迪已經獲批上市,重磅C肝新藥丙通沙也即將拿到新藥批件,其在中國正摩拳擦掌,旨在讓C肝新藥惠及中國更多患者。在中國擁有豐富的醫生資源、創新能力強的醫聯進入吉利德的視野,10月,醫聯成為吉利德的中國戰略合作夥伴。

  經過摸索,醫聯在C肝疾病領域打通了從疾病篩查、醫生教育、患者管理、患者隨訪、電子處方、DTP配送到患者支付等諸多環節,跑出了單病種全過程管理的一個成功樣板。

  在醫聯創始人兼CEO王仕銳看來,在兩票制、取消藥品加成等政策背景下,藥品流通行業將重新洗牌,DTP業務、處方外流等將迎來高速增長。

  2018年下半年,醫聯以網際網路醫院為發展方向,將內部業務架構做了一個大調整,用於聚焦在網際網路醫院業務的發展。

  網際網路醫院具體如何運作?以某一慢性病專科為例,患者在初次線下首診確診治療之後,可通過在醫聯網際網路醫院上與醫生進行醫患溝通和複診諮詢。在醫聯網際網路醫院,患者通過電子處方在線購藥,訂單通過醫聯網際網路醫院分配到藥房線下配送,患者足不出戶享受到高質量醫事服務。

  牽涉到電子處方和線下配送,就意味著醫聯需要補強藥品供應鏈能力。在專科用藥領域,醫聯逐步具備了完善的供應鏈體系,醫聯的雲藥房SKU超過10000種,合作藥店超過6000家,其中包括了自營藥房、合作藥房和其他渠道的藥品來源。2018年6月,醫聯與叮噹快藥達成戰略合作,叮噹快藥的藥品配送能力對醫聯的藥品供應鏈是極大的補充。

  不得不提的是,2018年12月29日,吉利德B肝新藥韋立德(丙酚替諾福韋)進入中國後的第一張電子處方,是在醫聯網際網路醫院上開具的。B肝新藥啟售,首批藥品在醫聯雲藥房上架後20分鐘內全部售罄。這不僅證明了網際網路醫院在提升新藥可及性方面巨大的時間優勢,也證明了醫聯的平臺醫患連接力度之強。

  此外,醫聯相繼還與國內知名的保險公司、公益機構合作,通過PAP等項目為患者緩解支付壓力,通過商業保險來做患者的疾病風險管控,從篩查預防、診斷治療、隨診管理、患者教育到保險保障,醫聯網際網路醫院力圖打造以患者為中心的整體解決方案。

  而在跑通了肝病疾病閉環的醫聯迅速又確定了此後的發展方向:打造國內領先的專科慢病管理平臺。醫聯創始人兼CEO 王仕銳認為,「無論是國外還是國內,慢病患者沒有得到一個妥善的病後管理是一個普遍的社會現狀,所以慢病管理,是政府、企業、醫療機構和患者各方共同的訴求。

  在此訴求之下,醫聯不僅為「All In」慢病管理做了諸多的企業內部的組織架構調整及人員配備,同時還通過不斷引進開發新的技術,在人工智慧以及大數據領域進行深入探索,專科病種逐個擊破,在堅持「以患者為中心」的大原則下,為專科慢病患者提供專業的醫療及人文關懷服務,目前,醫聯已經在平臺上打通了「醫、患、藥、險」的業務閉環。

  以肝病專科為例,在經過兩年時間的深入探索後,醫聯平臺上已經連接數千名肝病科執業醫生,建立起了肝病科患者病歷庫,形成了較強的醫患關係鏈,極大提升了專科患者對於平臺的依從性。而在患者端,截至目前,已經有數十萬的肝病患者在醫聯平臺上享受著在線諮詢、複診用藥、智能健康提醒等服務,這些都是給患者帶來的實實在在的便利和福利,而醫聯在肝病領域的專業管理模式也已經成為了行業標杆。

  除了肝病業務,自2019年開始,醫聯的業務又新增覆蓋了HIV、內分泌、糖尿病、腫瘤及骨科多個病種領域,未來還將有更多的專科介入醫聯專科慢病管理平臺。而成功跑出慢病管理閉環的醫聯也吸引到越來越多的企業、醫療機構前來合作。

  短期來看,通過醫藥服務實現商業化變現是網際網路醫療企業的主要盈利模式。但長期來看,醫藥服務本身並不是網際網路醫院的終極目標,醫聯要做慢病管理,做全流程醫療服務提供者,這樣的服務才是一家企業最終真正要實現也最為長久可持續的業務盈利模式。

  在這個目標之下,醫聯專科慢病管理平臺的發展方向也非常清晰,即圍繞著患者的核心需求,提供高質量的專科慢病管理服務,最終打通越來越多的慢病專科,跑通閉環,造福社會。

  政策、資金、技術,多種因素交織在一起,他們相互作用、影響、疊加,共同推動著醫療向著未來的方向前進。作為中國西部地區乃至全國標杆型的產業園區,天府軟體園一直在數位技術、醫療健康等領域不斷吸引和孵化出獨角獸級企業,形成產業聚集效應。

  以上提到的企業以及產業園區,僅是醫療大健康產業蓬勃發展和不斷創新的一個縮影,在目前政策推動下,勢必會迎來新一波發展機遇和浪潮。

  *封面圖片由受訪企業提供。

  文 | 高道龍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動脈網。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責任編輯:王治強 HF013)

相關焦點

  • 【CIO專訪】博聖王仕慧:大健康、大醫療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CIO專訪】博聖王仕慧:大健康、大醫療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CIO專訪】博聖王仕慧:大健康、大醫療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2019-03-22 14:30:57  來源:CIO時代網
  • 創新醫療器械切換升級,全面提速|2020醫療健康領域年報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文 | 浩悅資本,作者 | 浩悅資本創新醫療器械行業組2020年中國經濟從疫情的動蕩中恢復,醫療健康領域在疫情帶來的非常態經濟周期下,整體投融資增長態勢顯著。在創新和政策的變革之下,諸多細分賽道受到資本的持續追捧。
  • 「數據寡頭時代」傳統領域如何藉助優刻得創新技術彎道超車
    數據作為數字經濟時代的重要生產要素,正日益受到政府及傳統行業的關注。當一批網際網路企業藉助數據的力量不斷發展壯大時,傳統領域開始奮起直追,共享「數據浪潮」的紅利。而在這背後,一項創新技術正在推動傳統領域實現彎道超車。
  • 全球健康科技公司如何推動中國本地醫療創新
    飛利浦的2019年未來健康指數對全球15個國家的醫療機構、醫護人員和普通公眾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中國在數字醫療技術的接受度上領跑全球。比如:中國醫療系統的數位化基礎設施、監管要求等與其他國家差別很大;對創新技術、產品和解決方案的負擔能力相對有限,而且地區差異很大,農村、貧困等特別缺乏醫療資源的地區難以負擔新的解決方案。那麼如何克服這些障礙和困難呢?
  • 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創新引領全國網際網路+醫療健康發展浪潮
    在問診分診、支付、影像診斷、智能物流等10項領域全面應用人工智慧技術,作為網際網路+醫療領域的全面迭代升級,真正為患者帶來了實實在在的便利。   指尖輕鬆一點,數據為你「跑腿」。在這裡,你省去各種排隊時間,醫生有了AI醫生助手。更重要的是你還能刷臉就醫,不用怕忘帶卡、身份證和現金。在服務醫生流程端,智能信息化元素已融入全院。
  • 2020中國醫藥健康創新資本論壇今日在深圳舉行 疫情後醫藥創新路在...
    對於醫藥大健康行業和創新藥領域而言,疫情助推作用顯現、醫改深化推進、貿易摩擦波及,國產創新藥的未來路在何方?如何在複雜多變的外部環境下,審視國內創新藥瞬息萬變的危與機;如何在國產源頭創新的大背景下,從「me too」轉型到「first in class」;如何在健康產業的數位化中轉型,接軌網際網路醫療的大勢,醫藥人正尋找答案。
  • 智能化醫療服務 實現真正零距離的醫療願景
    醫療與智能,到底能不能進一步的結合?這是許多人都在探討的問題。傳統的醫療器材,既龐大、又笨重、且昂貴,通常都是在大型醫院或醫療診所中,才有機會見到。而現在,要將這些笨重的醫療器材智能化,甚至還要進一步的行動化,加上醫療器材,動輒需要打通與醫界某種程度的關係,才有辦法繼續往下走。所以,智能化的醫療服務,究竟有沒有真的實現的可能性,也成為了近年來大家一直不斷探討的話題。
  • 北控醫療健康(02389)擬攜手上海冠美在醫療及養老專業家具領域開展...
    來源:智通財經網智通財經APP訊,北控醫療健康(02389)公告,於2020年1月18日,公司與上海冠美家具有限公司(「上海冠美」)籤訂一份合作協議。根據合作協議,集團將與上海新冠美家具有限公司(「新冠美」,連同其附屬公司,「新冠美集團」,上海冠美非全資附屬公司)建立長期夥伴關係,充分發揮各自在家具行業的經驗和資源優勢,以「健康生活」為理念,以「科技創新」為動力,共同於醫療及養老專業家具領域建立涵蓋科研、設計、生產、銷售及數據管理的新型健康家具旗艦企業。
  • Plug and Play中國正式進軍醫療與健康領域
    預計到2030年時,中國健康服務產業的規模將達到16萬億。醫療與健康市場已經釋放出強烈的信號,呼喚跨領域的合作升級和產業圈的加速擴張。  在眾多行業從業者的見證下,Plug and Play中國舉辦醫療健康創新生態啟動儀式,正式宣告將醫療與健康垂直領域的創新業務引入中國,進一步擴大其創新生態的布局。  Plug and Play中國總裁、管理合伙人徐潔平表示:「目前,醫療健康科技是全世界最熱的行業之一。中國的經濟發展、老齡化現狀以及政府的推動都為醫療健康行業提供了發展的土壤。
  • 生命科學+醫療健康領域上演的資本熱情,將成就下一個十年增長點?
    2020 年上半年,在全球持續半年多的疫情之下,醫療健康產業是為數不多的投融資金額不降反升的行業,上半年全球醫療健康產業共發生投融資事件 2469 起,總融資金額達到 2297.1 億元。 與此同時,諸多細分領域的初創公司融資渠道不斷拓寬,IPO 明顯加速。
  • 專家表示:醫療創新必須走「醫工」結合之路
    孔祥清發表《醫生在轉化醫學中的角色》主題演講時強調,醫生在醫療創新過程中除了要注意及時申請保護智慧財產權外,最重要的是要與進行醫療器械研發的工程師結合,轉化醫學必須有一個真正的醫工結合模式才能實現,否則就不可能實現真正的「轉化」,甚至可以說,從臨床專家、工程師、政府官員、企業家和投資者,每一個地方、每一個環節,缺一不可。
  • 中法醫療健康領域合作不斷深入
    在展會期間,生物梅裡埃還與全國細菌耐藥監測網籤署了發展建設框架合作協議,未來將在細菌耐藥的學術交流、臨床微生物專業培訓、信息化建設等多個領域同中國的機構和企業開展深度合作。王皓峰表示:「病毒沒有國界,與傳染性疾病的抗爭是全球的共同責任。包括生物梅裡埃在內的國際企業非常認可中國做出的努力。」他期望,未來中法兩國在醫療健康領域,尤其是病原體診斷領域形成更深入的合作。
  • 穩健醫療:為中國企業創新提供「T型啟示錄」
    有人發財,有人破產,也有人說,全民生產熔噴布,是一場醫療健康領域的規模創新。但這純屬瞎扯。創新的外延有很多,但內核是不變的,它得帶來價值。從穩健醫療的2020年可以看出,創新未必是標新立異,也可以是「重新發現」——重新發現新的潛在需求,重新發現基於原理和常識的新用途——這正是穩健醫療、全棉時代、津梁生活創始人李建全獲邀參加首屆「醫工交叉賦能大會—生物醫用材料創新論壇」的真正原因。
  • 技術賦能之下,醫療健康產業有哪些新機遇?
    首先是無論技術和政策如何變化,作為醫療創業者,要永遠堅守自己的內心,外部的任何變化轉化為內心更加堅定的力量,他感觸更深的是醫療行業的創新;其次,為醫療對象創造出他們真正需要的價值。對醫療創業者而言,如何解決醫療行業的痛點,才能走得長遠;最後跟技術相結合。從PC時代到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再到人工智慧時代,回歸到醫療本質而言,智能化技術工具能夠提高醫療效率、觸達效率支付。
  • 半年完成14筆億級融資,醫療健康領域如何成為老牌投行易凱資本的新...
    作為以上幾筆大額融資交易的獨家財務顧問,易凱資本在2020年上半年,於疫情中乘風破浪,連續完成14筆健康醫療領域的大額交易,在動脈網等媒體健康醫療領域FA的動態排名中,位列第一。這一年,國內健康領域(含服務、藥、器械和數字健康)發生的5000萬美元以上的一級市場重要交易中,有財務顧問機構參與的共計18筆,易凱參與了其中的6筆。僅在當年11月,易凱健康醫療組宣布完成了賽納生物、澤生、思路迪3個項目,總融資額超過13億人民幣。在創新藥領域屢傳捷報的易凱也逐漸打開了其他細分領域的局面。
  • 私家醫生全程醫療健康服務晟衷醫療定義高端醫療新模式
    2017年,在探索中陳穎逐漸找到這個痛點——國內醫療機構並未做到以客戶為中心提供定製化醫療服務,且不能夠從形式到內容上真正認同、理解客戶服務需求。「我們想在未來下半生要做一件有意義的事情。」陳穎說道。2017年5月,三個合伙人註冊了晟衷醫療。面對尚不明確的醫療機構建立模式,他們開始了第二次探索。
  • 衛寧健康:公司是國內專注於醫療健康和衛生領域整體數位化解決方案...
    公司回答表示,公司是國內專注於醫療健康和衛生領域整體數位化解決方案與服務的高新技術企業,業務覆蓋智慧醫院,智慧區域衛生,網際網路+醫療健康等。產品和服務廣泛應用於醫院、衛生院、社會衛生服務中心(站)、門診部、婦幼保健院、專科疾病防治機構、疾病預防控投中心、各級醫療衛生行政管理機構等醫療衛生機構。
  • 網際網路醫療創業,又做平臺又做細分真的靠譜嗎?
    面對人工智慧和醫療健康的風口,重慶一家公司先以信息化服務切入醫療健康領域,再融合人工智慧,嘗試以各個細分領域加平臺的方式破局。「我從事IT行業20多年,2015年開始進入醫療健康領域,獲得崑崙萬維投資,後來聚集細分行業,還獲得IBM Watson在國內授權的首家第三方創新平臺運營商,開始發力數據科學產業。」重慶奧菲科網絡科技有限公司CEO羅徵告訴記者,他在傳統IT打拼了20多年,看到新技術對傳統醫療健康領域的滲透,決定創業,搶佔先機。
  • 新基建+醫療健康專題報告:醫療AI創新的道與智
    智雲健康開發 AI 慢病管理系統,深度挖掘慢病患者數據潛力,將 AI 技術擴展到高血壓、甲狀腺等整個慢病管理 領域。同時,企業加速該系統在鄉村醫院落地,輔助能力欠缺的基層醫生做一些包括胰島素精準 注射在內的治療性工作,提高鄉村醫生的慢病管理能力。
  • 安我健康榮登動脈網2020未來醫療100強價值領域榜
    近日,動脈網重磅發布2020未來醫療100強價值領域榜榜單,憑藉突出的行業影響力、高成長性和持續的創新能力,安我健康榮登動脈網2020未來醫療100強價值領域榜|家用醫療設備類TOP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