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步,與世界同步
每一年的高考出分季,最受矚目的,還是那些在考試中拔得頭籌,被頂尖大學錄取的狀元們。
被高考狀元光環籠罩的孩子,少年得志,一夜之間成為「國民孩子」。很多父母感嘆天才無可複製,但所謂的神仙孩子,都不是一鳴驚人的奇蹟,他們的成長有跡可循。高考,成為無數家長驗收成果的同時,也成了大型教育經驗交流現場。有媒體採訪了全國68個高考狀元,發現這個時代的教育,家庭教育才是上限,學校教育只是底限。
好孩子的因,在家庭。根,在父母。
今年湖北的高考理科狀元很傳奇。一個叫唐楚玥的姑娘,一躍成為家長朋友圈的明星人物。湖北省理科狀元唐楚玥,總分725分,其中數學差一分滿分。重慶理科狀元謝欣穎,總分726分,三年前,她還以727.5的成績,斬獲重慶中考狀元。
據唐楚玥的父親說,孩子之所以取得佳績,與從小良好的習慣和目標感有關係,教育一定要從娃娃抓起。
其實,早在11年前唐楚玥就立下豪言壯語:「我以後最高可能會考720,最低600分,不,最低590分。」
當時小姑娘才7歲,母親帶著她去武漢大學玩,她問旁邊的媽媽考武漢大學要多少分。
母親告訴她至少要600分的時候,於是她打小立下了這個高分目標。
不過這個flag可不是白立的,從小唐楚玥就一路火花帶閃電,開啟了學霸標配之路。
「歸納整理、發現問題、不懂要問、勞逸結合、保持心態、樹立目標」這24字的學習備考方法,成為唐楚玥的學霸筆記,她一路靠它攻克難關。
而父母,也配合著唐楚玥的目標,精心培養女兒。
唐爸爸是大學教師,他從小注重培養女兒不計得失的心態,不要太計較每次考試的分數。好心態,才能自我調節。
並且,特別注重對孩子邏輯思維的培養。比如,他會帶唐楚玥玩一些自創的邏輯小遊戲,因為思維邏輯才是日後學習的小馬達。
他們十幾年如一日的身體力行,用自己的眼界和格局去有意識地引導著孩子。
所以,這個7歲小女孩的夢想,在11年後的今天,竟然成了真,像劇本一樣。
說完這些狀元父母的教育方式後,我想起了另一位讓人驚嘆不已的女孩。
來自湖南長沙的00後學霸李樂遙,在高中還未畢業時就收到了來自六所世界名校的錄取通知書,並且都為其提供高額獎學金。
而李樂遙過往的履歷,更叫人讚不絕口:
初中拿到CCTV希望之星英語冠軍,後來參加江蘇衛視的《一站到底》又拿了冠軍;參加託福考試獲得119分(滿分120分),5門AP(大學預修課程)全部滿分,且是大陸最高分;獲得全國辯論賽亞軍,還是中國高中生美式辯論聯賽亞軍和亞洲前20強;……
記者採訪李樂遙的媽媽,一句話叫人醍醐灌頂:「要清晰規劃自己的人生,也不能錯過青春期的美好。」
女兒興趣廣泛,他們便大力支持。一有假期就帶著李樂遙出去見世面,家裡的不少積蓄都用在了旅遊上。
李樂遙喜歡英語,李媽媽從小就帶著女兒一起閱讀英文故事,小學開始就培養英語語感;李爸爸更酷,為了培訓女兒的數學思維,自己先攻克奧數,然後再給女兒布置作業。
你可能已經發現,每一個脫穎而出的孩子,除了天賦之外,背後都站著一對運籌帷幄的父母。
看了兩位狀元,不難發現,家長們除了滿足孩子的興趣愛好外,關鍵的一點是他們培養了孩子的邏輯思維。
沒錯,學霸與學渣之間的差距,其實並不在於智商高低,而在於邏輯思維能力。
邏輯思維能力是比知識更加本質的能力,是學習所有學科知識的基本能力。
一個具有強大邏輯思維能力的孩子,從小就自帶學霸氣質。
比如,《最強大腦》中年齡最小的12強選手孫奕東,在別的小學生為考試而苦惱的時候,12歲的他卻已經拿獎無數,甚至將不少清華北大的高材生都甩在身後了。
他媽媽就說:我兒子只是普通的孩子,只是比較擅長邏輯思維。
相反,缺乏邏輯思維能力的孩子,往往在學習上很吃力,即使花很多時間去寫作業、背課文,成績都不見起色。
從長遠來看,邏輯思維能力對孩子的影響非常深遠,不僅學習中需要,工作中也絕對不能缺。
不少家長推薦培養孩子的邏輯思維可以通過學習編程的手段培養孩子,而有些家長卻對這一方法感到疑惑。小編今天就為部分家長答疑解惑!
為什麼有的家長認為學習編程能培養孩子的邏輯思維呢?
舉一個例子:
有個學編程的孩子,有一天跟著媽媽去外婆家,在樓道的時候,忽然對媽媽說:「我知道這個原理,聲控燈的開關是默認關閉的,我們走路的時候發出聲音就做了一次觸發,開關收到這個觸發就會打開開關,所以燈就亮了。」這個孩子每周都會去外婆家,對於外婆家樓道的聲控燈他早就見怪不怪了。但這是他第一次對聲控燈的原理進行主動的思考,並給出了非常嚴謹的邏輯推理。
看了這個孩子的故事,家長朋友們,你們還會認為學習編程僅僅是為了學會一門技能嗎?學習編程更重要的意義在於,它會讓孩子的觀察能力和思維邏輯能力在不知不覺中得到提升。
學好編程,培養思維
和68位高考狀元一樣,用思維領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