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位高考狀元真實曝光:優秀的孩子,都是家長陪出來的

2020-09-12 濟寧家庭教育



68位高考狀元真實身份曝光,他們的家庭教育都有這3個特徵:

父母重視孩子的教育,從小幫助孩子養成各種良好習慣。


父母及時表揚或督促孩子,讓孩子發揚長處,彌補短處。


父母給孩子做好榜樣,和孩子一起交流學習,共同成長

難怪有人感嘆:最好的教育,就是「拼爹拼媽」。

考試,不僅僅是卷面上的知識競技,更是教育投入的比拼。

投入的主角,是父母;比拼的場所,在家庭。

優秀的孩子,一定是父母「陪」出來的,所有家長都要知道。

父母陪伴的五個「坑」

正在毀掉孩子的潛力

一位教育專家說過:優秀孩子是優質教育的成果,問題孩子是問題家庭的產物。

父母錯誤的陪伴方式,有可能毀掉了孩子的努力與潛力。

第一個坑:敷衍太過,沒有真正解決問題。

陪伴,不只是陪著這麼簡單。如果家長一邊陪孩子,一邊做自己的事情,就等於沒有陪伴。

孩子需要的是「被看到」,而不是「被陪著」。

第二個坑:耐心太差,沒有控制好情緒。

有些家長恨鐵不成鋼,動不動就發脾氣,對孩子又打又罵。

只看到孩子的差,看不到孩子的好,失去耐心的陪伴,會成為孩子成長中的「毒藥」。

第三個坑:回應太少,和孩子距離很遠。

有些家長很敷衍,不管孩子做什麼,一句「好的」、「知道了」就應付過去了。

對於3-12歲的孩子,父母參與度過低的陪伴,不利於孩子的成長。

第四個坑:說教太多,會使孩子產生厭惡。

說教並非教育,只是一種發洩,一場不負責任的指責。

父母總是說教,就是站在了孩子的對立面。當父母用權威武裝自己的時候,孩子就會用情緒保護自己。

第五個坑:期待太高,給孩子施加壓力。

孩子並非機器,不是我們付出了愛與關心,就一定要最大限度得到孩子的回饋。


教育孩子,不應該抱有太強的功利心。

陪伴孩子,也不能只為了讓他考出好成績。

陪伴是個很複雜的概念,父母陪在孩子身邊,更重要的是了解孩子在想什麼,需要什麼,害怕什麼。

只有深入地參與到孩子的成長中,父母的陪伴,才是有效的教育。

優秀孩子都是「陪」出來的

最需要這五種高質量的陪伴

真正優質的陪伴,不在於時間的長短,而在於陪伴的質量。

第一種:用心的陪伴。

陪伴孩子要「用心」,而不是「用力」。

用心關注,用心傾聽,用心幫助,只有父母用心了,才能幫助孩子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第二種:尊重的陪伴。

不要打擊孩子,不要一味指責,不能高高在上,哪怕是自己的孩子,也要給予應有的尊重與信任。

真正的陪伴,是和孩子做朋友,我們都要放低姿態,互相尊重,彼此包容。

第三種:耐心的陪伴。

和孩子溝通時,一定要注意措辭和態度,講明道理,切忌發火、給孩子貼標籤。

有些道理我們都懂,但孩子未必就懂,所以要花更多的耐心來教育孩子。

第四種:平常心的陪伴。

不是所有孩子都能考100分,有孩子登上第一名,就要有孩子在路邊鼓掌。

成績並不意味著一切,孩子還有很多可能性。我們要幫助孩子正確認識自己,找到最合適的成長道路。

第五種:共同成長的陪伴。

董卿說過:你想要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首先你就要成為什麼樣的人。

父母陪伴孩子的過程,就是給孩子做好榜樣的過程。以身作則,言傳身教,是我們能給孩子最好的教育。

最優秀的父母,在陪伴孩子學習的過程中也在不斷進步,努力跟上孩子的步伐,做好孩子的引路人。

父母的有效期只有十年!

一對好父母,勝過200個好老師!

曾經,一個男孩和爸爸互動的小紙條感動了全網。

爸爸是高中班主任,工作非常忙,每天早出晚歸,能陪伴孩子的時間少之又少。

於是,兒子把想跟爸爸說的話都寫在紙條上,然後貼在門口或茶几上,紙條上既有他的心裡話,也有他想問的數學題。

爸爸看到,就會在紙條上寫下回復,父子兩人雖不能「朝夕相處」,卻可以「紙條傳情」。

小小的紙條,承載了父子的肺腑之言,也記錄了孩子的成長曆程。

陪伴的方式有很多,忙碌並不能成為父母缺席的理由。

記得一位作家說過:「父母」這個角色是有有效期的,而且很短,只有十年。

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教育無法重來,每位父母,都必須對孩子親力親為。

陪伴並不需要「大把」的時間,哪怕每天只有10分鐘,只要父母做到全心全意,讓孩子感受到愛與關注,就是成功的陪伴。

可以和孩子一起讀一個故事;

可以和孩子分享今天有趣的事情;

可以和孩子一起攻克作業上的難題;

可以和孩子一起玩他喜歡的玩具、遊戲……

我們總想給孩子最好的,卻不知道,孩子最需要的只是父母的陪伴。

有一句話說得好:父母和孩子,從來都是一種相互成全的狀態。

父母為了孩子,固然是拼盡全力的付出,而在孩子這裡,我們能夠感受到這世上最完全的依賴、信任和愛戴。

哪怕我們在外一事無成,可回到家裡,我們還是孩子的父母。「父母」,就是我們一生最光榮的稱號。

趁著孩子還未長大,趁著我們還未變老,好好陪伴,用心教育,努力成就孩子。

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是父母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業,也是任何成功都無法超越的榮光。



一位名校校長語重心長地說,現在學校裡各方面優秀的孩子,大部分是家長陪出來的,一個出類拔萃的孩子其實與學校教育沒啥大的關係,多半是這個孩子的家庭教育做的好;而一個所謂「差生「也多半是家庭教育出了問題。


的確,陪伴,是最好的教育。但是,怎麼陪卻是大有學問的!


這是一篇名校老師給陪讀家長的建議,1-9年級都整理齊全了!這些建議,越早開始執行效果越好,孩子到高年級後,雙方都會越來越輕鬆。現在看到還不晚!趕緊收藏!


小學一、二年級


1.寫字工整


如果不從一開始就讓孩子養成認真書寫的習慣,等到了高年級的時候再去糾正他,會讓孩子做作業的效率就直線下降,直接影響孩子的學習興趣。


2.做作業速度


成績明顯低於班級平均分的孩子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做作業速度慢。


所以一開始不要求正確率,只要求速度,嚴禁邊做作業邊玩,儘量做作業中途不吃東西、不上廁所。先做他不擅長的作業。


這個階段切忌把追求成績錯誤地表現為要孩子當第一名,更不該只重視分數高低和名次,使孩子錯誤放大成績的意義與重要性。


鼓勵孩子追求&34;、&34;,讓孩子了解成績是一種自我檢驗而不是分數、名次的追求。


小學一二年級還要培養孩子每天朗讀、寫簡單日記的習慣。總之,一定要培養好孩子的學習習慣。


小學三、四年級


小學三年級的學習習慣直接決定高考的學習成績,小學三年級和高二成績相關係數為0.82,重要程度不用多說了。


這個階段是孩子學習逐漸定型的重要階段,這時的孩子有了自己的主見,所以又是一個不穩定的階段,孩子在一二年級養成的良好習慣一定要加強不能放鬆。


三年級後不用跟一二年級一樣再坐在旁邊陪伴孩子做作業了,他們開始主動積極的接受新知識,但你要教會孩子做計劃表、整理錯題、做筆記。


1.語文


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製作閱讀計劃表,記錄每個月的閱讀字數。中年級也是孩子寫好作文的關鍵時期,平時孩子寫日記要引導他多寫生活中發生的事兒,多描寫細節。


2.數學


從三或四年級開始,如果孩子學習輕鬆,喜歡挑戰,那麼可以學點奧數,但是千萬不能強迫。


學奧數要抱著訓練態度和平常心,但不是指隨隨便便應付,學奧數最難得的是堅持,首先家長要堅持,做好情緒的疏導,用實際行動告訴孩子既然選擇了就堅持,既然堅持了就努力做好。


3.英語


三四年級英語是從聽說到讀寫的過度期,平時多看看英文繪本,要求孩子拼寫單詞等。


三四年級開始教孩子畫重點、整理錯題本、簡單記筆記


記筆記和找重點是相輔相成的,但是要讓孩子儘量做到邊聽邊寫,記多少算多少,千萬不要為了記筆記而錯過老師的講課內容。


小學五、六年級


到了小學高年級階段以後,不用再過問課業細節了,只要在他偶爾犯懶的時候提醒他,遇到挫折的時候鼓勵他,在他實在找不到解決辦法時跟他一起尋找方法,是不是很輕鬆?


這時候孩子有了自主的學習能力和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是不是很感概&34;這句古話?以後初中高中你也同樣省心的。


1.語文


語言素養是個長期積累的過程,小學養成良好閱讀習慣的孩子,進入初中語文再差也不會差哪去。


小學學過的或者要求必備的古詩詞,最好分類整理一下,並定期朗讀背誦,做到滾瓜爛熟。


成語和文言文詞句積累一定要知其意識其字,並且要體會文言文的語感。


2.數學


小學高年級階段的家長儘量讓孩子去學奧數,不管孩子學不學得好,肯定不會讓孩子越學越笨!


那些學過奧數的孩子進入初中以後,他們的思維明顯比沒學過奧數的活躍,新知識接受能力也比他們強,這些孩子便越學越帶勁,考試分數就慢慢拉開了距離。


數學考試也是以中考為標準,很多題都是中考原題。


都是找規律、周期循環、圖形數數、簡便計算、定義新運算、數列求和、方程解題等等......運算律尤其是分配律要反過來倒過去地會運用。


總之小學奧數的知識多學一點最好。小學裡的所有幾何知識(圖形知識)一定要學好,初中才不會苦惱,小學的幾何與初中幾何聯繫得很緊密。


3.英語


現在初中英語雖然從字母學起,但進度很快,還沒消化又講新課,作業全是課外試卷,周末更是幾大張。


建議在小學將英語學得紮實點,學得多一點,進入初中英語學習也會輕鬆許多。小學英語聽、說、讀、寫、背一樣都不能少,不然就會變成老大難科目。


初中階段


從小學到中學,對孩子來說是一個相對比較大的跨度,無論在學習習慣還是學習方法上,都需要有一個新的認識,在這個轉變中,家長的角色也至關重要。無論您有多忙,以下這5件事不得不做。


1.增強意識——和孩子坐下來,好好聊聊初中生活


面對陌生的同學環境,想要適應,真得需要一段時間,適應時間的長短則和孩子自身的適應能力有很大關係。


這個時候,家長要提防兩種極端心態的產生:


一是經過漫長的暑假,心早就&34;了,還會覺得初中學習會和小學學習一樣簡單,因此漫不經心;


二是對初中學習過於擔心,生怕自己會落下。


前者需要家長的&34;,強調初中學習的重要性以及一定的難度,後者則需要家長更多的鼓勵和信心的給予。


2.確立目標——對比近幾年中考形式,輔助孩子找到自己的位置。


中考的考試範圍、考試政策,不同學校的錄取分數線,每年都會有一些變化,作為孩子的&34;,家長需要在這些方面花些時間和精力,平時可以多關注一些官方或教育類的網站。


參考往年的中考分數線,可以幫助孩子基本確定一個努力的方向,把每一步走得踏實。


3.充分了解學校制度、基本規範、考試選拔等等都要提前弄清楚。


很多家長就是為了讓孩子將來能進入該校的高中部,才進入該校的初中部的,因此要及早了解相關學校直升高中的選拔標準。


到底要符合怎樣的條件;是按總成績排名;對具體學科的成績是否有要求;具體名額的分配又是怎樣......這都是需要家長提前考慮的問題。


及早的了解學校的相關制度,為孩子的初中學習儘可能的創造條件。免得到時候手忙腳亂,影響孩子的高中升學。從現在起,做到心中有數,隨機應變。


4.及早溝通——向任課老師傳達孩子的基本情況。


需要強調的是,和老師溝通並不是為了以後給&34;&34;,家長要把這個態度擺正,不要給孩子留下隨時受監視的感受。


尤其對寄宿生來說,大部分時間都在學校裡度過,家長要做到對孩子了如指掌必須通過與老師這座橋梁。


這裡的老師,除了班主任老師,還有各任課老師。畢竟中考是一個綜合的選拔性考試,與老師溝通,主要是為了避免孩子過度偏科,了解孩子的心態變化,並且積極配合老師。


5.找到方法——如何應對即將步入青春期的孩子?


孩子到了初中階段,已有了自己的想法,&34;那是家常便飯。


這個時候,家長再也不能向以前那樣呵斥或者動手了,需要的是耐心地和孩子講道理。


能不能教育出優秀的孩子,這個是關鍵期,家長不僅要做孩子的鏡子,更要不斷擴展自己的知識,多向優秀的家長取經,改變之前那種簡單粗暴的教育方式。


初中對孩子來說,是一個新的起點,對家長來說,更是萬裡長徵的重要一步。要想下好這盤棋,必須把每一步都走好。


孩子的教育任重而道遠,作為家長,我們也要和孩子一起成長。根據每個階段的教育重點,幫孩子成才、成人!

相關焦點

  • 68位高考狀元真實身份曝光:「最好的教育,是拼爹」
    隨著高考放榜,各地的狀元也逐漸浮出水面。湖北省理科狀元唐楚玥總分725分,江西省理科狀元尹天驥總分705分。高考狀元備受關注的同時,人們的視線也開始聚焦到狀元背後的父母身上。唐楚玥成績出來後,唐媽媽分享了11年前的日記。
  • 68位高考狀元真實身份曝光:最好的教育,是「拼爹」
    個高考狀元的家庭教育情況展開調查,想從中發現這些父母教育出優秀、學霸孩子的秘訣。結果他們發現,那些能夠教育出優秀學霸孩子、培養出高考狀態的家庭,在教育方式上幾乎是驚人的相似。他們多半,在教育孩子身上,做好了如下4件事:1、不是教育孩子熱愛學習,而是熱愛思考在與這些高考狀元的聊天過程中,他們發現——學霸們並不完全是熱愛學習,而是享受學習思考的過程。
  • 68位高考狀元真實身份曝光:「最好的教育,是拼爹」
    日記裡說,唐楚玥在7歲那年,得知高考總分是750分,便立下豪言壯志:「我以後最高分可能會考720分,最低600分,不,最低590,不會低於590了。」對於一個7歲小孩說的話,換做大多數家長都不會當真。唐媽媽卻認真寫進了日記裡,最讓人動容的是結尾那句:「媽媽期待11年後的甜甜如願以償。藉此記錄見證。」看到這兒,已經能猜到唐楚玥的成長中,父母帶給她的正面影響。
  • 優秀的孩子,都是家長陪出來的
    優秀的孩子都是家長培養出來的!68位高考狀元真實身份曝光,他們的家庭教育都有這3個特徵:父母重視孩子的教育,從小幫助孩子養成各種良好習慣。父母及時表揚或督促孩子,讓孩子發揚長處,彌補短處。優秀的孩子,一定是父母「陪」出來的,所有家長都要知道。
  • 68位高考狀元家庭背景曝光,到底什麼決定孩子一生?
    原標題:【68位高考狀元家庭背景曝光,揭露4個扎心真相:到底什麼決定孩子一生?】。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苦盡甘來,少年得志,一夜爆火……被眾多名譽和光環裹挾著的狀元們,看起來是標準的別人家的孩子。然而,有媒體採訪了全國68個高考狀元,發現,天才是不存在的。
  • 68位高考狀元真實身份曝光:最好的教育,是拼爹
    若是今年沒有病毒肆擾,現在這會兒高考成績都馬上出爐了。還記得去年廣西南寧的高考理科狀元楊晨煜同學嗎?他取得了數學、英語雙滿分,語文140,理綜290,總分730分的好成績。楊晨煜父母都是當地名校畢業的知識分子,他媽媽表示:一定要在孩子沒有自主思考能力時,幫助養成習慣,家長要自律,不能把孩子丟一邊自己玩手機,定型之後,未來的路會很好走。平和,穩定的家庭環境對孩子來說就是最好的。不得不說,原生家庭的教育對孩子的成長真的很重要,那些很牛逼的人,一出生就贏了。
  • 68位高考狀元真實身份曝光:最好的教育,是拼爹拼媽
    1那些優秀的人,一出生就贏了。若是今年沒有病毒肆擾,現在這會兒高考成績都馬上出爐了。還記得去年廣西南寧的高考理科狀元楊晨煜同學嗎?楊晨煜父母都是當地名校畢業的知識分子,他媽媽表示:一定要在孩子沒有自主思考能力時,幫助養成習慣,家長要自律,不能把孩子丟一邊自己玩手機,定型之後,未來的路會很好走。平和,穩定的家庭環境對孩子來說就是最好的。
  • 優秀的孩子,都是家長陪出來
    優秀的孩子都是家長培養出來的!68位高考狀元真實身份曝光,他們的家庭教育都有這3個特徵:父母重視孩子的教育,從小幫助孩子養成各種良好習慣。父母及時表揚或督促孩子,讓孩子發揚長處,彌補短處。父母給孩子做好榜樣,和孩子一起交流學習,共同成長。
  • 68位高考狀元採訪曝光:孩子未來有多大成就,從幼兒園就決定了
    因疫情特殊情況,今年的高考破天荒的往後延遲了一個月,就在上個月底,全國各地的高考成績都已出爐。一邊是有人遺憾落榜與大學無緣,另一邊是各省高考狀元被曝光,名校紛紛拋出橄欖枝。身為教育行業者,高考狀元的學習經驗和家庭教育,自然是重點關注的。在觀看整理了今年68位高考狀元的媒體採訪後,發現這些狀元、學霸的家庭教育,竟然驚人的相似。
  • 68位高考狀元的學霸秘訣曝光,一旦孩子掌握,學習後勁十足
    半個多月前,各省高考成績陸續公布,高考狀元們也被媒體們陸續曝光出來。我們總免不了羨慕、好奇,狀元之所以成為狀元,到底是因為什麼呢?這背後的原因,在我們調查了68位高考狀元後,不難發現一個普遍共性——自律。
  • 優秀的孩子,都是家長「陪」出來的(附1-6年級陪伴方法)
    68位高考狀元真實身份曝光,他們的家庭教育都有這3個特徵:父母重視孩子的教育,從小幫助孩子養成各種良好習慣。父母及時表揚或督促孩子,讓孩子發揚長處,彌補短處。父母給孩子做好榜樣,和孩子一起交流學習,共同成長。
  • 68位高考狀元採訪曝光:孩子未來有多大成就,從小時候就決定了
    因疫情特殊情況,今年的高考破天荒的往後延遲了一個月,就在上個月底,全國各地的高考成績都已出爐。 一邊是有人遺憾落榜與大學無緣,另一邊是各省高考狀元被曝光,名校紛紛拋出橄欖枝。
  • 優秀的孩子,都是家長陪出來的(附1-6年級陪伴方法)
    優秀的孩子都是家長培養出來的!有人統計過68位高考狀元的真實身份,發現他們的家庭教育都有這3個特徵:父母重視孩子的教育,從小幫助孩子養成各種良好習慣。父母及時表揚或督促孩子,讓孩子發揚長處,彌補短處。優秀的孩子,一定是父母「陪」出來的,所有家長都要知道。
  • 68位高考狀元家庭背景曝光:最好的教育,是拼爹!
    最近媒體採訪高考狀元時,發現了三個很有趣的現象。第一個:本以為高考狀元都是書呆子,採訪後發現並不是。狀元們並不死讀書,他們平時都挺會玩的。第二個:本以為高考狀元的爸媽都是「控制型父母」,採訪後發現並不是。記者問:「你們是怎樣教育孩子的?」他們都回答:「好像也沒怎麼教育啊。」第三個:「控制型父母」的孩子,不僅成績難以躋身頂級,而且性格也不太陽光。記者問「控制型父母」同樣的問題時,他們又是搖頭又是擺手,不但自己的苦水一大堆,對孩子的不滿也是一大堆。他們始終不明白一件事情:「我付出了這麼多時間和精力,為什麼就教不出優秀的孩子呢?」
  • 68位高考狀元告訴你:優秀的孩子全靠這項能力
    被高考狀元光環籠罩的孩子,少年得志,一夜之間成為「國民孩子」。很多父母感嘆天才無可複製,但所謂的神仙孩子,都不是一鳴驚人的奇蹟,他們的成長有跡可循。高考,成為無數家長驗收成果的同時,也成了大型教育經驗交流現場。有媒體採訪了全國68個高考狀元,發現這個時代的教育,家庭教育才是上限,學校教育只是底限。好孩子的因,在家庭。根,在父母。
  • 68位高考狀元家庭背景曝光,揭露真相:優秀的孩子,全靠這兩個字
    有媒體採訪了全國68個高考狀元,發現了兩個很有趣的現象。第一個:本以為高考狀元都是書呆子,後來發現並不是。狀元們並不死讀書,他們平時都挺會玩的。 第二個:本以為高考狀元的爸媽都是「雞娃型父母」,後來發現並不是。「你們是怎樣教育孩子的?」
  • 採訪68位高考狀元後,發現了1個扎心真相:是什麼決定孩子一生?
    隨著今年高考放榜以來,各省的高考狀元相繼出爐。湖北省高考狀元唐楚玥同學,高考成績725分重慶高考理科狀元謝欣穎同學,高考成績726分。河南高考理科狀元李昊同學,高考成績724分,.....大家都在感嘆這種學霸就是天之驕子,我們這些普通人是沒有辦法比的。
  • 68位高考狀元家庭背景曝光,揭露4個真相:到底什麼決定孩子一生?
    然而,有媒體採訪了全國68個高考狀元,發現,天才是不存在的。第一個:本以為高考狀元都是書呆子,後來發現並不是。狀元們並不死讀書,他們平時都挺會玩的。她爸爸每天下午4:30以後就不用手機,專心陪兩個孩子。
  • 68位高考狀元家庭背景曝光,揭露扎心真相:到底什麼決定孩子一生
    然而,有媒體採訪了全國68個高考狀元,發現,天才是不存在的。所謂的「神仙」一樣的孩子,都不是一鳴驚人的奇蹟,背後暴露了這四個教育真相。為什麼一定要進好學校?王淇穎,裸分722分,今年的北京市高考狀元。狀元們並不死讀書,他們平時都挺會玩的。第二個:本以為高考狀元的爸媽都是「控制型父母」,後來發現並不是。「你們是怎樣教育孩子的?」「好像也沒怎麼教育啊。」湖北省高考狀元唐楚玥不僅寫得一手好書法,更是興趣廣泛,會彈鋼琴,能演話劇,運動會200米跑還能拿第二名。
  • 60多位高考狀元家庭狀況曝光:影響孩子一生的,無非是這4點
    2020年全國68位高考狀元出爐,優秀的造就其實是相通的2020年高考已落下帷幕大半個月,各省高考狀元也浮出水面,這些學霸的成績和採訪也在不斷刷屏。68位高考狀元接受媒體採訪,其中考取722分的北京狀元王淇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