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建:法西斯=團結就是力量 + 一切服從權力

2020-12-27 鳳凰網讀書

如果我們要警惕法西斯,就必須警惕凌駕於個人本位之上的各種集體主義——當然,法西斯不會再以法西斯的名頭出現

在人們的想像中,法西斯是同野蠻、殘暴、獨裁聯繫在一起的,與此相連的,還有二戰電影中德國軍隊的一些鏡頭,包括他們挺括的軍服、鋥亮的鋼盔、鮮紅的袖標、漫捲著印有納粹符號的旗幡、廣場上整齊的閱兵方陣以及海浪一般的萬眾歡呼等。可見,法西斯一詞早已固化了我們對它的認知,更何況那個時代還有一部阿爾巴尼亞的電影,裡面有一句經典化的臺詞:消滅法西斯,自由屬於人民。

但如果我們真正了解20世紀二三十年代的歷史,法西斯有一個先在的負面對象,法西斯這個詞具有相當的正面性,而且風行一時。對一個詞或由它所反映的現象不能成王敗寇。再說,你認可它也好,或者否定它,都屬於價值表述。但我們在行使自己的評判前,還需要從事實層面弄清楚它究竟是什麼。此即「事實判斷」優先於「價值判斷」。在這裡,筆者儘可能保持價值中立,試圖就對象本身來探索法西斯的含義。

觀念之流變

法西斯現象並非是一種德國現象,它最初形成於義大利;所以我們經常說義大利法西斯和德國納粹。當然納粹也是一種法西斯形態,正如後來極權主義的蘇聯,亦為法西斯現象之一。因此,如果談法西斯,當從義大利談起。1921年,墨索裡尼在義大利創建了世界第一個以法西斯命名的政黨,這個政黨的名稱可以追溯到古羅馬,其原義為捆在一起的棍棒,中間插著一柄斧頭。這是古羅馬行政官的權力標誌,棒子用於笞刑,斧子用於死刑。那一捆束棒,讀音即為法西斯。很快,繼義大利之後,法西斯便成為一種歐洲現象,奧地利、比利時、德國、西班牙、葡萄牙、匈牙利、挪威,包括英法兩國,分別都成立有法西斯性質的政黨。轉至東方,日本為法西斯軍國主義且不論;當它傳到中國時,當時媒體還把它形象地意譯為「棒喝主義」。

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的中國,法西斯沒有我們今天這麼貶義。它甚至是我們正面學習的對象,這裡不妨以胡適為例。1926年8月27日,胡適從歐洲致信徐志摩,說自己在國內日子過得太好太舒服太消沉了,因此,出來後受到很大刺激。胡的刺激,一個來自蘇俄——在胡眼中,蘇俄很有發奮振拔的氣象:「看那1890至1917年的革命運動,真使我們愧死」;另一個刺激就來自義大利的法西斯,墨索裡尼成了學習的對象。胡適很肯定地說:「我們應當學Mussolini(墨索裡尼)的『危險的過日子』」,進而又說「我們應當學德國;至少應該學日本。至少我們要想法子養成一點整齊嚴肅的氣象。」可以說,俄、意、德、日這幾個國家即使在當時都已經是法西斯的不同類型。

更有意味的是,在提倡學俄、意、德、日的同時,胡適這樣批評英國:「英國不足學;英國一切敷衍,苟且過日子,從沒有一件先見的計劃;名為evolutionary,實則得過且過,直到雨臨頭時方才做補漏的功夫。」

此封信中,胡適提及「傅孟真幾天之內可以到Paris。我在此等他來談談就走。」這個傅孟真即傅斯年,據胡適1926年9月18號日記:「晚上與孟真談政治。他總希望中國能有一個有能力的Dictator who will impose some order&civiliation on us(獨裁者,以整飭社會秩序,再造文明)。我說,此與唐明皇每夜焚香告天,願天早生聖人以安中國,有何區別?況Dictator(獨裁者)如Mussolini (墨索裡尼)之流,勢不能不靠流氓與暴民作事,亦正非吾輩所能堪。德國可學,美國可學,他們的基礎皆靠知識與學問。此途雖迂緩,然實唯一之大路也。」這段記載,表明胡適思想的複雜,他從一個月前的激進立場退了下來,尤其當他的弟子激進時。他分明考慮到了法西斯的另一面,這一面會讓知識人感到不堪。但從中也可以看到他的學生傅斯年,其思想不無受到法西斯的某種浸染。傅當時在歐洲遊學,他希望出現一個有能力整理秩序的獨裁者,從而改變國家低迷消沉的狀況並使之復興,這其實正是法西斯主義在當時的社會心理表現,與當時義大利、德國的情形類似。

胡、傅等人希望國家振拔復興,有煥然一新之貌,統治者又何嘗不是如此。1930年代,內憂外患的困擾,使戰亂後的中國危機重重。為衝破困局,北伐之後獲得政權的蔣介石,即有心開始全面整頓社會。和孫中山不同,蔣介石一改以往的以俄為師,轉而以意為師和以德為師。因此,三十年代早中期,中國大地遂有過一場借鑑法西斯(當時又譯為法西斯蒂)的政治浪波。

1932年,蔣介石在談「黨內團結是我們唯一的出路」時指出:「執行三民主義的中國國民黨要注射法西斯蒂的新血液才有生路」。強調「三民主義下沒有私見,法西斯蒂下沒有個性」。1933年9月,蔣介石有「如何做革命黨員」的講演,其中把「法西斯主義共同的基本精神」概括為三:「第一是民族的自信。凡是一個法西斯蒂一定相信自己的民族是一個最優秀的民族,認識自己民族過去的歷史是最光榮的歷史,自己民族的文化,是最優秀的文化。」

「第二是要一切軍事化,凡是法西斯蒂,其組織,其精神,其活動,一定統統能夠軍事化。……換句話說,統統要服從、犧牲、嚴肅、整齊、清潔、確實、敏捷、勤勞、秘密、質素樸實,共同一致,堅強勇敢,能為團體、為黨、為國來犧牲一切。」

「第三是領袖的信仰。法西斯蒂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絕對信任一個賢明和有能力的領袖。除他之外,再沒有什麼第二個領袖或第二個主義,就是完全相信一個人。」

於是,「一個主義、一個政黨、一個領袖」,便成為具有中國特色的法西斯政綱,儘管它沒有能力做到這一點。當時,國民黨內部一些激進而有理想的廉潔之士,痛恨國民黨的衰腐和國民狀態的墮落,仿照義大利黑衫黨和德意志褐衫黨而成立一個別動組織「藍衣社」,就是一個以蔣介石為領袖並向其效忠的法西斯政團。

形象化的解讀

以上的敘述,基本上沒有我個人的價值取向。在那個特殊的歷史時代,法西斯的形成與誕生,有著一定的歷史條件和社會心理基礎,它的面目也沒有後來那麼可憎。

當然,這不是說它一開始就沒有問題,相反,它的問題一開始就那麼顯見。只是對這問題,不同的價值取向會有不同的評判,所謂是者是之,非者非之,而是非之外,法西斯的含義到底是什麼呢?讓我們審視一下它的logo吧,有時候,形象比語言更簡潔、有力。我不想在這裡重複老生常談的幾大特點,它的特點在它的圖案中已經表達得如此充分。注視一下那個當中插著一柄利斧的束棒,法西斯的全部秘密其實已經公開在你的眼前,就看你如何對它解讀。

構成法西斯圖案的要件有兩樣,一是束棒,一是劈斧,兩者各有其指涉,並由此構成了我們解讀法西斯的必要的索引。如果人作為個體沒有像束棒一樣緊緊捆縛在一起,則無法產生法西斯。

法西斯不可能是個體的,也不是烏合之眾的群體,它是個體被束縛在一起的一個集體。惟其如此,它才能產生一般個體和群體無以產生的合力。

還是年幼時,筆者聽過這樣的故事:一位年邁的父親,把十個兒子喊到床前,他拿起一支筷子,折給兒子們看,那支筷子就斷了。然後他又拿過十支筷子,用帶子紮起來,再折給兒子們看,結果筷子完好。兒子們當然明白父親的用意,這個故事的隱喻就是團結起來力量大。然而,它和那個法西斯的圖標委實有異曲同工之妙。

法西斯當然離不開那被捆束起來的棒子,但,散落的棒子被捆束起來,還只是法西斯的一半。最後需要完成的是同樣重要的另一半:插在束棒之中的斧子。這裡,斧子是權力的符號,那捆束棒乃是為其所支配的對象。如果沒有那麼一個集體化了的或一體化了的對象,斧子反而失去了自己的所指。由於它位於被捆束的棒子中間,棒子則圍繞著它向心;因此,圖案本身就已經勾勒出了棒與斧的關係——這就是我要用以描述法西斯的第二句話——「一切服從權力」。

在此,團結就是力量的「力」,需要被導引到斧子的指向上。於是,有了一柄斧子的束棒,就不像以上那位老父的束筷,只是防禦性地怕被折斷。它可以化被動為主動,四下出擊,甚至能做到所向披靡。

根據以上,什麼叫法西斯,我們不難獲得如下一個等式:

 法西斯=團結就是力量+ 一切服從權力

這兩個條件,缺一不可。沒有民眾這樣的束棒,法西斯就失去了它的可能;有了權力一般的斧子,法西斯就從可能變成了現實。因此,20世紀歷史上的法西斯,如同一幕活報劇,上演者就是無數束棒一般的民眾和對他們握有支配權的領袖。換言之,這兩個條件同時具備,法西斯就已經誕生了而且必然誕生,儘管它的稱謂可以不叫法西斯。

義大利雖然稱為法西斯,但只是法西斯的一種形態,德意志不叫法西斯叫納粹(即民族社會主義),但它也是法西斯的一種形態。當時處於納粹對面的蘇俄社會主義——實際上是極權主義——更是法西斯的一種形態。

甚至,就英美而言,在其戰爭狀態下,尤其對作戰部隊而言,同樣是符合這兩個構件要求的法西斯,否則它無以應付這場戰爭。

此刻,我們需要儘可能去除我們頭腦中積澱而成的法西斯的猙獰形象,至少我個人的表述到目前為止並沒有多少價值色彩,它只是力圖清晰地說明法西斯是什麼,而儘量不涉及它的是與非。

價值中性如果是我們此刻打量法西斯的前提,那麼,我必須承認,參戰的英美部隊和蘇俄部隊,同樣需要貫徹「團結就是力量」和「一切服從權力」的戰爭原則。所以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參戰各方,無不具有法西斯性。

撇去各種意識形態的外衣,僅從其構成角度解剖,法西斯從其人性的根源和權力本性來看,它並沒有隨著二戰的結束而結束,而且活在今天的各種可能性中。如果一根棒子是獨立的,一束棒子則無法有獨立的個體選擇,它只能被選擇。上文那位老父以筷為喻,殊不知,筷子的功能是揀菜,它必須有其伸展的空間。然而,當它們被束在一起時,空間被減至最低,原有的功能也就隨之喪失。筷猶如此,人亦如是。

個人集中起來可以成為一種力量,一百個人集中起來的力量要遠大於單個的一百個人的力量。操縱這種力量的,乃是集體意志或領袖意志。因此,面對戰爭、自然災害以及特殊重大事件等,這種力量是必要的。

但,如果是在日常生活狀態中,人應該以個體的方式存在,即人是群體中的個體,而非被集中起來的個體。畢竟個體自在自為,方可以成為一個理性的主體;集體化的人則集體地成為被運作的客體(工具)。這樣的客體看不清個人眉目,堪名為集體主義。由於集體必然要求忘我,因此,任何一種集體主義都可能是法西斯誕生的溫床。它不是從中誕生出一種權力,反過來控制自己;就是權力用它的各種手段,把個體集為一體。權力與集體的關係,就是斧子與束棒的關係。

棒與斧的交集,不但是法西斯的象形,同時也內涵著法西斯得以形成的秘密。

警惕法西斯


  今天,如果我們要警惕法西斯,就必須警惕凌駕於個人本位之上的各種集體主義,尤其是權力發出它的召喚時。

當然,法西斯不會再以法西斯的名頭出現,但它可以換上其他的「馬甲」暗渡陳倉。換言之,法西斯不是主義,它總是以各種主義的名目出現。今天,舉凡國家主義、民族主義(種族主義)、階級主義、社會主義(俄蘇式的或類似於俄蘇的),幾乎無不涵攝著法西斯的基因;儘管在政治性質的解剖上,它們可能是威權主義,也可能是極權主義;但,所有這些主義概為法西斯的不同類型(當然,左的極權主義的法西斯其危害遠甚於右的威權主義的法西斯)。它們所以具有法西斯性,因其價值訴求俱在個人本位之上,同時又註定離不開權力對它的範導,甚至它本身即表現為權力的運作。

以上談法西斯時曾言及英美,那是因為二戰。在戰爭之外,英美國家由於制度上始終奉持個人本位的自由主義,故法西斯無以席捲整個社會,哪怕這個社會中分明有法西斯性質的政黨存在(如英倫)。

德意俄不同,不獨戰爭,它們的整個社會形態都是法西斯化了的,國家總是帶有戰爭動員色彩,正如以上蔣介石言及法西斯基本精神時強調「一切軍事化」(即使沒有戰爭,也要推行類似戰爭化的大規模的社會群眾運動)。

權力顯然知道,只有戰爭狀態或運動狀態,最有理由也最為方便把無數個體擰成一個集體,當然是以國家和民族的名義,比如為了復興。

正如前文所言,法西斯在戰時,有它存在的必要,甚至必須。但在正常的生活狀態下,人類必須遠離法西斯。法西斯只有集體沒有個體,只有權力沒有權利。

然而,糾結在於,不但任何一種權力(無論是德意形態,還是俄蘇形態,抑或英美形態)都天然傾向於法西斯、傾向於權力支配一切(此乃權力之本性);即使民眾本身,亦有其法西斯之內傾,亦即具有結群為法西斯的可能和天性。人的「個性」與「群性」都是天性,就後者言,它有其吸引人的地方,至少集體可以給人提供安全感,也可以給人力量。

這時個人不再是獨立的個體,一切都不需要它獨自擔當與面對。如果人豈非沒有把自己交出去的天性,那麼,人民其實很容易成為法西斯。人民身上內潛著的法西斯性,很容易為宣傳藝術所發酵,包括音樂、宣傳畫、雕塑、大型建築、影視、廣場集會等(這些正是當年納粹鼓蕩民眾的拿手好戲)。這裡尤其是音樂,進行曲的旋律本身就能迴旋出一種法西斯,它吸引你跟進,讓你化入集體,而且叫你的步伐和身體節奏還要同別人整齊劃一。特別是進行曲有其聽覺上的壯麗感,直接激發你的生理,使你不自覺地消融到它的節拍中去。俄蘇戰歌、納粹戰歌、英美戰歌,意識形態可以不同,但它們的音樂語言是一致的。

我作為一個文革中和文革後聽慣了戰歌復讚歌的人,很自然,就像戒懼廣場一樣,有所警覺於這類亢奮的旋律。

作者為學者,任教於南京曉莊學院

相關焦點

  • 知識就是力量?金錢就是力量?《權力的遊戲》告訴你,這些都不對
    知識就是力量還是金錢就是力量?《權力的遊戲》告訴你,這些都不能保證你好好生存。知識就是力量,基本上在上個世紀80年代風行,這是培根的語錄,也是很多個年代的人們,單純而美好的生存策略。只要多讀書,可以考取功名,可以擁有黃金屋,顏如玉,生活過得幸福美滿。
  • 馬英九唱的是大陸版的《團結就是力量》嗎?
    這麼多臺灣人士會唱《團結就是力量》,不免給人一種錯覺:凡有井水飲處,皆能歌此曲。作為一首經典紅歌,《團結就是力量》在大陸婦孺皆知。但是,在臺灣難道也流行唱這首革命歌曲嗎?還是說這根本就是兩首歌? 大陸版《團結就是力量》 這還要從上個世紀30年代說起。
  • 歐洲權杖史:從奧古斯都權杖到「法西斯」束棒
    文學作品中的例證便不勝枚舉,如愛默生《日子》(Day)中的「她們單行排列,無始也無終,手託皇冠和一根根權杖(They are arranged in a single row, there is no beginning or end, Holding the crown and root of a wand)」或是拜倫《海盜生涯》中的「我們的旗幟就是王笏,誰碰到都得服從(Our flag the
  • 每日一詞∣團結就是力量 unity is strength
    習近平強調,團結是鐵,團結是鋼,團結就是力量。團結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戰勝前進道路上一切風險挑戰、不斷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的重要保證。(圖片來源:中國日報)   【知識點】 團結,是中國共產黨執政的旗幟。自覺維護黨的團結和統一,是黨在長期革命和建設中形成的優良傳統,是黨開展工作的一面鮮明的旗幟。團結,是黨和國家民族工作的關鍵所在,事關祖國統一和富強。
  • 「央視快評」團結就是力量,團結就能前進——抗疫鬥爭的中國精神之二
    這場艱難的鏖戰也再次深刻昭示了一個樸素的道理:團結就是力量。團結,源於我們黨卓越的領導力和強大的凝聚力。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下,全國一盤棋,疫情防控阻擊戰迅速展開。從中央到地方層層聯防、級級聯控,強力實施「集中患者、集中專家、集中資源、集中救治」,點面結合兼及重點防控,全國上下步調一致、社會各界齊心協力,匯聚起防控疫情的強大合力。
  • 初中作文素材:團結就是力量
    「三個臭皮匠」能夠做到齊心協力,互幫互助,自然力量大,而「三個和尚」心中只有自己,想的只是自己怎樣才能多佔些便宜,「沒水吃」也就順理成章了。     團結就是力量。一個人的力量有限,很多個人團結在一起,力量就變成無限的了,不是嗎?在南美洲一個森林邊緣發生過這樣的故事:秋日的一天,臨河的一片草叢突然起火了,火舌活像一隻紅色的項鍊,開始圍向一個小小的丘陵。
  • 馬克龍在推特中說:團結就是力量,疫情當前,為什麼團結力量大?
    疫情當前,法國總統馬克龍在推特中寫道:為應對疫情,團結就是力量。號召歐洲國家聯合起來共同對抗新型冠狀病毒。為什麼團結力量大?世間萬物互通互聯,合作互補,共謀發展,弓箭相輔方可百步穿楊,人琴相諧方可行雲流水。萬物歸一,依存互通,方能取長補短,相得益彰。在中國源遠流長的傳統文化裡,就流傳著許多富有哲理的故事,如唇亡齒寒,兔死狗烹等等,這些紛紛昭示著人們萬物皆有聯繫,彼此相互依存。
  • a house divided against itself cannot stand 團結就是力量
    任何人都要有一個家,家是港灣,我們偉大的祖國就是一個大家庭,像之前描述的 home is where the heart is 一樣,家若在,心就在,而且家和萬事興,團結就是力量,a house divided against itself cannot stand 直譯
  • 【雙語彙】Unity is Strength/團結就是力量
    其中,對比利時援助物資附帶的文字最具有代表性——「團結就是力量」。這句話以法文(L'union fait la force)、荷蘭文(Eendracht maakt macht)、中文三種文字標識,中國人很熟悉它,疫情下的武漢市方艙醫院裡就曾唱響《團結就是力量》;比利時人更熟悉它,因為它書寫在比利時的國徽上。它的英文也簡練有力:Unity is strength.
  • 七巧板遊戲團結就是力量
    七巧板遊戲團結就是力量上周參加拓展訓練活動。團隊就是需要大家團結一致,需要有勇於奉獻勇於犧牲的成員,毫不吝嗇的獻出自己的力量。相信團隊,信任團隊,相信自己的潛能,潛能無限大拓開視野和知識寬度,展現才能和潛力,也許正是拓展的真正意義。通過拓展我也經受了鍛鍊,有些項目,比如最後一個項目,叫畢業牆,單靠自己的力量是不可能通過的,靠的是團隊的協作。
  • 《團結就是力量》|匯通人有話說⑤
    團結就是力量三月下旬,匯通集團開展了以「團結就是力量」為主題的集體學習,各中心、各子公司認真組織學習討論,共計上交了五百多份學習心得。近期,集團公司將從中挑選出優秀學習心得和大家分享,共同學習,共同進步。
  • 奧奕諮詢:團結就是力量——團建的重要性
    奧奕諮詢:團結就是力量——團建的重要性作者:奧奕諮詢顧問 Kevin近日的飯圈一片紅紅火火熱熱鬧鬧景象,起因是某明星被質疑打榜數據不高又如何有眾多粉絲捧場演唱會,於是引發一眾粉絲團結起來為偶像打榜,因粉絲大多在80、90年代出生,所以自稱為大型「夕陽紅粉絲團建活動」,最後在「夕陽紅」們的團結協作下,該明星以破億的影響力高居某社交媒體榜首。
  • 少兒英語故事:團結就是力量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少兒英語>英語故事>正文少兒英語故事:團結就是力量 2012-04-23 14:23 來源:網際網路 作者:
  • 我懂得了團結的力量
    在這次的大遷徙當中,四大貓族團結一致,互相幫助,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團結,克服了重重困難。這不禁讓我想到了一句經典歌詞:「團結就是力量!這力量是鐵,這力量是鋼……」最終,它們找到了美麗的家園。  讀到這兒,我終於明白了團結的力量,它是一種令人折服的力量!毛爺爺曾說過「團結一致,同心同德」。螞蟻是地球上最古老的物種之一,它和恐龍是同一個時代的。
  • 2020國家公務員面試模擬題:請談談你對團結就是力量的理解
    2020國家公務員面試模擬題:請談談你對團結就是力量的理解 http://gongwuyuan.eol.cn  來源:中公教育  作者:  2020-02-14  大 中 小
  • 團結力量大
    大家應該都知道鄧中夏吧,他就有一句名言:「五人團結一隻虎,十人團結一條龍,百人團結像泰山。」讓我留下難忘的回憶的就是在學校裡的一次拔河比賽。我們班是有名的團結班級,所以我們贏了一場場比賽。在開始之前,我們就會從排頭傳到排尾一句話:「團結就會勝利!」
  • 團結就是力量,一根筷子容易折斷,四十根筷子難折斷
    打小就經常聽到一個詞:團結。「一花不成春,獨木不成林」,團結的力量永遠是不容小覷的。那麼團結究意代表著什麼?2019年的世遊賽上,我國的遊泳健兒在比賽中為國家爭得了榮譽。為什麼他們能取得好成績?是因為他們能夠團結一心,為了祖國的榮譽而努力拼搏,這就是團結的意義所在吧!還記得中國女排嗎?是的。她們身上也彰顯著團結的意義。她們齊頭並進,一同努力,最終也取得了傲人的成績。這就是團結!「一隻螞蟻搬不起,三隻螞蟻輕鬆搬洞裡」。就連微不足道的螞蟻身上也閃爍著團結的光芒,它們懂得團結的重要性,被人們稱為「最團結的昆蟲」。
  • 「天下何物最大」:道理、權力、制度
    塞涅卡說:「服從真理,就能徵服一切事物。」權力必須同道理結合,才會有生命力和價值;必須臣服於道理,才會結出好的果實來。人們容易只看到權力的力量,看不到道理的力量,甚者嘲笑道理、蔑視道理。智者可不這麼做,《管子》認為,「道」更有用,無處不有道的作用:「道者,扶持眾物,使得生育,而各終其性命者也。故或以治鄉,或以治國,或以治天下。故曰:道之所言者一也,而用之者異。」
  • 團結就是力量 52gg《英雄降臨》傳說中的王國
    但是有一天魔族來犯,52gg《英雄降臨》的他們只能團結起來一起抵抗魔族,把他們趕出去。團結就是力量,為了自己的家園拼了!英雄降臨玩家交流群:492865702 52gg《英雄降臨》人們終於明白敵人是有備而來的,在人們幸福和平的生活的時候敵人早就已經開始蠢蠢欲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