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近幾年泛濫而起的形形色色榜單,大多數人又愛又恨。對考生和家長而言,榜單既是重要的報考依據,又起著必要的參考功能,但各種榜單的排名浮動和標準出入又讓考生家長頭痛不已。到底榜單的可信度有多高?而各個大學校長和老師對榜單的態度更是矛盾,一位著名教授曾痛罵網絡上流傳的一份清華北大人大某專業的排名分析,斥之:「分析水平之拙劣,用心之險惡,令人髮指!」
早在2004年,網上流傳著一份「美國評出中國最受尊敬大學及校長排行榜」,信息來源標註為《洛杉磯時報》,調查單位據稱是「美國50州高等教育聯盟」。佔據 「中國最受歡迎的大學排行榜」前10名的前幾所學校都是中國頂級的學校,但排名第十的卻是名不見經傳的西安翻譯學院。
而在「中國最受尊敬大學校長排行榜」中,第一名是北大許智宏校長,第二名就是西安翻譯學院丁祖詒校長,將顧秉林、朱清時等學術與聲望俱隆的校長甩在身後。
這條新聞從大洋彼岸傳到中國,一石激起千層浪。中國最大的新華社在《每日電訊》刊發了這一新聞;緊接著《法制日報》、《青年參考》、《人民日報(海外版)》以及國內的幾大門戶網站都一一報導了這個消息。至此2004年西安翻譯學院就先後捧回了國際國內的11項沉甸甸、熠熠生輝的獎牌,似乎再一次印證了西譯的實力和魅力。
時至今日,大概沒有人會把這份排名當真,但問題是,這樣一份榜單是怎麼出來的?據查證,這份「中國最受尊敬的十所大學」確實是出自《洛杉磯時報》,只不過登載在廣告版上。也就是說,只要花錢就能登載;而所謂「美國50州高等教育聯盟」並不是美國高校的教育聯盟,而是一位美籍華人創辦的私人機構。
其實,這樣一份煞有介事的「榜單」是一份公關稿件,而且竟然被諸多官方媒體大量轉載。對當事院校來說,收穫了大量曝光和社會關注,可以說是一次成功的公關營銷事件。目前,國內流傳的五花八門的榜單,粗略分類大概有以下三種。
許多人對各種榜單抱有「姑妄聽之」的漫不經心的態度,比如騰訊網2014年對大學排行榜的調查,其中就「你是否認可市面上的大學排行榜」這一問題的統計結果是:認可的比例僅有23.68%,而不認可的比例高達76.32%。既然如此,各種榜單的瘋傳流布又怎麼解釋呢?
在傳播心理學中有一個理論,叫做第三人效果,大意是說絕大多數人會傾向於抬高自己,貶低他人。舉一個例子,假如你在路上撿到100塊錢,你會怎麼辦?以及你認為別人撿到這100塊錢會怎麼辦?我們多數會傾向認為自己會採取道德的行為,而認為別人會採取不道德的行為。
同理,按第三人效果,我們傾向於認為榜單之類的毫無意義的東西對「我/咱們」沒有任何影響,但對「他們」可能會有影響。這也是各高校的兩難之處——教授學者對這些榜單不無鄙夷,但又絕不敢輕慢待之,因為「他們(包括學生、家長、校友、同行、上級教育部門等)」會特別迷信榜單!家長學生更是如此:「你看媒體都大張旗鼓地報導,專家教授也在討論,說明榜單真的很重要!」
針對榜單廣泛流傳,卻很少有人真的去關注「榜單是怎麼出來的?」「數據靠譜嗎?」等問題,而是都持著「既然別人都關注」那麼我也「姑且看看吧」的心態。殊不知,在這個過程中,你就可能受到了榜單的誤導。
總而言之,熱衷排名的不止是高校,僅就教育領域而言,就有出國留學領域的排名、考研領域的院校排名(甚至還有研究生薪水排名)、高中教育排名、中小學教育排名,這還僅僅是大類,小的排名更是難以計數。這些排名除了教育主管部門的排名外,更多來自媒體的統計和網友自發的創造。花樣迭出的排名項目超乎常人想像,由於這類排名往往具有較大的話題性,容易成為熱點,也因此容易被上文所舉例的西安翻譯學院之類的學校或機構借勢炒作。
在當下,任何一份榜單都無法做到絕對的客觀有效。我們無需對其迷信和崇拜,也沒必要對之嗤之以鼻,因為,完全不信,也是另一種形式的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