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人背後無人說?面對流言蜚語,我們應該如何處理?

2020-12-11 盧戰卡

雖說「誰人背後無人說」,但我們很多人還是難免會受一些流言蜚語的影響。每每聽到那些歪曲事實抹黑自己的話,直接發怒又不合適,一直憋著又影響心情,刻意解釋又仿佛此地無銀三百兩,著實讓人難受。

越是來到新環境,你表現得越突出,就越容易給一些舊有勢力或利益衝突者造成壓力。這種時候無論從哪裡燃起一點你的火苗,都會引起一群人煽風助燃。甚至他們還會露出肆無忌憚幸災樂禍的獠牙,一起享受著踐踏你的狂歡。也許只有這樣他們才能找到贏的感覺。

萬一遇到這種情況,我們該怎麼辦呢?送你三點建議:

1.繼續做好自己,甚至還要用更快的速度做到更好。

因為有些人還敢誹謗你,是因為他覺得用誹謗可以刺激到你傷害到你,從而讓他贏得快感。你在這種時候一旦受其幹擾,失去了自己的專注和堅持,那就正好正中下懷,讓對方得逞。所以這種時候你更應該讓自己全力專注在該做的事兒上,用更好的成就去證明那些流言蜚語有多麼的幼稚,讓他們不堪一擊,不攻自破。

當你還沒優秀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是最容易引起爭議的,但當你從優秀步入到卓越的神壇,那就自然會有無數人成為你的信徒,從而成為你的公益宣傳員幫你口碑傳播,那時流言蜚語也自然會像封建迷信一般自生自滅。

2.勇敢面對那些流言蜚語,甚至還要在公開場合拿出來聊聊。

既然你沒做錯什麼,你又何必害怕面對那些流言蜚語呢?流言蜚語是最見不得光的話,只會在私下裡傳播。而如果我們在公開場合把它拎出來曬曬陽光,甚至用調侃語氣嘲諷一下流言蜚語與現實中的矛盾之處,也就藉此表達我們沒什麼好害怕的,再接下來反而是那些私下傳播的人該緊張,該害怕了。記住,你越陽光,誹謗的人會顯得越猥瑣。為什麼?旁人都會看不過他:「有本事直接用最正規的途徑反映人家問題,背後說人壞話甚至時不時像網絡噴子般來點語言暴力,算啥本事?」

3.團結更多的公信力人物,做更多可被稱道的協同事實。

無論是圈子裡公認的正直憨厚、積極純粹之人,還是組織裡德望較高的權威人物,當我們跟他們之間有更多同頻的互動和積極正面的事實。這些積極正能量的人物和事實,自然會讓與此形成對立的流言蜚語變得無處遁形,這就是信任背書的作用。

其實真正的高手都懂得:瞧不上一個人最好的方式就是閉嘴不提,而不是用惡毒的詞語貶損以彰顯自己的品味和存在感。跟不值得的人計較,反而更容易拉低自己的層次。

所以,還是做好自己,讓一切隨風,因為時間會給你機會!正如曾經流行的那句:「你能承受多大詆毀,就能享受多大讚美!」

相關焦點

  • 面對感情中的「流言蜚語」,是該冷處理,還是予以反擊
    但從已經播出的劇情中,我看到一個比較值得討論的問題: 當我們面對婚姻中的「流言蜚語」時,到底是該冷處理,讓流言不攻自破?還是應該予以反擊,捍衛自己的名譽? 這是一種現實生活中極其常見的事情,尤其是對於一對如同宋運輝和程開顏這樣性格、經歷、思想等有著巨大差距的伴侶而言,「流言蜚語」是具有極大「殺傷力」的。
  • 如何面對職場上的流言蜚語?只有面對,只能反擊,切勿放任!
    關於怎麼處理,有自我安慰性「身正不怕影子斜」;有自我反思性「空穴來風,必有其因」;有自我麻痺性「誰人背後沒人說,誰人背後不說人」;有怪話連篇性「蒼蠅不叮無縫的蛋」!那麼什麼算是流言蜚語呢?流言蜚語,出自《禮記·儒行》。原指沒有根據的話,現在多指在別人背後散布的誣衊、中傷的說法。
  • 誰人背後無人說
    「誰人背後無人說,誰人背後不說人?」這句俗語不是要替那些說閒話的人叫好,而是要強調:說閒話這種社會現象實在是太常見了,我們生活在這個社會裡,簡直沒有辦法迴避。就如同我們生活的世界裡到處都是細菌一樣,你想要找一塊絕對乾淨、絕對無菌的樂土,那是不可能的。怎麼辦?這些都是人之常情,完全用不著大驚小怪。首先,我們應該從自己做起。洗乾淨自己的手,感冒之後戴上口罩,堅決不要讓自己成為細菌的傳播者。
  • 江湖人,世間事——誰人背後無人議
    所以,生於這個世界,有些事是註定要面對的,是避免不了的,有些事不必太在意,有些事我們需要緊緊堅持住底線,不能逾越。誰在背後不說人,誰人背後無人說不管你是小孩、成年人、老人,都是避免不了在背後被人議論的。當然很多人也喜歡在背後議論別人。
  • 誰人背後無人說,哪個人前不說人.李雙林
    4、別人說我老家房子風水不好。後來我爸媽及我和老公出現這麼多問題,也是搬進我們現在的房子住一年多後開始出現各種問題。說我現在住的房子傷人漏財小人是非不斷。是否是陰陽宅有問題? 最後祝願一切安好!現在一直堅持與人為善,改變心態,從身邊小事做起,希望自己能幫助到身邊更多的人,也希望自己能走出這樣的精神折磨,樂觀面對生活。
  • 農村這句俗語「誰人背後無人說,誰人背後不說人」是什麼意思呢
    農村是一個人情社會,農村大多數的人相處起來都是很有禮貌的,但是若出現一點不禮貌的話,就會被廣泛的議論,很快就傳得很開了,這就是農村的那些長舌婦所做出來的事情,接下來小編想給大家介紹一句農村的俗語,那就是「誰人背後無人說,誰人背後不說人」了。
  • 俗語「誰人背後無人說」,下句被奉為經典,老實人不妨引以為戒
    人心經不起推敲,人情更經不起打磨。人情世故,看起來非常複雜,好似為人處世一大難關,事實上,說來說去也就是那麼一回事,因為生活本就沒有太多新鮮事。俗語說:「誰人背後無人說」,出自《增廣賢文》,原句是:「誰人背後無人說,哪個人前不說人」,道理雖然淺薄,但細細推敲,足可見人情之冷暖,人性之使然。
  • 誰人背後無人說,哪個人前不說人,沉默是金
    清代學者金纓所編《格言聯璧》中說:」靜坐常思己過,閒談莫論人非。「俗話又說:」誰人背後無人說,哪個人前不說人。「現實生活中,平常人要做到《格言聯璧》中說的那樣很難,而像上面這句俗話說的,人前人後評頭論足,七嘴八舌說別人閒話的現象卻到處都有,遍地皆是。無論是背後被人議論,還是人前啦別人的事情,人們往往都戴著有色眼鏡,自己身上的毛病看不見、隻字不提,專挑別人的缺點說三道四,且以此為樂,打發時間。這種現象在單位裡很常見,可以說是另一種職業病。
  • 正能量:如何面對別人的惡意誹謗與議論?生氣又鬱悶該如何調整?
    現在的人處理事情缺乏智慧,都是又急又燥,不去努力看清事物的本質,自然無法調和,在生活中,每個人必然遇到背後的誹謗與議論,甚至是傷害你最深的都是最了解你的摯友,不知如何排解,內心很崩潰感到無路可走,真不知道該怎麼面對?
  • 潘瑋柏夫婦被偶遇:扛得住流言蜚語的夫妻,才更容易長久
    我們的遇見,就是久別重逢。點擊上方「關注」,我們做一輩子的朋友! 如果可以,大家都想安安靜靜的生活,但人是群居動物,所以在某些時候,大家勢必會面對一些躲不掉的流言蜚語。
  • 在我們面前搬弄是非的人才是傷害我們最深的人
    前段時間,我們畢業二十多年的老同學聚會。好多同學多年不見,一起聊得非常開心!回來後,有個同學用微信和我聊天。他對我說:同學中有人說我的壞話,拿我當年在學校裡和誰誰鬧矛盾的事說事!還不告訴我是誰!這個同學的話讓我非常不開心!
  • 當面對顧客投訴,我們究竟應該如何應對?
    2、並不是每個人都會把不滿表現出來,而是選擇再不光顧。四、當抱怨未得到正確的處理時1、顧客本身心中產生不良影響、不再購買 、不再向人推薦、進行非常負面的宣傳;2、對商場造成的影響商店的信譽下降、發展受限制、生存受威脅、競爭對手獲勝
  • 面對生活中的小人我們應該怎樣,孔子解釋卦象時說的太好了
    小人往往為達目的不擇手段,他們見風使舵,誰得勢就依附誰,誰失勢就捨棄誰,對上司、用得著的人,花言巧語,舌燦蓮花,讓人暈陶陶而迷失方向;他們當面是人,背後是鬼;善於表面功夫,善於俟機邀功搶功,踩著別人肩頭攀高,一旦有壞事就找替死鬼來背黑鍋;挑撥離間是他們漁翁得利的最佳手段;一手製造紛爭事端
  • 面對孩子的問題行為,我們應該避免3種「正確」的處理方法
    孩子的成長過程伴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作為家長和教師在面對孩子的這些問題行為時,如果不能很好地處理,則最終會「正確」地傷害孩子。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我們經常會有以下三種「正確」的傷害孩子的行為。一、大喊大叫當別人對你大喊大叫時,你會是什麼感受?
  • 人前不應該說的話,背後也別說
    如若把自己內心所有的想法都倒了出來,很多時候稍微冷靜下來,再回想回想,便是有很多不該說的話,在嘴邊溜了出來。人前不能說的話,背後也不要說。你永遠不知道,一句話會傳播多遙遠,最後會變成什麼模樣。不要在背後說別人的壞話,聽的人也許會饒有興趣,興致勃勃地聽你說,也給了你說下去的動力。
  • 同事暗地說我壞話,該裝傻還是挑明?高情商的職場人會做好2點
    一、以原則為準線,區別對待背後的「流言蜚語」 會被同事背後說壞話的原因,大體上有兩種: 簡而言之,對於不會損害到小張和公司利益的「壞話」,可以採用淡而化之的方式處理,一旦「壞話」會影響到公司利益,就要堅持立場,嚴肅面對。
  • 面對新冠肺炎,我們應該如何應對恐慌?
    網絡上充斥著大量不確定的信息,使我們無法得到確定的答案。於是,在超載的負面信息中,我們無所適從,陷入深深的恐慌。面對未知,恐慌是正常的應激反應。恐慌可分為適度恐慌與過度恐慌。適度恐慌能讓我們保持警惕,具有積極的生存意義。過度恐慌卻讓我們的大腦「宕機」,做出不理智的行為。那麼,問題來了,我們該如何應對過度恐慌?如何與恐慌相處?下面我從心理學方面給出一些實用建議。
  • 聽到有人背後說你壞話,該如何應對?
    首先,如果是你聽到他第一次說你壞話,我覺得每個人思想不同所以對待事物的態度也是不同的,不必在意每個人看法。而我們要做的事就是沉著冷靜分析原因,我們的反應不能過於激烈,先判斷與這個人在以前有沒有矛盾,是否得罪過人家。只要自己做事端正就不必理會別人的看法。因為只有小人才會在背後詆毀他人。
  • 作為老師,應該如何去處理師生之間的關係?
    作為老師,應該如何去處理師生之間的關係?不管社會如何變化,職業道德如何規範,教師一直都是承擔社會道德教化的重任師生關係的歷史演進--從絕對權威到平等封建社會時期,教師的地位毋庸置疑。這是因為傳統受教育的人少,能進入學堂讀書的大都是有一定經濟實力的家庭,能成為教師都是佼佼者,不管是老學究還是窮秀才,得到周圍的尊重。一日為師終身為父,是當時師生關係最好的註解。隨著社會的發展,尤其是大革命期間,教師的地位一落千丈,成為人人唾之的臭老九,學生和老師是階級矛盾,這種觀念一直影響到當下的教師認知。
  • 孩子犯錯,父母應該如何面對?
    01焦慮,是來自於父母還是來自於孩子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會犯錯,並且犯錯也是成長方式之一,孩子更是在不斷地試錯中一點點長大的。這個道理好像人人都懂,可是當自己的孩子犯了錯誤時,很多父母又難以釋懷。其實,很多情況下父母發脾氣不僅僅是因為孩子犯的這個錯,而是孩子的錯激發了父母內心深處未處理好的某種情緒。所以,當父母想要發脾氣批評孩子時,不妨處理好自己的情緒,試著深呼吸讓自己冷靜下來,問問自己,面對孩子的這個錯誤,我們為何很生氣?我們到底需要的是什麼?這個需要是我們自己的,還是孩子的?只有這樣,父母才能釐清親子界限,更客觀、更理性、更溫和地教育引導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