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魏則西」事件讓掌控全國80%以上民營醫院的莆田系成了眾矢之的。莆田遊醫之外,民營醫院在中國也被打上了不可信的標籤,人人自危。民營醫院要實現盈利,就一定會是「問題」醫院嗎?臺灣「經營之神」王永慶的長庚的理念和模式運行為民營醫院做了典範。
臺灣醫療保險制度被認為是全球典範,窮人、富人、官員、所有人都受到一樣且質優的醫療照顧,從醫療需求、醫療供給等項目,都獲稱讚。在國際排名第2,僅次於瑞典。早在2012年,美國國家地理頻道紀錄片《亞洲新視野:臺灣醫療奇蹟》這樣介紹臺灣醫療:臺灣醫療技術在國際間早已享有盛名,全球前200大醫院中,臺灣就佔了14家,僅次於美國及德國,排名全球第3,也是亞洲第1。其中最有名的就是王永慶創立的臺北長庚醫院。創建能讓窮人看的起病的醫院
靠塑膠產品起家的王永慶之所以想建醫院,跟自己的父親王長庚有關。1961年8月8日,王永慶父親王長庚突發腸套疊。當時,王永慶尚未發達,臺灣的醫療環境也是相當惡劣,醫生收紅包盛行,醫療資源極其匱乏,病人住院相當困難,1000多萬人口的臺灣,僅有3000張病床。王永慶沒能力在醫院找到床位,只得無奈地在走廊搭了張床。但最終,病痛中被王永慶抱緊的父親,在哀嚎聲響徹醫院走廊的疼痛難忍中苦撐數日後去世。此後,王永慶在內心起誓:有朝一日有那個力量,一定要親手改善臺灣的醫療環境,讓普羅大眾都看得起病,看得好病,讓父親的悲劇不再重演。1976年,王永慶在臺北開出了第一家醫院,命名長庚醫院。王永慶將長庚定位於非營利醫院,目標是,以最低成本辦出最好的平民醫院,讓大眾得到最好治療。為此,王永慶將臺塑集團企業管理模式應用到醫院的治理中。在長庚醫院中,醫師的薪資和藥費、檢查費脫鉤,變為年資、教學研究和診療收入,按三等分計算,避免「以藥養醫」的浪費,並禁止暗收「紅包」的流弊。作為臺灣最具經營績效、規模最大之醫院,截止至2006年,長庚醫院每年營業收入約90億元人民幣,稅後純收益約45億元人民幣,資產回報率為15.55%。長庚醫院的模式已經開始在大陸複製了。「長庚管理模式」 王永慶先生曾先後嘗試在北京、上海、廈門、鄭州、洛陽等多個城市推廣醫院的「長庚模式」,據報導,目前成功的僅有廈門長庚和清華長庚。廈門長庚醫院是王永慶將長庚醫院在臺灣的成功複製到大陸的第一步。在大陸建立長庚醫院,王永慶的唯一要求是採用「長庚模式」,按照長庚的理念和模式運行。那什麼才是「長庚模式」?「長庚模式」之一就是,長庚醫院施行「醫管分治」,即醫療與管理相分離。長庚醫院有專門的幕僚系統負責各項制度的考察和制定,並針對問題提供意見和改善方案;解放院長和科室主任,使其專心醫院和學科發展;有專門的機構發揮「佐官檢吏」的作用,監督決策的執行等。這些機制有助於提高醫院的精細化管理。「長庚模式」之二是,企業化管理。長庚的企業化管理主要體現在:以成本中心為依據實行分科管理;建立個人績效制度;建立醫師診療制度及合理的薪資制度;全面引進新的醫療技術,購置現代化高科技醫療儀器;建立合理的藥品和設備採購制度及財務管理制度;全面實施電腦化管理、分科管理等。具體來說,長庚醫院推出以科室為單位的「利潤中心」制,及「三三三制」的個人績效獎勵制度。「利潤中心」制,即從財務上將各科系獨立為一個單獨計算損益的事業體,通過深入的調查研究,制定出科室做到什麼程度為合格進而設定量化指標。「三三三制」的個人績效獎勵制度,即將獎金分配到人的制度。具體是,將醫生的年資、教學貢獻、研究貢獻、承擔的行政任務、已有職務等歸類統計,然後按各佔1/3比例分為三個部分,最終計算點數,分配科室人員應得獎勵的制度。長庚醫院統一通過這兩個制度進行管理。如果超過設定的量化指標,長庚醫院就會按「三三三制」發放科室獎金;如果出現為追求獎金而影響到服務品質的情況,醫院就會增加人員,重新核定工作量並在此基礎上重新運行。如果定量合理,但經營長期不達目標,科室就要自行承擔虧損。通過這些制度,長庚醫院的員工各司其職,醫生一心一意為病人治病。此外,長庚醫院高度重視人才培養和學術研究。長庚醫院用一套先進的信息系統對醫院的各個環節全程實時監控,並為患者提供極具便捷的服務。他們就已做到患者只需在電腦自動查詢系統上,輸入姓名、病歷單號,就能方便地看到化驗結果。當病人交完費到藥房,會發現自己的藥早已擺在櫃檯上,只需把條形碼對準掃描器一掃,就可以拿藥走人。據去過長庚醫院的網友爆料,在醫院的門診大樓,藥房,病房等各個區域裡,可以看見非常明確的就醫指引。門診大廳設有若干自助掛號機和自助繳費機,插入醫保卡即可完成充值和繳費!而且,每一位取藥的人與藥師間的平臺完全開放,取藥的人幾乎都在到達藥房的5秒鐘之內即可拿到自己的藥。2008年10月15日,王永慶在睡眠中與世長辭,享年92歲。在他的葬禮上,富士康董事長郭臺銘帶著兒子郭守正在他的靈柩前三行跪叩大禮,這是除了父親外,郭臺銘第一次對長輩行跪拜禮。我們該銘記的不僅僅是作為臺灣「經營之神」王永慶,更要記住他對民營醫院的探索,及整個醫療體系的創新。
◎本文來源於《中國企業家雜誌》(作者安然),轉載請註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