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短補長才是人生的大境界,反過來一直「補短板」的人生是一場悲劇。
臺灣著名教授曾仕強先生生前在《人生的意義是什麼?》講座中談到,「每個人潛力不一樣,凡是數學老考不好的人就是這輩子不搞數學的事情,那你做父母的為什麼一定要他去補習數學幹嘛呢?沒必要。人有所長一定各有所短,因為你不可能求全,也沒有必要求全,你的兒子英文好你就讓他補英文,補得更好,他數學不好,就放棄。」

正如曾教授所說,現在很多做父母的都搞反了,明明數學不好偏要他去補數學,讓他痛苦幾小時。she著名心理學家李玫瑾教授在一次講座中有關孩子的教育問題時說:成龍要是放在我們的體制下肯定是」小混混「,因為他從小就不愛學習,但對功夫卻情有獨鍾,最終成為一代功夫巨星。在講座中,李玫瑾教授還拿自己女兒舉例:女兒不擅長數學,但酷愛音樂,後來就果斷放棄了數學,最終孩子以音樂生的身份考入了重點大學。當自己的女兒為高考憂心忡忡時,這位優秀的媽媽再一次充當了女兒的堅強後盾,她安慰女兒說,「即使考不上大學也沒關係,孩子我們家就這些錢,你想開店我把這些錢給你做啟動資金,你喜歡做什麼我都支持你,人準能找到自己的一個位置。」
在學生時代,其實大部分科目如音樂、體育、舞蹈、語言、數學、理化等都是很需要一定的天賦在內的,任何人的人生軌跡都不相同,大部分人都是在成長的過程中逐漸發現自己具有某方面的潛力,這就是我們每一個人的人生使命,反過來讓我們來看看現在的孩子,所參加的各種各樣的輔導班,又有多少是自願的呢?尤其讓孩子們補齊自己並不擅長的「短板」,倒不如充分發揮自身特長,使優者更優,才是更大的機會。
從國家選拔人才的角度來看,我們的普通高考改革也一直朝著高精尖「專才」的選拔和培養道路上邁進:例如從2000年起在部分重點高校開始的「強基計劃」,就是在原自主招生基礎上,「為國家高端晶片與軟體開發、人工智慧、新材料、先進位造等領域國家緊缺人才培養選和拔培養高層次人才」,只要考生在數學、物理、化學、生物、信息學五大學科國家奧賽中獲得3等獎以上即可獲得不同程度的降分錄取資格,另外各高校進行的高水平運動員招生都是國家不拘一格降人才的重大體現。
這裡是英語嚮導肖老師,更多精彩敬請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