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錯大學毀四年 | 那些誤入分校區、獨立學院的大學生有多慘?

2020-12-25 百年英才說教育

2018年全國高考報名人數約為975萬人,與去年相比,上升了35萬人。隨著高考人數的不斷上升,高校的規模也在不斷擴大,除了校本部,還有分校,分校區和獨立學院。對於它們之間的區別,我們還是聽一下其在校生的感受吧!

1

不同分校區的別樣感受

雖然分校區學生的畢業證與校本部差別不大,但學習、生活環境卻大相逕庭。有的周圍CBD林立,也有的孤零零佇立在玉米地。 對於那些發配到荒僻校區的學子來說,那種「悲涼」的思緒,就好像是「自己經過努力,終於考進了更加深不可測的大山裡……」

蘭州大學榆中校區

上大學像是被流放

蘭大在2001年建立的榆中校區,位於市下屬榆中縣的夏官營鎮,距市區約有百裡的黃沙路。身處在這四面環山的村落,要是沒有班次珍貴、體驗刺激的校車和駱駝,能不能走出叢叢大山,得看命。

對於榆中的學子們來說,在萃英山上放風箏、譜戀曲、劈柴、餵羊,時而在山巔面朝黃土思人生,不忘在山下埋頭苦讀拼前程,那才是真正的求學深造和靈魂鼓舞啊。

蘭大前任校長王乘曾表示蘭大平均每年有36名本科新生退學。英才君只想說,這些同學的境界還不夠,略缺乏仙風道骨的氣質。

暨南大學番禺校區

郊外生活真的苦

不久前,一名自稱是暨大番禺校區的學生在微博上發帖,稱校區保衛隊在校內抓外賣小哥,並扣留或沒收外賣,讓一些學生不僅餓了肚子,還丟了飯錢。

出於安全考慮,不少大學會限制外賣入校。可是暨大番禺學子很無奈,校內飯堂和幾家小型餐廳在吃飯高峰時很難滿足需求,吃完飯想到市區遛個彎,也要深思熟慮一番才行。

來往新造地鐵站和校園的一些小巴行駛距離短、收費高,還常超載。如果不想擠小巴,可能要去嘗試一下秒速五十米的摩的……

同濟大學嘉定校區

跨個校區何其艱辛

某日,同濟大學四平路校區大禮堂的《同舟共濟》的演出已經開始,有一波學生才陸續走進大禮堂摸黑找座位。這些學生剛從嘉定校區坐校車趕過來看演出。

這一天的校車在17點25分從嘉定校區出發,到達四平路校區時已經18點55分。晚上21點15分看完演出,嘉定校區的同學急匆匆地走出大禮堂,趕去上車地點,在路況良好、有校車直達的情況下,能在晚上十點多回到嘉定……

一名同濟嘉定學子用實際經歷,講述了其跨校區旅途之艱辛。

上海交通大學閔行校區

和同濟遙相呼應

如果說同濟嘉定是上海的孤獨西北角,那麼交大閔行校區,則在另一頭和同濟遙相呼應著。

偏僻是其第一慘,而在這所理工科為多數的大學中,毫無人道的男女比例又是第二慘。其實,就算幸運找到女友,兩人想在這荒郊野嶺、放眼只有工業園區之地來場浪漫約會,都是個大難題。

北京交通大學威海校區

和本部跨省遙望

前邊講的大多是同城不同命,而到了北京交大的威海分校這兒,更成了跨省式遠離。

和其他許多地廣人稀的郊區校區不同,北交威海校區被吐槽的是校園實在太小:學校裡的商店小而且少,價格還貴;校區千來人,社團活動也不多。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克拉瑪依校區

位置偏到可申請校機

2016年秋季,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克拉瑪依校區正式開始招生辦學,該校區成為克拉瑪依市的首所本科院校,以及蘭州以西唯一的教育部直屬211高校。

在地理位置偏僻這一點上,克拉瑪依穩贏。別的大學跨校區交通用的是校車,中石油大學的同學可以直接申請開設校機了。

這座位於歐亞大陸的中心區域、泛中亞地區的中心區,且連續4次蟬聯「中國最安全城市排行榜」桂冠的石油城市,是地理中心無誤,可離經濟中心,還是遠了好大截。

中國人民大學蘇州校區

我們真不是「野雞大學」

按理說,既有名校光環籠罩,地理位置生活環境也不錯,人大蘇州校區不該出現在慘校榜中。但由於知名度還不算高,社會普遍對中外合作辦學不太了解,在不少人眼中,這所聽起來有點另類的大學,總被當成「江南四大野雞大學之一」或是「三本院校」。

大學城校區

沒有最慘,只有更慘

不幸的校區各有各的慘,大學城則是另一群數量級的典型代表,在誰更慘的爭論裡,大家都不甘示弱:

武漢黃家湖大學城說,我們這兒真的好遠,光進城就要兩個小時。

上海松江大學城跑過來和黃家湖握了握手,說他們去哪都是兩小時起步。

松江大學城環境好,就是遠。

北京良鄉大學城聽到後清了清嗓子:「我們回家坐地鐵最少三小時。」

蘭州榆中大學城面無表情地看著眾人:「你們就知足吧,我們連地鐵都沒有,還不照樣在村裡過得有滋有味?」

大連旅順大學城趕緊向榆中發去安慰:「早就放棄進城了,一到寒暑假,學校的小店紛紛關門,想吃東西就自己在海邊釣釣魚,沒在怕的……」

2

獨立學院

90年代末,為了緩解高校擴招導致資源緊張的局面,國家鼓勵公辦院校尋找社會資本,創辦獨立的二級學院。這些二級學院,後來又被定性為「獨立學院」。

獨立學院之「獨立」,最重要的原因,就在於日常經費開支上不佔用財政撥款,而是仰賴於民間資本。但合作高校對學院的冠名和扶持,又讓獨立學院看起來沒有那麼「獨立」。

「本三養本一」?

在草創階段,獨立學院往往打著母校的招牌,頒發母校的文憑,發展速度非常快。母校的「冠名」也不是白給的,獨立學院每年收取的高昂學費,20%-30%都要上交給母校,支援母校建設。這樣的做法又被稱為以「本三養本一」,緩解公辦本科高校因為擴招債臺高築的局面。

但這樣「多快好省」的發展速度,是很容易撲街的。獨立學院數量膨脹過快,在教學質量、硬體設施上,都對不起學生上交的高學費。一些高校為了收取高額學費,競相開辦「校中校」,有的甚至直接將下屬的專科院校掛牌為獨立學院。

這種做法自然引起了本校學生的不滿,他們認為母校是在販賣文憑,不顧本校學生的利益。原來不在同一條起跑線上的學生,畢業了卻拿一樣的文憑到就業市場上競爭,無疑會引起極大的爭議。

2003年4月,教育部發文,給快速增長的獨立學院來了一個急剎車。指導意見要求這些掛名學院要做到七個「獨立」,譬如要有獨立的校園、獨立頒發學歷證書等等,獨立學院的名稱也由此而來。

2008年教育部頒發了《獨立學院設置與管理辦法》,明令要求獨立學院自授學位和畢業證書。至此,以三本分數入校,拿一本文憑畢業的「好事」,才算真正了結。

披著「有教無類」的外衣

從某種程度上講,獨立學院完成了自身的歷史使命——吸收公辦高校容納不了的生源、緩解高等教育資源緊張的狀況、提高我國高等教育的毛入學率……但獨立學院泛濫造成的負面影響,只怕不能功過相抵。

雖然獨立學院的建設是為了緩解高考壓力,卻敗壞了教育風氣、損害了母體高校品牌,同時也助長了「學歷情結」。

由於母體高校的名牌效應,獨立學院在招徠生源上,要比普通民辦高校更有競爭力,這對苦苦經營、努力升本的民辦高校來說,就是當頭一棒。而獨立學院在命名上與母校雷同,也造成了不少誤解。尤其是一些被「坑入」獨立學院的學生,更是叫苦不迭。

前幾年,江浙一帶的一本考生,就曾誤報同濟大學浙江學院,因此後悔不已。報考時不擦亮眼睛,弄清校情,弄出個大烏龍,你真的承受不起。

長期以來,獨立學院在輿論層面得不到太多認可,諸如「野雞大學」「民辦三本」這樣的評價,經常都能聽到。

3

校區VS分校VS獨立學院如何辨別

其實,很多高校都設有多個校區、分校、獨立學院,叫法太多,稍不了解真的會入坑。

校區

校區:很多高校其實都設多個校區,和校本部分庭抗禮。像中山大學就設有南校區(本部)、北校區等5個校區。

這些校區雖然所處區位不同,但都受校本部統一管理,生源也是統招進來的,質量有保證。校區之間專業設置互不衝突,也不存在獨立運營的情況。

分校

分校:雖然聽起來和校區很像,可是兩者還是有區別的。

比如昔日的山東大學威海分校(現已改名為山東大學威海校區),就和山東大學趵突泉校區不同,前者早期是山大與威海市共建的分校,教學和招生都相對獨立,投檔線一般比本部低,後者則是上面說的「分部不分校」。

二級學院

二級學院:一種是指普通高等學校的二級教學單位,其不具備獨立招生資格和學歷文憑頒發資格,即大學裡的普通學院,還有一種,就是本文所講的「獨立學院」,也被叫做「獨立二級學院」。

簡單來說,辨別獨立學院,最關鍵就是看辦學主體。獨立學院一般是「大學+企業+政府」「大學+企業」的模式,也有少部分「大學+大學」的模式。因為民間出資的緣故,獨立學院屬於民辦本科高校,認準這一點就行了。

至於辦學主體怎麼查,在某度的學校主頁裡,或者學校官網的簡介裡,都會有較為詳細的說明。

如何辨別?

區別所謂分校或獨立學院與「分校區」的重要方法,就是查看其招生辦法。

大學「分校區」一般沒有獨立招生的權力,其生源主要依靠校本部統招,再根據專業和年級分配到各個校區,因而生源質量有極好的保證。

與此不同,分校(獨立學院)的招生工作基本獨立於校本部,通常在招錄分數線上要低於本部,此「分校」招生一般分為三種情況:

一是與校本部在同一批次錄取。如山東大學威海分校、東北大學秦皇島分校、哈工大威海分校等。

二是看招生分數,分校和主校分數有差。無論分校如何發展,它的錄取分數線一般都比校本部要低。二是比校本部低一批次錄取。如西南交通大學峨嵋校區、福建師範大學福清校區等,這些分校都安排在二本批次錄取,而其校本部則是在一本批次錄取。

三、有時還要看批次。還有一種情況是,一所分校兩個批次。如北京大學醫學部共有9個本科專業,其中,臨床醫學、口腔醫學、基礎醫學、預防醫學、藥學、護理學、醫學英語等專業在北京本科一批錄取;醫學檢驗、醫學實驗學在北京是本科二批錄取,學制四年。

畢業證有何區別?

■ 分校、分校區畢業生的本科畢業證書由校本部統一頒發,證書的封皮樣式和文字與校本部毫無差別,證書內芯同樣加蓋本部公章和本部校長印。

證書內芯的文字表述有兩種方式:

第一種與校本部完全一致,如北京大學醫學部、山東大學威海校區等。

第二種表述與校本部稍有不同,文字上會註明「某某校區」或「某某分校」,如北京工業大學實驗學院頒發的本科畢(結)業證書,內芯上將註明「在我校實驗學院某某專業學習」。

■ 由學校本部與民間資本合作開辦、完全獨立自主運行的「獨立學院」,頒發的畢業證與學位證都是獨立學院的名字。

英才君:關於分校、分校區、獨立學院的區別就先介紹到這裡。由於各高校規定各有不同,大家還是要以最新公布的消息為準。想要詳細了解某一所學校的信息,可與該校招生辦聯繫,得到的答案會更準確。本文僅供參考,如有疏漏,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聲明:本文素材來源於網絡,百年英才小編編輯整理,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廣東最「慘」的大學校區,選了大學「毀」四年?
    近年來,許多廣東高校為了拓展辦學,建立了多個校區。這些校區分屬各處,雖然說是同一個學校,但是所處地帶、學校環境都有很大差異。   更有些大學校區不僅地處偏僻,交通不便,連校園環境也差得令人難以忍受,學生吐槽自己仿佛被發配到了邊疆。
  • 選錯大學毀四年,選錯專業毀一生!
    不少大學畢業生說,選錯大學毀四年,選錯專業毀一生。高考成績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但是填報志願留給大家的選擇性卻很多。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填報志願要比考試成績的作用更大。4、喜歡控制和影響一群小孩中的孩子王一般會有比較高的控制事件和影響別人的欲望。這樣的孩子適合選擇經濟類專業、社會學、政治學或導演、管理學專業(特別是人力資源)等。
  • 大學分校、獨立學院、分校區畢業證一樣嗎?
    目前,人們在稱謂上習慣把「分校」和「分校區」統稱為「分校」,其實二者有顯著差別。分校:大多是與「本校」在教學管理方面相獨立的辦學機構;分校區:大多是指與「本校」除地理區位不同外其餘方面皆保持一致的「本校分部」,在各方面都直接受「本部」領導。
  • 大學分校、分校區、獨立學院區別在哪裡?看網友們怎麼說
    重點大學眼花繚亂的分校區、分校、獨立學院,有時讓很多考生和家長很懵。比如「為何中國地質大學同時存在於北京和武漢?到底哪一家屬『正宗』?」「電子科大與電子科大沙河校區是什麼關係?」「山東大學和山東大學(威海)畢業證有何區別嗎?」「北郵世紀學院與北郵是什麼關係?」「北京郵電大學宏福校區發的什麼學歷?」當然最關鍵的,這些分校拿的學歷和本校一樣嗎?
  • 掛科一次,難道真會毀了大學生在大學四年的所有努力?
    掛科一次,難道真會毀了大學生四年的努力嗎?從某個角度上講是會的。小編的班主任曾在小編的開學第一課上講過:「只要你在這個班上四年,以後考研的面試我就可以讓你通過。由於大學的一定的機制,大學掛科,其實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一般而言,學生在系統中查到的成績是平時分與期末考試卷面按照一定權重平均來計算的。其中平時分比例一般不多於30%,任課教師也可以調節該比例。而只要學生態度端正,在老師面前表現好並以積極的心態去面對考試,即使你沒有複習好,掛科或許也很遙遠。
  • 「選錯專業」,大學四年就白讀了嗎?
    到了大學他又整天把「選錯專業」這件事掛在嘴邊,怨天尤人,覺得自己四年肯定就這樣白讀了。「大學千萬不要選這幾個專業!」「勸退的幾大天坑專業。」「這些專業畢業就等於失業。」現在的網絡上,時不時會蹦出很多這樣的文章,好像這一切都在默默向我們傳遞一種觀念,那就是專業是有對錯之分的,要是選錯了你就完了。
  • 2020年大學生「最後悔」專業排行榜!選錯專業浪費四年
    在許多人眼中,進入大學就意味著塵埃落定  未來無需考慮太多,只要順利畢業即可  但也有一些大學生遭遇了這樣的問題:  我不喜歡自己的專業怎麼辦?  大學選錯了專業就只能白白浪費四年嗎?
  • 大學選錯專業,讓你四年渾渾噩噩
    這樣的考生在高考填報志願時,也會非常盲目,很可能被院校的邊緣專業錄取,帶著深深的遺憾進入大學學習,大學四年在無目標中渾渾噩噩,虛度光陰。據《高招調查報告》顯示,僅有15%的學生有自己明確的專業方向,超過85%的考生基本憑感覺盲目選擇大學專業,71%的大學生入學後覺得選錯了專業,超過65%的大學生會跨專業選擇職業。
  • 廣東14名高分考生誤入「三本大坑」,原因何在?
    高考,年年都有撿漏的,比如500多分上北大、復旦;年年都有入坑的,比如600多分誤入「三本」院校。人們因此感嘆「考得好不如報得好」。高考志願確實是「失之毫釐,差之千裡」,一不小心就給人生留下遺憾。這值得未來考生尤其是家長牢記在心。
  • 3000多名大學生到太原理工大現代科技學院(孝義校區)報到
    金秋九月,天朗氣清又是一年開學季又是一年大學新生報到時9月16日3000多名新生懷揣夢想前往太原理工大學現代科技學院報到太原理工大學現代科技學院2019年招生工作取得新突破,計劃招生3110人,實際錄取3121人,其中,普通高考錄取新生2873人,普通高校專升本208人,對口升學40人。普通高考理科最高分529分,文科最高分558分,絕大多數省市均為超線錄取。再一次用事實證明了辦學實力和辦學質量的逐年提升。
  • 24所獨立學院轉設,考生必須知道的真相!獨立學院真正優勢在這裡
    實話實說,我的感覺是:最近幾年報考三本獨立學院,最大的好處是,在校期間,學校不知不覺中變成公辦了!有公辦的身份了!你看看有了公辦身份的大學錄取分,漲成什麼樣子了!比股票漲得快多了!二、三本獨立學院(現在叫二本)最大的優勢,就是它會變身!三本獨立學院,是各省大學為了適應高等教育大眾化的需求,各省大學採用各種形式創辦的財政獨立的學院。其中歷史,不再細表。
  • 廣東理科一考生632分被錄到獨立學院,原本他有機會上這些985大學
    廣東理科一考生632分被錄到獨立學院,原本他有機會上這些985大學前天下午,廣東2020年本科高分優先投檔線上投檔情況出爐,理科一考生以632分的高分被蘭州大學603分西北農林科技大學586分北師大珠海校區608分山東大學威海校區606分。
  • 2020年大學生「最後悔」專業排行榜! 選錯專業浪費四年, 你的專業...
    大學選錯了專業就只能白白浪費四年嗎? 大學選錯專業是種怎樣的體驗? 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吧
  • 教育部通知,大學改名令來了,獨立學院沒機會再「抱名校大腿」
    不過學生因為看錯校名報錯學校雖然說確實是有粗心的原因存在,可歸根結底還是大學校名套路太深。就例如今年廣東有2位考生,分別考了632和586分,但就因為沒有分清華南理工大學和華南理工大學廣州學院,以及電子科技大學和電子科技大學成都學院的區別。
  • 大學的「分校」和「分校區」,差距不是一般大,考生報考要注意
    有些人單純的認為「分校區」和「分校」是一回事,都是屬於這個學校的管轄,只是地址不同而已,有這種想法的人勢必會吃大虧。而也有的人則認為「分校區」和「分校」一樣都是屬於是三本或者高價民辦學校,直接就放棄了,這也勢必會失去進入重點大學的機會。
  • 暨南大學南校區正式投入使用 宿舍都有獨立空調
    暨南大學南校區好「潮」  作為大學城二期工程兩所高校之一,暨南大學南校區將於明日正式投入使用,迎來首批3000進駐新生。南校區管委會主任劉潔生昨日告訴記者,將「一對一」為新生配備優秀的學長聯繫、對接,協助新生辦理入學手續。
  • 看看那些已確定轉設為公辦本科院校的獨立院校,有啥獨到之處
    按照教育部要求的獨立學院2020年年底前要制定轉設方案,同時明確以「學院」命名的學院,完成轉設之前,不受理更名為「大學」。近期各地獨立院校轉設紛紛傳來官方通報。這是截止目前最權威的說法眾所周知,最理想的轉設當然是轉為公辦了,最慘的是被關停,而絕大部分的獨立院校,其實都會被轉設為民辦高校。今天老馬帶您一起看一看,那些已經被確定轉設為公辦高校的獨立院校,它們到底有何獨到之處。希望對您判斷某所高校未來的轉設情況,會有所幫助。
  • 江蘇今年多所獨立學院轉設 南京大學金陵學院、南京中醫藥大學翰林...
    根據教育部《關於加快推進獨立學院轉設工作的實施方案》,江蘇多所獨立學院轉設工作有序開展。  日前,南京大學召開「依託蘇州校區完成金陵學院轉設」工作推進會,認真落實國家有關部署,積極探索新時代獨立學院轉設新範式,將通過金陵學院轉型提升、與南京大學蘇州校區全面融合發展,有計劃、分步驟地完成金陵學院轉設。
  • 廣東省632分考生居然報考電子科技大學成都學院
    剛開始聽聞這則消息的時候,學長有點震驚,說實話我沒想到現在還會有這種情況,也許這位考生有自己的顧慮才選擇電子科技大學成都學院,但是我依舊為這個分數感到心疼。結果,沙河校區633,差一分,陰差陽錯到了成都學院。但是電子科技大學成都學院,它不是電子科技大學的校區,它就是一家民辦獨立院校。
  • 「獨立學院轉制」湖南多所獨立學院佔本部校區,社會投資方都沒有
    ,數量相對來說中等,目前僅有一所獨立學院(湖南工商大學北津學院)於2020年轉設為民辦本科院校湘潭理工學院,在全國而言轉設的進度相對來說比較慢的。從目前國家獨立學院三個轉設方向:轉公辦、轉民辦和停止辦學,目前湖南省14所獨立學院中有2所院校涉及外企業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