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中國照明電器協會主辦"全國照明產業供應鏈雲論壇"
照明電器行業加快供應鏈數位化轉型
隨著行業復工復產推進,供應鏈斷裂成為各個企業不得不面對的"痛"。上、中、下遊的點滴變化,都會影響整個產業的穩定運行。照明生產企業應該如何做好自身的供應鏈管理?原材料、配件的供應企業應如何在自身有序恢復生產的同時,做好配套服務?3月26日,由中國照明電器協會主辦的"全國照明產業供應鏈雲論壇"召開,多位專家和企業代表就照明行業供應鏈管理,助推照明電器行業供應鏈數位化轉型等方面展開探討。
□ 本報實習記者 閆 利
單兵作戰 供應鏈處處受阻
隨著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具備復工條件的國內製造企業迎來開工潮。但隨著目前國外日疫情的日益嚴重,進口料的瓶頸問題又逐漸顯現出來。疫情下照明行業供應鏈上存在的問題更為明顯。
浙江陽光照明電器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採購總監俞光明談道疫情期間面臨的挑戰時提到,全球晶片電阻製造商有限,在整條供應鏈庫存件見底之下,2020年被動元件漲勢由電阻拉開序幕。由於庫存周轉天數持續下降,而訂單又消化不了,部分貼片電阻供應商只能暫停接單。在復工後,貼片電阻、貼片電容貨源緊張,價格大幅上漲一度影響工廠的正常生產運行。此外,進口元器件屬於供應鏈體系內的長周期物料,受國外疫情影響,交貨瓶頸問題更加突出。
上海匯招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易招標營運長COO劉劍平分析道,"首先是優質供應商難找,尤其是對於一些中小型企業來說,想要找有實力、能匹配、願意合作的供應鏈很難。在跨界產品的生產上,比如智慧路燈的供應鏈並不成熟。其次是小批量生產不易,這類產品成本高、時間長,很多廠家不願意生產。最後是降本難,空間有限,質量難以保證。"
疫情引發了企業對照明行業的深度思考,企業後續面對這樣的局面,是否可以更從容、應對能力更強?歐普照明股份有限公司採購總監陳靜華認為,目前照明行業的很多企業基本上都是單兵作戰、獨立抗"疫",沒有在供應鏈中形成一定的規模優勢,才會處於被動,處處受阻。她提出,整合資源優勢,促進有能力、有意願的企業進行聯合採購,共同控制的供應風險。
轉型發展 打造數位化平臺
如何保障供應鏈的平穩運行?不論是供應商還是採購商,在面對特殊重大事件時怎樣降低風險?疫情期間,有企業轉型生產口罩,那供應鏈是否也可以轉型發展呢?
此前,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發布關於積極應對疫情創新做好招標工作保障經濟平穩運行的通知中提到,加強電子化平臺應用在線招標;財政部在今年3月推薦使用電子化採購交易系統;河北衡水市饒陽縣路燈改造在線上招標採購。隨著線上經濟的發展,供應鏈轉型發展是否可以向數位化轉變呢?
劉劍平表示,國內疫情控制住了,但是全球疫情控制還需要相當長的時間,所以疫情對全球供應鏈影響是很大的。從生活的方面來講,在出行、供應、消費影響下,企業要考慮怎麼去上線、降本和轉型。對於供應鏈來說,意味著要數位化的轉型。企業想要供應鏈進一步提高,需要精準採購、跨界合作,對於照明產品來說供應鏈就變得非常核心。他認為,在照明行業發展的趨勢下,涉及到創新產品、個性化產品時,廠家的供應鏈是不足以解決所有的問題,很有必要建立一個行業供應鏈數位化專業平臺來做一個補充。而這個平臺可能對中小企業降本提效是至關重要的。相比於傳統的廠家供應鏈,供應鏈數位化專業平臺能為供需雙方精準匹配。"這是一個開放的平臺,是傳統供應鏈達不到的,能夠給照明企業賦能。這樣的行業專業採購平臺需要協會和大家的共同參與,通過'照明行業專家+供應鏈專家+企業'共同打造。"劉劍平說道。
抓住契機 迎接挑戰和機遇
在疫情影響下,照明行業企業除了探討供應鏈上的問題,也在努力提高企業各方面的競爭力。愛華集團發揮技術優勢,大力推進具有自主專利保護的貼片產品,在為客戶減少採購成本的基礎上助力照明企業推進自動化生產。深圳市暗能量電源有限公司董事長彭國允提出,照明是物聯網最好的埠,企業可以發展跨界產品、保證核心競爭力、增加產品體驗感等,形成差異化競爭和差異化市場。
疫情給照明行業帶來新機遇。中國照明電器協會秘書長王卓表示,疫情帶動了全國人民、全世界人民對健康消費產品的需求,生產企業將更加重視發展以人為本的健康照明的產品。建正照明科技(江蘇)有限公司總經理劉錫正建議,打造供需雙方的新生態,給予行業新的賦能,保證照明行業的平穩發展。企業有高可靠性、高信任度、高粘度的供應鏈生態很重要。照明行業產品升級迭代很快,打造一個供應商和客戶相互共贏的生態,這樣企業的抗風險能力會更強。
打通渠道,推動供應鏈數位化轉型發展不是一蹴而就。中國照明電器協會理事長陳燕生表示,當前行業存在的共性問題,例如貼片電阻、貼片電容等關鍵元器件、包裝紙箱的急缺情況。同時,照明產品供應鏈涉及的原材料、元器件範圍廣品種多。他呼籲照明產業鏈上下遊能積極溝通,供需雙方在當前疫情形勢下共同解決供應鏈中面臨的問題,使照明行業有序健康發展,將疫情對行業的影響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