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好一堂課的3個方法

2021-02-13 德育部落I陳保峰



如何營造讓學生讚不絕口的上課氛圍?

其實並不難,它不在於你是否是最優秀的老師,而在於你有沒有最獨特的講法。

對於特別是新教師而言,怎樣講課才算一節完美的課堂?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

作為課堂把控者,能夠在順利完成教學任務的基礎上,授課老師更要充分調動課堂氣氛維繫良好學習狀態。做好課堂整體氣氛把控,要抓住兩大重點。

想讓一節課堂有趣生動,首先老師要控制好自身情緒態度,飽滿的精神狀態和積極正面的語言激勵,能夠給孩子們帶來聽覺舒適感,一旦有個好的開頭,那麼結局都不會太差。

如果老師一進教室門,就耷拉著臉,眼神兇巴巴的,學生會立即捕捉到這一細節,繼而變得緊張不安;情緒焦慮,精神緊繃,不但影響了學生的學習動力還會使學生變得懼怕和不接受這個老師。

我們都知道,孩子喜歡老師,是有助於他喜歡該老師所教的學科,並使該學科的成績不斷提高;孩子不喜歡老師,就會導致他不喜歡該老師所教的學科,致使該學科的成績不斷下降。

這是一個或良性或惡性地循環過程,師生關係影響教學成效,沒有師生關係的改善就很難有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

有句話說的好,你能調動情緒,就能調動一切。

一節課,要有深度,也就是授課本源,是指教授學生新知識。

一節好課,更要有廣度,涉及知識面不局限於我們今天講的一點,延伸出來的就是課程資源。

會講課的老師可以不具備最優秀老師的全部素質,但需具備多方面知識文化儲備。根據實際的教學場景出發,引發出相關學習資源,令學生接受的信息量更強大,啟發學生更多學習興趣。

正如葉聖陶說,教師之為教,不在全盤授予,而在相機誘導。

我們必須明白老師教授的是課程是資源,想要讓自己的課程更有特色,是建立在教師自身的功底和閱歷資源基礎上的。只有不斷充實自己,不斷提高自我學習能力,延伸課程廣度,才能在課堂調節方面靈活、自如。

亞裡斯多德說:「思維是從驚訝和問題開始的」。

學生的興趣和好奇心往往來源於一個小問題,一個小驚訝!

而製造這些「小問題」和「小驚訝」,就需要老師花費一些「小心思」啦。

下面,給大家就幾個簡單小知識點拋出幾個小案例:

1、講「拋物線」知識點時,可以引出《憤怒的小鳥》,學生們都玩過的遊戲為帶入。我們都玩這款遊戲,讓學生想像,手指劃到什麼位置小鳥可以準確無誤地打到猴子?手指需要多大的力量才可以恰好落在想落的位置上?通過這個遊戲,還能引發力和自由落體結合在一起後的綜合效果,這就涉及到更多科目的學習資源開發。

老師運用遊戲來改變課堂的單一授課模式,讓課程變得有趣,優化教學模式,同時構建了高效課堂。

2、學習「壓強」知識點時,引課的內容也很多,如果以紅軍二萬五千裡長徵,爬雪山、過草地時,為什麼用扁擔當滑板就不會不陷到深雪裡?為什麼用較大的板鋪放在必經的沼澤草地上,就能順利通過?作為引課材料就很好,給學生一個懸念,使學生集中思想認真地聽完這一課。

以情景導入的方式授課,能快速將知識點做好鋪墊,迅速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和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參與意識,從而順著學生的思索、認知來教授知識點,讓一節課變得充滿靈氣。

因為教學面對的是人,所以老師要努力嘗試打破傳統,用「多元化」的標準來要求自己,採用有特色的授課方式,有效觸發學生的思維活躍度,讓課堂在變化中收穫教與學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個無任何特色的教師,他教育的學生不會有任何特色」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

周國平老師在《我心目中的好教師》一文中寫道「講究教學藝術,讓學生感受到知識的魅力」。

要達到這樣的效果,就需要老師做足備課功課,循序漸漸激起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天賦、洞察力聚焦在所學知識點上。

學生是否願意主動學習,願意深挖研究,培養興趣很關鍵。學生的學習興趣會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

課堂上最重要的教育目的,在於去點燃孩子們渴望知識的火花。作為老師,在課堂上,要帶領大家一起去探索奧秘,把課堂變得像遊戲一樣具有趣味性,讓學生迫不及待地參與進來,化被動接受為主動學習,自願去尋找答案,進而培養自主學習能力。

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教師上好一堂課要作畢生的準備。

相關焦點

  • 如何上好一堂課?
    如何上好一堂課呢?作為新教師的我,有點茫然,上課容易,但要把課上好的確不易,如何讓自己的課在達到教學目的的同時,生動有趣、津津有味吸引學生呢?我在思考著,頭緒一直紊亂,直到聽了高麗霞老師的這節課,才頓時豁然開朗。
  • 課堂教學新方法:每堂課教師只講4分鐘
    他們的做法是——每堂課教師只講4分鐘  當前,我國中小學課堂教學存在著三大難題:一是教師在課堂上講得太多,不利於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二是學生的課外作業太多,加重了學生的負擔;三是每個學校都有大量後進生,許多任課教師和班主任都束手無策。
  • 北大張海霞教授:如何上好一堂課
    全文如下:大家好,現在我們來講一下我們如何上好一堂課。其實上課對我們每個人來說都是駕輕就熟,但是我們上課上得效果好不好,這確實是一個很大的問題。經常也有老師會對評教這個事情頗有微詞,但是上好一門課確實對每個老師都很重要。
  • 西安交通大學教授馬知恩 :怎樣講好一堂課
    馬知恩教授在西安交大從事數學教學工作50多年,下面就「怎樣講好一堂課」這個問題,馬教授談談自己的點滴心得和體會,與青年教師們一起分享
  • 如何上好一堂課?聽老師講課的五個最佳秘訣
    原標題:聽老師講課五個最佳秘訣  一、上好一堂課,我們要做到耳聽、口說、手記、腦想、眼看、鼻聞  1、耳聽老師講課、同學發言。聽:聽是基礎,是上好課的首要因素,那麼怎樣才算會聽呢?
  • 怎樣上好一堂課?關鍵要注意這六個維度
    上好一堂課,需要把握「高度、深度、廣度、精度、溫度、力度」,認真上好一堂課,自覺肩負起大學生政治、思想、行動上的指導者和引路人的三重使命。有高度。「課堂的對象是人,重點是思,方向是政,載體是課。」教學不僅僅是簡單一門大學生必修課程,是關係到國家千秋基業的系統工程。
  • 作為教師應該如何上好一堂課?
    他們的信息無異於「八卦信息」(某某明星嫁入豪門,到海外生子,母子首次曝光)。他們是「學術混混」,遲早學生會認識到他們是「盜竊別人生命的罪犯」。我相信教學大綱上規定的內容都是有用信息。如果老師想加些課外內容或舉個例子,也應該是有根有據的信息。第二境界 儘量讓信息都是事實信息有真有假。在課堂上提供的最好是真的。 這是第二境界。
  • 四年級我最喜歡的一堂課作文400字
    篇一:四年級我最喜歡的一堂課作文400字  我最喜歡的一堂課,有很多,比如:一節數學課呀,一節美術課呀
  • 《口才三絕》:3堂課,10個步驟,69個方法,讓你提升口才技巧!
    今天給大家分享的這本書是《口才三絕》書中三堂課,十個步驟,69個方法讓你學會提升口才的技巧。讚美篇,每個人都需要別人的讚美與肯定,讚美後再批評往往比直接性的批評來得更好。很少有人不喜歡別人對你的讚美,當然,讚美也是有技巧可言的。
  • 一周內,聽過二十節公開課後,對如何上好一堂課的思考
    我在一周之內,連續聽了二十節課,包括數學、語文、英語、歷史、體育等各學科,在總結各學科老師教學方式和方法的基礎上,對如何上好一堂課有了進一步的思考。然而,問題就在這個時候出現了,一些聽課老師在下面小聲地議論:「這是講數學嗎?!怎麼好像是在講物理?」、「我感覺好像是在講語文!」
  • 一年級,老師手把手教你家孩子,如何聽好一堂課
    如何手把手去教孩子,聽好一堂課呢?因為只有孩子具有這種會聽課的能力,才能上好一堂課。然而現實情況,恰恰是與之不同的,在課堂上很少有時間,會涉及到這方面的知識。當孩子一走進課堂,老師就開始上課,課堂上基本上講的全是書本上的知識,是按照教學大綱的任務,來設定每節課的教學內容。所以,這項工作,務必由我們家長來完成,最好是在孩子上學前,就把上面這些能力告訴孩子,重點培養孩子會聽課的能力。
  • 《時間管理7堂課》:「三個四」法則,助你理順目標、管好時間
    事實上,每一本書都介紹了很多時間管理的方法,比如番茄工作法、瑞士奶酪法、日常慣例表、背包法則、三八原則等等。這些方法啟發我如何將時間進行切分,按照不同的時間板塊來安置不同的事情,再一項項把事情處理清楚。我承認這些方法都很有科學性,也都是非常棒的時間管理法則。
  • 班主任老師,怎樣上好開學第一節課?我用講故事上好這堂課
    歡迎轉發】◎ 文/編 烏江 如何上好暑假後開學第一堂課 @教育人王福明想,在開學第一堂課,班主任講什麼新學期新氣象新面貌等,講一大堆大堆的道理。不如抽空找一些為學、做人的道理寓於故事之中,採用故事教育法,去輕鬆地上第一堂課。我大膽地估計,課堂不僅有趣,而且比起乾巴巴地講道理的教育方式,更容易讓學生接受。
  • 溫州大學甌江學院:畢業生最後一堂課,讓身邊人講好「身邊事」
    中國教育在線浙江站訊(實習編輯 胡語彤 通訊員 杜曉哲 彭凱軒)「有疫情期間衝鋒在前的基層逆行者、有積極投身祖國最需要的地方的西部志願者、有從退役軍人到名校研究生的挑戰者、還有帶領家鄉人民致富的女性創業者」近日,溫州大學甌江學院舉行了「畢業生 朋輩說」活動,邀請身邊人講好「身邊事」,從「奉獻、挑戰、創新」等關鍵詞為畢業生們上了最後一堂生動的「思政課」。
  • 為講好這堂課,我們做了哪些事兒?
    3學校選派最優秀的雙語教師擔任教學任務的同時,8.23日-8.28日全體漢語教師參加了全盟組織的統編《語文》教材培訓活動。4市教研中心組織名師對小學一年級和初中七年級的任課教師進行教材培訓並結合蒙古語授課學生的實際情況,由淺到深,循序漸進安排教學進度。
  • 《寫作7堂課》:千萬別小看這3個方法,新手也能成為寫作大神
    這個疑問一直沒有得到解答,直到我最近看了一本書,才豁然開朗。這本書,我如獲至寶,好像找到了武功秘籍一樣。 我說的這本書,就是秋葉老師的《寫作7堂課》,如果你也像我一樣有過或正在經歷同樣的困惑,我建議你也看看。
  • 6堂課教你學會有主見
    在日本,有本書叫《哈佛的6堂獨立思考課》,作者狩野未希教授以哈佛大學提倡的「自我意見建立法」和「批判性思考」為基礎,融入自身實際的教學經驗,用6堂課告訴我們如何掌握形成主見的思考方法,下面小編按書中排序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這6堂課的內容。
  • 《寫作7堂課》:3招讓你快速進化寫作能力
    而我,一直在用一條腿走路。為了能夠平衡,我開始嘗試寫作,但是每次坐在電腦前,卻不知道寫什麼,怎麼寫?「不能一直這樣,要去學習怎麼寫。」心裡不斷告訴自己。既然喜歡閱讀,那就先買有關寫作的書看一看吧,於是買來了秋葉的《寫作7堂課》。
  • 《寫作7堂課》:寫文章費時費力,那是你沒掌握碎片化寫作方法
    最近加了幾個微信寫作群,我發現了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裡面的很多學員是二胎職場寶媽,她們不僅要面對繁瑣複雜的工作,下班後還要照顧兩個孩子,更要擠時間寫文章,奇怪的是她們的寫作效率比我高很多。一個孩子的我工作輕鬆,但面對寫文時間上感覺還是很吃力,更何況她們呢?我想她們肯定有什麼秘訣吧!直到看到秋葉老師寫的這本《寫作7堂課》,我仿佛明白了什麼。
  • 《閱讀7堂課》:想做知識變現,我建議先看看這本書
    單是這一個觀點就刷新了我的認知,以往看書的時候,不管是什麼類型的書,買回來以後統統都是從書的第一頁翻到書的最後一頁,看得快的話兩三天就看完了,看的慢的話有時候拖上十天半個月才看完,但每次看完以後幾乎都是沒有什麼印象的,別人問這本書怎麼樣的時候也只知道說還不錯,一般般,沒法說出具體好在哪裡,差在哪裡,其實這樣的情況並不是個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