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樟根同志於1999年夏因年齡到限卸任社長後,我們倆一個社長(兼黨委書記)一個總編輯(兼黨委副書記、常務副社長),會同我們這屆班子成員率領全社員工開啟了新的接力賽。當時正逢全國中小學第九套教材的使用臨近尾聲,正在醞釀世紀之交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
1999年社領導班子:包衛國、呂達、王麗娜、劉意竹、王嶽、閆棻榮、魏國棟、殷忠民、王冀良、朱明光、韓紹祥(從左算起)
改革開放以來,黨中央實施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教育優先發展成為首要任務。而課程改革又處於教育的核心地位。
1999年6月中共中央、國務院作出了《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並召開了全國教育工作會議提出要「調整和改革課程體系、結構、內容,建立新的教育課程體系」。2001年6月,《國務院關於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進一步明確了「加強構建符合素質教育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
顯而易見,課程改革是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一個十分重要的內容和核心環節,它已是「跨世紀素質教育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與此同時教育部也制定了《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明確了各門課程標準或指導綱要,進一步明確了在統一基本要求前提下實現教材多樣化的政策。
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新挑戰,人教社從領導班子成員到每位員工確實感到壓力大。壓力有三:
(一)為了編寫新教材,指出舊教材的「繁難偏重」問題,成了人教社的問題;
(二)全國近百家出版社競相編寫教材,廣攬人才,有的甚至想取人教社而代之;
(三)部黨組要求人教社不僅要編寫新教材,同時要修改舊教材,對初中三個年級,小學六個年級的舊教材修改必須在一年內完成,而且修改後的新內容要佔三分之一以上,都要經過上級主管部門審查通過方能出版發行。
按照人教社以往的工作經驗,初中三個年級、小學六個年級的教材修改一遍至少需要2~3年的時間,因為教材修改後還有一個使用、跟蹤、調研是否適用的問題。壓力來了,不僅要改變常規做法縮短修改教材的時間,同時還要編寫新教材,大家都覺得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擬放棄編寫新教材,只做修改舊教材的工作。
當時我們那屆班子經過反覆深入討論,明確了自己的定位:我們是教材編寫的國家隊、是專業出版社、是主力軍。部黨組把修改舊教材和編寫新教材的任務同時給我們,這是對我們的信賴,說明我們是「教育部的支撐」,支撐就是不可缺,就必須勇於擔當。要變壓力為動力,變挑戰為現實,用作為回報部黨組,用貢獻做給世人看。只要大家同心同德,凝心聚力,群策群力,我們人教人一定既要完成舊教材的修改任務,也要編寫出一套令中小學師生滿意的新教材。
同時,我們也要正視現實,只靠社內員工的力量,既要修改舊教材,又要編寫新教材確實時間緊、任務重、難度大。
經過領導班子集體商議,一是採用項目課題制,即每門課程編寫都要立項申請課題,把送審編寫提綱、送審樣章、送審樣書、送審教參作為一個完整課題立項,引入競爭機制每完成一個環節送審通過獎勵一次直到完成;二是採用「三結合」的方式進行教材編寫,首先請高等學校的專家學者擔綱,把控學科前沿;邀請一線中小學特級教師、教學能手參加,吸納他們的教學經驗;我們社的專家和編輯發揮自己多年編寫教材的經驗,這樣三方組合在一起共同完成修改和編寫教材任務。
在組建隊伍的同時,開展大學習、大討論,學習《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國務院關於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和教育部制定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通過學習大家在如下幾方面取得共識:
首先認識到這次課改正處於世紀之交,它關係到一代乃至幾代人的國民素質,是增強綜合國力和民族競爭力的一項重要的基礎工作,涉及全國兩億多中小學生,一千多萬中小學教師,關係國家和民族的未來,責任重大使命光榮,我們要勇於擔當。
其二,教材要高度重視對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道德和思想品德是素質教育最主要的素質,是素質教育的主題,是體現國家意志的核心內容。各科課程和課程改革的各個環節都應體現這一指導思想,把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思想有機地滲透其中。
其三,改變「繁難偏舊」的課程內容,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以及社會發展的聯繫,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為學生奠基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和技能。
其四,改變以往課程實施過於以教師為中心,強調接授學習,滿堂灌、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現應倡導學生主動參與,勤於動手,培養學生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其五,改變課程管理過於集中的現狀,為適應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實行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管理,增強課程對地方、學校及學生的適應性,我社承擔的任務是國家級。
總之,這次課程改革的指導思想就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突出素質教育這個主題,高度重視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把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作為重點,強調課程要促進每個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強調教育要滿足學生終身發展的需要,要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願望和能力。
通過學習討論大家更新了觀念,統一了認識,增強了責任感。同時還強化了全社一盤棋的思想,全社必須圍繞編寫出版新教材這個中心為大局,一切服從大局,一切服務於大局,黨的思想政治工作與編輯出版工作應有機結合,黨支部書記與室主任要齊抓共管形成合力,共產黨員要服從領導,聽從指揮,發揮先鋒模範作用,勇挑重擔,攻堅克難。行政後勤做好保障服務工作,全天候服務於編寫、出版教材工作。
在聽取意見的基礎上,進一步細化項目課題制,將聘請的高校專家學者,中小學一線特級教師與我社的編輯人員融為一體,相互配合,通力合作,共同承擔編寫任務。遵循政府主管部門要求,凡撰寫出編寫提綱、送審樣章、送審樣書、送審教參四個環節逐級審查通過的,每送審過一關獎勵一次,一直獎勵到底。同時為了提高外語教材的編寫水平,對英語、日語、俄語教材,選聘多名外國專家來社同我們一道編寫。
這些舉措不僅提高了編寫效率和質量,同時也促進了各個編輯室的相互學習和相互促進。在短短的一年內不僅舊教材(即第九套教材)從小學到初中各個學科全部修改送審通過,新教材(即第十套教材)的起始年級的絕大多數學科(除小學科學和小學、初中信息技術課外)也於2001年秋編寫送審通過。
新教材共包括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語文、數學、外語(英語、日語、俄語)、物理、化學、生物、歷史、地理、歷史與社會、體育與健康、音樂、美術等學科。除學生用書外,還配套有教師教學用書、掛圖和圖片(地圖或圖片)、卡片、投影片、錄音帶、錄像帶、多媒體輔助教學軟體、電子教科書、網絡教輔等,形成一個可供不同地區和學校根據自身條件選擇的多樣化的教材體系。
從2000年到2004年的幾年間,我社就完成了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共九個年級22個學科166冊教材(其中小學7個學科95冊,初中15個學科71冊)的研究、立項、編寫、送審和出版工作。完成了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共12個學科13個品種120冊教材(其中必修40冊,選修80冊)的研究、立項、編寫、送審和出版工作。完成了為天津、山東、黑龍江等省市的「五四」(小學五年,初中四年)制地區共九個學科152冊教材的編寫、送審和出版工作。
除此還完成了中等職業教育國家規劃教材,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推薦教材,高職高專基礎學科教材的編寫出版工作。為新疆、西藏編寫漢語教材,為澳門特別行政區編寫《品德與公民》教材,編寫對外漢語教材供各國選用。社裡還出資編寫了培智和特教教材。
2004年出版的人教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材
深化改革加強管理
首先,於2000年春相繼成立顧問委員會和諮詢委員會作為我們社編寫教材的智庫。聘請國內知名專家、學者許嘉璐、丁石孫、陶西平、王梓坤、顧明遠、白春禮等專家作為顧問委員會成員;聘請陳爾壽、張健如、吳履平、劉國正、馬樟根、武永興、劉道義等20多位老師為諮詢委員會成員。對顧問委員每年登門走訪送樣書徵求意見;對諮詢委員每年召開1~2次座談會聽取意見。同時還返聘社內多位老專家同我們一道編寫教材。
其次,機構按需設崗,實行全員聘任制,幹部能上能下,競爭上崗。大力推進幹部年輕化,大膽起用年輕人,充實社級領導班子和中層幹部隊伍。加強隊伍建設,把北師大教師請來,在我社開辦在職編輯出版碩士研究生班,提高員工素質。攬天下英才為我所用,實行社會公開招聘人才。對社屬企業權力下放,實行目標責任制,重在考核績效。
為提高教材和圖書的質量,建立審讀室,對出版物堅持「三審三教」層層把關。為了滿足事業發展的需要成立了對外漢語和辭書編輯室。為了加強財務管理,實行總會計師制和財務審計制度。對社屬企業實行派駐會計師制,統一全社核算標準,加強財務和資產管理。關心員工生活,堅持「以待遇吸引人,以事業鼓舞人,以感情留住人」的人才理念,積極改善辦公條件,開辦食堂,想法協助解決子女入學。
第三,編研一體,以研促編。我社各編輯室同時也是課程教材研究所的研究室,積極推動與全國各級教育科研部門、教研部門和學校教研部門的合作,共同開展課改課程研究,把教改實驗課題化,劃撥經費予以支持,以科研帶教研,以教研促科研,及時從中汲取營養和智慧,融入到教材編寫中去,或推廣到課改實驗區去。
第四,運用市場機制,舊瓶裝新酒將傳統「租型」改為集權、責、利為一體的連鎖造貨代銷模式,建立風險共擔,效益共享,互助合作共贏機制,「確保教材課前到書、人手一冊」。這種模式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原則,既減少了流通環節,節約了成本,保證了印裝質量,又控制了交易成本,為政府採購免費供應義務教育教材提供了質優價廉的教材,對邊疆少數民族地區實行優惠政策。同時我們依規合法經營也保護了幹部。
忘我奉獻,特別能戰鬥
編寫教材的使命感、責任感激發了員工的工作熱情,轉換體制、機制更加鼓舞了員工的鬥志。從2000年到2005年六年間,人教社員工幾乎沒有雙休日,國家法定節假日如國慶、春節長假也難得休息。如2004年春,教育部規定元宵節過後送審教材,這期間正逢有春節七天長假,各編輯室紛紛向社裡提出春節不要放假,希望照樣供應午餐和熱水。
領導班子經過商量,認為春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講究闔家團圓,必須讓職工與家人團圓,我們硬性規定除夕和正月初一不上班,在家與老人孩子歡度春節。實際上許多同志在家裡照樣加班加點趕任務。在編寫送審教材的緊張日子裡,各編輯室晝夜24小時連軸轉成為常事,同志們睏了,冷水洗洗臉提提神,累了就在椅子上靠靠或者趴在桌子上打個盹養養神。
當時有個編輯室七天七夜不回家,吃住在社裡連續幹,睡覺只好到地下室(社裡的簡易招待所)睡一會。當時製版設計室的負責人不僅沒回家而是帶頭連續工作72小時,不僅熬紅眼睛,而且累出了病還在堅持工作,在社領導的勸說下,才不得不到醫院去緊急救治,住院治療。
與SARS(非典)的抗爭
2002年11月中旬廣東發生了非典疫情,到2003年3月已涉及到全國乃至東南亞及世界部分地區,而廣東、北京、內蒙、山西是高發區。黨中央國務院採取堅決措施防治,為加強領導,免掉孟學農、張文康同志北京市長、衛生部部長職務,由王岐山、高革同志接替。北京市政府為了控制人口流動,減少交叉感染,防止疫情擴散,於3月22日決定全市中小學和部分高校停止上課,出現疫情的單位可以彈性上班。
與我們同住在沙灘一個院辦公的高教社先有人染上非典。而在我社的人教廠宿舍區內,一北大的女學生父母染病住院救治,其本人正在家隔離,不能出屋,其用餐及生活用品和垃圾,由我社所屬的人教廠派專人管理。而社屬企業電子音像社、中國教育圖書進出口公司,也在此院辦公。
更不幸的是,我社一位青年編輯同志不久也染上SARS病毒在醫院救治,且病情較重先後轉了三家醫院進行搶救治療。就在這種緊張的氣氛下,我社員工毫不懼怕,堅持步行或騎車上班。在疫情肆虐的三月、四月、五月、六月近四個月的時間,我社卻創造了難以想像的奇蹟,教材編寫不僅完成限定目標,而且還加快了速度,超進度完成任務。
突破重重難關,製作遠程教育光碟
就在非典肆虐期間,我社的電子音像社還大踏步地推進了另一項重要任務——製作遠程教育光碟項目。
這套光碟於2002年啟動,得到教育部,國家發改委和財政部的關心和支持,在20多位課程設計專家、50多位教材編寫專家、100多位學科教學專家、10多位教育技術專家、20多位音像製作技術專家的通力合作下,邀請了北京、廣東等10多個省(市、自治區)近千名教研員、特級教師和教學能手及其所教學生代表被請到北京參加錄製工作。
這套光碟採用模擬教學的方式,對小學語文、數學、英語、品德與生活、科學、音樂、美術等學科的全部知識點,由名師講授,配以三維動畫,在內容講授和形式上注重思想性、科學性、開放性、愉悅性和交互性,使學生能夠主動參與學習;使教師通過使用光碟,在教學方面受到啟發,提高備課水平和教學質量。這個項目的核心目的,是為薄弱學校或老少邊窮地區提供優質的教育資源。
在光碟錄製的緊要關頭,卻遭遇了非典。錄製工作原在北京電影製片廠的攝影棚內進行。但疫情暴發後為防範疫情,電影製片廠停止了租賃業務。無奈之下,音像社自力更生,另闢蹊徑,就在駐地辦公樓內的門洞和走廊內,因陋就簡搭建了一個攝影棚。因白天人員出入幹擾大,他們就利用夜間拍攝。對外地請來拍攝的教師和學生,既要做好防護SARS的工作,又要安排好其食宿交通。可以想見工作量之大,工作艱辛之大。
他們就是在這種艱苦環境下,完成了遠程教育光碟的製作任務。天道酬勤,這套光碟的製作和使用後來受到國務委員陳至立和教育部長周濟同志的稱讚,並在召開的全國普九貴州會議和甘肅會議做了現場展示,受到與會同志的一致好評。
這套光碟不僅惠及了西部地區的師生,而且也受到中部和東部地區的歡迎,不僅在農村而且在城市學校也受到歡迎。也正由於這套光碟的積極影響,也擴大了人教版教材在全國市場的佔有率。
搞好教師培訓,是教材售後服務的重要一環
新教材進入實驗區,教育部要求對教師必須培訓,不培訓不得上崗。2001年9月根據教育部的部署,人教版新教材在教育教育部劃定的27個省(自治區、直轄市)38個實驗區內,有29個實驗區選用人教版開展實驗工作。2002年秋教育部擴大的3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508個縣進行實驗。
為了搞好實驗工作僅2001年人教社就相繼召開了兩次實驗工作會議。領導班子齊上陣,分別率領編輯、出版、發行人員兵分五路奔赴全國20多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實驗區、實驗學校進行回訪調研,並同省地(市)、縣(市)教育主管部門領導會晤,徵求意見共商教改問題,收到良好效果。
為保證教師先培訓後上崗,對首批實驗區的培訓採取「一桿子到底」的培訓,大都選在暑假、寒假,冒著酷暑嚴寒進行的,且多數縣不通火車只能坐汽車,非常艱辛!
據當時的統計,2001年我社編輯科研人員參加培訓300餘人次,聘請社外專家參加培訓250人次,受訓教師達四萬人次,贈送教材四萬冊。
2002年我社派出社內外培訓人員1040人次,培訓教師達13萬人次,贈送教材14萬冊(約300萬碼洋),對老、少、邊、窮地區安排了更優惠的辦法,2002年僅培訓經費就投入了2000萬元。
截至2006年底,據粗略統計共派出社內外專家8000餘人次,遍布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330多個地(市),開展培訓2000餘場,共培訓教師120萬人次,培訓專家有的是社內的,有的則是聘請高校和中小學一線的名師來協助。他們往往是冒著嚴寒酷暑馬不停蹄,夜行朝講,在外連續培訓講授兩周、三周是常事,其艱難困苦可以想像!
為了讓實驗區的教師了解課改和把握新教材,積極促進經驗交流,我社的報刊社組織專門力量編印了《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試教通訊》《培訓工作簡報》,向實驗區免費贈送。《試教通訊》和《培訓簡報》包括工作專輯、各種課程研究專輯,實驗區專輯等。2001年編寫12期,2002年編印36期,總計48期,於2002年秋季開學時免費向實驗區贈送16萬冊,有的專輯重印多次,還供不應求,截至2006年秋共贈送達100多萬冊。
同時我社主辦的《課程﹒教材﹒教法》《中小學教材教學》開闢了「新課程標準試驗教材研究」「課程研究與改革」「教改短論」「研究性學習」等欄目,刊登探討這次課改的文章,及時反映和交流實驗區課程改革的情況。與此同時也投入巨資建設人教網(www.pep.cn)及時為實驗區師生提供教育資源和信息,每年編輯、發布的網絡資源文字達5000萬字,圖片50000多幅,多媒體課件1500多個,網站總量由487兆,發展到87000兆,首頁訊問量由每日2000人次,發展到每日43000人次,註冊會員達26萬人次。
上述措施有力地促進了人教版教材的系列化、系統化、立體化。由於人教版教材售後涉及了多角度、全方位的服務,售後服務水平的提高,擴大了人教版教材的影響,所以在參與編寫九義教材的78家出版社,和參與編寫高中教材的37家出版社中,人教版的市場佔有率始終名列前茅,據不完全統計,截止2006年秋人教版九義教材的市場佔有率全科為50%多,主科佔60%多,高中教材在實驗的10省(自治區、直轄市)中的佔有率近60%,並保證了「課前到書、人手一冊」的實施。
在慶祝建社70華誕時,寫出此文以示紀念。回顧第十套教材的編寫出版歷程,得益於教育部黨組尤其是分管領導王湛同志的領導和支持,得益於各級教育行政部門、新聞出版總署及各省(自治區、市)出版局及合作出版單位的支持。得益於全社員工的拼搏奉獻,得益於我們班子的團結奮鬥。
教材改革偉業千秋,永遠在路上。反思這一段工作有成績,也有缺點,值得總結的地方很多。我們的工作工作距部黨組和全社員工的要求還有很大差距,穩健有餘開拓進取不足,管理粗放,制度健全落實不夠,在人才隊伍建設,優質教育資源建設上下功夫不夠等等。每代人有每代人的任務,堅信人教社的明天會更加輝煌。
附錄 領導班子成員
副社長:閆棻榮、王冀良、殷忠民(先為社長助理,2002年3月任副社長)、尹鴻祝(2004年3月調入任副社長)
副總編輯:呂達、劉意竹、朱明光
王嶽(先任總編助理,2002年3月任副總編輯)
徐巖(2005年3月調入任副總編輯)
李志軍2003年4月任黨委書記兼副社長,2004年調回教育部由魏國棟主持黨委工作,2006年12月調回社任社長兼黨委書記。
社長助理、總編助理: 韋志榕2001年5月任總編助理,王志剛2005年5月任社長助理,楊剛、魏運華、鄭旺全任總編助理。
作者:韓紹祥、魏國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