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節習俗盤點:民間插茱萸闢邪 吃重陽糕點菊燈

2020-12-19 閩南網

  中新網北京10月21日電 今天是中國傳統的重陽節。歷來,人們都講究在這一天登高、插茱萸闢邪、飲菊花酒。民俗學者王娟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除此之外,古時民間還有吃重陽糕、點菊燈等種種有趣習俗。

2014年,長春舉行重陽節祭孔活動 張瑤 攝

  民間登高、插茱萸闢邪 吃「迎霜兔」與重陽糕

  據公開資料顯示,重陽節是雜糅多種民俗為一體而形成的傳統節日,也是中國四大祭祖節日之一。 至唐代,「重陽」被正式定為民間節日,當時宮廷、民間同賀重陽節,並且在節日期間進行各種各樣的活動。

  「其實,重陽節最早起源於古代『避忌』觀念。傳說,那一天如果不離開居住地去山上的話,可能會遇到災害;而避走山上之後,歸家時發現牲畜都已經死去,這就相當於代自己『受過』,後來形成傳統:重陽一定要登高。」民俗專家蕭放解釋道。

  王娟認可了這一說法。她同時介紹,菊花到了九月才綻放,古時被認為是長壽花,當時曾有帝王給年長的大臣送菊花,祝福其長壽,後來與「九九重陽」合併在一起,逐漸演變為今天的節日。

  在飲食方面,人們則會吃重陽糕與「迎霜兔」。王娟說,重陽糕也叫菊花糕,或者製作原料中有菊花,或者糕餅上會有菊花紋飾,「重陽糕會分成很多層,形似寶塔,多是長輩送給子女,有祝福孩子們『步步登高』的意味。吃『迎霜兔』其實就是吃兔肉,與『多子』之意有關」。

  重陽節又稱菊花節 古時點菊燈、搭菊花山

  其實,說到重陽節的文化內涵與傳統習俗,與菊花不無關係。王娟介紹,重陽節首先是一個關於菊花的節日,「菊花在過去是君子的象徵,古人對其評價極高,重陽節過去又叫做『菊花節』」。

  正因為如此,賞菊也就成了重陽節習俗的重要組成部分。宋代《東京夢華錄》卷八:「九月重陽,都下賞菊,有數種。其黃、白色蕊者蓮房曰『萬齡菊』,粉紅色曰『桃花菊』,白而檀心曰『木香菊』,黃色而圓者『金齡菊』,純白而大者曰『喜容菊』。無處無之」。

  「道教出現後,菊花又成為道教修煉、養生的象徵,當時民間認為喝菊花水可以使人長壽。」王娟稱。

  等到了宋代,古籍中關於菊花的記載就更多了。王娟說,重陽節前後,除了登高、插茱萸等一系列習俗外,人們會賞菊、點菊燈、搭菊花山,整條街都非常漂亮,「所謂菊燈,就是用菊花制出各種造型,人們也會在燈下賞菊」。

  「當時官府還會與民間同樂。重陽之時,明清時期,會辦一些有關菊花的展覽,各家各戶,尤其是商鋪,還要買很多菊花,去裝飾自己的門戶庭院。」王娟稱。(上官雲)

相關焦點

  • 重陽節習俗:登高望遠賞菊花 佩茱萸闢邪去災
    重陽節習俗:登高望遠賞菊花 佩茱萸闢邪去災 2008年10月07日 11:21 來源:中國網 因為古老的《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古人認為是個值得慶賀的吉利日子,並且從很早就開始過此節日。  慶祝重陽節的活動多彩浪漫,一般包括出遊賞景、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
  • 古時重陽節蜀地習俗
    古時重陽節蜀地習俗 2018-10-17 15:16:54佩茱萸  古代還風行九九插茱萸的習俗,所以又叫做茱萸節。茱萸入藥,可製酒養生祛病。插茱萸和簪菊花在唐代就已經很普遍。茱萸香味濃,有驅蟲去溼、逐風邪的作用,並能消積食,治寒熱。民間認為九月初九也是逢兇之日,多災多難,所以在重陽節人們喜歡佩帶茱萸以闢邪求吉。茱萸因此還被人們稱為「闢邪翁」。
  • 重陽節習俗知多少
    因為古老的《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古人認為是個值得慶賀的吉利日子,並且從很早就開始過此節日。慶祝重陽節的活動多彩浪漫,一般包括出遊賞景、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
  • 老蘇州怎麼過重陽? 出遊賞菊、插茱萸、吃重陽糕
    蘇報訊(記者 朱雪芬 王可)九九重陽節,在這一天,「老蘇州」有不少傳統習俗,登高望遠、出遊賞菊、插茱萸、吃重陽糕……昨天,「老蘇州」們聚在一起,分享重陽節習俗背後的故事。現場,「老蘇州」們用紅色粘土和小樹枝自製茱萸,只見老人們把粘土捏成一個個紅色圓球,插在小樹枝上,一株手工版的茱萸就出現了。   這邊賞花大會和手工製作茱萸正在進行,那邊的重陽糕品嘗宴也開始了。香甜軟糯的重陽糕擺在面前,讓人看得眼饞。來自閶門社區的「老蘇州」朱福培告訴記者,吃重陽糕是蘇州的老傳統,重陽節這天,蘇州人會去老字號的糕團店,買上一份重陽糕帶回家,與老人分享。
  • 重陽節快到了 記得賞菊、插茱萸、吃重陽糕……
    重陽節快到了 記得賞菊、插茱萸、吃重陽糕……發布時間: 2016-10-08 15:16:34   |  來源: 人民網-健康時報   |  責任編輯: 許晴晴   原標題:重陽節快到了 記得賞菊、插茱萸、吃重陽糕……  專家簡介:  龐浩龍,解放軍305醫院副主任藥師  蒲昭和,成都中醫藥大學副研究員
  • 重陽節習俗及演變——烏蘭察布新聞網
    民間習俗讚美這個「日月並應」的九月九日(重陽),認為適宜於長久(求長壽),並設宴慶賀。  三國時魏國建都洛陽,也就是說,曹丕所記述的九月九日風俗就在今河南洛陽一帶。不過後人說到重陽節的起源地,一般流行的說法是今河南省的上蔡縣(上蔡在洛陽的東南方,兩者相距近千裡),因為據說當年恆景登山避禍所登的山就在上蔡縣。  上文說過了,費長房的故事只是一個民間傳說,其荒誕性足已證明它不是史實。
  • 重陽糕怎麼做? 重陽節有哪些習俗?
    重陽節早在戰國時期就已存在,直到唐朝時期才被正式定為民間節日。於是,每年的農曆九月初九被定為重陽節。隨後,現代人為了提倡敬老、尊老、愛老等社會風氣,又重陽節定為"老人節"。  重陽節有哪些習俗?  1.吃重陽糕  大家都知道中秋節要吃月餅,然而知道重陽節要吃重陽糕的人,卻少之甚少。重陽糕與年糕相比較,前者要小得多。
  • 重陽節習俗禁忌,不知道的快來看看,小心鬧笑話!
    提到重陽節,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王維的詩句「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不過,關於重陽節的真正來歷、習俗和禁忌,你又知道多少呢?而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其實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有重陽節的雛形,只是到了唐朝,才被正式確定為民間節日,後漸廣為流傳至今。重陽節被正式記載是在三國時代。據曹丕《九日與鍾徭書》中載:「歲往月來,忽復九月九日。九為陽數,而日月並應,俗嘉其名,以為宜於長久,故以享宴高會。」而如今,我國將九月初九定為敬老節。
  • 登高、賞菊、插茱萸,敬老節俗代代傳,今天,請陪長輩吃塊重陽糕
    無錫人重九登高多上惠山按照《江南風俗志》的說法,《易經》中以九為陽數,所以稱九月九日為「重陽」。西漢初年,皇宮中已盛行在九月九日飲菊花酒、吃蓮餌、佩戴茱萸,據說可以令人長壽,但還未在民間廣為流傳。到了漢末魏初,曹丕在他的《九日與鍾繇書》中說:「歲往月來,忽復九月九日。九為陽數,而日月並應,俗嘉其名,以為宜於長久,故以享宴高會。」
  • 重陽節習俗
    重陽節飲食習俗  秋高氣爽,丹桂飄香,重陽節除了登高外,還有一些飲食習俗流傳至今。  吃重陽糕  據史料記載,古人在重陽節前後幾天製作的松糕稱作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五色糕,制無定法,較為隨意。
  • 重陽:茱萸「闢邪翁」,艾灸「昇陽延壽丸」!
    茱萸「闢邪翁」,給重陽站臺幾千年▼《風土記》曰:「是月九日,採茱萸插頭簪,避惡氣而御初寒。」重陽節正是一年秋冬之交,陰寒之氣即將成為世間的主宰,而茱萸氣味辛辣芳香,性溫熱,可以治寒驅毒。這裡茱萸要驅散的——正是即將對身體造成大損耗的陰寒。所以茱萸雅號「闢邪翁」吶!▼插茱萸最帥的姿勢是這樣的
  • 重陽節的習俗,你知道多少?
    農曆九月九日,俗稱重陽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又稱「老人節」、「重九節」、「登高節」、「曬秋節」、「踏秋節」、「茱萸節」。重陽節的形成,可以追溯到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在唐朝時期,被定為正式節日,從此以後,宮廷、民間在這一天都會舉辦各種各樣的活動,共同慶祝重陽節。
  • 又見,重陽
    因此民間有重陽登高的風俗,家人朋友一起登臨暢遊,能夠避災解厄。立於山巔,把酒臨風,百般滋味也湧上心頭,定會有感而發。杜牧在《九日齊山登高》中感嘆: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菊花有著清淡高雅,凌霜不屈的花格,自古就被認為是君子象徵。重陽之日菊花遍開,人們賞菊、戴菊、飲菊、食菊,可以說「無菊不重陽」。
  • 除了中國還有哪些國家過重陽節?重陽節各地不同風俗習慣大盤點
    4、插茱萸插茱萸的習俗起源很早,茱萸,又名越椒、艾子,是一種藥用植物,有益於內臟。晉朝的時候,人們就已認識到它的藥用價值,並開始種植。重陽時節,人們折下茱萸插在頭上,據說這樣可以抵禦寒冷,躲避災難。詩人王維在《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真實地描述了重陽節登高,插茱萸的習俗,也表達了詩人渴望重陽節闔家團圓的願望。宋朝以後,插茱萸的風俗逐漸淡薄。茱萸已不再被視為神物,僅僅是作為藥材使用了。現在這一風俗已很少見了。
  • 飲菊花酒、嘗重陽糕、佩戴茱萸、陪長輩登高……重陽到,這組精美的...
    朱老師不僅畫得好,還結合和重陽習俗有關的古詩詞,以「登高望遠,詩畫重陽」為題,和師生分享傳統文化。農曆九月初九重陽節,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重陽節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季秋豐收祭祀演變來。「九」數在《易經》中為陽數,「九九」兩陽數相重,故曰「重陽」;因日與月皆逢九,故又稱為「重九」。早在戰國時期,重陽節就已經形成,到了唐代,被正式定為民間節日,此後一直沿襲到今天,很多地方也稱其為「老人節」。
  • 重陽節都有哪些習俗?登高、賞菊、吃重陽糕等傳統習俗至今流傳
    農曆九月初九日的重陽佳節,活動豐富,情趣盎然,有登高、賞菊、吃重陽糕、插茱萸等等,時至今日,一些地區仍保存著這種風俗。一、重陽登高在古代,民間在重陽有登高的風俗,相傳此風俗始於東漢,重陽登高,人們為驅邪避禍而於九月初九這天爬山登高以闢邪延壽,故重陽節又叫「登高節」。
  • ...佩戴茱萸、陪長輩登高……重陽到,這組精美的「粉筆畫重陽」火了
    一年一度的重陽佳節來到,連日,一組精美的「粉筆畫重陽」在揚州高等職業技術學校師生朋友圈熱傳。24日,記者找到堪稱藝術品的粉筆畫的作者,該校基礎教育部主任、數學教師朱中海。朱老師不僅畫得好,還結合和重陽習俗有關的古詩詞,以「登高望遠,詩畫重陽」為題,和師生分享傳統文化。
  • 重陽節習俗50字100字
    重陽節習俗50字100字  重陽節,為每年的農曆九月初九日,是中國傳統節日。「重陽」也叫「重九」,因為《易經》中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兩九相重,故曰「重陽」;九在數字中又是最大數,所以賦予有生命長久、健康長壽的寓意;古人認為重陽是一個值得慶賀的吉祥日子。
  • 重陽|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重陽來源 農曆九月初九,為傳統的重陽節,又稱登高節,民間還有重九節、茱萸節、菊花節等說法。 因為《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
  • 介紹重陽節400字作文(精選4篇)
    ,有登高、賞菊、喝菊花酒、吃重陽糕、插茱萸等等。  登高  在古代,民間在重陽有登高的風俗,故重陽節又叫「登高節」。相傳此風俗始於東漢。唐代文人所寫的登高詩很多,大多是寫重陽節的習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寫重陽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處,沒有劃一的規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還有吃「重陽糕」的習俗。  吃重陽糕  據史料記載,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五色糕,制無定法,較為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