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研究表明:未來事件決定過去

2021-02-08 走在成功的道路上


在超心理學領域,預認知可能難以解釋,但它是在實驗室條件下最容易測試的PSI形式。古老的認知認為,能夠接收過去人們的信息,是一種很難證明的現象。雖然事件比比皆是,我們如何解釋在另一個方向彎曲時間的交流?

心靈感應信息可以從時空中的任何點接收到。「倒攝認知(Retrocognition)」是Frederic WH Myers創造的術語。

Myers稱這種能力為「下意識」,並寫了大量關於「超常現象」。Myers認為,這種能力就像預言一樣,簡直就是「從時間中解放出來一樣」。

大多數PSI研究都集中在看待未來,但最近的研究表明,通過改變現在和未來,我們可以改變過去,了解逆向認知變得更加重要。


未來事件決定過去?

澳大利亞的研究人員發現「未來的事件會讓一個光子決定它的過去」,想像一下,你自己在過去試圖今天的你發送信息,以便你可以改變你「未來」命運。

量子研究人員甚至發現了「不從懸崖上滾下來的球」,因為量子粒子的行為方式非常的奇怪。這是因為物質在過去與自身溝通,超越當前的影響?

一些通靈者也可以了解過去,甚至影響了他們的思想。在你自己的「似曾相識」的經驗中,你可能已經體會到了這種能力。許多有這種能力的人可以「看到」過去,甚至不記得經歷。這是因為他們未來的自我改變方向,從而消除了應該被「記住」的過去嗎?

這個奇怪的聯想不在古怪的量子物理世界之外,量子物理世界中,波和粒子是同一事物,並且可以在不同的時間在多個地方共存。


回知過去

接收過去的消息,夢到一個你不記得的過去,但感覺與普通的夢很不同,或者甚至一些你經歷過的時刻,就像以前發生過的一樣,這一切都是倒攝認知--回知過去。

康乃狄克大學著名的理論物理學家羅恩·馬利特博士研究了如何發送消息到過去,利用一些愛因斯坦關於第四維的理論,時空會在超大質量黑洞周圍彎曲和扭曲,難道我們過去的自己不可能和我們說話嗎?馬利特甚至提出了一個利用雷射把二進位編碼信息傳送到過去時間機器。

我們知道我們對這個奇怪的量子世界做了一個猜測,這些信息可以雙向傳播。


相關焦點

  • 詭異的量子實驗:未來真的能決定過去嗎?
    雖然關於穿越者和21世紀宿主的意識之間的量子糾纏尚有不清楚的地方,但這是次要的。這個節目的重點是,穿越者回到過去並嘗試改變歷史的進程,使未來變得更好。在量子粒子的層面上,也就是單個光子、基本粒子或單個原子的層面上,有一個被稱為惠勒延遲選擇實驗,表明現在的行為可以影響過去。這些實驗使用了粒子的波粒二象性,量子物體的物理性質在被測量之前是不確定的。換句話說,這意味著根據測量設備的不同,光子或其他粒子可以表現為波,或粒子。
  • 量子理論推導全新時空結構:沒有過去和未來,只有現在
    因為時間=距離÷速度,而距離與位置相關,所以我們也可以說無法同時測得一個量子的位置和對應的某時刻。因為時空可以被看成是「量子時空」的拼接而成,所以即使根據愛因斯坦的相對論超越了光速,但是根據海森堡的測不準原理,無法精確定位某個過去時空或未來時空,無法精確定位,也就等於是,無法從當前的量子時空跳躍到過去或未來時空。
  • 量子躍遷的新研究,打破了量子物理學的核心原理
    量子力學是一種在非常小的尺度上描述宇宙物理的理論,它以違背常識而著名。例如,該理論表明,從一種狀態轉移到另一種狀態的過程被認為是不可預測的,而且是瞬間發生的。當然,日常經驗告訴我們事實並非如此,但對於難以探索的微觀領域,這種「量子跳躍」的真實本質在物理學中一直是一個重要但未解決的問題。然而,近幾十年來,技術的進步使得物理學家可以在實驗室環境中更仔細地探索這個問題。最根本的突破出現在1986年,當時研究人員第一次通過實驗驗證了量子躍遷是可以觀察和研究的物理事件。從那以後,穩步的技術進步逐漸打開了這一神秘現象的大門。
  • 谷歌實現量子霸權論文曝光,圈內人士:量子計算的裡程碑事件
    谷歌是否真的實現了量子霸權?這一實驗算不算一個裡程碑事件?讀者可以去論文中尋找答案。文中沒有給出很直接的回答,他們認為從複雜度分析來講經典算法總是會隨著比特數和 cycle 指數增加的,而且即使未來有一些更好的經典算法,到時候量子的處理器也發展了所以還是會比經典的好。最後 @ 少司命 認為,我們對於谷歌新研究感到振奮的同時也要保持清醒,我們離著實現量子計算的完全功力還有很遠的距離。
  • 「未來可以決定過去」?
    惠勒的延遲選擇實驗得出了一個恐怖的結論「未來可以決定過去」。換句高逼格的話就是「我們選擇了這個宇宙,之後宇宙才創造了我們」。雙峰幹涉實驗:對於這個實驗大多數人都是熟知的,在高中的時候都接觸過這個實驗。這個實驗的目的是想證明光的波動性,結果也是如願的看到了自我幹涉條紋。為什麼量子力學關注這個雙峰幹涉實驗哪?
  • 量子信息行業專題報告:布局量子信息,開啟未來信息技術之爭
    在這份聯邦起訴書中,美國司法部指控華為及其關聯公司在過去數十年時間裡,曾試圖從 6 家美國公司竊取商業機密來發展自己的業務,被盜信息包括原始碼、無線技術手冊等。《紐約時報》認為, 這些新指控表明美國正在加大針對華為的壓力攻勢。美國政府將華為視為國家安全威脅,禁止其購買許多美國產品,其本質目的是阻止中國獲得技術優勢。
  • 量子傳感合作研究的杭州樣本_詳細解讀_最新資訊_熱點事件_36氪
    編者按:本文來源於「之江實驗室」,作者 ,原標題《之江實驗室在量子傳感合作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36氪經授權轉載。 近年來,這種滿足宇稱-時間對稱的系統將量子力學擴展到了一個更為複雜的領域。在此次發布的研究成果中,俞上和研究組成員在光子系統中利用弱測量方法構造了一個量子宇稱-時間對稱系統。這套方法可以利用弱值直接測量包括實部和虛部在內的全部宇稱-時間對稱系統能譜,並可以有效地從系統的非破缺區域過渡到破缺區域。
  • 新的量子實驗表明:客觀現實並不存在
    然而,最近發表在《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雜誌的一篇論文中,研究人員指出,在由量子力學支配的微觀粒子世界中,兩個不同的觀察者都有權獲取自己的事實。換句話說,根據目前的量子理論,事實實際上是主觀的。觀察者在量子世界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根據量子理論,粒子可以同時處於多個地方或多種狀態,這就是所謂的「疊加態」。
  • 朱嘉明:量子科學,未來十年最大的變量
    這次會議通報討論了所謂的「量子霸權」問題,如何評估,如何應對。僅僅過去一年,全球範圍內的量子科技不斷有所突破,證明了關注量子科技的發展速度是必要的。朱嘉明不僅是研究數字經濟,數字資產和區塊鏈的先行者,也是近年來持續呼籲各界關注量子科技的倡導者。12月11日,由《商業周刊/中文版》主辦,梅賽德斯-奔馳作為首席戰略合作夥伴的「The Year Ahead 展望2021峰會」繼續進行中。
  • 量子霸權是什麼?為什麼中國科大潘建偉教授的量子研究很牛?
    對於過去的2019年科技盤點,關於谷歌宣布實現量子霸權上個多個國內外科技盤點榜以及排行榜,成為2019年的科技熱詞之一。什麼是量子霸權?而量子比特就沒有那麼容易了,量子比特的製備、操作、讀取、傳輸和糾錯等各個方面的難度都非常大,目前世界上關於量子物理體系的研究大致有兩個方向:一個是光,一個是超導,中國在量子計算方面起步較晚,但在量子光介質方面的研究居於世界前列,中國科大的潘建偉教授就是這一領域佼佼者,而美國在量子超導介質方面的研究比較領先,谷歌的量子霸權就是使用的超導介質。
  • 中科大在分子的量子糾纏研究中取得重大發現:分子與量子也可糾纏
    本文轉自【光明日報】;關於量子糾纏,科學家們研究對象多是光子。記者日前從中國科技大學獲悉,最新的研究表明,經過調控,分子尺度也可以出現量子糾纏現象。中科院微觀磁共振重點實驗室成員林毅恆教授與美國國家標準技術研究所合作,在離子阱體系實現帶電原子和帶電分子的聯合調控,首次製備了單原子和單分子之間的量子糾纏態,並且通過定量表徵手段,確定產生的量子糾纏超過臨界閾值。該研究成果近日在線發表在《自然》上。這項成果對於未來利用分子進行量子信息處理有重要推動作用。
  • 物理學家:「過去」與「未來」可能只是錯覺
    如果你和我處在相對運動中,對於一個事件,我可能會判斷為還處於尚未決定的未來,而對於你來說,這一事件可能已經存在於確定的過去了。最直截了當的結論就是過去和未來都已確定。基於這個原因,物理學家更喜歡把時間當成是總體上已經布局好了的全景時間,所有過去的和未來的事件都已經一起在那裡了,這種想法有時候被稱為「塊時間」。
  • 量子冰箱、量子鑽石、量子音樂……這些「搞笑」研究是認真的嗎?
    儘管關於量子計算機的研究進展不少,但量子計算機如今還只是個未來概念。就連IBM推出的世界首臺可商用量子計算機,也只是邁出了可商用的第一步,讓其從計算中心裡走到了陽光下,離實際用上還有很遠。不過,在研究量子科學的同時,也有科學家們搞出了一些有趣的研究成果,比如量子冰箱、量子鑽石、量子音樂……光聽名字都令人滿腦門問號。下面,就來看看這些看似「搞笑」的研究成果究竟是怎麼回事兒吧。量子冰箱想像一個冷到可以把原子轉變成量子態的冰箱——這不是普通的冰箱,它能賦予原子不受經典物理學規則約束的獨特屬性。
  • 周二直播 | 未來趨勢:量子網際網路
    ,細化了未來三年量子技術的發展目標,為未來的「量子網際網路」遠景奠定基礎;2020年7月23日美國能源部公布了一份報告,規劃了美國「量子網際網路」發展的戰略藍圖;2020年8月12日美國國家科學基金和與白宮科學技術政策辦公室發布新倡議,將量子信息科學相關課程納入整個K-12(幼兒園
  • 一文讀懂量子計算的未來!
    對於很多人來說,通用量子計算機和通用人工智慧一樣,一直是屬於未來的黑科技,代表著人類技術水平在想像力所及範圍之內的巔峰。也正因為這種類型的科技都是很早就被提出來,也一直在研究,但是到最後離實現目標始終相去甚遠。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量子計算一直「停在未來」。
  • 薛丁格的貓終於有救了:Nature 研究首次觀測到量子躍遷過程
    ▲耶魯大學最新發表在 Nature 上的一項研究表明,我們能夠計算出某個時間量子躍遷發生的概率,從而預測「薛丁格的貓」的命運。實驗首次捕捉到了躍遷中的量子系統,這意味著量子躍遷並非玻爾和海森堡所認為的完全隨機、瞬時發生的過程,而是更符合薛丁格的波函數理論。
  • 量子奇異性引發了新的電子設備產生!
    隨著超小型化進程的加快,研究人員已經開始探索分子尺度上物理和化學性質的交叉技術。在這個快節奏領域的進步可以改善數據存儲和信息處理設備,並幫助開發分子開關,以及其他創新。陶恩建和合作者最近描述了一系列關於單分子電導的研究。在如此微小的規模上創造電子產品面臨許多挑戰。在超微小的世界裡,量子世界的特殊性質佔主導地位。在這裡,電子以電流的形式流動,表現得像波,並受到一種稱為量子幹涉現象的影響。
  • 量子計算的到來,會引發怎樣的革命?_詳細解讀_最新資訊_熱點事件...
    它讓你更快到達目的地,讓你去往過去無法到達的新目的地。與傳統計算機相比,量子計算機可以說也同樣如此。量子計算機利用量子物理學的概率定律來處理數據,並以一種新的方式來進行計算。它可以更快地完成某些計算任務,並且能夠執行過去不可能完成的新任務,比如,量子隱形傳態,即:在量子粒子中進行了編碼的信息會在某個地方消失,然後又會在另一個遙遠的地方精確地(但不是瞬時)重新創建。
  • 上海交大金賢敏:實現量子霸權是計算機史上裡程碑事件
    來源:一財網「我們以為(實現量子霸權要)未來5到15年,但是今年穀歌已經實現了。所以有人說未來已來,其實未來來得比想像得還要快。」上海交通大學物理與天文學院特別研究員 、博士生導師金賢敏在接受第一財經等媒體採訪時表示,這或許是人類計算機發展史上的一個裡程碑事件。量子霸權是指量子計算擁有的超越所有經典計算機的計算能力。近期,谷歌實現量子霸權的消息備受關注,在10月29日舉行的第二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舉辦期間,這一話題也不時被提起。
  • 研究人員開發出的晶片可用於構建未來的量子模擬器
    哥本哈根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晶片,如果有資金支持,可以擴大規模,用於構建未來的量子模擬器。研究成果發表在《Science Advances》雜誌上。具體來說,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厚度不到人類頭髮十分之一的納米晶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