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列子》有感:影子裡的「秘密」

2020-12-16 然好

在《列子.說符》裡記載著一段列子拜師學習時的情景:

子列於學於壺丘子林。壺丘子林曰:「子知持後,則可言持身矣。」列子曰:「願聞持後。」曰:「顧若影,則知之。」列子顧而觀影,形枉則影曲,形直則影正。然則枉直隨形而不在影,屈伸任 物而不在我。此之謂持後而處先。關尹謂子列子曰:「言美則響美,言惡則響惡;身長則影長,身短則影短。名也者,響也;身也者,影也。故曰:『慎爾言,將有和之;慎爾 行,將有隨之。』是故聖人見出以知入,觀往以知來。此其所以先知之理也。」

諸位,壺丘子林是列子的老師,他告訴列子人生大道理就藏在影子裡,叫他自己去觀察,列子通過觀察自己的影子發現自己的影子是跟隨自己的身形變動的,悟出了「持後而處先」的人生道理。另一位老師關尹又跟列子講了上述一番道理,跟他說明「先知之理」。

什麼是「先知」?類似於我們平常說的沙盤推演。一個人回頭看影子就懂得人生了,影子的變化,是因為身形的變化而形成的,身形是因,身影是果的顯現,身影的變化是由身形的變動而來的。

《老子》裡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一個人的影子是個自然現象,所以《列子》這一段,是借用影子這個自然現象來說明一個人的影子裡埋藏著我們效法的人生大道理。

關尹說:「言美則響美,言惡則響惡;身長則影長,身短則影短。」是將後一句這個影子「原理」引用到了人生,意思是說我們人生的大道理也是跟影子這個「原理」一樣的,通過一個人平時的行為做作,就可以推演得出將來的結果,這是所謂的「先知之理」,相當於我們平時說的預判,根據先前的言行做作可以推演出將來結果。

所以,關尹說:「慎爾言,將有和之;慎而行,將有隨之。」這些人生道理跟人的影子隨身形變動而變化是完全一致的,意思是叫我們言行要要謹慎,人每講一句話、做任何一件事,都要曉得後果,因為前決定後,前是因,後是果,是個前後關係的推演。

在上述這些道理的基礎上,如果應用到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來,則可以通過任何一個人平時的所作所為,輕易推斷出他將來相對應的結果,從而達到「先知先覺」、提前預判的效果。這是《列子》這一段帶給我們最大的啟迪。

在《列子》這一段記載裡,按照諸多名家的解釋,包涵的內容非常廣泛,本文無法全概,如下只想單獨談一談這個影子,試圖窺探一下這個影子裡埋藏的「秘密」。

「原理」:身長則影長,身短則影短

所謂世事無常,一個人站在太陽底下,人與太陽都是隨時變動的,因而人的影子是隨著人與太陽的變動而變化的,但總是呈現出「身長則影長,身短則影短」這個規律,身長的影子就長,身短的影子就短,並且完全成比例,不增加也不減少,忠實呈現。

影子是個自然現象,影子這個自然現象是《列子》這一段的原理,原理是不可能改變的。

引申:言美則響美,言惡則響惡

在《老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原則下,把影子「原理」引用到我們人生當中來,就有了「言美則響美,言惡則響惡」這樣的引申,意思是說人的言行就相當於造成影子的人的身形,而響應就如同人的身影,是個「身長則影長,身短則影短」的正比例關係。

大家不妨回頭檢視一下自己、檢視一下四周,是不是都這樣?當我們說別人好話的時候,通常都會得到別人積極的回應,反之就會讓人心生厭惡,跟上述的「原理」是相應的,話說得越好聽,得到的積極回應就越甚,反之亦然,是個正比例關係。

發揮……

我們在「言美則響美,言惡則響惡」這個引申的基礎上,則可以有無限發揮,比如:行善則響善,行惡則響惡;愛人者人恆愛,憎人者人恨之;敬人者人恆敬,辱人者人侮之;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渡人亦是渡己……

如果我們把這個原理充分引申發揮,則可以應用到我們生活上的方方面面來,這是一個可以在生活上廣泛應用的影子「原理」。

影子裡的秘密

我冥思苦想,在《列子》的影子裡,發現埋藏著一個特別的秘密,《列子》裡沒有講,歷代名家也不見有註疏,即是當太陽絕對正對人頭頂的那一刻,無論一個人是身長或是身短,影子理論上就是一個點,影子不存在著長與短的區別。

所謂凡事都有例外,在這樣一個特定的時點上,影子根本就沒有分別,因而,如果按照《列子》的影子「原理」,應用到我們的人生當中來,則在某一個特定時刻,言無美惡,行無善惡,無所謂愛恨,無所謂敬侮,無所謂禍福,無喜亦無憂,不增加則不減少,無來也無去,不生也不滅,不動也不靜,不高也不矮……是個絕對死寂的狀態,本來的狀態。這個狀態類似於佛家講的「淨」和「寂」,在這個狀態下,一切都是淨寂的,也是平等的。

一點點感悟

影子在太陽垂直照在人的頭頂那個絕對原點上,影子是沒有長短之分的,離開了那個原點,任何時刻,《列子》裡的「身長則影長,身短則影短」的「原理」都是成立的,應用到我們人生上來也是相應成立的。

但假如我們人生站在那個絕對原點上,則也是一切都是沒有分別的,那個原點上沒有言的美惡,行的善惡,愛與恨,敬與侮,禍與福,喜與憂,增與減,來與去,生與滅,動與靜,高與矮……因而,那裡沒有我們的痛苦煩惱憂愁。

但我們生活不可能停留在那是個理想的原點上,人生無常,一切都是時刻變化著的,但這個絕對的點秘密卻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即使我們生活無法站在那個絕對原點上,但儘量靠近那個絕對原點卻是我們可以做的事,理論上越靠近那個原點,則影子的長短就不會那麼明顯,同樣道理應用到我們人生,則是痛苦煩惱憂愁也會相應少很多。

今兒就說到這吧,剩下的留給各位讀者自己細細思量,這樣才有味。

有緣再敘。

作者:然好

圖片來自網絡

相關焦點

  • 《列子》是誰?
    為什麼要整理列子的經典?因為列子是介於老子與莊子之間道家學派承前啟後的重要傳承人物。先秦道家創始於老子,發展於列子,而大成於莊子。列子的活動時期是約於戰國早中期間,與鄭繻公同時,晚於孔子而早於莊子。 莊子在《莊子》內篇一  逍遙遊中有描述列子的內容。 夫列子御風而行,泠(líng)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後反。彼於致福者,未數(shuò)數然也。
  • 讀《童年的秘密》有感
    《童年的秘密》就像山谷中的一條舒緩而清澈的小溪突然出現在我的眼前,我被它吸引了,順著這條小溪徐徐前行,漸漸的一副美麗而神秘的自然山水畫卷呈現在我的眼前…這就是童年的秘密!,這一切的困惑和不解在《童年的秘密》這本書中一點點的被揭曉,漸漸的畫面變得越來越清晰而明朗。 書中開卷第一部分就是:「精神的胚胎」。這是蒙臺梭利的幾個重要理念之一,也是仔細閱讀後讓我為之一振,有耳目一新之感的觀點。胚胎的發展是一個令人驚訝和不可思議的創造,因為它是秘密地和獨立地完成的,而且,胚胎的細胞在多種轉換中可以不犯任何錯誤,準確的轉換成頭,頸,身體和四肢。
  • 《列子》這本神書,講的是什麼?
    《列子》一書,乍一聽,可能很多人以為自己不熟悉,事實上它卻是人們非常熟悉的一本書。在這裡,我先舉個簡單的例子,降低一下陌生感。「愚公移山」、「兩小兒辯日」都是出自其中。怎麼樣,是不是很熟? 按照歷史記載,此書距今應該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全書內容主要是由戰國時期列子、及其弟子所著的相關作品組成。
  • 【好書大家讀】讀《人間值得》有感
    【好書大家讀】讀《人間值得》有感 2020-06-14 04: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好書大家讀】讀《沒有任何藉口》有感
    【好書大家讀】讀《沒有任何藉口》有感 2020-06-09 02: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暑假讀後感:讀《小房子》有感
    在這個故事裡,小房子本來是坐落在山崗上的,它自由自在地看風景,看日月星辰,看春去冬來。可是有一天,彎彎曲曲的鄉間小路上開來了鏟車,在鋪滿雛菊的山崗上挖開了一條路。接著,有汽車開來開去,出現了商店、加油站……慢慢的,小房子周圍高樓林立,還通了高架列車。於是,小房子只有中午才能看見太陽,晚上再也看不到星星和月亮了,它很難過,也很孤獨。它不喜歡住在城裡。
  • 深度|列子御風,大道無形。從列子思想剖析道家為何熱衷「飛行」
    列子是先秦諸子中道家的關鍵人物,出生時間介於老莊之間,承上啟下,對道家思想的發展和推動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列子最被人津津樂道的莫過於他書中幾十篇短小精悍的寓言故事和"御風而行"的傳說。而"御風而行"由於賦予了列子更多的傳奇性,經過千百年的傳承,儼然成了列子最顯著的標籤。
  • 小班語言教案:影子的秘密
    新東方網>學前>幼兒教育>幼兒園>幼兒園教案>正文小班語言教案:影子的秘密 2012-02-17 14:29 來源:[標籤:來源]
  • 列子陵園「守陵人」:花光積蓄和舉債為列子「揚名」
    5畝大的陵園裡,離他的房間不到5米就是一個墳墓,裡邊是已經沉睡幾千年的戰國時期思想家——列子。1999年,列子被評為「鄭州十大歷史名人」。  放棄城市生活回鄉為列子守陵  在大孫莊的西北角,有一處不起眼的園子,門口石碑林立,古色古香。走近一看,紅門黑匾上面寫著「列子陵園」幾個字。「這個陵園不到5畝,以前周圍種的莊稼,裡面那個石碑是我爺爺輩們在1988年立的,列子爺的墓就在後面。」陳國勤對陵園裡的一草一木都如數家珍。
  • 化學是變化的科學,讀完列子,才知道化學在古代並非煉丹那麼簡單
    就像《西遊記》裡描寫的孫悟空那樣。孫悟空的「變化之學」,說明我國古代先民想像力極其豐富,但只能算做神話故事,並非科學如果說到我國古代文化中的「變化之學」,最厲害、最廣為人知的肯定是《西遊記》中,那能夠七十二變的孫猴子,吹口氣秒變萬物,簡直太牛了。但是,這些屬於神話故事,肯定不是科學的範疇。
  • 列子真能御風飛行?徒弟學不會要退學,列子一句話讓他慚愧無言!
    列子拜老商氏為師學道,最後能御風飛行而回,據《莊子·逍遙遊》載:「夫列子御風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後反。」列子,先秦天下十豪之一,其學本於黃帝老子,主張清靜無為,歸同於老莊,曾師從關尹子、壺丘子、老商氏、支伯高子等。創立了先秦哲學學派貴虛學派(列子學)。主要著作《列子》,或稱《衝虛真經》,尊奉為「衝虛真人」。
  • 讀《梅花魂》有感
    「為什麼你們當初不逼我」:有遠見的父母,都會讓孩子吃苦讀《梅花魂》有感 張佳怡 這學期,我們學習了一篇很感人的課文,名字叫《梅花魂》,這篇課文使我受益匪淺。 學完這篇課文,我的心中久久不能平靜,故事大概是這樣的:作者出生在東南亞的星島,外祖父從小就教她讀唐詩宋詞,每當讀到思念家鄉詩句的時候外祖父便會落淚,有一次作者不小心把外祖父珍藏的墨梅圖給弄髒了,外祖父很生氣,說梅花圖是不可以隨便糟蹋的,因為梅花是我們祖國的名花,愈是寒冷,它卻愈精神、愈秀氣,也是最有品格、最有靈魂,最有骨氣的花。
  • 書香法院|一起讀好書(十五)——讀《瓦爾登湖》有感
    書香法院|一起讀好書(十五)——讀《瓦爾登湖》有感 2020-12-11 17:0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經典 《列子》中的十個寓言故事,蘊含大道理
    《列子》是戰國早期列子、列子弟子以及其後學所著,其中每篇文字各有主題,不僅蘊含哲理,而且淺顯易懂、饒有趣味,下面十個寓言故事帶你細細體會,說不定你會有新的感悟和發現。——《列子·湯問》【大意】夸父不自量力,想要追上太陽的影子,一直趕到太陽落下的隅谷旁邊,他口渴極了,想得到水喝,就跑去飲黃河、渭河的水。黃河、渭河的水不夠喝,他又跑到北方去喝大湖裡的水。還沒有走到,半路上他就渴死了。
  • 【好書大家讀】讀《卜算子•詠梅》有感
    【好書大家讀】讀《卜算子•詠梅》有感 2020-06-10 03:4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寶葫蘆的秘密》讀後感
    讀寶葫蘆的秘密有感  在《寶葫蘆的秘密》中,王葆從小聽奶奶講寶葫蘆的故事,奶奶講了張三、李四、王五和趙六如何找到寶葫蘆,並過上了幸福的生活。寶葫蘆什麼都能變出來,還不幸福啊!  但是,其實事實並沒有像想像的那麼好,比如,王葆下象棋時,想吃「吃」了對手的「馬」,打牌時,王葆要讓失去的王牌回來,數學考試時讓自己取得好成績……寶葫蘆都幫他實現了。
  • 讀後感: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有感
    讀了《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本書,受益匪淺,內心震撼,心潮洶湧,激蕩。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鋼是在烈火與驟冷中鑄造而成的,只有這樣它才堅硬,什麼都不懼怕,我們這一代人也是在這樣的鬥爭中,在艱苦的考驗中鍛鍊出來的,並且學會了在生活面前不頹廢。
  • 道家人物除了老莊,就屬列子,出自《列子》的三個成語,真智慧!
    提到道家,我們首先會想到老子和莊子,老莊是道家學派的扛把子,可是還有一位道家人物列子。列子,又名列禦寇,華夏族,周朝鄭國圃田,今河南省鄭州市人。列子之,本於黃帝老子,主張清靜無為。《列子》又名《衝虛經》,是道家重要典籍。
  • 圃田澤隱居四十年 「御風而行」的本事列子是如何練成的?
    「大到東西四十餘裡,南北二百裡許。」《列子故裡話列子》一書稱。東周時,圃田澤被闢為皇家苑囿,周穆王、周宣王常在此狩獵。漢朝時,漢武帝劉徹又在此興建園林。當下,這個著名大湖已消失。但圃田還在。相傳這裡是列子的老家,有多處和列子相關的遺蹟。村中建有列子祠,始建年代不詳,歷代有興廢。擇其重要關節點述說一二。
  • 讀《臨滄局黨委感謝信》有感
    讀《臨滄局黨委感謝信》有感 發布時間: 2021-01-07 09:09:16   來源:中國電力網  作者:魏成武   在跨入新的一年之際就收到臨滄供電局黨委的關心和關懷,小灣供電所全體員工向臨滄供電局黨委說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