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4日,記者了解到,廣州多家百貨企業將營業結束時間提前至18:00。與此同時,記者注意到,隨著線下門店人流量的減少,越來越多的百貨企業發力線上,向著線上線下融合的銷售方式進行轉變。
廣州多家百貨調整營業時間至18:00
根據廣百股份微信公眾號發布的一則《廣百股份旗下門店營業時間變更通知》,2月4日至2月9日,廣百旗下包括廣百百貨北京路店、天河中怡店、新市店、佳潤店等在內的23家門店,營業時間調整為11:00至18:00,廣百百貨陽江店和茂名東匯城店的營業時間為11:00至19:00。
值得注意的是,兩天前,廣百股份微信公眾號剛剛發布了部分門店的營業時間調整,將旗下部分門店營業時間調整為11:00至18:00,餘下的廣百百貨北京路店、天河中怡店、新市店等11家門店依然維持11:00至20:00的營業時間。
與此同時,廣州友誼也於當日發布通知稱,2月4日至2月9日,將環市東店、正佳店、國金店、時代奧萊四家門店的營業時間調整為11:00至18:00。
此外,摩登百貨此前曾於1月27日發布通知,將1月27日至1月30日的營業時間調整為12:00至18:00,此後又發布新通知,將12:00至18:00的營業時間延長實施到2月9日。
對此,有百貨企業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主要是從防控疫情的實際需要和保護員工的角度出發,自發對營業時間進行了調整。
櫃員變微商,線下百貨發力線上
記者注意到,隨著線下門店人流量的減少,越來越多的百貨企業發力線上,向著線上線下融合的營銷方式進行轉變。記者注意到,某百貨櫃員從2月3日開始,將櫃檯商品搬到了微信朋友圈,每天將折扣產品、限時秒殺等活動、產品分享在微信朋友圈。該櫃員在朋友圈感嘆:「特殊時期,我已經把店鋪搬到了朋友圈。公司針對疫情居家不出門,不定時推出秒殺款活動,以此促銷。」
記者了解到,事實上,廣州很多線下百貨企業此前很早就布局了線上業務,在這方面具有一定的基礎,然而此次疫情改變了消費者的消費行為,使各大百貨進一步發力線上,並探索線上線下融合的發展模式。
廣百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因應疫情發展,廣百超市也積極宣導顧客減少出行,推廣使用線上購物平臺,其中廣百超市在京東到家平臺上的訂單量大幅增加,每天接單量翻倍上升。鑑於顧客線上購物需求增大,商場也方面也已經加大人手,確保顧客足不出戶,也能買到購物所需。
摩登百貨相關負責人也表示:摩登百貨在去年10月上線了一個小程序,之前主要當做客戶信息的收集,以及推薦優惠商品的營銷工具,未曾料到疫情期間,成為線上銷售的「主要力量」。
「因此我們現在在小程序上擴大了產品品類,希望增加多一些產品的曝光率。此前我們線上業務一直有投入,但只是作為線下的補充,對線下商品進行線上化。未來會根據消費者行為習慣的變化調整策略,在線上、線下融合發展方面投入更多。」摩登百貨相關負責人說。
業內:百貨線上業務潛力需重新評估,線上線下融合至關重要
山西證券分析師谷茜表示,2003年時,中國經濟增長的驅動力主要源自第二產業,這一產業受到影響較小,但第三產業受到的影響相對較大,特別是餐飲娛樂、文化旅遊、批發零售等行業。百貨影響較大超市兩極分化,線上提速電商滲透率提升。
2003年時百貨行業尚處上升期,受非典疫情的影響較為嚴重。百貨和購物中心屬於實體聚集性產業,主要受到客流下滑帶來的租金和銷售收入承壓,以及進一步的線上分流影響。數據顯示,在疫情期間從實體零售到電商平臺的線上銷量均得到大幅提升,線上線下結合的新零售業態將會得到長足的發展。實體零售企業拓展了線上客源,電商平臺也節約了獲客成本,同時促使大規模用戶自發培養起線上下單的習慣,帶動平臺的用戶滲透率進一步提升。
因此,本次疫情主要影響社交性需求,對於相對穩健的必選消費造成影響較小,而對於可選消費的影響則彈性較大,同時驅動了實體零售的線上業務增長和電商滲透率的進一步提升,使得線上業務的發展潛力得到重估。全年來看零售板塊或將受到一定挑戰,對行業基本面和消費者情緒的影響預計將持續到二季度,對零售企業一季度乃至中期營收水平產生實質性影響,樂觀情況下企業業績三季度開始企穩,四季度消費旺季顯著回暖。
廣東亞太電子商務研究院院長、暨南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陳海權認為,此次疫情無疑進一步催生了線上線下相結合的銷售方式。「非典之後,電子商務取得了快速發展;而此次疫情不同,我們僅僅依靠過去的線上業務,在配送過程也收到很大挑戰,如員工放假導致沒有足夠配送人員,部分小區封閉式管理導致不能很好的完成配送使命。因此,線上、線下的融合對未來百貨企業的發展十分重要。」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 趙方圓 張忠安
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 趙方圓 張忠安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黃達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