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彥塔拉蘇木將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在脫貧攻堅過程中,與鄉村振興同下「一盤棋」,共唱「一首歌」,凝聚起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發展合力。
以組織為點,繪出「框架圖」
以蘇木鎮機構改革為契機,不斷強化機關幹部隊伍建設,優化機構設置和人員配備,進一步增強幹部幹事創業積極性。紮實推進基層黨組織規範化建設,大力推行網格化治理。深化拓展嘎查事務管理「四議兩公開」工作法,認真做好軟弱渙散黨組織「回頭看」工作,做好嘎查「兩委」換屆摸底準備工作。不斷深化拓展黨組織建在產業鏈、黨員聚在產業鏈、群眾富在產業鏈的「三鏈」建設。通過資源投資入股、產業合作經營、投資收益分紅等多種方式發展壯大嘎查集體經濟。2019年,所有嘎查集體經濟收入穩定在5萬元以上,6個嘎查突破10萬元,全蘇木嘎查集體經濟收入共97.51萬元。
以產業為線,繪出「搖錢樹」
圍繞草、肉、乳及現代農業,實現戶戶有產業、組組有特色、村村有基地,著力打造產、供、銷一體的閉環產業鏈。全面發展種養循環農業,寶木圖奶牛小區和巴林右旗千畝科技實驗示範園區的結合成為蘇木發展循環經濟的典範。將農業生產與旅遊觀光相結合,把農業生產基地建成觀光農業產業園,讓田園變成景區,大力構建綠色發展產業鏈、價值鏈,全面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讓產業成為鄉村振興的重要支撐。
以人才為本,繪出「同心圓」
著力打造一支「懂農業、迷農村、愛農民」的農村幹部人才隊伍,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職業農牧民。加大農村牧區職業經理人、致富帶頭人、新型職業農牧民培育力度,加強農村牧區生產能手、科技致富能手、經營能手隊伍建設,培養產業發展的主力軍。形成百姓創家業、幹部幹事業、能人辦企業的舞臺,讓各類人才人盡其才,才盡其用,將巴彥塔拉打造成最具吸引力的創新創造創業基地。
以文化為魂,繪出「精氣神」
依託區位優勢和獨具特色的草原風情,打響「巴彥塔拉 富饒草原」旅遊名片。促進農耕文明與現代文明有機結合,形成鄉村美食、文化習俗、傳統手工藝的獨特魅力。廣泛開展特色農業、有機農業、民族服飾製作、奶食製作、炒米製作等文化經濟雙贏活動。 用好格斯爾文化品牌。進一步提升巴彥塔拉奶食、巴林紅、巴彥塔拉有機雜糧等品牌的影響力和知名度,讓有機、綠色品牌成為巴彥塔拉蘇木對外交往的一張新名片。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依託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所),通過舉辦豐富的文化活動,傳承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鑄魂塑形,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讓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成為每個人的詩和遠方。
以生態為基,繪出「綠文章」
認真貫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打出生態振興的組合拳,深入推進「廁所革命」和農村牧區環境整治,認真執行「河長制」,大力推行肉羊「23456」和肉牛「1015」養殖模式,對農牧業產業結構進行深刻變革。強化植綠建綠護綠意識,建設天朗氣清、山青水綠的生態文明,顏值高生態美百姓富的巴彥塔拉正在成為農牧民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
信息來源:巴彥塔拉蘇木 劉宇東
編輯:張明洋
審核:麻國棟 霍雅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