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青青草原傳來小康之歌

2020-12-24 工人日報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7月的呼倫貝爾草原一片盎然生機,成群的牛羊恣意奔跑其間,這裡被著名歷史學家翦伯贊先生譽為「中國北方遊牧民族成長的歷史搖籃」。

曾經生活在這裡的牧民們趕著牛羊逐水而居、拖著勒勒車四季轉場遊牧。如今,草原上起了新變化,新時代的牧民們告別了代代相傳的生產生活方式,傳唱起小康的歌聲。

住進「草景房」:城裡人有的我們都有

呼倫貝爾鄂溫克旗巴彥嵯崗蘇木阿拉坦敖希特嘎查的阿日斯楞家,像是城市裡住房的樣板間。北歐風格的裝修洋氣典雅,水衝式衛生間、時興家電等設施一應俱全。

說起自家房子,阿日斯楞滿是驕傲。「推開房門看的是草原美景,關上房門過的是現代生活,城裡人有的我們都有。」

小時候,阿日斯楞跟隨父親放牧,住在蒙古包裡,「下雨天漏雨,大風天擔心被吹跑。總是夢想住上暖和房子,如今過上了夢想裡的生活,離不開國家的好政策。」

14歲時,阿日斯楞失去父母成為孤兒,家裡只剩一處破敗的土坯房。「後來,國家幫我蓋了新房。」阿日斯楞算了一筆帳,蓋新房花了4萬多元,國家補貼了1萬多元。

靠著養殖牛羊及畜草平衡補貼,阿日斯楞家裡每年收入有20萬元。空餘時間,他還參加了政府提供的牧民培訓,在網上學習了養殖技術。2019年,脫了貧的阿日斯楞娶了媳婦,經營起了牧家樂,生活越過越甜美。

哈斯託雅擔任阿拉坦敖希特嘎查黨支部書記已有12年,12年間她見證了牧民們的新變化。「現在嘎查裡的牧民都住上了新房,砂石路變成了水泥路。老人有社保、孩子有學上,生活水平有了質的飛躍。」

手機放牧:科技改變了我的生活

蘇尼爾的家位於呼倫貝爾新巴爾虎左旗寶力格蘇木貢諾爾嘎查,十幾公裡的草原上只有他一戶人家,白牆藍頂的房子在遼闊草原上顯得有些孤獨。走進蘇尼爾的家,卻又是另一番場景:蘇尼爾坐在沙發上,一邊看電視一邊在手機上查看草場的情況。

他告訴記者,在過去,每天凌晨3點多他便要起床放牧,晚上才能回家。「想打電話都要騎馬跑到對面山頭去找信號。」

2018年,新巴爾虎左旗與內蒙古廣播電視網絡集團合作實施的公共文化服務與新型智慧牧區項目(以下簡稱項目),蘇尼爾家作為試點改建後, 不僅有了有線電視,還有無線網絡。「休閒娛樂方式豐富多了。更驚喜的是,在手機上還可以放牧了。」

蘇尼爾家有3300畝草場,養著200餘只羊、20餘匹馬。依靠著家邊安裝的牧場監控系統,在手機APP上便可查看草場上的一舉一動。

通過電視上的公共服務平臺,牧民除了能看各地的電視節目,還能免費閱讀中蒙雙語的書籍、報刊,享受醫療衛生和法律服務。蘇尼爾告訴記者,曾經大雪封路,發燒在家的他通過平臺就與旗裡的醫生進行面對面的診療。

目前該項目已經覆蓋了新巴爾虎左旗75%的地域面積,95%以上的牧區用戶通過網絡享受到了基本的公共服務。據介紹,該項目除了為牧民的生活提供便利,還在草原防火、道路交通監控以及邊境巡查等方面有很大幫助。

牧民變「股民」:我們的草原有無限可能

新巴爾虎右旗克爾倫蘇木芒來嘎查的牧民阿拉登倉從未想過,自己竟有一天實現從牧民到股民的轉變。

過去,阿拉登倉是嘎查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後來,合作社幫他貸款購買了牲畜,還讓他在合作社裡擔任職業牧羊人,每月收入5500元。

股份制專業合作社在牧區是新生事物。起初,阿拉登倉抱著將信將疑的態度加入合作社,將自家的羊加入合作社的集體羊群中共同放牧。1年之後,他的工資加上分紅,年純收入11萬元,貸款還完了,還脫了貧。

芒賚畜牧專業合作社成立於2019年6月,是新巴爾虎右旗牧區現代化試點建設的排頭兵,按照牧戶自願的原則,將承包經營的全部草場及牲畜入股合作社,僱傭有飼養經驗的牧羊人,剩餘勞動力向奶製品、民族工藝品加工轉移。

芒賚嘎查黨支部書記、合作社理事長米吉格道爾吉告訴記者,2019年合作社實現增收15萬元,社員貸款額減少200多萬元。讓他更驕傲的是,草原生態更好了。

合作社成立當月就對入股草場的部分網圍欄進行拆除,整合了39萬畝的草場資源,牧民實現了草場共享並制定了牲畜劃區輪牧方案。「不同季節牛羊可以吃到不同的草,草場可以分時段得到休養,實現畜牧業發展和草原生態環境保護雙贏的目標。」米吉格道爾吉說,「我們的草原有著無限可能,相信未來,這裡不僅草色迷人、牛羊肥美,還會有更多的遊客走進芒來,牧民的生活也會更上一層臺階。」

相關焦點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老年英語班傳來美妙歌聲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老年英語班傳來美妙歌聲 2020-11-11 17:30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 興康社區:小康生活連著千家萬戶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 興康社區:小康生活連著千家萬戶 2020-11-05 17:3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大草原上的小康生活
    採訪手記對於嚮往開闊而自由的人們來說,呼倫貝爾大草原應該是心頭一直飄著的雲、種著的草。雖然來過不止一次,但這次聽到呼倫貝爾這個目的地,我們還是雀躍了好幾天。一整天輾轉多處、在路上奔波五六個小時,我們的車隊走了一條穿越草原的小路。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溫暖的迴響 滄桑巨變 飲水思源】 「小康...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溫暖的迴響 滄桑巨變 飲水思源】「小康大街」,夢實現的地方村民賈建東一家坐在自家小院裡,享受著愜意的傍晚時光。二層的獨棟小別墅,別致的鐵藝欄杆,若不是遠處傳來的幾聲雞鳴狗吠,很難想像這是一個西北農村的傍晚。賈建東是2008年汶川地震的受災戶,在政府的統一規劃下,一家人下了山,搬進這座185平方米的大洋房裡。
  • 【視頻|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小康生活是啥樣,聽聽老鄉們怎麼說
    【視頻|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小康生活是啥樣,聽聽老鄉們怎麼說 2020-09-28 15:29:08   來源:中安視頻
  • 「記者手記」我們一起走向小康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記者手記】我們一起走向小康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薛硯在荔園堡採訪,眼前展現的是草長林茂、牛壯羊肥、谷豐藥香的美麗新畫卷,生機勃勃、充滿希望;時時刻刻感受到的是老區人民不等不靠、拼搏實幹、奮力脫貧致富奔小康的勁頭兒。在荔園堡採訪,文明鄉風浸潤人心,精神扶貧為鄉村鑄魂。荔園堡村建立協商民主議事制度,村裡大事小事大家商量著辦。家家戶戶孝老愛親,鄰裡和睦。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 老村長歐姨的幸福生活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 老村長歐姨的幸福生活 2020-07-02 16: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丹東河口村:鴨綠江邊萬畝桃園助力村民小康...
    中國日報7月21日電(記者 張小敏 鄭伊然 吳勇)日前,記者隨「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採訪團走進遼寧省丹東市寬甸滿族自治縣河口村,採訪當地依託良好的生態優勢助力村民奔小康情況。(攝影 劉海東)當被問及「你認為的小康生活是怎麼樣的」時,村民王忠武說:「一家人在一起和和睦睦、健健康康的就是最重要的。每個人心中的小康生活標準可能不一樣,但是我認為小富即安。現在政策好,只要肯出力,沒有苦日子。」5年前,王忠武辭去公職回到家鄉,和妻子管理起自家房前屋後的二畝桃園,並經營著名為「閒舍庭院」的民宿飯莊。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主題採訪掠影
    2020年8月18日上午,「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主題採訪南線記者走進河北省武安市白沙村進行採訪。河北日報記者張昊攝影報導2020年8月18日上午,「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主題採訪南線記者走進武安市白沙村進行採訪。這是記者們在白沙村小學機器人教室內採訪。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唐古拉山鎮長江源村移民的幸福生活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唐古拉山鎮長江源村移民的幸福生活 2020-09-29 09:4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走進劉家殺豬宴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走進劉家殺豬宴 2021-01-06 21: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花花世界」裡尋覓小康夢
    2020-09-06 03:56:44 來源:中工網-工人日報昆明鬥南三十餘年「蝶變」成亞洲最大花市,鋪就「花田—花鄉—花都」致富之路——【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花花世界」裡尋覓小康夢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 車輝 黃榆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浦秀村用汗水和堅持書寫邁向幸福小康的...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浦秀村用汗水和堅持書寫邁向幸福小康的詩情畫意 2020-09-16 10:2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貧困戶老周的幸福生活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請聽錄音報導:《貧困戶老周的幸福生活》。見到周明則時,他正坐在自家的炕頭上,用手機直播,演唱歌曲《宋家溝》。周明則:閨女也給我買了音效卡,高興了回來我們就坐下唱歌,上「快手」,流行歌、老歌,我啥歌也唱。
  • 全面小康,一個民族都不能少(現場評論·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①)
    小康源自奮鬥,小康點亮生活。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收官之年。日前,「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大型主題採訪活動啟動,本報記者深入田間地頭和工廠社區,聚焦各地發展成就,觸摸民生溫度。本欄目從今天起推出系列評論,回顧奮鬥歷程,講述身邊故事,展望美好未來,和讀者一起感受我們的小康生活。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用創意點亮城市角落
    央廣網北京8月12日消息(記者曹美麗 傅博凡)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導,在浙江寧波,一場「創意點亮城市角落」行動正在全市老舊小區、背街小巷悄然進行。居民自己動手,通過微創意、微改造,把垃圾死角變成了共享花園,把閒置空間變成了休閒廣場,用雙手裝扮著自已的小康生活。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 我們的濱海,我們的小康——希望的田野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重要指示精神,為新區開展「二次創業」,加快建設生態、智慧、港產城融合的宜居宜業美麗濱海新城營造良好的網絡輿論氛圍,濱海新區區委網信辦策劃拍攝了「我們的濱海,我們的小康」主題系列短視頻,本期為您帶來《我們的濱海,我們的小康——希望的田野》。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三)
    對老年人而言,文化活動為他們提供了新的生活方式,我們會發現他們非常欣喜地去包容和接受更多的文化藝術形式,生活變得更有樂趣」。  文化是小康社會的精神基石。對居民們來說,社區文化服務能極大提升生活的獲得感、幸福感。在成都不少社區,現代感和傳統感、文藝氣息和市井氣息交織融合,人們享受著文藝範兒的時尚社區生活,也讓這座有著2300年歷史的老城煥發著勃勃生機。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黑龍江延壽:奮鬥的小黃瓜
    關注新華網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百合村合作社還合計著明年擴大種植面積呢,我們會共同奮鬥,帶領村民們走出一條特色種植增收致富路。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黑龍江延壽:奮鬥的小黃瓜新華網黑龍江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八則故事講述幸福小康生活
    關於小康,總有諸多過往:你的第一部手機、第一輛汽車、第一份工作、第一套房子……無數個第「一」的片斷,折射出我們普通的生活場景,或是自己的,或是他人的,雖時代不同,但對小康的憧憬追求、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從未間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