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29 09:4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格爾木發布
投稿郵箱:geermufabu@126.com
唐古拉山鎮長江源村,是一個生態移民搬遷村,多年的建設發展,現在的這裡已成為現代化氣息濃鬱的高原新村。
穆才讓 以草原管護員的身份守護家園
▲穆才讓和恰吉
「以前我們在山上時,自然環境惡劣,住的是帳篷,每年將近一半的時間喝的是冰雪融水,取水的時候要去很遠的地方自己背回來,現在家裡都有自來水,非常方便。以前做飯用的燃料是牛糞,食物大多是酸奶和牛羊肉,現在家家戶戶都用上了天然氣,各種新鮮蔬菜水果隨時都可以買到,生活很便利。」今年69歲的才仁拉毛回憶起以前的日子說道。他感慨地說「搬下來享了清福嘍!」
2004年11月,128戶407名牧民群眾積極響應國家三江源生態保護政策,從400多公裡之外、海拔4700米的唐古拉山鎮搬遷至格爾木市區南郊定居,現已發展到230戶581人。
才仁拉毛的兒子穆才讓和兒媳恰吉都是草原管護員。「2004年遷入這個村子後,有了國家政策扶持,可以外出打工,也可以自主創業。」穆才讓說,「我和妻子都加入了村裡的邦錦梅朵演出隊,這幾年跟著演出隊到處演出,去了不少地方,普通話也越來越流利了,以後可以做更多的工作了。」
作為草原管護員,穆才讓夫婦倆每個季度都會去巡山。穆才讓說:「雖然搬遷下來的日子安逸幸福,但每次巡山都是我們最期待的事情。我們對草原的熱愛是無法用語言形容的,每次回到曾經放牧的地方,看著草原被管護的越來越好,我們的心裡特別安慰。」
穆才讓和妻子育有兩個女兒,全家福掛在屋裡最顯眼的地方,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笑容。穆才讓告訴記者,國家對他們這些搬遷牧民給予了很多的優惠政策,16周歲以下55周歲以上的牧民群眾每人每年發放困難補助5600元,燃料補助每戶每年3000元,牧民人均年純收入達22828元。
▲長江源村學校的孩子們
目前,長江源村農村牧區新型合作醫療參合率達100%,養老保險參保率達96.5%。村裡的綠化、硬化、亮化基礎設施日臻完善,先後建起了小學、敬老院、垃圾填埋場,天然氣入戶、給水、排水升級改造都得到了落實,還建成了村汽車站、文化廣場,有了太陽能路燈和綜合集貿市場。村裡還投入68.66萬元建設光伏電站,投入400萬元建設完成藏家民俗傳承基地。
朋措才仁 用勤勞的雙手走上致富路
▲朋措才仁
走進朋措才仁「1376」私房菜餐廳,不大的客廳整潔有序,一間臥室被整頂帳篷裝飾成一個包廂,另一間牆壁上裝飾著藏式風格的掛件,客廳的牆上張貼著的老照片訴說著長江源村與草原不可割捨的記憶。
朋措才仁是長江源村的村民,他指著牆上的照片,思路一下子拉回到了他在草原上的日子:「這是以前我們在沱沱河的時候,我們好幾家一起僱一輛大卡車,去草原上撿牛糞的。還有這一張,是以前牧場遷徙的時候,那時候的主要交通工具就是犛牛和馬,每當搬家時,我們都會把家裡的小孩放進兩個大籃子裡,馱在犛牛身上。那時候的生活是真的艱苦,和現在相比真是天壤之別。」
朋措才仁一邊感慨著生活的巨大變化,一邊走進廚房裡幫妻子打下手。妻子正在準備晚上客人預定的菜單,藏式包子、犛牛肉、血腸、涼拌水蘿蔔、青椒肉絲……。
為了經營好藏餐廳,朋措才仁多次去西寧學習各種烹飪技能,研究特色菜品,最終推出了一套屬於自己餐廳的特色菜單,在融入漢餐製作方法的同時,藏餐「蕨麻米飯」「酥油攪團」「糌粑酸奶」等特色菜品也廣受顧客青睞。
在這裡就過餐的金花女士說,「我經常帶朋友來這裡吃飯,這家藏餐廳很有特色,環境好,給人一種賓至如歸的感覺。而且菜品很有特色,將藏餐與漢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種類豐富,口感也好」。
2018年,朋措才仁在格爾木市南郊市場開了一家茶館,取名「1376」,藏語寓意心想事成,今年年初他將茶館搬到市中心世邦城市廣場樓上,相比以前,茶館從單一的休閒功能演變成餐飲休閒為一體的藏式家庭餐廳。
朋措才仁說:「早些年,我在西寧一家演藝廳打工,主要就是唱歌跳舞,那家演藝廳是餐飲娛樂演藝為一體的藏餐廳,當時深受啟發,想回到家鄉來,開一家同樣富有特色的藏餐廳,一方面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一份收入,一方面也是為了傳承和發揚我們本民族的特色文化,讓更多的人能夠品嘗到藏餐。」
2011年,國家啟動實施了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政策。長江源村村民每人每年草原獎補最低15000元、最高37000元,再加上每人5600元的困難補助,以及每戶3000元的燃料補助金等項目,人們生活上不用發愁了,也在逐漸適應城市發展的節奏。國家的惠民政策也給朋措才仁這樣的年輕人提供了資金上的支持。
從雪山到城鎮,從遊牧到定居,從牧民到市民,從硬體設施到思想觀念,長江源村的變化難以細數。可以說,牧民搬遷實現了生態環境保護和牧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雙贏」。
原標題:《【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唐古拉山鎮長江源村移民的幸福生活》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