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唐古拉山鎮長江源村移民的幸福生活

2020-12-20 澎湃新聞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唐古拉山鎮長江源村移民的幸福生活

2020-09-29 09:4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格爾木發布

投稿郵箱:geermufabu@126.com

唐古拉山鎮長江源村,是一個生態移民搬遷村,多年的建設發展,現在的這裡已成為現代化氣息濃鬱的高原新村。

穆才讓 以草原管護員的身份守護家園

▲穆才讓和恰吉

「以前我們在山上時,自然環境惡劣,住的是帳篷,每年將近一半的時間喝的是冰雪融水,取水的時候要去很遠的地方自己背回來,現在家裡都有自來水,非常方便。以前做飯用的燃料是牛糞,食物大多是酸奶和牛羊肉,現在家家戶戶都用上了天然氣,各種新鮮蔬菜水果隨時都可以買到,生活很便利。」今年69歲的才仁拉毛回憶起以前的日子說道。他感慨地說「搬下來享了清福嘍!」

2004年11月,128戶407名牧民群眾積極響應國家三江源生態保護政策,從400多公裡之外、海拔4700米的唐古拉山鎮搬遷至格爾木市區南郊定居,現已發展到230戶581人。

才仁拉毛的兒子穆才讓和兒媳恰吉都是草原管護員。「2004年遷入這個村子後,有了國家政策扶持,可以外出打工,也可以自主創業。」穆才讓說,「我和妻子都加入了村裡的邦錦梅朵演出隊,這幾年跟著演出隊到處演出,去了不少地方,普通話也越來越流利了,以後可以做更多的工作了。」

作為草原管護員,穆才讓夫婦倆每個季度都會去巡山。穆才讓說:「雖然搬遷下來的日子安逸幸福,但每次巡山都是我們最期待的事情。我們對草原的熱愛是無法用語言形容的,每次回到曾經放牧的地方,看著草原被管護的越來越好,我們的心裡特別安慰。」

穆才讓和妻子育有兩個女兒,全家福掛在屋裡最顯眼的地方,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笑容。穆才讓告訴記者,國家對他們這些搬遷牧民給予了很多的優惠政策,16周歲以下55周歲以上的牧民群眾每人每年發放困難補助5600元,燃料補助每戶每年3000元,牧民人均年純收入達22828元。

▲長江源村學校的孩子們

目前,長江源村農村牧區新型合作醫療參合率達100%,養老保險參保率達96.5%。村裡的綠化、硬化、亮化基礎設施日臻完善,先後建起了小學、敬老院、垃圾填埋場,天然氣入戶、給水、排水升級改造都得到了落實,還建成了村汽車站、文化廣場,有了太陽能路燈和綜合集貿市場。村裡還投入68.66萬元建設光伏電站,投入400萬元建設完成藏家民俗傳承基地。

朋措才仁 用勤勞的雙手走上致富路

▲朋措才仁

走進朋措才仁「1376」私房菜餐廳,不大的客廳整潔有序,一間臥室被整頂帳篷裝飾成一個包廂,另一間牆壁上裝飾著藏式風格的掛件,客廳的牆上張貼著的老照片訴說著長江源村與草原不可割捨的記憶。

朋措才仁是長江源村的村民,他指著牆上的照片,思路一下子拉回到了他在草原上的日子:「這是以前我們在沱沱河的時候,我們好幾家一起僱一輛大卡車,去草原上撿牛糞的。還有這一張,是以前牧場遷徙的時候,那時候的主要交通工具就是犛牛和馬,每當搬家時,我們都會把家裡的小孩放進兩個大籃子裡,馱在犛牛身上。那時候的生活是真的艱苦,和現在相比真是天壤之別。」

朋措才仁一邊感慨著生活的巨大變化,一邊走進廚房裡幫妻子打下手。妻子正在準備晚上客人預定的菜單,藏式包子、犛牛肉、血腸、涼拌水蘿蔔、青椒肉絲……。

為了經營好藏餐廳,朋措才仁多次去西寧學習各種烹飪技能,研究特色菜品,最終推出了一套屬於自己餐廳的特色菜單,在融入漢餐製作方法的同時,藏餐「蕨麻米飯」「酥油攪團」「糌粑酸奶」等特色菜品也廣受顧客青睞。

在這裡就過餐的金花女士說,「我經常帶朋友來這裡吃飯,這家藏餐廳很有特色,環境好,給人一種賓至如歸的感覺。而且菜品很有特色,將藏餐與漢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種類豐富,口感也好」。

2018年,朋措才仁在格爾木市南郊市場開了一家茶館,取名「1376」,藏語寓意心想事成,今年年初他將茶館搬到市中心世邦城市廣場樓上,相比以前,茶館從單一的休閒功能演變成餐飲休閒為一體的藏式家庭餐廳。

朋措才仁說:「早些年,我在西寧一家演藝廳打工,主要就是唱歌跳舞,那家演藝廳是餐飲娛樂演藝為一體的藏餐廳,當時深受啟發,想回到家鄉來,開一家同樣富有特色的藏餐廳,一方面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一份收入,一方面也是為了傳承和發揚我們本民族的特色文化,讓更多的人能夠品嘗到藏餐。」

2011年,國家啟動實施了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政策。長江源村村民每人每年草原獎補最低15000元、最高37000元,再加上每人5600元的困難補助,以及每戶3000元的燃料補助金等項目,人們生活上不用發愁了,也在逐漸適應城市發展的節奏。國家的惠民政策也給朋措才仁這樣的年輕人提供了資金上的支持。

從雪山到城鎮,從遊牧到定居,從牧民到市民,從硬體設施到思想觀念,長江源村的變化難以細數。可以說,牧民搬遷實現了生態環境保護和牧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雙贏」。

原標題:《【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唐古拉山鎮長江源村移民的幸福生活》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廣袤青海】探訪唐古拉山鎮長江源村
    中國西藏網訊 長江源村位於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隸屬具有「長江源頭第一鎮」美譽的格爾木市唐古拉山鎮,地處青藏高原腹地,三江源自然保護區內。 長江源村平均海拔4700米,距格爾木市區420公裡,高寒缺氧、氣候惡劣、生態脆弱。
  • 青海格爾木長江源村:走下雪山 牧人變市民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 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爾木市唐古拉山鎮,總面積4.75萬平方公裡,平均海拔4700米以上,完全處於三江源地區,因長江的源頭之一沱沱河流經,這裡素有「長江源頭第一鎮」之稱。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 老村長歐姨的幸福生活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 老村長歐姨的幸福生活 2020-07-02 16: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喜訊捎給總書記〡青海長江源村的申格家庭:搬離草原的日子甜蜜蜜
    10月28日,在青海省格爾木市唐古拉山鎮長江源村居民申格家裡,女主人子布託起胸前的金項鍊,向中國婦女報·中國婦女網記者介紹丈夫申格送給自己的禮物,滿是笑容的臉上洋溢著幸福。袁鵬/攝申格一家是生態移民,2004年搬遷到格爾木市近郊的長江源村,從高海拔的牧區到城市社區,從牧民變身社區居民,十多年過去了,對申格一家來說,草原上的生活已經成為記憶,他們也完全適應了現在的生活。特別是2016年8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申格家做客以後,一家人的日子每天都充滿了甜蜜。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烏鎮民宿老闆的幸福生活
    桐鄉烏鎮居民高英英曾是一位導遊,如今,隨著烏鎮變身蜚聲中外的網際網路小鎮,她成了一位擁有3家民宿的老闆,過上了夢想中的幸福生活。《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今天播出:《烏鎮民宿老闆的幸福生活》。傍晚5點多,烏鎮的天空逐漸被夕陽染紅,西柵景區外的民宿老闆高英英忙活開了。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小康」,就在幸福的小日子裡
    搬出沉陷區,告別髒亂差,東華園社區百姓開啟安居樂業新生活——「小康」,就在幸福的小日子裡  「唱支山歌給黨聽,我把黨來比母親……」6月30日,吃過晚飯,家住撫順市順城區前甸鎮東華園社區的陳玉芳一家,坐在一起聊天、唱歌,屋內歡聲笑語,其樂融融。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東風村:蕙心巧手編織幸福生活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東風村:蕙心巧手編織幸福生活 2020-07-14 05: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 興康社區:小康生活連著千家萬戶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 興康社區:小康生活連著千家萬戶 2020-11-05 17:3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浦秀村用汗水和堅持書寫邁向幸福小康的...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浦秀村用汗水和堅持書寫邁向幸福小康的詩情畫意 2020-09-16 10:2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三)
    在四川省成都市這個人口超2000萬的超大城市裡,一個個充滿煙火氣、生活味、歸屬感的社區讓居民時時處處都感受到溫馨與安逸。生活幸福,日子紅火,老百姓的精氣神越來越好,全面小康的成色越來越足。最美不過夕陽紅  黌門街社區是個普通的老舊社區,不普通的是這裡有個遠近聞名的「奶奶廚房」。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八則故事講述幸福小康生活
    關於小康,總有諸多過往:你的第一部手機、第一輛汽車、第一份工作、第一套房子……無數個第「一」的片斷,折射出我們普通的生活場景,或是自己的,或是他人的,雖時代不同,但對小康的憧憬追求、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從未間斷。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四) | 鑼鼓聲中幸福來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四) | 鑼鼓聲中幸福來 2020-08-05 18:4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劉芝香脫貧記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勝之年【鳳縣宣傳】-【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欄目繼續刊發各鎮、各部門的特色亮點工作全方位展現鳳縣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生動實踐講好鳳縣脫貧故事今天,讓我們一起去看看鳳縣雙石鋪鎮劉芝香的脫貧致富之路我是在扶貧扶志宣講會上認識劉芝香的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工農互促」為幸福生活加碼
    農業產業鏈條的拉長,農業附加值的提高,也讓更多的農民工不用再外出務工,在家門口實現就業,憑藉一技之長在小康之路上奮力前行。 從「大糧倉」到「大工廠」 「我們落戶駐馬店,看重的就是量豐質優的小麥資源。」一加一天然麵粉公司銷售總監劉傑對記者介紹,目前該公司年消耗小麥60萬噸以上,年銷量已突破6億元。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寧河鎮小月河村:吹響豐收曲 走上幸福路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寧河鎮小月河村:吹響豐收曲 走上幸福路 2020-10-16 16:12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大草原上的小康生活
    雖然來過不止一次,但這次聽到呼倫貝爾這個目的地,我們還是雀躍了好幾天。一整天輾轉多處、在路上奔波五六個小時,我們的車隊走了一條穿越草原的小路。無邊無際、連綿不絕的草原像一幅巨大的畫卷,展示在我們面前。第一次來到真正的牧民家中,聽他們講述奮鬥奔小康的故事。牧民的熱情超出想像。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康樂西路社區的幸福生活
    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讓他漸漸產生了重拾書畫夢的想法。幸福書畫裡,和諧翰墨中。「我們在這裡為社區書畫愛好者提供了一個練習交流的平臺,茶餘飯後居民可以來這裡信手塗鴉,也可以臨帖練字,讓很多和韓浩學一樣的社區居民,享受到了豐富多彩的社區生活。」康樂西路社區黨支部書記權彥強說。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貧困戶老周的幸福生活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請聽錄音報導:《貧困戶老周的幸福生活》。見到周明則時,他正坐在自家的炕頭上,用手機直播,演唱歌曲《宋家溝》。周明則:閨女也給我買了音效卡,高興了回來我們就坐下唱歌,上「快手」,流行歌、老歌,我啥歌也唱。
  • 【視頻|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小康生活是啥樣,聽聽老鄉們怎麼說
    【視頻|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小康生活是啥樣,聽聽老鄉們怎麼說 2020-09-28 15:29:08   來源:中安視頻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班彥村開通幸福路
    因為窮,人變得越來越懶;因為懶,生活變得越來越窮。班彥村村民陷入了貧窮的怪圈裡。那麼,班彥村是如何從山上搬進山下的班彥新村的?班彥村駐村第一書記、青海省自然資源廳幹部袁光平講述了增減掛鈎政策發揮的巨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