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東風村:蕙心巧手編織幸福生活

2020-12-18 澎湃新聞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東風村:蕙心巧手編織幸福生活

2020-07-14 05: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東風村:蕙心巧手編織幸福生活

清早起來,遼河鎮東風村的村民王豔春忙完農活,便匆匆趕往村上的蕙心巧手工作室,工作室裡正在舉辦編織培訓班,免費為村裡婦女同志培訓編織技能。

在遼河鎮東風村,像王豔春這樣利用閒暇時間來工作室裡學習編織的婦女大約有20餘位。東風村立足土地流轉多、外出打工多、居家婦女多的客觀實際,由村黨支部牽頭創辦蕙心巧手工作室,著力破解居家就業難題,為村民搭建起增收平臺。

黨支部領辦助民增收

為進一步推動勞務產業發展,東風村黨支部領辦成立了匯鑫家政服務公司,整合全村富餘勞動力,聯合通遼市蒙東情家政服務公司開展家政、月嫂等就業技能培訓,主動對接碧桂園鳳凰酒店、東方幸福月子會所等單位,為全村21名群眾提供了工作崗位,實現人均增收近4萬元。同時,進一步發揮婦女力量,公司下設成立了蕙心巧手工作室,聯合全村心靈手巧的婦女姐妹,藉助「通遼巧娘」師資力量開展手工編織培訓,並通過婦聯組織進行銷售,為全村婦女搭建起了居家就業平臺。「夏季是夏涼帽的銷售旺季,一個成手婦女一天能編兩頂涼帽,一頂售價在60元左右,一天就有120元的收入,通過發展手工編織,一戶家庭能增收2000元。」東風村黨支部王淑玲說。

直播帶貨創新銷售模式

「各位寶寶,這是我們新編織的玫瑰花,放在花瓶裡特別漂亮,大家喜歡就趕緊下單啊!」東風村黨支部書記王淑玲通過快手直播,向手機前的觀眾介紹工作室裡新編的手工品。

這不是王淑玲第一次直播,平時她會把工作室裡的手工品拍攝成小視頻、圖片發到網上,同時組織工作室的女手藝人通過直播教學,在網上教授觀眾編織技巧,為工作室「吸粉兒」。通過「黨支部+直播帶貨」的方式,東風村大力發展線上銷售,不僅讓更多人了解到蕙心巧手工作室,更進一步拓寬了市場銷路,提升了工作室的知名度。

普通婦女「變身」新型農民

蕙心巧手工作室的負責人白春梅原來只是東風村一個普普通通的家庭婦女,她心靈手巧,最喜歡的就是做完農活之後,試著去編織一些新樣式的編織品,從手工拖鞋到逼真可愛的「哆啦A夢」,白春梅的編織品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歡迎。蕙心巧手工作室成立後,白春梅受村黨支部委託擔任負責人,不僅教授村裡的婦女姐妹編織技巧,還帶領大家一起編織、一起賺錢。「土地流轉之後,村上有很多婦女賦閒在家,男人外出打工,家裡老小都靠一人照顧,現在通過學習手工編織,閒著的時候就能做活兒,還有訂單回收,在家待著就能掙錢。」白春梅說出了村裡婦女的心聲。現在,蕙心巧手工作室在村黨支部的帶領下和白春梅的細心經營下,正逐步發展成為東風村婦女居家就業的品牌。

「以前農民就只是農民,現在蕙心巧手工作室成立後,東風村的婦女姐妹不僅僅是會種地的農民,還是女手藝人、工作室負責人,從普通農民成長為新型農民,真真正正的找到了增收的新途徑,人生發展也出現了新的可能,用一雙巧手編織出了自己的幸福生活。」遼河鎮黨委書記閆寶春在談到東風村的「巧娘」時,不無感慨地說。(王璇)

原標題:《【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東風村:蕙心巧手編織幸福生活》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七十一)巧手編織幸福路 攜手共圓致富夢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七十一)巧手編織幸福路 攜手共圓致富夢 2020-09-14 18: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四) | 鑼鼓聲中幸福來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四) | 鑼鼓聲中幸福來 2020-08-05 18:4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 老村長歐姨的幸福生活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 老村長歐姨的幸福生活 2020-07-02 16: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小康」,就在幸福的小日子裡
    搬出沉陷區,告別髒亂差,東華園社區百姓開啟安居樂業新生活——「小康」,就在幸福的小日子裡  「唱支山歌給黨聽,我把黨來比母親……」6月30日,吃過晚飯,家住撫順市順城區前甸鎮東華園社區的陳玉芳一家,坐在一起聊天、唱歌,屋內歡聲笑語,其樂融融。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烏鎮民宿老闆的幸福生活
    桐鄉烏鎮居民高英英曾是一位導遊,如今,隨著烏鎮變身蜚聲中外的網際網路小鎮,她成了一位擁有3家民宿的老闆,過上了夢想中的幸福生活。《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今天播出:《烏鎮民宿老闆的幸福生活》。傍晚5點多,烏鎮的天空逐漸被夕陽染紅,西柵景區外的民宿老闆高英英忙活開了。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 興康社區:小康生活連著千家萬戶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 興康社區:小康生活連著千家萬戶 2020-11-05 17:3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唐古拉山鎮長江源村移民的幸福生活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唐古拉山鎮長江源村移民的幸福生活 2020-09-29 09:4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小小燈籠成致富「法寶」,一雙巧手編織出幸福生活
    逢年過節咱中國人都有掛燈籠的傳統和習俗,紅紅的燈籠掛上牆非常的喜慶,您看我手中的這個燈籠啊,是不是特別的精緻呢,而這樣一個燈籠,全部是靠這樣一根一根的鐵絲編織而來的。我們是來到了承德豐寧縣鐵藝燈籠非遺扶貧就業工坊,阿姨們也正在進行鐵藝燈籠的編織,我們也來學習一下。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浦秀村用汗水和堅持書寫邁向幸福小康的...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浦秀村用汗水和堅持書寫邁向幸福小康的詩情畫意 2020-09-16 10:2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八則故事講述幸福小康生活
    關於小康,總有諸多過往:你的第一部手機、第一輛汽車、第一份工作、第一套房子……無數個第「一」的片斷,折射出我們普通的生活場景,或是自己的,或是他人的,雖時代不同,但對小康的憧憬追求、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從未間斷。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幸福大灣村的四年蝶變
    中國小康網 獨家專稿文|《小康》·中國小康網記者 劉建華安徽省金寨縣報導精準扶貧工作的開展,焐熱了全村人的心。可以看到,如今的大灣村,不僅村容村貌變美了,村民的精神面貌也煥然一新。曾經的國家貧困村,經過全村人民四年奮發圖強成就了現在的大灣村,不僅全民脫貧,而且正向國家級4A景區建設的目標努力,越來越多的遊客從全國各地慕名而來,帶動了地方旅遊產業,全村百姓大步奔向小康生活。精準扶貧焐熱了全村人的心安徽金寨縣地處皖西邊陲、大別山腹地,是國家級首批重點貧困縣,2011年被確定為大別山片區扶貧攻堅重點縣。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工農互促」為幸福生活加碼
    農業產業鏈條的拉長,農業附加值的提高,也讓更多的農民工不用再外出務工,在家門口實現就業,憑藉一技之長在小康之路上奮力前行。 從「大糧倉」到「大工廠」 「我們落戶駐馬店,看重的就是量豐質優的小麥資源。」一加一天然麵粉公司銷售總監劉傑對記者介紹,目前該公司年消耗小麥60萬噸以上,年銷量已突破6億元。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寧河鎮小月河村:吹響豐收曲 走上幸福路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寧河鎮小月河村:吹響豐收曲 走上幸福路 2020-10-16 16:12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大草原上的小康生活
    雖然來過不止一次,但這次聽到呼倫貝爾這個目的地,我們還是雀躍了好幾天。一整天輾轉多處、在路上奔波五六個小時,我們的車隊走了一條穿越草原的小路。無邊無際、連綿不絕的草原像一幅巨大的畫卷,展示在我們面前。第一次來到真正的牧民家中,聽他們講述奮鬥奔小康的故事。牧民的熱情超出想像。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康樂西路社區的幸福生活
    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讓他漸漸產生了重拾書畫夢的想法。幸福書畫裡,和諧翰墨中。「我們在這裡為社區書畫愛好者提供了一個練習交流的平臺,茶餘飯後居民可以來這裡信手塗鴉,也可以臨帖練字,讓很多和韓浩學一樣的社區居民,享受到了豐富多彩的社區生活。」康樂西路社區黨支部書記權彥強說。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貧困戶老周的幸福生活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請聽錄音報導:《貧困戶老周的幸福生活》。見到周明則時,他正坐在自家的炕頭上,用手機直播,演唱歌曲《宋家溝》。周明則:閨女也給我買了音效卡,高興了回來我們就坐下唱歌,上「快手」,流行歌、老歌,我啥歌也唱。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三)
    在四川省成都市這個人口超2000萬的超大城市裡,一個個充滿煙火氣、生活味、歸屬感的社區讓居民時時處處都感受到溫馨與安逸。生活幸福,日子紅火,老百姓的精氣神越來越好,全面小康的成色越來越足。最美不過夕陽紅  黌門街社區是個普通的老舊社區,不普通的是這裡有個遠近聞名的「奶奶廚房」。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七)
    思維「轉」出新天地,幸福生活來敲門。「叮鈴鈴!」和劉淑梅大姐嘮家常的工夫,她的兒子來電話了。  「兒子,你現在給別人當師傅了,可得認真點,自己學成的同時,要想著多帶出一些人來!」撂下電話,劉淑梅的臉上幸福滿滿:「我兒子叫陳亮,這孩子腦瓜靈,愛琢磨事,也愛嘗試新鮮事物。
  • 【視頻|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小康生活是啥樣,聽聽老鄉們怎麼說
    【視頻|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小康生活是啥樣,聽聽老鄉們怎麼說 2020-09-28 15:29:08   來源:中安視頻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班彥村開通幸福路
    因為窮,人變得越來越懶;因為懶,生活變得越來越窮。班彥村村民陷入了貧窮的怪圈裡。那麼,班彥村是如何從山上搬進山下的班彥新村的?班彥村駐村第一書記、青海省自然資源廳幹部袁光平講述了增減掛鈎政策發揮的巨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