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了媽媽的人,別的不說,推理和想像力絕對差不了。
從孩子一天拉幾泡尿,幾坨屎,甚至還能根據屎的軟硬程度和顏色來分析寶寶健康狀況。
圖片來源:網絡
再說回寶寶發育情況,從出生開始,寶寶的一舉一動在媽媽眼裡都具有成長裡程碑的意義。
當寶寶開始學著邁出第一步的時候,當媽的激動程度應該也就和下面這個表情包差不多吧!
圖片來源:soogif
很多家長會將孩子的生長發育情況作為攀比,比如很多人就認為寶寶走得越早就是寶寶發育得越好和智商更高的表現。
但真相又究竟如何呢?
正常情況下,根據寶寶的生長發育規律大多數孩子1歲左右開始學走路,到15個月的時候已經可以完全學會走路。
圖片來源:Pexels
但每個孩子不同的發育情況,有的孩子走路得早,有些孩子則晚了些。
寶寶走路的早晚除了和智商沒關係外,與個體發育差異、腿部肌肉力量、身體協調能力及寶寶性格相關。
當然,如果寶寶已經18個月了還沒有學會走路,那麼最好到醫院讓專業醫生檢查,以及時發現原因。
學走路,家長這個錯誤不要犯
一說到寶寶學走路,這個畫面很多人肯定都不陌生:
圖片來源:Unsplash
當寶寶開始慢慢可以自己站立到嘗試邁開步子的時候,很多家長都會這樣「牽著」寶寶,讓寶寶儘快學會走路。
雖然是出自好意,但卻是費力不討好。
大人貓著腰來牽著寶寶走,就算你不疼惜自己的腰,但一不小心卻容易對孩子造成諸多不良影響。
圖片來源:網絡
首先,牽著孩子學走路不僅不利於孩子自己學會正確的走路姿勢和掌握平衡,還會讓孩子產生依賴心理,缺乏自信。
當一鬆手,孩子不僅不敢自己走路,更會哇哇大哭,反而是阻礙了寶寶學習走路。
再者,寶寶各方面尚未發育完全,小小的胳膊臂哪裡能經得起隨意拉拽?
稍不注意的一次用力,小胳膊分分鐘都有脫臼可能啊。
這個學步「攔路虎」也別用了
既然不能用手牽,那放學步車裡讓孩子自己學,總可以了吧?
解放了老父親老母親的腰,孩子自己不想走了也能坐著休息,一舉兩得,豈不美哉?
圖片來源:網絡
孩子放學步車裡,不僅不能達到「學步」目的,反而會對孩子造成各種傷害。
圖片來源:Unsplash
過早地讓寶寶坐學步車還有可能影響到寶寶的骨骼發育,甚至造成O型腿。
學步車對走路姿勢也有影響如內八字、踮腳走路等。
此外,如果讓沒有經過爬行練習的寶寶直接用學步車學走路,不僅不利於寶寶力量的鍛鍊。被禁錮在學步車裡的寶寶還容易患上感統失調。
在2011年我國衛生部下發《兒童跌倒幹預技術指南》裡明確指出,嬰兒使用學步車是重要的跌倒危險因素,曾是發達國家造成嬰兒跌倒死亡的重要原因。
加拿大是第一個禁止銷售嬰兒學步車的國家。美國兒科協會同樣不建議使用學步車。
圖片來源:healthychildren.org頁面截圖
這樣做才是真「助攻」
寶寶學走路其實並不需要大人的幫忙,與其說是孩子不敢邁出第一步,倒不如說是大人捨不得放開手。
世間萬物都有自己的發展規律,與其焦慮不如坦率放手。寶寶走路並不是靠我們教出來的,而是水到渠成的一件事。
在寶寶到了學走路的時候,家長不妨試著這樣做才是真的為寶寶好:
讓寶寶自由地探索,不過分幹預寶寶自我學習鍛鍊;
確保周圍環境安全,地板鋪爬行墊,桌椅邊緣裝防撞條等;
給寶寶挑選一雙合適的鞋子;
在寶寶練習的時候給予關注和鼓勵。
看到這,爸爸媽媽們準備好放手了嗎?
圖片來源:Pexels
喜歡今天的內容記得點擊關注並分享給更多父母知道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