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學步時,爸媽這兩件事千萬不要做

2020-10-15 1分鐘育兒知識

當了媽媽的人,別的不說,推理和想像力絕對差不了。

從孩子一天拉幾泡尿,幾坨屎,甚至還能根據屎的軟硬程度和顏色來分析寶寶健康狀況。

圖片來源:網絡

再說回寶寶發育情況,從出生開始,寶寶的一舉一動在媽媽眼裡都具有成長裡程碑的意義。

當寶寶開始學著邁出第一步的時候,當媽的激動程度應該也就和下面這個表情包差不多吧!

圖片來源:soogif

很多家長會將孩子的生長發育情況作為攀比,比如很多人就認為寶寶走得越早就是寶寶發育得越好和智商更高的表現。

但真相又究竟如何呢?

正常情況下,根據寶寶的生長發育規律大多數孩子1歲左右開始學走路,到15個月的時候已經可以完全學會走路。

圖片來源:Pexels

但每個孩子不同的發育情況,有的孩子走路得早,有些孩子則晚了些。

寶寶走路的早晚除了和智商沒關係外,與個體發育差異、腿部肌肉力量、身體協調能力及寶寶性格相關。

當然,如果寶寶已經18個月了還沒有學會走路,那麼最好到醫院讓專業醫生檢查,以及時發現原因。

學走路,家長這個錯誤不要犯

一說到寶寶學走路,這個畫面很多人肯定都不陌生:

圖片來源:Unsplash

當寶寶開始慢慢可以自己站立到嘗試邁開步子的時候,很多家長都會這樣「牽著」寶寶,讓寶寶儘快學會走路。

雖然是出自好意,但卻是費力不討好。

大人貓著腰來牽著寶寶走,就算你不疼惜自己的腰,但一不小心卻容易對孩子造成諸多不良影響。

圖片來源:網絡

首先,牽著孩子學走路不僅不利於孩子自己學會正確的走路姿勢和掌握平衡,還會讓孩子產生依賴心理,缺乏自信。

當一鬆手,孩子不僅不敢自己走路,更會哇哇大哭,反而是阻礙了寶寶學習走路。

再者,寶寶各方面尚未發育完全,小小的胳膊臂哪裡能經得起隨意拉拽?

稍不注意的一次用力,小胳膊分分鐘都有脫臼可能啊。

這個學步「攔路虎」也別用了

既然不能用手牽,那放學步車裡讓孩子自己學,總可以了吧?

解放了老父親老母親的腰,孩子自己不想走了也能坐著休息,一舉兩得,豈不美哉?

圖片來源:網絡

孩子放學步車裡,不僅不能達到「學步」目的,反而會對孩子造成各種傷害。

圖片來源:Unsplash

過早地讓寶寶坐學步車還有可能影響到寶寶的骨骼發育,甚至造成O型腿。

學步車對走路姿勢也有影響內八字、踮腳走路等。

此外,如果讓沒有經過爬行練習的寶寶直接用學步車學走路,不僅不利於寶寶力量的鍛鍊。被禁錮在學步車裡的寶寶還容易患上感統失調

在2011年我國衛生部下發《兒童跌倒幹預技術指南》裡明確指出,嬰兒使用學步車是重要的跌倒危險因素,曾是發達國家造成嬰兒跌倒死亡的重要原因。

加拿大是第一個禁止銷售嬰兒學步車的國家。美國兒科協會同樣不建議使用學步車。

圖片來源:healthychildren.org頁面截圖

這樣做才是真「助攻」

寶寶學走路其實並不需要大人的幫忙,與其說是孩子不敢邁出第一步,倒不如說是大人捨不得放開手。

世間萬物都有自己的發展規律,與其焦慮不如坦率放手。寶寶走路並不是靠我們教出來的,而是水到渠成的一件事。

在寶寶到了學走路的時候,家長不妨試著這樣做才是真的為寶寶好:

讓寶寶自由地探索,不過分幹預寶寶自我學習鍛鍊;

確保周圍環境安全,地板鋪爬行墊,桌椅邊緣裝防撞條等;

給寶寶挑選一雙合適的鞋子;

在寶寶練習的時候給予關注和鼓勵。

看到這,爸爸媽媽們準備好放手了嗎?

圖片來源:Pexels

喜歡今天的內容記得點擊關注並分享給更多父母知道哦!

相關焦點

  • 寶寶學步千萬別這麼做!後果嚴重
    學步這事兒,雖說有個體差異,但不論在誰身上,絕對都算是人生中的一個大飛躍。畢竟即使是在人類進化史上,直立行走的意義也不容小覷嘛,所以家長的重視度肯定是不用懷疑的。按照「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原則,接下來,自然是要進入置辦學步裝備的流程了。那麼,哪些道具能幫寶寶學步更輕鬆,而哪些又不必花冤枉錢呢?
  • 新手爸媽注意,這3件事情最好不要做,會直接影響寶寶發育
    一個小故事,帶你了解更多育兒常識,假如您喜歡這樣的故事,歡迎關注轉發點讚寶寶,對每個家庭來說都是最好的恩賜,很多家長在照顧孩子的時候,都是小心翼翼的生怕哪裡做得不對了。下面這3件事情,新手爸媽一定要注意,千萬不要對寶寶做1、掰手指頭有寶寶的爸媽都會知道,新生兒在出生的時候,她的小手是攥在一起的,手指頭都是彎曲的。一般情況下,當我們把手指遞進寶寶的小手時,寶寶會自然地握住。不過寶寶的手指頭卻是不能伸直的。
  • 新手爸媽注意,這3件事情最好不要做,會直接影響寶寶發育
    一個小故事,帶你了解更多育兒常識,假如您喜歡這樣的故事,歡迎關注轉發點讚寶寶,對每個家庭來說都是最好的恩賜,很多家長在照顧孩子的時候,都是小心翼翼的生怕哪裡做得不對了。因為孩子的到來,對新手爸媽來說,喜悅中還摻雜著很大的困惑:應該怎麼照顧新生兒。
  • 這四件事千萬別讓寶寶接觸太早,晚點對成長有好處,爸媽要知道
    導讀:這四件事千萬別讓寶寶接觸太早,晚點對成長有好處,爸媽要知道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這四件事千萬別讓寶寶接觸太早,晚點對成長有好處,爸媽要知道!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1歲寶寶飯後摔跤窒息身亡:孩子吃飯時,千萬不要做這幾件事!
    孩子吃飯這件小事,看似無關緊要,其實「暗藏殺機」。 皓皓是因為剛吃完飯不久,摔倒後一哭導致食物反嗆,迅速堵住了氣管引發窒息。 孩子吃飯的時候,千萬不要做這幾件事。
  • 寶寶滷門很重要,這兩件事千萬別做,你做了嗎?
    「寶寶哭鬧時囟門會凸起來,會不會有什麼問題?」「寶寶囟門上有黃白色的東西,看起來油油的、髒髒的,要不要去清理啊?」如果寶寶頭髮少的話,還可以看到它有規律地顫動。當寶寶哭鬧時,囟門可能會有點凸起。但只要等孩子平靜下來,囟門也會跟著恢復平坦。有時候拉粑粑時也可能會略微凸起。這些情況都不用擔心。
  • 新生兒不足百天,這4件事爸媽千萬別做,若造成傷害後悔都來不及
    文/泡沫媽媽談育兒近些年來,新生兒出生率連年減少,很多年輕父母不再著急要娃,這導致了很多新生兒出生後,家長對娃的寵愛加劇。但對寶寶再寵愛也要有度,尤其是在這4件事,爸媽千萬注意。件事家長千萬別做當新生兒不足百天時,孩子的身體較弱,特別是抵抗力也很薄弱,這時父母千萬要注意,這4件事不要做,以免使得寶寶受到傷害,後悔都來不及。
  • 飯後摔一跤,1歲寶寶窒息身亡:孩子吃飯時,千萬不要做這幾件事
    孩子吃飯這件小事,看似無關緊要,其實「暗藏殺機」。皓皓是因為剛吃完飯不久,摔倒後一哭導致食物反嗆,迅速堵住了氣管引發窒息。孩子吃飯的時候,千萬不要做這幾件事。吃飯時不要嬉戲打鬧每個家庭開始教導寶寶吃飯時,都會反覆強調不要嬉戲打鬧,不過強調歸強調,有些時候很多家庭還是做不到禁止。
  • 新手爸媽要警惕:7件不要對新生寶寶做的事,危害健康還影響發育
    為人父母,第一次當爸當媽這件事,是沒法進行實操演練的,不管你學歷多高、工作能力多強、多麼能賺錢,在第一次帶娃這件事上,都是人人平等。 沒有經驗的新手爸媽基本都會被弄得焦頭爛額,無論你提前做過多少功課,真正上手了,總會出現讓你措手不及的麻煩細節,甚至會步入一些誤區,無意間做出對孩子不利的事情。
  • 6件不能對新生寶寶做的事,新手爸媽須知,不要有了影響才重視
    爸爸媽媽也應該多看一些育兒的書籍、知識,避免親自上手照顧寶寶的時候手忙腳亂,然後在傷到寶寶。我也在總結了6件不能對寶寶做的事情,希望各位新手爸媽注意!6件不能對新生寶寶做的事,新手爸媽須知,不要有了影響才重視1、掰手指薛之謙在喜得貴子之後,據發微博曬娃,但是卻被媒體醫生大V質疑,懷疑露出的寶寶手指是被掰出來的。
  • 大多媽媽都不知道 學步的四大誤區 樹袋寶寶來告訴
    寶寶走得興致勃勃,大人累得腰酸背痛~ 累都不是事,有些家長總想寶寶「贏在起跑線上」,想要寶寶快點學會走路,為此用了很多「招數」。當然,也有些新手爸媽對寶寶走路這件事了解得不多,結果陷入誤區。而這些家長的共同點在於犯了錯誤而不自知,對寶寶的成長發育產生影響。 誤區一:不讓學爬,先學走?
  • 6件事破壞寶寶免疫力,爸媽千萬別這麼做
    要想寶寶不要老生病,其實可以從下面四個方面入手:①切斷傳染源:比如少去、不去人多的地方;②控制傳播途徑:比如全家人勤洗手;③減少誘因:比如注意身體保暖、環境保溼;④增強寶寶體質:這,也就是咱們俗稱的提高免疫力了
  • 不要對剛出生的寶寶做這三件事,有些傷害會影響一輩子!
    對於新手爸媽來講,看到自己小寶寶的出生,除了激動、興奮之外,還有點兒手足無措,不知道怎麼才能照顧好這個軟軟地小生命。於是,很多過來人就支招了,但是一定記住,千萬不要對剛出生的小寶寶做以下三件事。一、不要擠寶寶的乳頭:在過去有很多缺乏科學依據的做法,要擠一擠寶寶的乳頭,不然會乳頭凹陷,尤其是女寶寶,會影響她們今後的哺乳。這個做法是非常可怕的!
  • 1歲寶寶摔成腦損傷!孩子墜床千萬別做這3件事!
    這兩個嬰兒的家長犯了同一種錯誤,那就是:沒有重視! 兩個嬰兒分別在墜床7個小時後和第二次墜床後出現哭鬧、煩躁、意識不清等表現,但家長認為是驚嚇所致,故沒有在意。直到嘔吐和昏迷的症狀越來越嚴重才被送醫診治。 經醫生診斷後得知:兩個嬰兒均為顱內出血且因失血過多出現貧血症狀,最後緊急做了開顱手術才保住兩個寶寶的性命。
  • 不讓學步時的寶寶爬,可能是家長當時犯下最大的錯誤
    而寶寶在爬行時,是一個全身肌肉參與的過程,這不但可以增加寶寶核心區域肌肉力量、促進手眼協調能力,對空間感覺、本體感覺也都有促進的效果。爬得熟練以後,孩子學會走路是水到渠成的。 家長們應該順應寶寶生長發育速度,強行讓寶寶學習站立狀態的邁步,只會拔苗助長。而且由於軀幹力量不足,會增加寶寶脊柱受到損傷的可能性。
  • 萌娃該學步了?家長們,可不能忽視這4件事
    當媽媽還緊緊握著寶寶的小手學走路時 ,生怕他一摔跤臉著地。才轉眼,寶寶已經拼命甩開了手,自個兒歡脫的撒歡兒去了。讓做媽媽的看著既擔心又高興。每個寶寶發育的時間都不同,千萬不要因為自己寶寶某一方面有些落後便焦慮不安。
  • 寶寶的第一雙學步鞋應該怎麼挑選?(附美國寶寶學步鞋推薦)
    但是相關調查顯示,很多爸媽都會在寶寶開始學習走路之前就開始給寶寶穿鞋子,這其實對於寶寶足部發育以及學習走路是非常不利的。今天小編就來為大家介紹爸媽什麼時候可以給寶寶買第一雙學步鞋,以及寶寶學步鞋具體要怎麼挑選,美國都有哪些暢銷好評的寶寶學步鞋品牌。
  • 懷著二胎,照顧大寶的這幾件事千萬不要自己做,尤其第二件!
    要說懷孕的媽媽辛苦,那懷二胎寶寶還要照顧大寶的媽媽們更辛苦。此時的孕媽媽已經不再像第一次懷孕時那麼嬌慣,洗衣、做飯、做家務、上班……樣樣都沒落下,除此之外還要照顧大寶的生活起居。雖說在身體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多活動、多運動對順產有幫助,但是懷著二胎寶寶時,照顧大寶的這幾件事,千萬不要自己做。
  • 2歲寶寶處在叛逆期,爸媽需要做好這5件事
    我們熟知的孩子叛逆期一般是在青春期來臨,但事實上,寶寶2歲左右,也會面臨一次「叛逆期」。寶寶這這個時期進入自我意識敏感階段,有一種很強烈的「獨立」精神,不願被爸媽所「掌控」,常常表現出抗拒、不聽話、倔強等特徵,令很多爸媽無奈不已。面對這樣的寶寶,爸媽可不要單純以為打一頓就好了。
  • 囟門,寶寶的「頭等大事」,這兩件事千萬要注意!
    相信家裡有新生兒的都知道,剛出生的寶寶頭頂有一層厚厚的汙垢,看上去很髒,很不舒服。所以很多長輩都想把它洗掉,甚至想用手摳掉。小鳴媽媽提醒大家:這樣做是萬萬不可的!這是為什麼呢?下面小鳴媽媽就帶大家來了解一下囟門的相關知識吧!一、什麼是囟門?囟(xìn)門,是寶寶兩塊額骨與頂骨之間形成一個無骨的,只有腦膜、頭皮和皮下組織的菱形空間,即前囟門;寶寶兩塊頂骨與枕骨之間形成的一個無骨的小三角,叫後囟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