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江西網訊 2016年換屆以來,上饒市廣豐區沙田鎮黨委、政府緊緊圍繞打造「建設三省交界宜居宜遊後花園城鎮」和早日躋身億元鄉鎮的目標定位,以產業強鎮、文化名鎮、環境美鎮這三張名片為主線,主動適應和把握新常態,緊緊圍「123456」工作思路,打贏打好財稅收入突圍仗、秀美鄉村陣地仗、精準脫貧攻堅仗這「三大戰役」,不等不靠、奮發有為、開拓創新、乘勢而上,全鎮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各項社會事業穩步前進。
黨建品牌「響又亮」
大力推行「黨支部+協會(理事會)」、「協會(理事會)+黨建」的黨建模式,通過村黨支部的核心領導,成立多個村內公益事務協會,廣泛依靠和發動群眾參與村內公益事務管理、服務、監督,從而將基層黨組織在政策引導、發動群眾等方面的優勢與協會(理事會)在技術、信息等方面的優勢有機結合,實現「黨建」與「協會」同頻共振、相融共進,該項做法作為典型經驗在全區進行推廣。
幹部作風「快準狠」
探索創新鎮村幹部考核評價機制,堅持「公平公正」的原則,採用民主推薦、民主測評的方式,擴大樣本細化目標,在紀律、業績、作風等方面對全鎮幹部進行「畫像」、「賽場賽馬」,經過兩輪篩選後的排序測評結果,作為年終評先評優的重要依據,從而強化幹部教育管理,全鎮上下見賢思齊,「比、學、趕、超」氛圍濃厚,形成了「部署落實快、措施到位準、幹事勁頭狠」的「快、準、狠」幹部作風。
財政收入「加速度」
鎮始終堅持把提振經濟實力作為最大目標,積蓄了進位趕超的勢能。2010年度沙田鎮財政收入僅為1026萬元(總量列全區第22位)的基礎上,展現了前所未有的「沙田速度」——2016年財政收入首次躍上9000萬臺階,達到9600萬元,2017年財政收入達到1.01億元(總量位列全區第10名),躋身「億元鄉鎮俱樂部」,榮獲2017年財政收入新上1億元「上臺階獎」,時光小鎮也有大作為。
項目建設「高大上」
高標準對鎮區規劃和村莊規划進行了修編,嚴格土地管理,以拉開集鎮框架為目標,以改善交通設施為抓手,大幹快上一批民生工程。郵政儲蓄銀行落戶沙田,已竣工即將投入使用,改寫多年來沙田無營業儲蓄點的歷史;政府大院綜合改造完成、清江小區(二期)公租房交付使用、人社服務中心建成等,政務環境煥然一新;碧石大橋引道工程貫穿南北,獅子橋、湖更山橋、下甫橋正在施工,外環路(沙田大道)建設如火如荼,「二縱二橫」交通格局初具規模;雙沙小溪建設、2017年農飲扶貧項目、以及對黃家源塘、茶地溫水庫等11處進行山塘整治或渠道維修,農業基礎設施得到進一步加強。
脫貧攻堅「擴戰果」
沙田鎮始終堅持把脫貧攻堅作為最大的政治任務、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責任擔當,嚴格對照「兩不愁三保障」標準,深入推進產業、教育、健康、安居等「十一大扶貧工程」。投入646.5萬元實現建檔立卡貧困戶產業扶貧全覆蓋;精心構築健康扶貧「五道保障線」,開啟健康扶貧一站式服務,實現貧困戶住院報銷比例達90%以上;落實教育扶貧「五個一批」工程,為423名貧困戶子女減免、發放各類資金47.64萬元;落實了95個公益崗位、4個扶貧車間,讓貧困群眾在家門口實現就業。在脫貧攻堅戰的過程中,狠下「繡花」功夫,精準「滴灌」貧困戶,不斷拓寬農民增收渠道,提高造血能力。2017年6月成立的上饒市廣豐區歸本有道種養專業合作社,規劃在十六都村,組建農業觀光旅遊項目,目前擁有田地約200多畝,分別為體驗認養式高質盆景馬家柚種養(現已和東籬柚業科技公司定購了30餘萬的良種馬家柚樹,當年開花第二年結果),有機蔬菜的認養種植,開發引河水養魚和開建休閒垂釣場及競技垂釣運動場所等,可帶動貧困戶每年增加收入1200餘元。同時,大力發展村集體經濟,依託成立的村投公司平臺,運用村級招商引資獎勵、土地流轉等有效手段致力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村村集體收入達到6萬元以上,為脫貧攻堅提供源源不斷的活力源泉。2017年沙田鎮實現1個市級貧困村退出,30戶118人實現穩定脫貧。其中,碧石、塢壟村順利通過省第三方評估以及市督查組考核,獲得區委、區政府的高度認可。
集鎮面貌「顏值高」
集鎮功能更加完善,府前街同心路改造全面建成,公租房及清江小區(二期)公租房陸續完成,積極籌建的農貿市場正加快推進;集鎮品味更加優良,清江小區(二期)公租房建設及附屬工程大院改造交付使用,人社服務中心建成,進一步優化政務環境。這裡,要特別提一下碧石大橋引道工程,全長1398米,路面寬8米,綠化帶寬6米,從徵地、測量、動工到交付使用,沒有一個釘子戶(2017年5月,碧石村用16天時間完成了85戶26.86畝的徵田(地)任務,同年10月,沙田村用7天時間完成了32戶9.8畝的徵田(地)任務)、沒有一例矛盾上交、沒有一起安全事故,將「斷頭橋」建成了幹群的「連心橋」,逐步摸索出農村徵田徵地解決矛盾糾紛的新路子和方法,實現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的高度統一,取得了超出預期的社會效果,主要做法是:一是進一步整合機構和力量,由鎮主要領導擔任指揮長,分管交通的領導和駐村領導任副指揮,成員由土管所、規劃所及沙田、碧石村幹部等組成,加快開展工作。同時,還成立了民間組織機構,即碧石大橋引道工程理事會——由兩村退休幹部、黨員、創業成功人士及當地有名望的知名人士組成。二是下發文件嚴禁土地私下買賣,在取得上級相關職能部門支持配合下,開展了專項整治行動,不到一個月取締制止私下土地交易13起,營造了全員參與、人人喊打非法私下土地交易的氛圍,斬斷了長期存在的黑色利益鏈。三是實行幹部包戶、層層分解任務,倒排時間表,對所有涉及117戶徵田對象全部上門走訪二遍以上,摸清對象人脈關係,由外及裡、層層遞進耐心開展解釋說服工作。同時,充分發揮理事會成員在當地的威望及影響力,由易到難,爭取多數群眾理解,對個別釘子戶採用先冷後熱處理的辦法,逐步打消群眾顧慮,取得共識。四是多次召開引道工程涉及到村民代表會議,廣泛聽取群眾的意見,引導群眾擺正、擺對集體利益與個人利益的位置和關係。五是有的放矢、靈活多變滿足群眾合理差異化的利益訴求。對於要求土地置換的農戶,由當地村居尋找價值相當的地塊進行合理置換;對於因徵地失地又因家庭困苦的農戶,除了進行低保等幫扶外,還安排引薦當地企業優先予以錄用安排就業;對於認為補償標準過低的,除了詳細解釋徵用土地補償費用標準的相關政策外,採用政府補償標準不變,利用轄區內成立創業人士進行捐助的形式,適當彌補徵用補償費。
精神文明「結碩果」
積極弘揚社會主義價值觀,塢壟村村民陳德柱榮獲第六屆全國道德模範提名獎、江西省道德模範獎,十六都村自辦第五屆春節聯歡會受到省、市黨報媒體關注,社會反響良好。2017年在區年終考評社會事業項榮獲全區第一名。
幸福指數「節節高」
以建設「秀美沙田」為切入點,圍繞「鄉村文明、村容整潔」目標,紮實推進環境衛生整治工作,實現垃圾日產日清日運,實現全鎮鄉村環衛保潔實現全覆蓋,打造了天藍、水清、地綠的美麗沙田。加大社會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力度,對於重、難點信訪問題主要領導都親自調度、穩控,傾聽民情呼聲訴求,解決了一批歷史遺留的「老大難」信訪問題。2017年累計上訪僅22人次,為全區信訪總量最少的鄉鎮和每萬人口上訪比率最低的鄉鎮,被評為全區「三無」鄉鎮,榮獲區年終考評2017年度社會穩定項第三名的佳績,群眾滿意度和幸福指數節節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