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顆小藍莓到一片產業園;從一枚小皮蛋到「阡貨出山」,從幫助各個農民就業到大批產業轉移。蘇州市相城區以真心實意、真抓實幹、真金白銀的態度,堅決扛起政治擔當之責,為石阡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堅強保障。
2016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銀川主持召開東西部扶貧協作座談會後,蘇州市對口幫扶銅仁市工作上升到全國東西部扶貧協作範疇。跨越了1500公裡,蘇州市相城區也加大對石阡縣的幫扶力度,雙方協定,充分發揮相城的區位經濟優勢和石阡的資源稟賦,攜手助推石阡按時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
交流走訪、產業幫扶、阡貨出山、勞務協作……相城、石阡越走越親,在脫貧攻堅、全面小康路上擊楫勇進,共譜新篇。2019年4月,石阡縣順利脫貧摘帽、精彩出列。如今相城攜手石阡同奔全面小康。
相阡攜手脫貧攻堅
前不久,相城區委副書記、代區長季晶率隊赴銅仁市石阡縣考察,並出席相城·石阡東西部扶貧協作聯席會議,共商東西部扶貧協作工作,共謀兩地合作發展良策。
相城區委副書記、代區長季晶調研相城幫扶石阡項目
據介紹,自相阡對口協作以來,相城區累計投入扶貧協作資金12649.4萬元,先後支持產業扶貧、旅遊項目、民生工程、技能培訓等93個項目建設,其中已完工項目62個,在建項目31個,項目累計帶動51390戶貧困群眾實現穩定增收。
季晶表示,相城石阡建立對口幫扶合作關係以來,兩地同心同德,取得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成果。對如何進一步推進兩地東西部扶貧工作,她表示,相城堅決扛起政治擔當之責,加強兩地的溝通協作,在更寬領域、更深層次、更高水平上實現合作共贏;精準聚焦資金人才之事,優化整合幫扶資源,通過精準對接,促進幫扶升級,提升幫扶能力,鞏固幫扶成效;聚力謀劃產業合作之策,統籌推進招商、引智、開發、建設、管理進程,以產業促發展,以發展謀共贏;深化細化勞務協作之舉,更加主動地加強與石阡的溝通對接,增強技能培訓,提高勞動力職業技能;攜手拓寬消費扶貧之路,多形式多渠道推動「阡貨出山」。
高位推動,上下聯動。自石阡與相城結為對口支援幫扶關係以來,在蘇州、銅仁兩地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相城、石阡兩地始終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市東西部扶貧協作決策部署,積極搶抓東西部幫扶機遇,緊緊圍繞「石阡所需、相城所能」,多層次、多形式、全方位開展扶貧協作,促進優勢互補,資源共享。目前,石阡12個鄉35個村、47所學校、23所醫院與相城區鎮(街道)、村(社區)、學校、醫院建立了結對關係,並籤訂結對幫扶合作協議,12個鄉鎮(街道)到相城開展交流互訪,29個深度貧困村已完成對接工作。
兩年多來,相城區分批次、不間斷向石阡選派醫療、教育、農業等方面技術人員120餘名,開展支醫支教支農幫扶工作。同時,石阡縣選派600多名專業技術人員赴相城考察學習、跟崗鍛鍊和短期培訓。
通過多頻次交流學習,雙方科技、人社、農業農村、衛健等10多個部門分別籤署協作協議,密織多層次、寬領域、立體化的結對幫扶網絡。
奮發圖強,全力攻堅。七年結對幫扶,兩地不斷深化合作,共商協作之策、共謀脫貧大計,扶貧協作進展成效顯著。2019年3月石阡縣順利通過貧困縣退出省級第三方評估驗收東西部扶貧協作考核,貧困發生率從2014年的27.07%下降至0%。同年4月25日貴州省政府正式批覆石阡縣退出貧困縣序列,全縣173個貧困村全部出列,27309戶108356名貧困戶全部脫貧。 一顆藍莓成了脫貧致富果
8月下旬,在石阡縣本庄鎮相城·石阡共建農業產業園裡,雖然首屆豐收採摘早已結束,但豐收的喜悅依然掛在當地村民的臉上。據介紹,今年,產業園裡85畝從蘇州培育移種的藍莓種苗迎來第一年掛果,產量達6000多斤,給村民帶來了40萬元的經濟收益。
而這一切,得益於東西部協作的「東風」。2018年8月,石阡縣與相城區籤訂了《石阡縣·相城區共建現代農業產業示範園區框架協議》,雙方決定在石阡縣本庄鎮黎坪村合作建設1000畝農業產業園,其中包括枇杷園、藍莓採摘園、獼猴桃採摘園、紫薇花觀賞園等,項目於2018年11月開工建設,按照農旅文融合一體化發展思路,構建以「果蔬+苗木苗圃+N」的產業發展體系。
通過「公司+基地+貧困戶」的模式,園區利益聯結了10個村建檔立卡貧困戶312戶600人,帶動周邊農民就業2000餘人次,戶均增收近3000元。
一顆顆小小的藍莓和枇杷,成了當地群眾脫貧走向小康生活的致富果。
拔窮根,發展產業是根本。近年來,相城充分發揮在招商引資、園區開發運營、企業管理服務等方面的優勢,推進相城經濟開發區與石阡工業園、陽澄湖科技產業園與石阡大龍產業園合作共建。
2020年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的收官之年,為按時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相城石阡兩地進一步深化交流合作,召開相城·石阡扶貧協作聯席會議,舉辦招商引資推介會4場,籤約意向項目6個,總投資6.1億元。
兩年來,蘇州及相城共援助石阡幫扶資金1.26億元,把幫扶資金重點向貧因村、貧困群眾傾斜,謀劃實施了相城·石阡共建現代農業產業示範園、聚鳳鄉現代高效農業示範園、甘溪鄉食用菌等72個產業類項目和基礎建設類項目,利益聯結建檔立卡貧困群眾3.1萬人。
阡貨入蘇,相阡連線助築平臺
9月12日上午,貴州爽珍食品石阡有限公司總經理楊喜雪正忙著組織石阡的土特產發往蘇州,忙得不亦樂乎。而在40多天前,以「新設計·新生活·新天堂」為主題的2020年第九屆蘇博會在蘇州國際博覽中心舉行。在銅仁主題館,石阡苔茶、石阡藝隆工藝品、石阡東西部協作農特產品藍莓和皮蛋4款產品位列其中。
短短三天的蘇博會,楊喜雪的皮蛋就通過線上線下平臺,在蘇州賣出850多箱,銷售額達4.6萬元。和楊喜雪的皮蛋一樣,近兩年來,石阡蜂蜜、牛肉乾、豆瓣醬等10個產品巧借「東風」,登上了蘇州人民的餐桌。
石阡縣作為典型的山區農業縣,農產品資源豐富,品質優良,三品一標企業達200多個,但存在品牌弱、價格低、包裝差等問題。兩年來,在相城、石阡兩地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下,石阡縣與相城區相關部門和企業加強交流合作,在入蘇主導產品、入蘇產品基地、入蘇產品設計、入蘇產品渠道等方面下足功夫,推動「阡貨入蘇」。
「三加強」建好產品基地。相城結合石阡實際,以「加強電商人才的培育、加強保供企業的培育、加強基地和種養大戶培育」的「三加強」模式,為石阡縣建設線上特色館2個,帶動電商團隊15個,逐步培育了國榮鄉木耳生產基地、佛興公司香菇生產基地、甘溪綠殼雞蛋生產基地等產業基地,使企業從之前零散式銷售轉向訂單銷售,大大增加企業的銷售收入。
巧借東風乘快船,阡貨入蘇收益足。通過線上線下銷售平臺,兩年來,石阡農產品在蘇州銷售額達2850餘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