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述:芬蘭農業的新出路

2020-12-20 搜狐網

  新華網赫爾辛基2月18日電綜述:芬蘭農業的新出路(記者趙長春)

  芬蘭地處北歐,四分之一的國土在北極圈內。由於地理位置和氣候條件等不利因素,芬蘭農業生產一直是高投入低產出,而且是以家庭農場形式從事生產和經營活動。

1995年芬蘭加入歐盟後,芬蘭的農產品在歐盟內部大市場及國際市場的激烈競爭中明顯處於劣勢,導致每年數以千計的農場特別是小農場難以維持生計而破產。與此同時,芬蘭的農業收入以及農民的個人收入明顯下降。

  為了保障農民的收入和不使農民加入城市的失業大軍,同時使本國的農業在國際市場及歐盟內部大市場激烈競爭中立穩腳跟,芬蘭政府採取各種措施不斷為農業的生存與發展尋找新的出路。

  首先,向農村地區進行政策傾斜。芬蘭政府在加入歐盟時就為本國農業爭取到各種優惠政策。芬蘭政府每年還以補貼、貸款或兩者相結合的形式,向農場和農村企業提供資金方面的支持。

  其次,鼓勵農村發展多種經營。芬蘭政府大力支持發展農村企業,鼓勵個體農場從事多種經營活動。進行多種經營的農場可以向本地區就業與經濟開發中心申請資助。目前,芬蘭全國三分之一的農場,特別是大型農場,除了種植糧食作物和飼養家畜外,都在從事多種經營活動,如林業、木材加工、農業機械出租、運輸、建築施工、食品加工、手工業及家庭小作坊、鄉村旅遊和提供休閒度假服務等。開展多種經營不僅使農場的生產方式多樣化,而且一部分農場的規模在擴大,並進一步專業化,多種經營的收入在農場收入中的比例也不斷增加。

  第三,改變農業結構現狀,鼓勵家庭農場加強聯合。芬蘭加入歐盟後,全國不斷有小型農場與大農場合併。目前,芬蘭全國的農場已從1995年的9.56萬個減少到7.11萬個。同時,擁有50公頃以上耕地的農場數量增加一倍以上,在芬蘭整個農場中所佔比例從原先的7%增加到17%。在農業生產成本每年不斷增加的情況下,為了提高生產效率,農場之間在農業機械使用等方面的合作也將進一步加強。有關方面預測,芬蘭農業將進一步加強規模經營,在不久的將來,芬蘭農場有可能在自願基礎上加強聯合,幾個個體農場以聯合農場體的形式進行更加有效的生產和管理。

  第四,鼓勵農民擴大生態食品生產。為了滿足本國消費者對無汙染生態食品的需求,一些農場開始專門經營生態食品生產。目前,芬蘭全國共有近4800個生態農場,生態食品種植面積達到近17萬公頃,佔芬蘭全國可耕地面積的7.6%以上。預計到2007年,芬蘭全國種植生態食品的面積將可能擴大到近30萬公頃,佔全國可耕地面積的13.4%。

  目前,芬蘭在農業方面採取的多種政策已初顯端倪。有關方面2005年5月對芬蘭農業發展前景進行的一次調查顯示,芬蘭農村發展最快並最具發展前景的項目是鄉村旅遊、木材加工、能源生產、產品直銷和農業機械出租。今後,芬蘭農村多種經營的規模將進一步擴大,到2012年芬蘭全國一半以上的農場除進行基本農業生產外,還將從事其他多種經營活動。

相關焦點

  • 芬蘭:政府採取措施為農業發展找出路
    提要:  1995年芬蘭加入歐盟後,芬蘭的農產品在歐盟內部大市場及國際市場的激烈競爭中明顯處於劣勢,導致每年數以千計的農場特別是小農場難以維持生計而破產,為此,政府採取各種措施不斷為農業的生存與發展尋找新的出路。
  • 芬蘭農業發展基本情況
    儘管芬蘭三分之一的國土位於北極圈之內,但通過發展現代農業,實現了糧食、畜產品等多數農產品的自給自足,有關農業政策更多立足於保持農民收入穩定,提高農產品質量和促進農業、農村生態可持續發展。一、芬蘭農業產業結構(一)農業產業結構不斷改善由於地理位置和氣候條件等不利因素,芬蘭農業生產一直是高投入低產出。
  • 投資指南:芬蘭農業發展基本情況及啟示
    芬蘭政府採取各種措施不斷為農業的生存與發展尋找出路,鼓勵家庭農場加強聯合,不斷有小農場與大農場合併,農場數量呈逐年減少趨勢,但農場規模卻持續增大,不斷改善農業產業結構,畜牧場數量和比例逐漸減少,作物生產場的比例逐漸增加。2018年,約有24%的農場是畜牧場,71%是作物農場,而在1995年,相應數字分別為52%和39%。
  • 綜述:芬蘭高考面面觀
    新華社赫爾辛基6月13日專電 綜述:芬蘭高考面面觀新華社記者李驥志 徐謙芬蘭素以注重教育聞名於世,其高校入學資格考試時間長、跨度大、門類廣,對考生日常學習和綜合能力進行全面、系統考察,一直是芬蘭高等教育中的重要一環。
  • 管理學之農業經濟管理類專業綜述與簡介
    管理學之農業經濟管理類專業綜述與簡介走馬觀花看專業之十二(4)寫在前面的話教育部於2020年3月發布了《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2020年版)》,老頭計劃在2020年高考前完成對《目錄》中包括的12個門類、92個專業大類,共703個本科專業
  • 芬蘭的教育制度:多層次規劃孩子的未來出路
    芬蘭的教育體系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好的教育體系之一。高水平教育是芬蘭國家戰略的課程之一。教育制度的主線是它的民主性質:芬蘭每一位居民都有平等的受教育機會。這意味著芬蘭人有權接受和所有外國人一樣的義務教育。制度的頂層設計:多層次規劃孩子的未來出路在芬蘭,重點放在
  • 科技創新是農業發展唯一出路
    中國工程院院士吳孔明  農業是國民經濟的根基,糧食安全事關國家生存,我國農業生產資源有限,科技創新是農業發展的唯一出路  「農業是國民經濟的根基,糧食安全事關國家生存,我國農業生產資源有限,科技創新是農業發展的唯一出路。」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在河北阜平舉辦的「農科講壇」上,中國農科院副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吳孔明如是說。
  • 芬蘭鄉村 「農家樂」
    她介紹,芬蘭農場大多實行農牧並舉,以牧為主,主要是飼養奶牛、豬、馴鹿、羊、馬等。與此相適應,在芬蘭種植業中,糧食和飼料作物佔有重要地位,大部分耕地用於種植飼用農作物。  芬蘭有著清潔的環境、土壤和嚴格的地方法規,清潔的土壤也造就了果實別樣的口感,這些都奠定了芬蘭作為健康食品生產國的良好聲譽。
  • 招生分數偏低的農業大學,走出校門的出路如何?
    說實話,很多來自農村的學生對農業大學從內心來說是比較抗拒的,在家務農大家開玩笑都說啥都考不上,可以回來上農大,好吧!基於此,當初我也沒有勇氣去選擇即便在北京的中國農業大學。中國農業大學實力如何呢?應該說在農業學科方面真是說一不二啦!
  • 危機感:芬蘭教育的另一面
    這些年,芬蘭教育在世界上的影響越來越大,很多西方國家也把芬蘭視為教育強國。然而,在芬蘭參觀訪問時,筆者驚訝地發現,芬蘭人總有一種危機感——擔心自己會與未來脫節,時刻在反省「我們的教育是否能跟得上時代」。因此,芬蘭國家治理中有一個重要導向——讓所有國民接受儘可能好的教育。
  • 芬蘭最大執政黨候選人當選新總統
    芬蘭總統選舉結果5日晚揭曉。芬蘭最大執政黨聯合黨總統候選人紹利·尼尼斯託在當天舉行的總統選舉第二輪正式投票中以62.6%的得票率擊敗芬蘭綠色聯盟總統候選人佩卡·哈維斯託,當選芬蘭新總統。根據芬蘭憲法,芬蘭共和國總統由公民直接投票選舉產生,任期六年,可連任一次。在1月22日進行的總統選舉第一輪投票中,尼尼斯託未能獲得超過半數選票。
  • 連美國都在學習的教育制度 – 芬蘭
    比起大量的填鴨知識給學生,芬蘭注重學生是否確實吸收,芬蘭的小學生每天有75分鐘的課間休息, 下課後的時間就是與家人朋友的相處時間。在初中之前回家作業還有考試更是幾乎沒有的事!另外芬蘭校方也極重視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的看法。在芬蘭,比你的同儕表現出色顯得不是很重要,每個人都達到平均水平,而這個平均水平相當高。
  • 芬蘭,危機下的憂患意識,成就世界第一教育強國!丨富有國際教育
    對於芬蘭,人們深刻印象的可能是美麗的風景,高幸福指數的生活,可是對於芬蘭教育領域的成就沒有多少概念。如今很多西方國家也在學習芬蘭的教育,雖然如此,富有國際教育一行參訪芬蘭、與芬蘭教育界同仁學習交流的時候,發現芬蘭人從來沒有放下危機意識,時刻在反省當前的教育能否跟得上時代。
  • 芬蘭總統任命新一屆政府成員
    新華社赫爾辛基12月10日電(記者徐謙 朱昊晨)芬蘭總統尼尼斯託10日正式任命以芬蘭社會民主黨副主席馬林為總理的新一屆聯合政府成員。  以馬林為首的新政府由12名女性及7名男性部長組成,新政府繼續由社會民主黨、中間黨、綠色聯盟、左翼聯盟和瑞典族人民黨聯合執政。
  • 中國同芬蘭的關係
    2005年,芬蘭貿工部與上海浦東新區政府在張江科技園區設立「芬華創新中心」。2007年,中芬籤署環境合作諒解備忘錄。2012年,芬在蘇州工業園設中芬納米創新中心。2013年,芬在北京中關村軟體園設立「芬華創新北京中心」,中芬「美麗北京」項目啟動。2014年,中芬籤署關於建立中芬農業發展與創新合作平臺框架協議。
  • 瑞典的鄰居芬蘭人,竟然是中國人的表親
    然而最近的「瑞典事件」讓人們在旅遊出行時不禁會考慮更多,與該事件中瑞典人蠻橫的態度形成鮮明對比的另一個北歐國家-芬蘭。芬蘭國家旅遊局昨天下午發了一條微博,寫道:芬蘭人貌似內向、不善於社交,其實給到的援助卻是如此暖心。
  • 美伊夾縫中的伊拉克,「芬蘭化」或可成為出路?
    同時間華府及德黑蘭政權關係密切的伊拉克,更慘成大國博弈的磨心,為走馬上任的新總理卡迪米(Mustafa Kadhemi)帶來極大挑戰。近日美國《外交政策》雜誌一篇評論文章,大膽提出伊拉克「芬蘭化」的藍圖,究竟會否為美伊夾縫中的伊拉克提供出路?芬蘭自1917年俄國革命獨立後,一直受新冒起的布爾什維克政權虎視眈眈。
  • 十九世紀的芬蘭和烏克蘭,與俄羅斯的關係
    芬蘭併入俄國之後,成為芬蘭大公國,亞歷山大一世於是除了俄國皇帝及波蘭國王的尊稱之外,還有芬蘭大公的尊稱。為了治理芬蘭,由二十名芬蘭國民組成的中央行政委員會。委員會沒有什麼實權,受沙皇委任的總督領導。總督不但掌管整個的行政權,並且還監督法律的實施和司法的執行。
  • 芬蘭幼兒教育機構均採用新核心課程標準
    本報訊(白夢佳)芬蘭國家教育機構去年頒布了《幼兒教育和保育國家核心課程標準》。這一全國性規定被用作編制當地幼兒教育和保育課程的基礎,指導幼兒教育和保育的準備、實施和發展,並保證在全國範圍內實施高質量和平等的幼兒教育和保育。
  • 《他鄉的童年》教育的範式——芬蘭
    芬蘭的教育是公認的世界第一,最開始只是有所耳聞,而當我看了紀錄片《他鄉的童年》中的芬蘭篇時,才真正了解了一點點其成功所在。俗話說,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芬蘭把教育看得極為重要,而我國也講究科教興國,兩國都有義務教育,為何國內的教育為何總是受人詬病?「學區房」「報補習班潮」等等現象為何如此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