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蘭:政府採取措施為農業發展找出路

2020-12-20 大眾網

  提要:
  1995年芬蘭加入歐盟後,芬蘭的農產品在歐盟內部大市場及國際市場的激烈競爭中明顯處於劣勢,導致每年數以千計的農場特別是小農場難以維持生計而破產,為此,政府採取各種措施不斷為農業的生存與發展尋找新的出路。

  芬蘭地處北歐,四分之一的國土在北極圈內。由於地理位置和氣候條件等不利因素,芬蘭農業生產一直是高投入低產出,而且是以家庭農場形式從事生產和經營活動。1995年芬蘭加入歐盟後,芬蘭的農產品在歐盟內部大市場及國際市場的激烈競爭中明顯處於劣勢,導致每年數以千計的農場特別是小農場難以維持生計而破產。同時,芬蘭的農業收入以及農民的個人收入明顯下降。
  為了保障農民的收入和不使農民加入城市的失業大軍,同時使本國的農業在國際市場及歐盟內部大市場激烈競爭中立穩腳跟,芬蘭政府採取各種措施不斷為農業的生存與發展尋找新的出路。
  首先,向農村地區進行政策傾斜。芬蘭政府在加入歐盟時就為本國農業爭取到各種優惠政策。芬蘭政府每年還以補貼、貸款或兩者相結合的形式,向農場和農村企業提供資金方面的支持。
  其次,鼓勵農村發展多種經營。芬蘭政府大力支持發展農村企業,鼓勵個體農場從事多種經營活動。進行多種經營的農場可以向本地區就業與經濟開發中心申請資助。目前,芬蘭全國三分之一的農場,特別是大型農場,除了種植糧食作物和飼養家畜外,都在從事多種經營活動。
  第三,改變農業結構現狀,鼓勵家庭農場加強聯合。芬蘭加入歐盟後,全國不斷有小型農場與大農場合併。目前,芬蘭全國的農場已從1995年的9.56萬個減少到7.11萬個。同時,擁有50公頃以上耕地的農場數量增加一倍以上,在芬蘭整個農場中所佔比例從原先的7%增加到17%。在農業生產成本每年不斷增加的情況下,為了提高生產效率,農場之間在農業機械使用等方面的合作也將進一步加強。有關方面預測,在不久的將來,芬蘭農場有可能在自願基礎上加強聯合,幾個個體農場以聯合農場體的形式進行更加有效的生產和管理。
  第四,鼓勵農民擴大生態食品生產。為了滿足本國消費者對無汙染生態食品的需求,一些農場開始專門經營生態食品生產。目前,芬蘭全國共有近4800個生態農場,生態食品種植面積達到近17萬公頃,佔芬蘭全國可耕地面積的7.6%以上。預計到2007年,芬蘭全國種植生態食品的面積將可能佔全國可耕地面積的13.4%。
  目前,芬蘭在農業方面採取的多種政策已初顯端倪。有關方面2005年5月對芬蘭農業發展前景進行的一次調查顯示,芬蘭農村發展最快並最具發展前景的項目是鄉村旅遊、木材加工、能源生產、產品直銷和農業機械出租。今後,芬蘭農村多種經營的規模將進一步擴大,到2012年芬蘭全國一半以上的農場除進行基本農業生產外,還將從事其他多種經營活動。(據新華社)

相關焦點

  • 芬蘭農業發展基本情況
    1995年加入歐盟後,芬蘭農產品在歐盟內部大市場及國際市場的激烈競爭中明顯處於劣勢,導致每年數以千計的小農場破產。芬蘭政府採取各種措施不斷為農業的生存與發展尋找出路,鼓勵家庭農場加強聯合,不斷有小農場與大農場合併,農場數量呈逐年減少趨勢,但農場規模卻持續增大,不斷改善農業產業結構,畜牧場數量和比例逐漸減少,作物生產場的比例逐漸增加。
  • 投資指南:芬蘭農業發展基本情況及啟示
    芬蘭政府採取各種措施不斷為農業的生存與發展尋找出路,鼓勵家庭農場加強聯合,不斷有小農場與大農場合併,農場數量呈逐年減少趨勢,但農場規模卻持續增大,不斷改善農業產業結構,畜牧場數量和比例逐漸減少,作物生產場的比例逐漸增加。2018年,約有24%的農場是畜牧場,71%是作物農場,而在1995年,相應數字分別為52%和39%。
  • 芬蘭採取積極措施迎戰第二波疫情
    面對捲土重來的第二波疫情,芬蘭政府結合前期抗疫經驗,採取了一系列更穩健、更有針對性的防疫措施,並在9月初通過了防疫第二輪新冠肺炎疫情的「三階段行動計劃」。芬蘭機場運營公司Finavia日前也宣布了全國機場使用口罩的新準則,即出入機場相關設施的所有乘客和工作人員都必須佩戴口罩。政府加大協調力度10月15日,芬蘭總理馬林召開政府會議討論鼓勵各地區採取更堅決有力的措施減緩新冠病毒在境內的傳播。
  • 綜述:芬蘭農業的新出路
    新華網赫爾辛基2月18日電綜述:芬蘭農業的新出路(記者趙長春)  芬蘭地處北歐,四分之一的國土在北極圈內。由於地理位置和氣候條件等不利因素,芬蘭農業生產一直是高投入低產出,而且是以家庭農場形式從事生產和經營活動。
  • 芬蘭政府再次加強對新冠肺炎疫情的遏制措施
    當地時間10月15日,芬蘭廣播公司(YLE)報導,芬蘭政府再次加強了對遏制新冠肺炎疫情措施的建議。據科學和文化部部長安妮卡·薩裡科科(Annika Saarikko)說,該部建議在流行病加速傳播期間,在公共活動中要求民眾遵守安全社交距離和衛生建議。參加公共活動的人數將限制為正常人數的一半。
  • 政協委員兩次提交提案為楊梅「找出路」九江市農業農村局回復→
    政協委員兩次提交提案為楊梅「找出路」後續九江市農業農村局回復 政協委員終於籤字表示滿意九江新聞網訊(九江報業融媒記者 談思宏)近日,政協第15屆九江市政協委員、民盟九江醫衛委員會主任、九江三醫院內分泌科主任劉丹鋒給記者發來了市農業農村局對《讓楊梅深度加工引領我市特色果業三產融合高效發展》提案的回覆。
  • 芬蘭政府如何提升國家治理能力
    中央與地方政府在具體政策上具有明確的職權分工。例如,在芬蘭社會福利保障政策上,中央政府負責全國社會福利和社會服務方面的法規建設和發展規劃;省級政府負責國家福利和社會服務政策方針在本地區範圍內落實的細則和補充;市鎮政府具體負責社會服務和措施的落實。這種分散化的管理模式,體現了小政府和大社會的特點。
  • 對限制措施適應度高:芬蘭成為歐洲抗疫「優等生」
    參考消息網11月26日報導西班牙《先鋒報》網站11月23日發表了題為《芬蘭成為歐洲抗擊第二波疫情表現最好的國家》的文章,作者為努麗婭·維拉。文章認為,芬蘭成為截至目前在抗擊第二波疫情時表現最好的歐洲國家。根據民調調查,芬蘭人是對限制措施適應度最高的歐洲公民。這與該國在第一波疫情期間堅持採取嚴格封鎖措施有關。
  • 芬蘭第二波疫情開始 政府收緊疫情管控措施
    當地時間8月13日,芬蘭廣播公司(YLE)報導,新冠肺炎病毒感染的數量已回到5—6月的水平,這說明疫情第二波的開始。芬蘭政府已決定支持芬蘭國立衛生和福利研究院(THL)的建議,民眾在乘坐公共運輸以及無法避免近距離接觸的情況下佩戴口罩。
  • 政府與大學關係變革:瑞典芬蘭比利時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經驗
    芬蘭政府在20世紀90年代以前對大學採取的是集權控制管理模式,大學是政府管轄下的一種行政組織,因此大學所享有的自主權極其有限。隨著大學地位日益顯著,芬蘭政府開始尋求通過改革促進權力的中心從政府向院校下移,從而提高大學的辦學活力。
  • 芬蘭政府商定結構改革方案以鞏固財政
    新華網赫爾辛基8月30日電(記者 李驥志 報導員 徐謙)經過兩天緊張的磋商,芬蘭執政聯盟內各黨派代表終於在29日晚就結構改革方案達成一致。新舉措包括削減地方政府開支、減少家庭福利以及提高退休年齡等。
  • ...安全理由禁止電信設備新法 華為:芬蘭採取更切合實際的5G法律措施
    華為對此也發表聲明回應稱,芬蘭採取更切合實際的5G法律措施來應對新環境。瑞典和芬蘭同樣是北歐國家,但瑞典電信監管機構在10月份出乎意料地決定禁止使用華為與中心的5G設備,使得瑞典5G頻譜拍賣因法院案件而處於停滯狀態。中美貿易戰開打以來,華為就持續成為兩國之間爭執的核心課題,美國表示華為的5G技術被用於北京政府的間諜渠道,但華為否認了這項指控。
  • 解讀:英國、芬蘭土地整治及生態建設經驗與啟示
    此外,英國為了緩解和解決農業發展和環境保護問題,還制定了一系列與農地保護有關的環境管理政策。例如「環境敏感區規劃」「守護田莊規劃」「有機農業生產規劃」和「農地造林規劃」等。這些規劃強調和注重對農地環境和生態價值保護與維繫。
  • 助企業、發補貼、促旅遊——歐洲多國採取措施刺激經濟
    新華社貝爾格勒6月4日電 綜合新華社駐歐洲地區記者報導:隨著歐洲地區新冠疫情發展趨緩,歐洲多國本周採取多種措施,包括出臺經濟刺激計劃、向低收入人群發放補貼、恢復跨境人員往來等,以期儘快恢復經濟。義大利參議院4日通過政府一項流動性法案,使其正式成為法律。其主要內容是向因疫情遇到困難的企業提供貸款擔保,幫助它們渡過難關。
  • ...美國貿易保護主義措施會造成「多輸」局面——訪芬蘭阿爾託大學...
    新華社赫爾辛基3月30日電 專訪:美國貿易保護主義措施會造成「多輸」局面——訪芬蘭阿爾託大學商學院教授卡爾·費  新華社記者 李驥志  芬蘭阿爾託大學商學院教授卡爾·費日前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美國川普政府新近挑起的貿易爭端在國際上開了不良先例
  • 這次芬蘭遊學,我們「偷師」了12點適合全球各地的教學措施
    在芬蘭,我們沒有聽到任何改革圈常見的陳詞濫調,比如「嚴密性教學」「基於標準的教育問責制」「數據驅動型教學」「通過增值評估法對教師進行評估」或者「讓孩子從幼兒園開始為大學和職業作準備」。相反,芬蘭教育工作者和官員不斷向我們強調,他們的使命是幫助每個孩子充分發揮潛力,讓所有孩子獲益。「學校應該是孩子們最喜歡的地方。」
  • 體育研報⑥|芬蘭體育治理體系:政府主導與社會主導協同並進
    新華社發體育被認為是芬蘭社會政策的一部分。體育成為了社會、政治和國家福利的一部分,認可所有可藉助體育做的預防措施和政策,為全民體育提供了良好的發展環境。體育逐漸受到各行政部門重視,形成由政府和社會協同發展的體育結構。
  • 為應對疫情,國外城市採取了哪些交通措施?|視角
    以下文章來源於一覽眾山小-可持續城市與交通 ,作者Citipedia由於全球疫情影響,美國等國家的多數城市均採取了嚴格的隔離措施,導致原本繁忙的道路短時間內空曠了許多。為更好地應對疫情和滿足必須的出行需要,國外一些城市推出了哪些臨時性的交通措施?這些措施評價如何?
  • 芬蘭為何成為歐洲抗疫「優等生」
    西班牙《先鋒報》網站11月23日發表了題為《芬蘭成為歐洲抗擊第二波疫情表現最好的國家》的文章,作者為努麗婭·維拉。文章認為,芬蘭成為截至目前在抗擊第二波疫情時表現最好的歐洲國家。根據民調調查,芬蘭人是對限制措施適應度最高的歐洲公民。這與該國在第一波疫情期間堅持採取嚴格封鎖措施有關。
  • 法國或採取措施防止外國投資者購農場與中國有關?外交部回應
    法國或採取措施防止外國投資者購農場與中國有關?外交部回應 2018年2月23日外交部發言人耿爽主持例行記者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