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裡小鎮開啟「五一」 詩意文化活動 原創音樂《詩啟·國風》將...

2020-12-20 西安發布

在做好安全防控的前提下,用一系列文化活動的開啟,為市民遊客的「五一」小長假增添濃濃詩意與雅致情趣——記者28日從詩經裡小鎮獲悉,從即日起,貫穿小長假,「花神」祈福大典、詩經情景劇、音律悅動表演等戶外演出,將在詩經裡小鎮上演,原創音樂《詩啟·國風》的首發更令人期待。

越羅衫袂迎春風,玉刻麒麟腰帶紅。以中華文化漢服服章和中華傳統禮儀為核心,詩經裡每年一度的「花神」評選都受到漢服愛好者和傳統文化愛好者的關注熱追,今年的「花神」選拔更將一口氣選出代表十二個月份的「花神」,演繹屬於中華文化的十二種風雅。記者今日了解到,在經過前期網絡海選及網友投票初選後,在「五一」當天,十二月份代表「花神」將在小鎮同臺現身媲美,大展才藝,不僅如此,她們還將帶領市民遊客吟詩巡遊,以這種特別方式共同感受古城的春景與復甦。

邀市民以文化方式度過小長假——據悉,詩經裡小鎮還將在「五一」舉辦周禮迎賓、詩經情景劇,音律悅動表演等戶外演出,並將手繪風箏、古法造紙、投壺射禮、沐手抄詩、沉浸式實景推理劇本遊戲等文化體驗融入景區,帶市民守望都市生活中的風雅與寧靜。在小鎮的「古風一條街」中,「詩經驛站」也將用一系列與詩有關的文創產品,令人大飽眼福。

值得期待的是,原創音樂《詩啟·國風》也將於小長假期間在詩經裡小鎮首發,並現場演奏。當陶壎、尺八、古琴、古箏、琵琶、中國大鼓等樂器奏響,極具古風的音樂,將帶市民遊客宛若「穿越」,尋覓到悠悠古意。(西安報業全媒體記者 孫歡)

相關焦點

  • 我國北方這座充滿詩意的小鎮,以詩經為主題,與無錫拈花灣齊名
    在我國的南方有一個度假小鎮叫作拈花灣,這個小鎮是我國著名的休閒度假小鎮,這裡也是一個充滿禪意的小鎮,景色優美,每年也有許多的遊客前往遊玩,感受禪意。其實在我國的北方也有這麼一處小鎮,這裡也有一個很好聽的名字,叫作詩經裡。一起來看看吧。
  • 灃河,《詩經》的故鄉,中國唯美與浪漫並存的小鎮
    如今,人們把《詩經》裡的愛情、徭役、勞作、祭祀、思念……搬到了它誕生的地方——灃河邊。在西安的灃河之畔,靜立著一座詩經文化主題小鎮,名曰:詩經裡。讓世界,重回詩意漫步小鎮,你會發現這裡有國風廣場、鹿鳴食街、關雎廣場、小雅書社等一系列與《詩經》相融合的建築和景觀。小鎮以詩經文化為魂,將《詩經》中所述關於這塊土地上所涉及的風物、民俗、音樂、人物等,統統轉化為了現實的景觀與建築。
  • 用西方音樂技法演繹中國文化經典,大型套曲《詩經·國風》首演
    前來觀看演出的中國合唱協會理事長李培智評價這場音樂會時表示,用音樂的形式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並將作品帶向國際舞臺,音樂家談晨為我國「十四五規劃」指出的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做出了貢獻。演出現場,作曲家談晨指揮中德牧歌合唱團的演員們。
  • 中原「特色小鎮」再添一員
    以詩為媒,以禮為介;詩意溱水,全城有禮!8月28日上午,「詩意溱水全城有禮」綠地溱水小鎮東門坊商業街推介會於《詩經·鄭風》發源地新密圓滿舉行。據了解,綠地溱水小鎮是世界500強綠地集團在中原打造的首個以「詩經文化」為主題的特色小鎮,小鎮一期東門坊商業街的到來,將給鄭州市民帶來全新的文旅消費體驗!綠地溱水小鎮布局鄭州新密新區核心板塊,以詩經文化、岐黃文化、非遺文創三大文化為特色,打造中原首家文化美學和人文康養小鎮。
  • 大美詩經裡!央視這臺詩意晚會絢爛西鹹新區夜空
    此外,熱播劇《長安十二時辰》的片尾曲演唱者劉梅,在活動現場重現了那首被網友稱為「餘音繞梁」的《清平樂·禁庭春晝》。作為本場活動的重頭戲,由喻江作詞、何琪作曲、青年唱將平安演唱的「詩經裡」小鎮同名主題曲《詩經裡》,也在本次頒獎典禮現場首次亮相。「雎鳩輕聲唱和,千年的一念,明明是一些音節,暗暗卻落入心田。白露為霜,終匯成清泉,三五個字漂泊到你的唇齒。
  • 聽詩經,閱世界 新文旅新生活,從詩經開始
    10月11日,「聽詩經·閱世界」新文旅新生活創新論壇持續的第三天,藝萬象·詩經文化活動月名家大講堂,即第二十三期西鹹新區文化大講堂在詩經裡小鎮火熱開展。著名評論家、文化學者、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張頤武以《中國詩歌與中國精神——從<詩經>談起》為主題,為來自社會各界的文化愛好者帶來了一場文化盛宴。
  • 西安有個小鎮,投資上億建成卻不要門票,名字還很有詩意
    說起小鎮,其實每個地方都會有特色小鎮,要是說起哪個好看,這也是沒有可比性的,各個小鎮都是有自己的地方風格,也正因為小鎮越來越多,也有一些小鎮是要門票,遊客也有點不願意去,但是在西安有一個小鎮,是投資建立的,名字也是很有詩意。
  • 最強國風音樂班底齊聚好詩歌,國風音樂再度崛起!你期待誰來參賽
    這次「國風音樂第一大IP」真的來了!《中國好詩歌》是一檔大型古詩詞音樂文化類節目,由周杰倫、方文山兩人首次聯袂打造,首度集齊周杰倫黃金製作班底。 國風道路不易,堅持做原創的音樂人,應該擁有更廣的平臺上,得到更專業的指導。最強國風音樂班底將在《中國好詩歌》首度齊聚,讓來自各地的國風愛好者,共同掀起「新國風」熱潮。
  • 「五一」遊西安 預約遊 有序遊 文明遊
    200張旅遊直通車車票送醫務人員為致敬醫務工作者,西安紡織城客運站「五一」期間開展旅遊直通車免費送票活動,6條旅遊直通車,合計送出200張免費票,讓醫務人員感受來自交通的溫暖與關懷。活動時間:5月1日—5月5日。
  • 「少年中國」國風音樂節暨「青年人最喜愛的國風音樂」頒獎典禮舉辦
    本次活動由中國青少年新媒體協會主辦,米漫傳媒承辦,旨在鼓勵國風原創音樂、表彰傑出國風音樂人及國風音樂類企劃,以期不斷推動國風音樂蓬勃發展。《紅昭願》讓觀眾聽到了如何「手中雕刻生花,刀鋒婉轉蜿蜒成畫」;國風西瓜JUN一曲《長生訣》再次將現場氣氛帶上高潮;玉面小嫣然彈奏了古箏曲《西北望長安》,國風歌手小千演唱了《烏衣巷》,國風歌手董真演唱了歌曲《相思引》;節目接近尾聲,來自墨明棋妙的國風歌手EDIQ、丟子、貓飯、檀燒、緋村柯北帶來《墨明棋妙組曲聯唱》,一瞬間讓現場沸騰,喚起了觀眾對經典國風歌曲的記憶;歌手周延一曲《華夏》,將整場活動推向高潮
  • 《詩經》的意義和開篇詩——讀《詩經》有感
    《詩經》是我國歷史上的第一部詩歌總集,一共有305篇。在先秦時期人們習慣上把《詩經》叫《詩》或者直言為「詩三百」,《詩經》中大部分詩歌寫成於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通過歷代學者關於《詩經》的收集和編選的研究得出了大致有「王官採詩」,「孔子刪詩」和「獻詩說」三種說法。一,王官採詩說:《孔叢子.巡狩篇》載:「古者天子命史官採歌謠,以觀民風。」。
  • 國風新時代 中華正少年——「少年中國」國風音樂節暨「青年人最...
    中國青年網北京4月23日電(記者 李川)4月20日,「少年中國」國風音樂節暨「青年人最喜愛的國風音樂」頒獎典禮在南京江蘇大劇院成功舉辦,本次活動由中國青少年新媒體協會主辦,米漫傳媒承辦,旨在鼓勵國風原創音樂、表彰傑出國風音樂人及國風音樂類企劃,以期不斷推動國風音樂蓬勃發展。
  • 本周五《裝臺》作者陳彥將在詩經裡小鎮分享「生活」裡的故事...
    12月18日周五,茅盾文學獎獲得者陳彥將帶著《裝臺》來詩經裡小鎮,用《一切從生活出發》的分享,以生活為點,講述別開生面的「生活」裡的故事。《裝臺》這部陝西人寫陝西人演的講陝西生活故事的電視劇,演盡人間百態,演活了平凡人奮鬥著的生活。這部貼近基層群眾真實生活的劇,被網友美譽是「陝西文旅宣傳片」,而源於生活便是一切的創作源泉。
  • 「大美詩經裡」第四屆「詩詞中國」頒獎典禮節目單發布朱迅...
    中國網9月4日訊 「大美詩經裡」第四屆「詩詞中國」傳統詩詞創作大賽頒獎典禮,將於2019年9月在陝西省西鹹新區灃東新城「詩經裡」小鎮舉辦,日前,節目組發布了首批節目名單和演員陣容,由朱迅、徐傑擔任主持人,朗誦藝術家虹雲,主持人鞠萍,演員張鐵林、王志飛,青年唱將平安、哈暉等傾情加盟,熱播劇《長安十二時辰》片尾曲演唱者劉梅也將在現場再現《清平樂
  • 「戀戀西塘」詩·歌吟善音樂會 詩歌唱響「善文化」
    音樂會現場,為西塘原創的歌曲《月下西塘》和《路過送子來鳳橋》首次亮相,當輕柔的音符把西塘的標誌性景點串聯起來,初秋的夜晚就有了不一樣的浪漫情懷。據了解,這兩首原創歌曲的詞是由音樂會前期舉行的「2018第二屆戀戀西塘——江南詩•歌節」全球華語詩歌徵集活動的獲獎作品改編而來。
  • 詩經裡最值得背誦的詩,記住這些詩句就抓住了詩的靈魂(終章)
    作為開啟人類去往純美文學殿堂的守門人,《詩經》,帶給我們無數開心的,憂傷的,深情的,沉重的,或是五味雜陳的詩篇的那一部典籍,無數年來都有著像你我這般痴迷於其中的人們,想要從中得到屬於自己的心靈的滿足。無疑,她能夠做到。也正是因為她能夠做到,所以,她呈現給我們無數令人心折的詩篇。
  • 西安「最文雅」小鎮,真正的詩與遠方,關鍵全程還免費
    總是被別人說「詩經」怎麼樣?或者「詩經」有什麼美麗的詩句嗎?如果你告訴我西安現在有最「高雅」的詩經,你會吃驚嗎?詩經中的小鎮是近年來全國首個以詩經文化為主題的旅遊城市,並且重點是全程免費不取票,第一次來西安的話,看完很多人聚集的兵馬俑後,可以來這裡欣賞震顫中常說的詩和遠方的美景。
  • 《詩經》的早期形態與「四詩」
    《周禮·籥章》記載周人祭祀詩樂中有「豳詩」「豳雅」「豳頌」的說法,傳統觀點認為就是用三種不同的方式表演《七月》一詩。因此,將《七月》或者「豳」歸入「風」就很不合理。此外,《七月》文本有很強的「拼貼」痕跡,比如詩中混用夏曆、周曆,大部分詩章又缺少前後承接等,它很可能是基於多首詩作或謠諺的再創作。筆者認為,《七月》反映了周初曾根據「舊材料」創製「新詩樂」的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