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的期中考試,一般是在11月初,而小學的期中考,為了方便老師的閱卷工作,又經常放到星期五。
所以,今年的期中考,要麼是1號,要麼是8號。
那便意味著,很多學生,已經經歷期中考試了。考試是一面照妖鏡,能通過試卷大致「照出」孩子不如意的地方。因此,作為家長,一定要格外注重期中考試的試卷,並且要知道如何分析試卷。
具體方法和對策,我們一起來聊一聊。
試卷分析,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從錯題入手,二是從丟分入手。
先來看看錯題。
期中考試相對簡單,所以更加側重書本的內容,也就是說,學生的成績普遍偏高,大多數學生的錯題,不會太多。
分析錯題的時候,家長得學會「分解」,把一道題目分解成許多個知識點的組合,從孩子的解題步驟中依次對照,比對出錯了的知識點。然後,找出幾個錯題中相同的知識點。
這樣,就能梳理出一個簡單的知識框架,孩子哪裡不會,就一目了然。
除了錯題,還有丟分。
這兩個概念,看似是一回事,實則有很大的不同。錯題,是現象,丟分,是本質。要通過現象看本質。
分是怎麼丟的分?哪些分不應該丟?尤其是不該丟到分,如果佔比很大的話,表明學習習慣真的有問題,因為單憑「粗心」這個解釋,已經說不通了。
最有希望得到的分數,卻意外丟掉了,比如計算失誤、審題不清、公式記錯等等,這絕不是偶然,必定是平日裡對知識點的熟練度、對知識點的概念掌握不夠。
分析完試卷,面對錯題和丟分,總得有個對策不是?不然如何才能「逆襲」期末考?方法其實很簡單,歸納總四個字罷了。
會做卻做錯的題。這類題目,容易推到「粗心」上面去,不過不要緊,因為會了,解決起來最為簡單,只需著重提醒,孩子自然熟記腦海。
只會一部分的題。這就好比預習中遇到不會的,缺少系統性的講解,可以等老師講解試卷的時候,多聽一聽老師的解題思路,或者下課後請教老師,讓老師幫忙梳理一遍知識點。
一點也不會的題。這種題目基本是附加題,難度大,需要對課本融會貫通才行,不然的話,只能尋求老師或同學的幫助,找到切入點,才能看懂。
試卷分析,不單單是頭口上的,還有筆頭上的。正所謂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和孩子把試卷分析完成,對待錯題的方式只有一個:謄抄。
錯題的最終歸宿,是在錯題本上。
錯題本上的錯題,要由薄到厚,再由厚到薄,最後把丟分變成加分。
如果期中考試錯題較多,丟分明顯,學習方法也要調整一下,別抱著不撞南牆不回頭的架勢,學習這條路上,善於「止損」,才能走的更遠。
當然,成績不如意,就不能只看分數,而是要看各分數段,總體的排名,那才是參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