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將近,期中考試不理想的初中生,期末要如何逆襲?
現在已至12月中旬,期中考試早已結束,接下來的時間,要為期末考試做準備了。
如果說期中考試是「階段性」考試,成績排名範圍小,期末考試的範圍就擴大為全區統考,同學們的成績必然要和其他學校的學生進行成績排名。
哪怕全區沒有統考,沒有進行成績排名,初中的每一次期末成績都或多或少影響著中考籤約。
道理大家都明白,可是孩子期中考試成績也不理想,期末要如何才能突破?
期中考試成績不理想,意味著學生沒有掌握好前半學期的內容,初中知識連貫性強,知識點之間緊密相扣,如果前面沒有掌握好,勢必會影響後半學期的學習,期末考試自然也會受到影響。
這位家長的孩子也是期中考試成績不理想,家長擔心期末考試也會受到影響,特意向我諮詢。
通過和家長的溝通,了解到這位同學主要是偏科嚴重,語文和英語成績不好,甚至可以說差。
這位家長主要是想解決孩子語文和英語成績差的問題,語文和英語都是屬於語言類學科,同學們成績差很可能是因為沒有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
作為一名語文提分老師,我班級中的學生基本上語文成績都不算太好,對此,我特意給我班上的學生制定了提升語文成績的方法:
初中語文試卷一共分為積累與應用、閱讀與鑑賞、作文三個部分,從題型來看,分為選擇題和主觀題兩大類。
因此,想要提升成績,我們就可以從積累與應用,閱讀和作文這三個方面進行突破。
積累與應用:這個不用多加贅述,只要積累好語文教材中的基礎知識,例如字、詞、句等,初中語文階段要求學生認識常用漢字3500個,其中3000個左右需要會寫,並且提升書寫的美觀(關於書法不特殊強調)。
閱讀:語文試卷中的閱讀分為古詩文閱讀和現代文閱讀。這兩類閱讀理解題是很多學生丟分的關鍵點,想要避免丟分,老師先給大家分享一下想要突破閱讀理解題應該做些什麼吧?
閱讀理解一定要養成默讀的習慣。
默讀能夠保證學生的閱讀速度。並且在默讀的基礎上歸納文章中心思想,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惑,對疑惑的地方進行標註,方便之後探討。
了解閱讀基礎知識。
例如文章的文體,是記敘文、散文、小說、詩歌等(初中常考閱讀理解題體裁為記敘文、散文、小說),掌握了基礎知識,就可以構架相關內容的基本框架,這樣在答題時才不會無從下筆。
學會欣賞文學作品。
閱讀理解想要拿高分,勢必要拓寬課外閱讀。可是大多數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時,都是粗略閱讀,走馬觀花。這樣的閱讀態度是無法提升閱讀理解能力的。
正確的課外閱讀方式是要學會欣賞,在閱讀中發生情感體驗,領悟作品內涵,從而得到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久而久之,閱讀時就能自發性的對文章產生自我的評價,體會出作品中人物或事物的表現力和語言能力。潛移默化中,自己的寫作能力也會有提升。
文言文的閱讀能力。
關於古詩文閱讀理解並且情況並不比現代文閱讀理解丟分少。提升古詩文閱讀能力給出的建議是增加文言文課外讀物,這裡推薦《古文觀止》、《世說新語》等書籍。
《古文觀止》內容豐富,形式新穎,融知識性及可讀性為一體,讀者通過閱讀本書,可增長知識,開闊眼界,提高對古漢語的閱讀理解能力。
《世說新語》內容主要是記載東漢後期到晉宋間一些名士的言行與軼事。書中所載均屬歷史上實有的人物,但他們的言論或故事則有一部分出於傳聞,不是都符合史實。
制定閱讀計劃。
想要提升閱讀理解能力,拓展課外閱讀是必要的方法之一,但是閱讀需要有章法的進行。學生可以制定自己的月度計劃,廣泛閱讀各類型讀物,畢竟初中閱讀量要求高達400萬字以上。
作文的提升計劃。
收集素材:這一點在前面的閱讀輸入裡也有所強調,這裡不再多加贅述。
語言點綴:語句使用一定要符合邏輯,老師之前看過一位學生的作文,自以為將一些優美的句子使用在作文裡,結構得分極低。她還非常委屈的向我訴苦,認為閱卷老師胡亂評分。
我看了她的作文之後,才發現她利用在作文的句子確實是好句子,也不乏很有深意的詩句,可以和前面的內容一點也不連貫,句子利用得十分牽強。
作文結構:寫作文時可以利用我們學習過的文章構段方式,例如如何開頭,中間如何過渡,結尾怎樣點題,哪個材料在前,哪個材料在後等,都是作文架構的體現。
作文要有新意:不管是標題還是作文內容,都要有足夠的創造力,讓作文保持新意才是點燃閱卷老師閱讀興趣的關鍵,關於這一點,老師會在以後的文章詳細分析。
以上便是初中生應該如何學習語文的方法,但是因為每一位學生情況的不一樣,方法也會有所調整。
雖然老師前面說的是初中語文的提升方法,但是其中考之後,應該如何提升成績,以保證在期末的時候能夠提升成績?
現在老師繼續給大家提供一些參考。
正視問題,是解決問題的前提。只有正確對待考試,才能正視問題,但是現實中,很多學生和家長對於考試,沒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導致很多問題被掩蓋。
比如今天考不好,今天傷心,忽視做錯題的根本原因,認為是自己粗心大意,然而,這不能成為解決問題的正確態度。
認真分析問題的原因,是解決問題的核心。考試不理想,需要正視問題,並且分析問題。
一般從這兩個方面分析:學習態度的原因和學習能力的原因,先從整體分析,自己為什麼會考不好。是所有學科都沒考好,還是只有單科沒考好。
如果是單科沒有考好,自檢對這門學科的態度如何,如果態度沒問題,那就是學習方法的緣故。
問題分類,是解決問題的關鍵。並不是所有的錯題,都是因為粗心,或者都是因為不會導致的,對於錯題,一定要進行分類,一般分為粗心的和不會的。
怎樣才能知道自己的錯誤是哪一類呢?重新做一遍錯題,如果是粗心大意,重新做自然會做對,如果是不會的,再做一次還是不會。
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我是孫老師,意在幫助每一位中小學生提升語文成績。如果您認為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可點擊關注。又或者您家孩子有學習上的問題,可私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