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漢語的英語詞語:語言接觸的必然產物

2020-12-25 中國教育在線

  英語是當今世界上使用最廣泛的語言,也是世界上詞彙量最大的語言。英語具有較強的開放性和包容性,它不斷地吸收對其有用的各種外來詞語,因而大大地豐富和發展了自己的詞彙。絕大多數的英語詞語都源自於其他語言,如拉丁語、德語、法語、希臘語、義大利語等50多個語種,其中包括漢語。
  在最權威的《牛津英語詞典》(1989年第2版)中,以漢語為來源的英語詞語就有1300多個。不久前,美國「全球語言監督」(GLM)機構宣稱,自1994年以來,新增的英語詞語中,漢語貢獻了5%到20%,超過了任何其他來源。來自漢語的英語詞語大致可分為以下幾類:
  1.衣著飲食
  從古至今,中國人對衣著、飲食都非常講究挑剔;其形式內容更是五花八門,令人眼花繚亂。這類來自漢語的英語詞語不少,例如cheongsam(長衫)、dudou(肚兜)、silk(絲綢)、nankeen(紫花布)、tofu(豆腐)、bok choy/petsai(白菜)、dim sum(點心)、spring rolls(春卷)、chow fan( 炒飯 )、chow mein(炒麵)、jiaozi (餃子)、wonton(餛飩)、chop suey(雜碎)、kaoliang(高粱/高粱酒)、Maotai(茅臺酒)、tea(茶)、oolong(烏龍茶)、souchong(小種茶)、ketchup( 蕃茄醬)、Peking duck(北京烤鴨)、longan(龍眼)、lychee/litche(荔枝)、gingko( 銀杏)、ginseng(人參)等。
  2.歷史文化
  悠久的中國歷史賦予文化以豐富的內涵,從中可以看到中國歷史文化對英語的影響。這類英語詞語有Confucius(孔子)、Confucianism(儒家思想)、Laozi(老子)、Tao(道/道教)、Laozi (老子)、I Ching (《易經》)、Tao Te Ching(《道德經》)、yinyang(陰陽)、feng shui(風水)、Kwan Yin(觀音)、xiucai(秀才)、lama(喇嘛)、kowtow(磕頭)、Mandarin(官話)、china(陶器)、Long(龍)、Qilin(麒麟)、chopsticks(筷子)、Spring Festival(春節)等;這些詞語不用向母語為英語的專業人士特別解釋都能被理解。
  3.政治經濟
  這類英語詞語往往能折射出中國不同時期的時代特徵。例如Yamen(衙門)、Tuchun(督軍)、running dogs(走狗)、brainwashing(洗腦)、Great Leap Forward(大躍進)、Red Guards(紅衛兵)、Gang of Four(四人幫)、reform and opening up policy(改革開放政策)、township enterprises(鄉鎮企業)、peaceful?rising(和平崛起)、buzheteng(不折騰)、guanxi(關係)等。我國的貨幣單位jiao(角)和yuan(元)已被收入英語詞典中;有趣的是,yuan這個詞在英語中又經歷了詞義範圍擴大的過程,可以用來泛指錢(money)。
  4.文體娛樂
  中國傳統藝術以其濃鬱的鄉土氣息、淳厚的藝術內涵和生動的歷史痕跡,受到世界人民的喜愛和欣賞。這類英語詞語有pinju(評劇)、Yuju(豫劇)、Erhuang(二簧)、Peking opera(京劇)、Jingbai(京白)、wudan(武旦)、chou(醜)、qinyi(青衣)、hualian(花臉)、daomadan(刀馬旦)、pipa(琵琶)、erhu (二胡)、guzheng(古箏)等。中國功夫揚名天下;Kungfu(功夫)幾乎成為中國武術的代名詞,功夫影帝李小龍當立頭功;中國武術的精華還有Sanda/Sanshou(散打)、Tai Chi(太極拳)等。
  5.科學技術
  算盤是中國傳統的計算工具,也是中國人對世界科技的一大貢獻;suan pan(算盤)也就成為了最早來自漢語的英語詞語之一。當中國人即將邁出太空第一步的時候,一個以漢語為詞根新造出的英語單詞taikonaut(太空人),在世界各地關於「神七」的報導中頻頻出現;它是漢語拼音「太空」(taikong)和希臘詞「nautēs」(航行者)組成。西方媒體越來越多地用這個新詞來稱呼中國航天員;這個誕生不久的英語單詞已被收入主流英語詞典中。
  6.網絡英語
  中國網民們經常用到的網絡流行語被譯為英語後,已成為常用的表達方式。例如online shoppers(淘客)、angry youth(憤青)、digit head(計算機迷)、human flesh search(人肉搜索)、knock off(山寨)、play hide and seek(躲貓貓)、get soy sauce(打醬油)、ungelivible(不給力)、pear big(鴨梨很大,即壓力很大)等都是比較有代表性的表達方式,而且使用人數眾多。這種網絡英語的最大特點是時事性強。
  7.中式英語
  中式英語(也叫「中國式英語」)指帶有漢語語音、詞彙、語法等特色的英語,是一種洋涇浜語言。例如lose face(丟面子)、no can do(不能做/幹不了)、long time no see(好久不見)、good good study, day day up(好好學習,天天向上)、no wind, no waves(無風不起浪)、people mountain people sea(人山人海)等,其中前面三個詞組已融入主流英語。GLM從全球視野和英語發展的角度對中式英語給予了高度的評價,認為它將會豐富英語的表達方式。
  從漢語借來的英語詞語通常採用音譯、意譯、音意合譯和音譯加詞綴這四種方式產生。這些詞語進入英語後,或多或少都經過了一定程度上的「英化」改造,基本上都融入了英語語言的詞彙體系和語用表述系統。
  筆者記得我國知名學者周海中教授曾在一次學術演講中說過:以漢語為來源的英語詞語是漢英兩種語言接觸的必然產物,也是中西文化融合的必然結果;隨著中華民族與英語民族的交流交往日益頻繁,來自漢語的英語詞語及表達方式將會越來越多,從而進一步推動英語的國際化、多樣化進程。(林霖寫於香港大學文學院)

考試培訓小助手

本科留學qq:436560382

研究生留學qq:437946603

相關焦點

  • 中國出口的漢語詞彙:"幹部"已進入詞典多年
    「形象化地說,就是要看母語為英語的人能否十分自然地去使用這些詞彙,『外來語』的感覺是否在逐漸弱化。如果一個詞被媒體廣泛使用,而不僅僅是出現在某篇報導之中,我們肯定會考慮收錄它。另外,將漢語詞彙納入英語詞典時,還需要考慮這些詞語的直觀程度,像『guanxi(關係)』、『hukou(戶口)』這樣的詞語在我們看來就挺直觀的。」  如今,越來越多的漢語流行詞彙有望被收錄在英語詞典之中。
  • 英語詞語中的漢語元素
    大多數英語詞語都源自於其他語言,如拉丁語、德語、法語、希臘語、荷蘭語、義大利語等50多個語種,其中包括漢語。
  • 趣味英語之中國元素
    任何一種語言都會有一些外來的詞語,從而豐富了自己的語種體系,英語也不例外。大多數英語詞語都源自於其他語言,如拉丁語、德語、法語、希臘語、荷蘭語、義大利語等50多個語種,其中包括漢語。在最權威的英國《牛津英語詞典》自1994年以來,新增的英語詞語中,漢語貢獻了5%到20%,超過了任何其他語言。這是隨著國際化的發展,中國不斷的走向世界,融入西方文化中。
  • 原來英語中也有來自漢語的單詞…
    不久前,美國「全球語言監督」(GLM)機構宣稱,自1994年以來,新增的英語詞語中,漢語貢獻了5%到20%,超過了任何其他來源。那麼下面我們來看一下,原來英語也有從我們漢語中借來的詞啊~來自漢語的英語詞語大致可分為以下幾類:衣著飲食從古至今,中國人對衣著、飲食都非常講究挑剔;其形式內容更是五花八門,令人眼花繚亂。
  • 2019福建教師招聘考試:英語學科 英語的中國元素
    任何一種語言都會有一些外來的詞語,從而豐富了自己的語種體系,英語也不例外。大多數英語詞語都源自於其他語言,如拉丁語、德語、法語、希臘語、荷蘭語、義大利語等50多個語種,其中包括漢語。在最權威的英國《牛津英語詞典》自1994年以來,新增的英語詞語中,漢語貢獻了5%到20%,超過了任何其他語言。這是隨著國際化的發展,中國不斷的走向世界,融入西方文化中。
  • 「土豪」有望攜手「大媽」進入《牛津英語詞典》
    「形象化地說,就是要看母語為英語的人能否十分自然地去使用這些詞彙,『外來語』的感覺是否在逐漸弱化。如果一個詞被媒體廣泛使用,而不僅僅是出現在某篇報導之中,我們肯定會考慮收錄它。另外,將漢語詞彙納入英語詞典時,還需要考慮這些詞語的直觀程度,像『guanxi(關係)』、『hukou(戶口)』這樣的詞語在我們看來就挺直觀的。」  如今,越來越多的漢語流行詞彙有望被收錄在英語詞典之中。
  • ...詞典 詞語 一頭霧水 生命力 嚴肅性 字典 現代漢語 權威性 它們...
    18日,有網友建議應將這些網絡新成語收入《現代漢語詞典》出版。(8月19日《武漢晚報》)  十動然拒、喜大普奔、不明覺厲……,當一些資深網民在網絡上熟練引用這些所謂「新成語」的時候,另外一些平時接觸網絡較少的人,卻對這些詞語一頭霧水,完全不理解它們的真正含義。
  • 網絡語言為啥就不能進詞典
    ---------------------------------------------------------------    網絡語言進入詞典會損害漢語純潔性?近年來,如此質疑不絕於耳。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近日的調查顯示,89.6%的受訪者會頻繁接觸網絡用語,66.9%的受訪者平時會使用。
  • 語言符號和客觀事物之間沒有必然聯繫
    語言符號的任意性是指語言的聲音形式和意義內容之間的聯繫完全是偶然的、任意的,語言符號和客觀事物之間沒有必然聯繫,音義關係是非本質的關係。語言符號的任意性特點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音義的結合是任意性的即什麼樣的語音形式表達什麼樣的意義內容,什麼樣的意義內容用什麼樣的語音形式表現是任意的。如前所述,世界上為什麼有多達5500種語言,就是因為人類創造語言時在選擇語音形式表達意義內容方面的不一致,因而形成了不同的語言。
  • 我們的漢語將來有可能像英語一樣,成為世界通用語言嗎?
    我們的漢語將來有可能像英語一樣,成為世界通用語言嗎?對於漢語能不能成為世界通用語言這一事,我認為不能就語言說語言,也就是說不能就事論事。英語之所以成為世界通用語言,其根本原因並不是像大家所說的英語方便好用,什麼電腦鍵盤、電腦編程、數學公式等等,這些都是皮毛。記得電腦剛出現的時候,我們還在學校讀書,操作電腦必須要學英語,電腦當時用的是dos系統,不懂英語的人沒辦法操作電腦。當時很多人就懷疑說漢語沒辦法在電腦上應用,可是現在,漢語打字、漢語操作電腦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
  • 【中文·學術】語言接觸導致漢語方言分化的兩種模式
    漢語方言在形成過程中民族語言的幹擾起了很大的作用 ,這些幹擾必然給漢語方言增加很多原始漢語不存在的結構因素,所以原始漢語的構擬要特別小心,方言中存在的語法、語音現象並不一定是原始漢語中也存在的,漢藏語系親屬語言中存在的語音、語法現象更不一定總是在原始漢語中也存在的,所以現代方言、親屬語言中存在的現象並不一定總要在原始漢語中得到解釋。
  • 漢語是什麼語言,其本質是什麼?
    漢語是什麼語言,其本質是什麼?漢字語言的字的內部類型和詞的類型與拼音文字有何不同?要研究其本質,邏輯是什麼?漢字象形表意不重要,關鍵是其表達的類型及抽象是關鍵,比如,字的偏旁部首,抽象的很好,超過畫家,但是數千年來為什麼不再抽象成字母那?
  • 從語言接觸理論探討漢語國際傳播
    從語言接觸理論探討漢語國際傳播 2016年11月18日 09:49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張西平 字號 關鍵詞:研究;語言接觸;學習;影響;母語;外語教學
  • 幼齡兒童在學習語言時同時接觸漢語和英語,二者會混淆?
    包老師,我打算給孩子英語啟蒙,接觸了英語會不會影響以後的拼音學習呢?   包老師,我家孩子年紀小,剛剛接觸英語和漢語拼音,好擔心孩子弄混淆。會不會兩個都學不好呢?相信很多家長都有類似的疑問 今天就來分析一下Why?
  • 學界語言爭論:漢語被擠出科學,還是科學融入漢語?
    比如,國內學者最新的科研成果用英語發表;大學理工科教學日益青睞英語……  有意思的是,隨著「漢語在科學界或受排擠」的議題橫空出世,來自學界的爭議挺大,持反對意見的也不少。各路專家紛紛擺事實、講道理,雖觀點各異,但學界有一心聲卻是共通的:不管科學研究的工具語言是英還是漢,但面向大眾的科普,推進漢語是必須的!
  • 網絡語言對漢語的影響和前景分析
    但是如果你不了解其中的一些「網絡詞語」的含義,你恐怕並不覺得上面這句話有什麼可笑之處。因為在聊天室、BBS、ICQ上,大家把「青蛙」比作長得很醜的男人,把「恐龍」比作很醜的女人,而把「狼」比作在網上的壞人。  諸如此類,在網絡上產生且具有特殊含義的詞彙,就是網絡用語。在於根元主編的《中國網絡語言詞典》中,對「網絡語言」提出了如下定義:「『網語』是網際網路的產物。
  • 龔鵬程|漢語在世界語言中的地位
    語言學界一般把中國地區語言劃歸為漢藏語系。在這個語系底下再分侗臺、苗傜、安南、藏緬諸小系。有人認為漢語、緬甸語、藏語中有非常多相似的語根,因此它們可能來自一個已不存在的古老語言:漢藏語原型(Proto Sino-Tibetan)。但邃古難徵,漢語與藏語之關係,學界也仍多爭論。   漢語發展的時間很長,當然頗有演變。
  • 漢語佛源詞語:千秋語彙,葩華紛豔_宗教_中國西藏網
    這些佛源詞語,成為漢語詞苑中的一簇瑤草琪葩,豐富著漢語的表達,推動了漢語的發展,也彰顯了中華文化開放包容、兼收諧和的特質。  添 為漢語詞庫增添新成員  起源於古印度的佛教於公元紀年前後傳入中國,在兩千年的漫長歲月中,歷經試探、依附、衝突、調適與融合,深深滲透到了中國社會與文化之中。這種影響在語言上帶來的是數量驚人的佛源詞語。
  • 漢語為什麼會取代英語?殖民者語言的衰落?文明的力量
    沒有任何根本性改變,今天的任何一個漢字都可以直接追溯到它的源頭,漢語及其文字在漫長的歷史中吸收了無數其他民族、其他文化的思想精髓,並以詞語的形式融入漢文化,實現漢化。面對近代以來的新生事物,英語單詞數量猛增到幾十萬,尤其體現在專業英語上,因為字母文字的表意單位是詞,英語是沒有字的,不能做到如漢字一樣,在已有漢字的基礎上進行詞語組合,即可完成新的意思表達。而字母文字,尤其是歐洲文字中的英文,只能再造出一個新詞,而普通人可能根本不知道專業英語說的是什麼,而漢語詞彙一個人再不懂,比如一個藥的複雜名稱,他也可以看懂其中的漢字。
  • 百餘學者舉報現代漢語詞典收錄NBA等詞語違法
    這封舉報信稱,商務印書館今年出版的第6版《現代漢語詞典》(以下簡稱《現漢》)收錄「NBA」等239個西文字母開頭的詞語,違犯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國務院《出版管理條例》(國務院第594號令)等法規。  「漢語詞典對於語言文字來說一般具有標準、規範的意義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