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統誓反教與羅馬天主教的區別

2021-02-07 被釋放的烏戈利諾


正統誓反教與羅馬天主教的區別

作者:何奇偉



誓反教」,在中文界常被錯譯為新教」,其英文是「Protestantism」,字面意思是「抗議宗」(也有被譯作「抗羅宗」)。根據歷史背景抗議宗基督教(Protestant Christianity)是為更正西方拉丁教會神學錯誤,而抗議羅馬教廷的政治壓迫回歸古舊大公(Catholic)、正統的福音派基督教信仰(Evangelical Christianity)。因此,對「Protestantism」一詞,其他合宜的翻譯還有「更正教」或「基督教」。


國內一些世俗學者因為看到最早來華的宣教士是明代的羅馬天主教徒,然後清末才有誓反教宣教士入華(以馬禮遜起頭),於是給誓反教錯起名為新教」,以便和「舊教」羅馬天主教相區分。然而,事實上,誓反教所持的福音信仰遠比羅馬天主教的諸多教義更加古舊誓反教的福音信仰源自眾使徒(Apostles)和眾教父(Church Fathers),而羅馬天主教則是源於中世紀晚期的一些新學說和傳統遺傳)。羅馬天主教徒又被稱作羅馬教徒(Romanist),他們是羅馬派裂教分子(Roman schismatic),而不是公教徒(Catholic)。羅馬天主教很多基要議題上背離公教信仰,使我們正統誓反教/基督教很難與他們合一。參考文章:基督教是「新教」嗎?



以下是根據系統神學(systematic theology)的架構,對正統誓反教羅馬天主教區別做的一個總結:


啟示論(Revelation)方面,正統誓反教相信上帝的特殊啟示(Special Revelation)已經全部成文於全本新舊約聖經特殊啟示已經終止,持守「神跡恩賜終止論」(Cessationism),認定使徒時代(Apostolic Age)之後聖靈不再賜給任何人新啟示」。羅馬天主教則認為上帝仍然在不斷地借著羅馬/梵蒂岡教廷(所謂「訓導」)而授予「新啟示」。在這方面,羅馬天主教與「中特誓靈恩派相吻合。參考文章:現今還有神跡恩賜嗎?;正統誓反教對神跡與超自然恩賜的立場


聖經論(Bibliology)方面,正統誓反教持守聖經充足(sufficiency of the Scriptures)的教義;相信聖經的權威來自上帝自己,並持守「以經解經」的原則;相信任何私人的經歷(經驗)都必須放在聖經下進行檢驗;任何世人的作品、哲學、理論、學說、宗教,其真理性和權威性都必須放在聖經下進行評判羅馬天主教則認為聖經的權威來自羅馬/梵蒂岡教廷,持守「以羅馬教廷(所謂「訓導」)解經」的原則。在這方面,羅馬天主教與「中特誓靈恩派相吻合。「中特誓靈恩派是「以私解經」,羅馬天主教是「以羅解經」。參考文章:《第二瑞士信條》中的「解經」神學;《威斯敏斯特信條》1章<論聖經>


基督論(Christology)方面,正統誓反教相信,基督的贖罪是替代性(substitutionary),基督受死所流的獻祭寶血有真實贖罪的功效(definite atonement),而羅馬天主教持有「普救論」(universalism)思想,認為基督的贖罪寶血是為拯救全世界每一個人。正統誓反教相信,唯獨基督(Solus Christus)是上帝與人之間的中保(Mediator)、代求者大祭司教會的元首(Head)。羅馬天主教相信,除了基督以外還有羅馬教廷馬利亞諸聖徒能夠作為上帝與人之間的中保代求者祭司,或教會的元首


人論(Anthropology)方面,正統誓反教追隨古教父和大公會議,相信原罪(original sin)論,承認罪人全然敗壞」(total depravity),沒有所謂「自由意志」。羅馬天主教背離古教父和大公會議,有嚴重的伯拉糾主義(Pelagianism)和半伯拉糾主義(Semipelagianism)神學傾向不強調原罪論和罪人全然敗壞」。在這方面,羅馬天主教與「中特誓靈恩派相吻合。參考文章:基督教前四次大公會議內容總結(值得收藏);「自由意志」的傳說


救恩論(Soteriology)方面,正統誓反教相信,得救是神恩獨作(monergism)。正統誓反教追隨古教父,相信唯獨因信稱義(justification by faith alone),即唯獨恩典(Sola Gratia)、唯獨信心(Sola Fide)。羅馬天主教則認為人得救是信心加上善行,持「神人合作(synergism)。參考文章:什麼是信心?什麼是稱義?;《三十九條信綱》——論稱義與善行


教會論(Ecclesiology)方面,正統誓反教相信聖潔大公(Catholic)、使徒的教會,相信真教會的標記是忠心宣講福音施行聖禮(Sacraments,又譯「聖事」)。據此,正統誓反教抵擋教皇制(papacy),不承認羅馬教皇(pope)的權威。參考文章:真教會的標記


聖禮論(Sacramentology)方面,正統誓反教反對羅馬天主教新發明的變質論」(Transubstantiation)聖餐觀。參考文章:對「聖餐禮」的幾種不同觀點


敬拜學(theology of worship)方面,正統誓反教大多認定「敬拜的限定性原則」(Regulative Principle of Worship),認為敬拜禮儀(liturgy)應當由聖經所限定羅馬天主教敬拜禮儀多來自雜亂的傳統遺傳)。在這方面,羅馬天主教與「中特誓靈恩派相吻合



最後,提醒一下:自18世紀末開始,出現了一堆打著「誓反教/基督教」旗號新興教派sects),他們屬於異端heresy)、邪教cult),不屬於正統誓反教/基督教!比如摩門教第七日復臨會、「耶和華見證人」、五旬節派/靈恩派等。正統誓反教他們沒有關係,反而是與傳統的天主教有更多的相似處。推薦閱讀:基督教的宗派、教派、異端


正統誓反教/更正教/基督教,包括這古老的五大宗派路德宗(Lutheranism)、改革宗(Reformed)、安立甘宗(Anglicanism)、長老宗(Presbyterianism)、公理宗(Congregationalist)。參考文章:正統基督教五宗派及代表人物




相關文章推薦:

① 一首詩歌:「宗教改革頌」

② 不斷歸正,繼續修理——紀念宗教改革502周年

③ 古舊福音派的信仰

④ 我們持守大公信仰

⑤ 離開阿奎納與天主教,回到古教父與基督教

⑥ 教會之外無救恩

⑦ 真教會的標記

⑧ 大公信仰抵擋多納圖-重洗派裂教主義

⑨ 人啊,你要往哪裡去?


系統神學話題分類的文章合輯:

聖教信仰神學研究——文章合輯


已翻譯古舊經典作品


解經文章合輯:

何奇偉|關於聖經與解經文章合輯


本公眾號神學立場

正統改革宗信仰告白(「極端改革宗」信仰告白)

何奇偉|「認信」的概念及我的認信

何奇偉|對預定論、宗派等立場的澄清



- 完 -



長按下圖打賞,支持聖教事工


被釋放的烏戈利諾

ID:Ugolino-Unshackled

分享古舊文藝與人文思想感悟

可能是目前唯一認信歷史基督教

嚴格持守古舊福音派信仰

推廣改革宗大公主義

並分享古舊文藝與人文思想的公眾號


「被囚於高塔,飢餓痛苦中撕咬著自己的肉體,直等到死亡的降臨。烏戈利諾伯爵的境況是我們每個人的現實,不過,眾人早已習慣了被囚禁,唯有那極少數的夢想者還在仔細聆聽,望著牢籠外的月亮,期待著自由。」


生命短暫,技藝長存




相關焦點

  • 基督教與天主教的區別
    基督教與天主教的區別作者:何奇偉(Francis)「基督教」,常常被錯誤地翻譯為
  • 基督教、天主教、猶太教、伊斯蘭教的淵源、區別與衝突(四)
    三、天主教、東正教、基督教(即指基督新教)的主要聯繫和區別 天主教是基督宗教的一個分支
  • 猶太教和基督教有什麼區別?天主教、東正教、新教你能分得清嗎?
    那麼猶太教和基督教到底有什麼區別?天主教、東正教,新教和它們又是什麼關係?天主教、東正教,新教之間又有什麼區別呢?簡單說,公元前的猶太人都是信奉猶太教的,在耶穌基督誕生之後,基督教才從猶太教中分離出來。之後,基督教傳到西方,因為對《聖經》的不同理解,逐漸發展出三個較大的基督教派:即天主教、東正教和基督新教。
  • 天主教、東正教、基督教的區別是什麼?
    隨著時間的推移,地理的區分也逐漸影響了各自區域之教會權柄的劃分,西羅馬帝國就逐漸成為以羅馬教區為主的區域(天主教的前身),而東羅馬帝國就逐漸形成以君士坦丁堡教區為主的區域(東正教的前身)。西方教會大體強調「君權神授」,因此儘管西羅馬帝國因覆滅而失去政治威嚴,但西方教會卻在其後的法蘭克王國及神聖羅馬帝國裡一直強調「教權大於皇權」,因此他們認為「普世牧首」始終屬於西方。而東方拜佔庭帝國則由於體現的是「政權大於教權」,因此認為既然東方拜佔庭帝國在政治上已成為羅馬帝國的正統繼承者,那麼君士坦丁堡教區取代羅馬教區成為「普世牧首」似乎合情合理。
  • 東正教,天主教,基督教三者之間區別
    是與天主教、基督教新教並立的基督教三大派別之一。「正教」的希臘語(Orthodxia)意思是正統。    如果以「東部正統派」的主要的和狹義的定義來分,「東部」教會裡人數最多的教會是俄羅斯正教會和羅馬正教會。而歐洲正教會(不分東西邊)最古老的則是希臘正教會。
  • 天主教/東正教/新教究竟啥區別
    二、分歧在前述的那些首要的共性的前提之下,天主教、新教和東正教的區別和分歧卻也是顯明的,特別是新教與天主教和東正教之間的差別更大,天主教和東正教雙方的不同倒不是太多。天主教強調普世性,其總部設在羅馬梵蒂岡,稱為梵蒂岡教廷。所以天主教也稱為羅馬公教。其教會組織體系自上而下,集中統一,教宗(即教皇)是全球天主教會的領袖,由樞機主教團選舉產生,除非瀆職或犯有異端罪,任職終身。天主教的所有神職人員,包括修士和修女,均為了全身心的為天主服務而遵守獨身制度。這一獨身制度確定於公元12世紀,在歷史上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 「丕平獻土」:羅馬天主教教權是什麼時候開始凌駕於王權之上的
    行政體制 樹立教會的正統和組織。 公元1世紀時, 耶穌 回天國前把金鑰匙交給了他, 彼得 成為了天主教的首領,他來到羅馬開始傳教。
  • 不可不知:基督教與天主教的區別
    世人常以為東正教、天主教、基督教是廣義之基督教的三大支派。理由是以前都是大公教會,然後因文化與教義上的差異,羅馬天主教與希臘東正教會於1054年分裂。1517年馬丁路德發起改教運動,才有基督教新教的出現。通常教科書是這麼寫,人們也是如此領受的。所以如今會有基督徒去天主教內參加活動的形象。
  • 天主教與基督教的區別(完整版)
    成義,天主教和基督教的分歧有很多方面,但根本上都是從成義這裡衍生出來的。詳細區別:天主教與基督教有共同點及相異點。
  • 天主教和基督教的區別(完整版)
    詳細區別:答:天主教與基督新教有共同點及相異點:以下分七項答覆: ⑴同根分枝⑵基本信仰⑶基本敬禮⑷基本倫理 ⑸傳道使命⑹行政組職⑺主內合一 一.同根分枝:從信仰根源及教會歷史作簡要分述 1.同根:從信仰根源看,由主耶穌建立的教會,是至一、至聖、至公、從宗徒和初期信友傳下來的教會。在這信仰根源上,沒有區分「天主教」、「基督教」的名稱。
  • 天主教和基督教的區別(一)
    【天主教】  在耶穌時代,是沒有天主教這回事,耶穌升天后,聖靈降臨,教會出現了,以後一直都稱為教會。一直到主後三世紀末,教會組織受羅馬政治法律的影響,形成了羅馬大公教,後稱羅馬教,1054年才稱天主教。因此天主教又稱「羅馬天主教」。  公元四世紀末,羅馬帝國分東西,因此基督教也就分為東西,東為「東正教」(亦叫「希臘教」「正 教」)。西為「羅馬教」(亦叫「天主教」)。正式分裂是在1054年,史稱東西大分裂。
  • 天主教和基督教的區別
    天主教和基督教的區別(國內基督教指「新教」,非國際上基督教)一.根源:1.同根:從信仰根源看,由主耶穌建立的教會
  • 天主教和基督新教的區別(完整版)
    成義,天主教和基督新教的分歧有很多方面,但根本上都是從成義這裡衍生出來的。詳細區別:天主教與基督新教有共同點及相異點。其中聖公會因延續宗徒的「主教」品位,因此,聖公會在信仰、聖事禮儀、行政體制,都與羅馬公教會相近。羅馬公教會在16世紀──明朝末年,由羅明堅和利瑪竇,二位傳道士來到中國後,他們在1583年,把羅馬公教會CATHOLIC CHURCH 以中文譯用「天主教」,以別基督教在中國譯用的「基督教」。
  • 【漲知識】天主教與基督教的區別(完整版)
    東西方教會在信仰根源上,可說完全相同,而在表達信仰及敬禮上,卻有各自的特色;在教會行政上,各自分治,東正教由其首席教長以象徵性領導,羅馬公教會由教宗以實質性領導。為辨別這兩個公教會,一般稱希臘教會為東正教(ORTHODOX),稱羅馬公教會為(CATHOLIC中譯:天主教 )。
  • 【天主教與基督教的區別之最準確回答】
    東西方教會在信仰根源上,可說完全相同,而在表達信仰及敬禮上,卻有各自的特色;在教會行政上,各自分治,東正教由其首席教長以象徵性領導,羅馬公教會由教宗以實質性領導。為辨別這兩個公教會,一般稱希臘教會為東正教(ORTHODOX),稱羅馬公教會為 ( CATHOLIC中譯:天主教 )。
  • 天主教歷史及中國天主教的歷史
    天主教亦稱公教、羅馬公教、羅馬天主教。在全世界大多數國家,新教、東正教、天主教統稱基督教。在中國,基督教一般只指新教,不包括東正教和天主教。「天主」一詞是16世紀耶穌會傳教士進入中國傳教後,借用中國原有名稱對所信之神的譯稱,故把他們傳播的宗教定名為「天主教」。    傳說,基督教是由耶穌在巴勒斯坦創立的。早期基督教曾受到羅馬皇帝的殘酷迫害和鎮壓。
  • 天主教和基督新教的區別(最完整版,請耐心閱讀)
    成義,天主教和基督新教的分歧有很多方面,但根本上都是從成義這裡衍生出來的。詳細區別:天主教與基督新教有共同點及相異點。其中聖公會因延續宗徒的「主教」品位,因此,聖公會在信仰、聖事禮儀、行政體制,都與羅馬公教會相近。羅馬公教會在16世紀──明朝末年,由羅明堅和利瑪竇,二位傳道士來到中國後,他們在1583年,把羅馬公教會CATHOLIC CHURCH 以中文譯用「天主教」,以別基督教在中國譯用的「基督教」。
  • 世界第一大宗教為什麼分裂成天主教和東正教?
    天主教主要在英法德等西歐國家繼續傳播,在傳播過程中又分成新教和舊教;東正教則是在希臘、巴爾幹半島等國佔優勢。天主教和東正教因為對於誰是領導和一些教義的分歧不能達成共識,相互之間封閉了達千年之久。基督教為什麼會在11世紀分成天主教和東正教呢?這兩大派之間有哪些恩怨使得它們分裂長達千年?
  • 世界第一大宗教為什麼分裂成天主教和東正教?
    三、正統地位爭論不休羅馬帝國分裂後,君士坦丁堡教會開始蠢蠢欲動。他們認為之前羅馬主教因為管轄的教區是帝國首都,所以地位崇高,既然現在君士坦丁堡主教管轄的也是帝國首都,那他們的地位應該一樣。▲查理曼大帝,第一個被加冕為神聖羅馬皇帝的非羅馬帝國皇帝丕平的繼任者查理曼更是深得教會的認可,教皇為查理加冕稱之為神聖羅馬皇帝。東羅馬皇帝認為他們才是羅馬帝國的正統傳承,對這次加冕表示強烈不滿。在東羅馬教會和王權是緊密一起的,羅馬教會的加冕自然也引發了東方教會的反對。
  • 羅馬聖保羅教堂,羅馬天主教的四座特級宗座聖殿之一!
    聖保羅教堂位於臺伯河西岸,聖保羅埋葬地的上方,由羅馬皇帝君士坦丁一世下令建造。公元386年,狄奧多西一世下令擴建這座教堂,到五世紀時,教堂規模甚至比舊的聖聖彼得大教堂還大。1823年,教堂因火災受到嚴重破壞,只有包括建於1841年的修道院的一部分得以倖存,現在看到的聖保祿大殿是對4世紀時教堂極盛時期的原貌重建,外觀典雅莊嚴,神學意涵及藝術成就深刻又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