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mous Birthdays:Z世代的網紅追星「維基百科」

2020-12-14 獵雲網

【獵雲網(微信號:ilieyun)】7月31日報導(編譯:Henry)

如果你想知道現在最熱的國際抖音網紅是誰,Emma Chamberlain(YouTube人氣UP主)的團隊成員都有哪些,或者是Baby Ariel的童年是在哪裡度過的,能找到所有這些答案的唯一網站就是:Famous Birthdays。

首先,你不要被它名字中的「Birthday」欺騙了,這個網站不是查詢各類網紅名人的生日,它更像是一個不斷更新、高度詳細的「網紅百科」,記錄著時下廣受青少年追捧的網紅資料,其中包括各種社交信息、照片、視頻、熱度排名等詳細的統計數據,涵蓋幾乎所有你能想到的網絡明星。這樣的一個網站,對於青少年來說,簡直是一本聖經。來自美國的14歲少年Grace感嘆道:「這個網站幾乎擁有你想知道的關於每個名人的一切。」

Instagram的全球創意合作夥伴主管Charles Porch表示,Famous Birthdays這個網站就像年輕一代的《Tiger Beat》(面向青少年的流行雜誌)。他說:「如果你是父母,你也許會知道那些網紅的生日,但如果你是個青少年或者是那些網紅的粉絲,那你肯定會知道。當下追網紅也是成年人的主流嗎?不,但誰還在意這個問題呢,目前Famous Birthdays每個月有2000萬獨立訪問者,比主流時尚資訊網站《Entertainment Weekly》多一百多萬,也是青年流行資訊網站《Teen Vogue》的四倍。」

該網站的創始人Evan Britton在此之前從未有過創立這類網站的經驗。早在2012年,他就看到了流行文化數位化轉變的開始,並意識到了建立一個可以在手機上輕鬆瀏覽明星百科這樣的一個商業機會。當時,維基百科的網頁還很粗糙,格式十分混亂,圖片質量低下,同時還包含大量冗雜信息,對不上青少年的胃口。因此,Britton特意避開了維基百科的缺點,建立了一個十分簡潔的網紅百科網站,並製作了關於Rihanna、Tom Hanks和Jennifer Lawrence等好萊塢明星的統計數據,希望該網站最終能成為一個口碑良好的一線明星信息聖地。大約一年後,Famous Birthdays的網站用戶突破了一百萬,達到了巔峰。

但接下去便發生了一些奇怪的事,Britton發現越來越多的人並沒有在Famous Birthdays上搜索那些關於老牌好萊塢明星的信息,而是搜了像Cameron Dallas和Nash Grier等網紅的名字。起初,Britton和他的團隊還是一頭霧水。「一開始我們並不知道這些網紅的名字,」Britton說,但接著他們調查了一下,發現這些名字在YouTube、Vine和Tumblr等平臺上異常火爆。「這時,我才意識到,在明星行業中被認為有名氣的人和真正有名氣的人之間還是存在很大差異的。」

之後,Britton和他的小團隊慢慢開始為這些新的網紅明星建立檔案。然而,與較為容易調查到的傳統明星不同,網紅檔案的資料網絡上現成的甚少,所以只能由網紅明星自身提供,於是,Britton團隊開始與網紅們通力合作以完善Famous Birthdays上的個人資料。他們在網站上傳了經網紅本人許可過的照片,並且提供了由網紅本人親自確認過的展示信息。隨著他添加的網紅人數增加,網站的用戶流量也變得越來越大。Britton說:「那些十幾歲的青少年粉絲們特別喜歡我們的網站,因為他們終於有方法獲得最喜歡紅人的可靠信息,同時,那些網絡名人也非常激動,因為這個網站也是他們身份的象徵,這也是另一種驗證影響力的方式,畢竟很多網紅在維基百科上是查不到的。」

Britton總是想的十分周全,處事認真,並且非常樂於聽取關於Famous Birthdays的反饋。最近,當記者在他的聖塔莫尼卡辦公室與其見面時,他對網紅文化這個華麗新世界的獨特看法震驚到了在場的其他人。他的辦公室常有網絡明星拜訪(大約每天三次),對此Britton並沒有表示困擾,他還詳細談論了關於優化頁面加載時間和網絡廣告程序化的好處(Famous Birthdays的主要盈利方式)。在他的常設辦公桌後面有一篇關於用戶體驗和移動網站設計的文章。他的個人Instagram帳戶只有200個粉絲,並且是私密的。「我每個帖子大約只有20個贊,」他開玩笑說。「我不想成名,也不會被掛上Famous Birthdays。當那些網絡名人過來拜訪時,並不需要我在場,我需要做的就是確保網站的高效服務。我創辦這個網站是因為我對優秀的用戶體驗充滿熱情,而不是網紅文化。」

Britton從來沒有為Famous Birthdays做過廣告宣傳、營銷或公關活動,也沒有從外部籌措過資金,但Famous Birthdays已經在業內赫赫有名。2015年,當Britton將他的18人團隊帶到「美國網紅節」VidCon時,青少年粉絲和YouTuber都在這一年一度的在線視頻創作者大會上不斷提及該公司。他的一名員工在穿著Famous Birthdays的T恤時,甚至被粉絲搭訕。之後公司便被宛如洪水一般的網紅檔案申請所淹沒。因為如今網紅在Famous Birthdays上有個人詞條是一個榮譽的標誌,粉絲們也努力為他們最喜愛的YouTube UP主或Instagram博主爭取建檔的機會。

除了提供可靠的網紅個人信息外,Famous Birthdays的吸引力還在於其複雜的排名系統。用戶可以通過在他們喜愛明星的個人資料上點擊「助力」按鈕來為其在人氣排名榜上助力,同時用戶還可以看到他們喜愛的明星在各類排名榜上的不同名次。比如YouTube博主Emma Chamberlain,目前是該網站上第33名最受歡迎的網絡明星,同時又是第2名最受歡迎的18歲網絡明星,第3名最受歡迎的雙子座網絡明星,在加利福尼亞州出生的第5名最受歡迎的網絡明星,第8名最受歡迎的YouTuber,以及5月22日出生的第1名最受歡迎的明星。青少年粉絲非常重視這些排名,如果他們最喜歡的明星排名正在滑落,他們便會開始到處「大展拳腳」。「快來Famous Birthdays上為Tana Mongeau刷排名!」一個青少年潦草地在牆上寫上了這句話。「所有人都來Famous Birthdays為Weston Koury點助力!!!」另一位青少年正在Twitter上號召大家來為這位17歲的Instagram博主助力。

Famous Birthdays也經常被粉絲所乞求,要求將他們最喜歡的Instagram博主、YouTuber和TikToker添加到網站,或者是要求更新他們最喜歡的網絡明星的個人資料。為了確保關於這些網紅的每一條信息都是準確的,工作人員每天都要處理上千萬條信息,並驗證傳聞,如MattyB與女朋友分手,或者Annie LeBlanc推出了一個新節目。同時,由於網站與網紅們保持著如此密切的關係,因此員工通常可以直接和網紅們確認信息以確保準確性。

由於Famous Birthdays網站信息的真實可靠性,各種代理商和娛樂業高管也開始將該網站視為一種至關重要的資源。Brat娛樂公司的創始人Rob Fishman表示:「Famous Birthdays已經成為我們團隊搜尋開發新人才的寶貴工具。」Britton表示,之前有一家被迪士尼工作室收購的網紅營銷公司僱有的所有10名網紅,在Famous Birthdays都有著個人檔案,當他與該公司會面時,Britton才真正意識到,他成功了。當記者們向Britton詢問其目標時,他說:「我希望Famous Birthdays未來能成為網際網路的支柱。」

Famous Birthdays成為至關重要的資源網站,同時意味著它必須不斷調整自身以滿足新用戶的需求。三年以來,Famous Birthdays涵蓋的範圍從好萊塢明星擴展到了音樂藝術家、電視名人、網絡名人和非人名人,後來甚至出現了與明星排名相同的寵物排名頁面,以及各類社交媒體上寵物人氣的統計數據。例如,網紅博美犬JiffPom是該網站上第14名最受歡迎的9歲博美犬。

當然,該公司也將業務已經擴展到了視頻方面。Famous Birthdays在其聖塔莫尼卡分部設立了一個工作室,組織各位榜上人氣網紅前來錄製問答挑戰視頻,並上傳到Famous Birthdays的YouTube訂閱頻道,該頻道目前擁有超過42萬名訂閱者。Britton表示:「我現在的目標是盡全力讓Famous Birthdays擴散到網際網路的各個角落,Famous Birthdays在網際網路上總體表現很棒,同時它的iOS和Android應用也廣受歡迎。目前我們還在YouTube和Instagram上,當隨著其他平臺的崛起,我們將會抓住時機進行多樣化發展。」

1、獵雲網原創文章未經授權轉載必究,如需轉載請聯繫官方微信號進行授權。

2、轉載時須在文章頭部明確註明出處、保留官方微信、作者和原文超連結。如轉自獵雲網(微信號:

ilieyun

)字樣。

3、獵雲網報導中所涉及的融資金額均由創業公司提供,僅供參考,獵雲網不對真實性背書。

相關焦點

  • 維基百科資料
    維基百科(英語:Wikipedia,是維基媒體基金會的商標)是一個自由、免費、內容開放的百科全書協作計劃,參與者來自世界各地。這個站點使用Wiki,這意味著任何人都可以編輯維基百科中的任何文章及條目。
  • 維基百科
    維基百科是強調Copyleft自由內容、協同編輯以及多語版本一個的網絡百科全書項目,以網際網路和Wiki技術作為媒介,已發展為一項世界性的百科全書協作計劃。項目由非營利組織維基媒體基金會負責相關的發展事宜。維基百科由全球各地的志願者們合作編撰而成,整個計劃已收錄了超過3,000萬篇條目,其中英語維基百科以超過450萬篇條目在數量上位居首位。
  • 拯救維基百科
    甚至在智慧型手機廣泛普及之前,就有研究一致表明,這些對新人來說是艱巨的任務。「哪怕是最年輕、最精通計算機的參與者也無法輕鬆完成這些任務,」2009年的一次用戶測試斷言。難以發展新志願者導致編輯參與程度連續七年下滑。在維基百科尚處在巔峰時期的2005年,有幾個月裡被升為管理員的編輯超過60人。這些管理員在編輯英文版維基百科時享有特殊權限。而過去一年裡,有時候每月提升一名管理員都很難。
  • 十問維基百科
    由於維基百科依照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3.0協議(CC BY-SA 3.0)和GNU自由文件許可協議(GFDL)公開發行,所以你甚至可以把維基百科的整個內容一個字不改的彙編成一本書,只要標明來源是來自維基百科就行。2.維基百科怎麼創建條目?在維基百科裡面創建一個條目比百度百科難的多。
  • B站能否抓住「Z世代」的心
    編者按:【未來首席,請你發言】第二期:Z世代,誰能抓住這屆年輕人的心。本篇稿件來源:於山,21歲,帝京大學法學部。關於這個問題首先需要來認識所謂「Z世代」是一群什麼樣的人。他們可說是第一個自小同時生活在電子虛擬與現實世界的原生世代。由科技發展形塑的社群關係與價值觀深深影響了此世代的自我認同。」但是這樣的定義對於中國的「Z世代」來說,並不十分貼切。
  • 維基百科可靠嗎?
    維基百科擁有以253種語言撰寫的800多萬個詞條,僅其法語版就有58萬個詞條,而可敬的《大英百科全書》「只不過」收錄了10萬多個詞條。訪問量統計表明,維基百科現已躋身全球十大網站之列。  熱情與猜疑之間……  維基百科是應當追隨的榜樣嗎?能夠通過它最終實現「知識社會」的夢想嗎?但願如此吧——因為說到底,我們在維基百科看到的究竟是哪種知識?
  • 維基百科 20 歲了!
    1 「 人人都可以編輯的自由百科全書 」 — 維基百科,在 1 月 15 日這一天, 20 周歲了。即使到了今天,維基百科已經得到了大量的學術機構對其內容可靠性的確認,但它仍然缺少像《大英百科全書》那樣的老牌資訊庫所具備的嚴肅性和權威性。那些老牌的百科全書,是花錢聘請學術專家來編纂的。
  • 《經濟學人》雜誌:維基百科的岔路口
    「刪除主義者」則認為,如果維基百科繼續保持和提高詞條的相關度和質量,將會變得更加成功.他們的觀點是,維基百科應當保留波蘭團結運動五名最重要領導人的詞條,以及五個最重要皮卡丘角色的詞條,除此之外的詞條將會削弱維基百科的質量和品牌.他們堅稱,由於存在過多有關瑣事的詞條,很多人並不認真看待維基百科.基於這一原因,那些有關瑣事的文章應當刪除.
  • 維基百科大會和理想主義維基人
    wikipedia翻譯成漢語的時候,他們費盡心思地吊書袋很久,才找到了維基這個詞——一部基於全球資訊網寫作的百科全書,至此,這個達到了音譯和意譯完美平衡的詞彙開始了一場在中文網際網路世界更為長遠的旅程。喬穎欣也經常思考中文維基書寫人群小的原因,維基百科比較生硬和清冷的頁面在她看來對許多已經習慣了瀏覽門戶網站的用戶來說是很不習慣的,「對不熟悉維基百科的人不友好」。
  • 瘋狂的維基百科,瘋狂的Google
    2006年,在線百科全書–維基百科增加約2000萬用戶,居全球在線新聞和信息來源地首位。根據Alexa數據,www.wikipedia.org 流量超過qq,新浪們,成為全球第9大網站。很好,這個數字很瘋狂。你一定想知道瘋狂的維基百科是如何瘋起來的。
  • 有個「暗網」版維基百科,想為訪問者提供更多隱私保護
    當地時間 11 月 24 日,前 Facebook 安全工程師 Alec Muffett 啟動「暗網」維基百科項目。該項目是 Muffett 的自發項目,不涉及維基百科官方。「暗網」(Darknet)是一個利用搜尋引擎找無法搜到的「地下網絡世界」。
  • 民進黨的維基百科被改了:中國臺灣省省長蔡英文
    【觀察者網 綜合報導】據臺媒7月4日報導,民進黨昨天上午官方網站遭黑客入侵,晚間維基百科中關於民進黨介紹頁面,簡介與歷史欄中,有關「中華民國」的文字,都被改成「中國臺灣省」,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也被改成「省長選舉」,民進黨主席蔡英文的現職也被改成「中國臺灣省省長」,臺媒認為,這是大陸黑客對民進黨網絡攻擊
  • 創立了維基百科的人,竟然要顛覆維基百科?
    這一連串的吐槽維基百科的不是別人,正是基百科聯合創始人Larry Sanger (拉裡·桑格)。這位專門研究知識論的哲學博士在離開了維基百科 16 年後,仍然在關注著平臺的發展情況。最重要的是,作為全球用戶訪問量排名第五的維基百科,實際上卻是一個非營利性的機構。相比其他像 Facebook、谷歌、蘋果、亞馬遜等科技大公司收集用戶數據做廣告,零廣告的維基百科,宛如網際網路行業的一朵奇葩。然而,為何創始人 Larry 對目前維基的狀況頗多微詞?
  • 創立了維基百科的人,竟然要顛覆維基百科?| 獨家
    這一連串的吐槽維基百科的不是別人,正是基百科聯合創始人Larry Sanger (拉裡·桑格)。這位專門研究知識論的哲學博士在離開了維基百科16年後,仍然在關注著平臺的發展情況。之後被全球讀者共享的維基百科,(「Wikipedia」),在2001年1月15日誕生了。由於 Wiki 系統裡人人都可以補充材料、編輯詞條,網友們開始大量關注維基百科。在維基百科頁面上,右上角的 「You can edit this」 按鈕讓網友們興奮於信息共享的新體驗。
  • 在維基百科寫文言 | Further我們
    在本土百科類產品質量不佳、中文維基百科難以訪問的大環境下,文言版維基百科承載了某種象徵意義。作為文言版維基百科的業餘編輯者,北京師大附中高一 8 班學生王程可希望自己能一直為「這片淨土」堅守下去。身在理科實驗班卻熱愛古文辭賦的他,如同在追趕流量的網際網路中始終默默無聞的維基大典,在不能掉隊的年代做著看似不合時宜的事情。
  • 「網紅」用英語怎麼說?翻譯成 internet red就尷尬了
    那麼問題來了,「網紅」用英語該怎麼翻譯呢?如果你直譯成「internet red」,老外肯定會一臉蒙圈的~其實我們所說的「紅人」、「名人」,在英語裡可以用celebrity來表達:celebrity /səˈlebrəti/,someone who is famous especially in areas of entertainment(娛樂圈的名人)。
  • Happy birthday,20歲的維基百科!
    1月15日,維基百科(「任何人都可以編輯的免費百科全書」)將迎來20歲的生日。作為有史以來規模最大,閱讀人次最多的數字大百科全書,維基上有用數百種語言撰寫的、超5500萬個詞條。每個詞條的詳盡注釋全都是由志願者撰寫。僅其英語主站的620萬篇內容,如果以傳統方式出版,就需要約2800卷。
  • 維基百科(三):與社交媒體逆向而行
    本期我們討論維基百科如何持續增長,並且因緣際會重新回到社會聚光燈下,以及這種新的積極形象與維基百科獨特能力之間的關係。 為增長而招募編輯 據媒體報導,2005年到2007年是維基百科發展最快的階段,編輯人數保持快速增長。之後,維基百科遇到了增長瓶頸。
  • 維基百科和創始人吉米·威爾士:聞所未聞的糾結歷史
    曾經,歷史由勝利者書寫,而維基百科讓每個人都能參與到歷史的書寫中——那麼,你又了解它的歷史嗎?吉米·威爾士,維基百科的創始人。來源:The New York Times維基百科上的相關詞條顯示,「坦帕國際機場」是一個位於佛羅裡達州希爾斯伯勒縣坦帕(Tampa)市中心西面六英裡的公共機場。
  • 維基百科離線數據包下載及使用
    此外,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百度百科的詞條是可以隨意編輯的,這樣就導致術語的嚴謹性和數據的準確性有所講下降,而且百度的產品在國內的口碑每況日下,廣告太多,使用體驗並不是很好。眾所周知,在全球百科全書類的產品中,維基百科絕對算得上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