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玩」童三字,從反讀到正讀用謎的語言可理解為:天真兒童玩燈謎一直玩到垂垂老者,老者玩燈謎像兒時一樣天真可愛。玩謎者王復陳,同裡人氏,是薛鳳昌故裡的無名之輩。
中華傳統文化,特別是非物質文化遺產方面,有些都是「玩」出來的,如崑曲、盆景、樹樁、篆刻、風箏等文化。燈謎的巔峰期,也是清末民國初期的文人雅士「玩」出來的。
薛鳳昌在《邃漢齋謎話·自序》中,將燈謎與詩詞並列,賦予了燈謎以符合其悠久歷史的嚴肅地位和精神價值。「詩有話,詞有話,而謎獨無話。蓋雕蟲小技,不列大雅,非若詩詞之陶情淑性,足擅風騷也。然商燈之制由來已久。春宵秋夕,集三數朋儕,勾心鬥角,每一揭曉,鼓掌稱善。雖曰遊戲,工雅實難。餘少嗜焉,茶餘飯後,輒述謎話。」「雖曰遊戲,工雅實難」,這真是肺腑之言。燈謎雖然歷來是市井閭巷之娛樂,帶有強烈的民俗色彩,但確實也與倡導高雅文化的文人有著不解之緣,分曹射覆也是文人雅集的常規節目,清高嚴肅的士大夫階層也制謎、猜謎,樂此不疲,誠如孔子所說的「博弈」,「為之猶賢乎已」。
我玩謎是從青少年起,越玩越迷,越迷越玩,玩的樂趣在玩的過程中。「樂在其中」,猜射的樂趣在「猜中」,創製的樂趣在「途中」,品謎的樂趣在「悟中」。這樣我不知不覺燈謎玩了50年,變成了老「玩」童了。因「頑」與「玩」相通,亦成了執「謎」不悟的「老頑童」了。歸納我的「玩」法有好幾種。
玩法之一,猜謎。我自初中起就加入猜謎隊伍,每逢節日,就和小夥伴一起去同裡文化站猜謎,穿梭在花花綠綠的謎條下,猜得不亦樂乎。我先從簡入手,最後猜難度大一點的。如:「江東老人(昆蟲.徐妃格)蜈蚣」、「秋(文化用品.求凰格)春聯」、「假的少,真的多(字)值」。這些簡易的謎,我當時對制謎者崇拜得五體投地。每次謎會都有收穫,鉛筆、橡皮、練習本等戰利品刺激我,逢謎會必到,到者必待到散場,從此走入「謎」途。我不光在學生時期,下鄉與工作期間都熱衷猜謎,在退休後「老夫聊發少年狂」,逢有謎會也興致勃勃去蘇州、黎裡等地彎弓射鵠,,當然收穫甚豐,不輸於青年射手。
玩法之二,集謎。在中學期間,我抄錄1958、1962、1964年在同裡鎮文化宮三次春節謎會上的燈謎近600條,這些都是平易近人的大眾化謎。
1964年下鄉插隊,我求知慾望很強,當時農村無圖書可閱,更不要說燈謎類書籍。愛上謎的我,只能四處集謎,不恥下問,登門求教。當時同裡文化智者王稼冬、任傳濟都是薛鳳昌的學生,也愛燈謎。我在王稼冬先生處搜到一條薛的經典民間謎語,「風吹蠟燭掛燈臺 (蜒蚰),一封情書拆不開 (蜜蜂)。娘要嫁女嫂勿肯 (螻蛄),打扮官人象秀才 (蟑螂)」,使該謎不至失傳。我還在當時《小舞臺》等文藝書刋上收到一些大眾化的謎語。在10多年間,共收集謎語近千條,整理後記錄在兩本日記本上,在沒有燈謎指導書的情況下,成為我今後制謎的指導老師,這兩本「日記」一直保存至今。
集謎中,在薛鳳昌學生任傳濟、王稼冬老師傳授、點撥下,初步學會製作簡易謎語。
玩法之三,謎集。插隊結束進入工廠,八十年代是燈謎的黃金時期:燈謎報刋登載、謎書陸續出版、謎協各地成立、謎賽全國展開,謎語也搭上企業文化的快車。這時也是我燈謎製作的黃金時期,在企業成立「燈謎小組」,開展各種形式的企業謎會。同裡鎮工會成立「職工燈謎小組」,我著手編制名為《羅星燈話》的謎集,在1982年刻印《羅星燈話》創刋號,雖說是油印的,也有數百則原創燈謎,還把吳江製藥廠的部分職工名製成謎語。如:「一枝獨先天下春/梅元燦」、「囚歌一曲顯忠貞/葉革堅」、「燕雀焉知/陳志鴻」、「自成一家,自成一幟/李群、李軍」等200則,這時也可以看出我的創作風格。
2017年,我的謎著《羅星燈話》分小開本與大開本兩次印刷,近2000冊,由中華燈謎圖書館、全國燈謎信息社評為2017年全國十佳(內部)謎書。
玩法之四,玩謎會。我所辦的謎會,在今天看來比起現在全國性的大型謎會,都是小兒科了。當時,我立足企業、立足家鄉,就地取材,服務群眾,換現在的話來說是「接地氣」,受群眾的歡迎。我企業裡謎會有,黑板報的每期一謎、節假髮卷猜謎、節日謎會懸謎猜射等。
自1980年春節至1997年,我還幫助同裡鎮工會舉辦20多次國慶、春節的謎會。值得提及的是1981年勞動節與青年節的兩場個人原創謎會,我把自1979年後的兩年多燈謎習作400多則,作了一次展示匯報,在同裡鎮工會展猜兩天,受到好評。
1985年,由我還與任傳濟老師制謎800條,供吳江文化館舉辦「保險杯鱸鄉之春」謎王燈謎會,這是轟動江城的連續三天的大型謎會。到了新世紀,同裡鎮宣傳部門、同裡旅遊公司舉辦「廣場謎會」,我配合以同裡「風土人情」為謎材製作數千則原創謎,每逢春節、元宵、中秋等節日舉辦謎會,重現薛鳳昌當年「萬千謎燈映同裡,龍吟虎嘯鬧吳江」的盛景,連續20年至今不衰。初步統計,我自1980年始已舉辦或協助供謎的謎會,約有70多場次。
玩法之五,制謎。我不諳韻律,難辨平仄,不能製成韻味十足的「獨腳虎」和仿詞謎,只能走「能雅則雅、難雅則俗、俗中求雅、雅俗共存」之路。如:「擲果潘安冠群英/美男排第一」、「一肩擔盡古今愁/ 壓力山大」、「捅穿豬槽底(遙對格)/ 搶斷馬桶蓋」等。我在玩燈謎創作中,製成數千則燈謎。我每製成一條自已滿意的謎,都會似少兒一樣高興得手舞足蹈,能樂上好幾天。
王復陳(蘇州市吳江區職工燈謎協會理事)本文獲第七屆「雁雲燈謎藝術獎」論文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