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7月以來梅雨帶依舊盤踞在江淮地區,今年恐出現「南澇北旱」

2020-10-18 地理沙龍

我們人類生活的地球可以分為內部圈層和外部圈層兩大部分,地球的內部圈層包括地殼、地幔和地核,地球的外部圈層包括大氣圈、水圈和生物圈。地球的周圍被厚厚的大氣包裹,我們稱為大氣層或者大氣圈,整個大氣圈的厚度可達2000至3000千米,由內到外可以分為對流層、平流層和高層大氣等分層,我們人類就生活在大氣層的地區,也就是對流層中。地球的大氣層不停處在的在運動變化之中,在地球的不同地區形成了不同的氣象變化,而不同地區由於氣候類型不同,從而也擁有不同的氣候變化特徵。

竟有如此穩定的「梅雨帶」

主要的氣候要素包括氣溫、降水和光照,一個地區的降水特徵主要包括年降水量和降水季節變化。一般來說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的地區,多屬於「溼潤地區」;年降水量在400至800毫米之間的地區,多屬於「半溼潤地區」;年降水量在200至400毫米之間的地區,多屬於「半乾旱地區」;年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下的地區,多屬於「乾旱地區」。就氣候類型而言,熱帶雨林氣候的年降水量最多,能夠達到2000毫米以上,而熱帶沙漠氣候的年降水量最少,比如南美洲的阿塔卡馬沙漠曾經連續91年滴雨未下。

我國乾濕地區分布圖

從降水的季節變化而言,可以分為年雨型、夏雨型、冬雨型和少雨型,年雨型多是指降水個月分布較為均勻,如熱帶雨林氣候和溫帶海洋性氣候;夏雨型是指降水多分布在夏季,如熱帶草原氣候和季風氣候;冬雨型是指降水多分布在冬季,如地中海氣候;而少雨型是指各月降水都十分稀少,如熱帶沙漠氣候和溫帶大陸性氣候。就我國而言,我國秦嶺淮河以南的南方地區,年降水量多在800毫米以上,屬於溼潤地區,秦嶺淮河以北的北方地區年降水量多在400至800毫米之間,屬於半溼潤地區,而我國的西北地區多屬於半乾旱和乾旱地區。

中國氣候類型分布圖

從降水的季節分布來看,我國東部季風區的降水多集中在夏季,我國的降水主要由夏季風帶來,其中由東南季風帶來的太平洋水汽最多。由於夏季風的不確定性,使得我國東部季風區夏季降水量年際差異極大,從而也使得我國東部地區成為了世界上水旱災害最為頻發的地區。我們知道,根據我國降水雨帶的進退,一般來說,春夏之交時,雨帶位於我國華北地區,在6月中旬至7月中旬份雨帶位於江淮地區,也就是「梅雨」,在7至8月雨帶往北推至華北和東北地區,給我國北方地區帶來降水。

那麼,今年的「梅雨」情況怎麼樣呢?我們知道今年我國長江流域在5月底就進入了梅雨季節,比往年入梅大約早半個月左右,如今時間已經到了7月上旬,江淮地區依舊沒有出梅,梅雨帶依舊停留在我國長江中下遊地區,目前來看今年的梅雨時間已經持續1個月以上。所以,到目前為止今年梅雨的持續時間已經長於梅雨的平均時間,也就是大概1個月左右的時間了。根據目前梅雨帶發展,在7月上旬依舊沒有出梅的希望,預計今年出梅最早會在7月中旬,這樣一來2020年將會經歷一個超長的梅雨季節。

南方洪澇

那麼,梅雨持續時間長,雨帶長時間穩定停留在我國長江中下遊地區,這意味著什麼呢?從分析來看,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很有可能是今年的夏季風較往年偏弱,在與冷空氣交鋒的過程中,難以將雨帶往北推動,使得江淮地區遲遲不能出梅。那麼本該在雨帶北移過程中,下在我國北方地區的雨水,依舊下在了我國南方地區,從而造成「南澇北旱」現象。目前,南方地區的洪澇災害已經大範圍的發生了,我國四川、重慶、貴州、湖北、湖南、江西、安徽等位於長江中下遊地區的省份都受災嚴重。此外,根據「南澇北旱」的規律來看,今年夏季我國北方地區很有可能發生旱災,需要提早做好防禦準備。

中國東部雨帶示意圖

相關焦點

  • 進入7月以來梅雨帶依舊盤踞在江淮地區,今年恐出現「南澇北旱」
    由於夏季風的不確定性,使得我國東部季風區夏季降水量年際差異極大,從而也使得我國東部地區成為了世界上水旱災害最為頻發的地區。我們知道,根據我國降水雨帶的進退,一般來說,春夏之交時,雨帶位於我國華北地區,在6月中旬至7月中旬份雨帶位於江淮地區,也就是「梅雨」,在7至8月雨帶往北推至華北和東北地區,給我國北方地區帶來降水。
  • 梅雨帶位置開始北移,高溫天氣肆虐江南地區,今年有可能提前出梅
    我國的東部地區是世界上季風氣候最為典型的區域,從南到北分布著熱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和溫帶季風氣候這三種季風氣候,每年夏季時,我國東部地區盛行來自海洋的夏季風,給我國帶來豐富的降水,我國東部地區進入雨季。從降水的類型來看,在對流雨、地形雨、鋒面雨和氣旋雨中,我國東部地區降水的主要類型是鋒面雨。
  • 我國江淮地區陸續開始進入「梅雨」季節,今年入梅比往年早
    ,那就是「江淮地區的梅雨」。就我國而言,最著名的準靜止鋒就是位於我國江淮地區和臺灣地區的「梅雨」,每年春季,隨著夏季風(暖氣團)勢力的增強,就會推動雨帶往北移動,春夏之交,雨帶通常位於我國的華南地區,而後,隨著夏季風勢力的繼續增強,雨帶會往北移動。
  • 閏四月加兩頭春,今年什麼時候最熱?三伏天是旱還是澇?
    進入六月,各地氣溫已經普遍超過30℃大關,局部地區有的已經達到40℃。這都熱得讓人受不了,那今年最熱的是什麼時候呢?夏天,最熱的就屬「三伏天」。三伏天,出現在小暑與處暑之間,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又潮溼、悶熱的日子。
  • 今日芒種 | 梅雨帶再度加強 新一輪強降水正在影響我省
    入梅以來浙江暴雨大暴雨頻現浙江自5月29日入梅以來,於29-30日以及6月2日夜裡開始,先後出現兩輪強降雨,衢州和金華、麗水、杭州等部分地區暴雨大暴雨出現頻繁。今日梅雨帶再度加強暴雨「車輪戰」繼續上演6月5日08時40分風雲4A可見光雲圖��受低渦切變和西南急流的影響,今天(5日)浙中北地區和浙西部分地區有大雨暴雨局部大暴雨,其它地區可伴有短時暴雨(預計每小時20~40毫米,最大可達40~55毫米)以及局地 7~9 級雷雨大風等強對流天氣。
  • 極富變化的「江淮準靜止鋒」,決定了我國夏季氣候的基本狀況
    冷暖空氣勢力此消彼長,而每年到了6月的中下旬至7月上旬,往往會出現冷暖氣團勢力相當,導致鋒面在江淮地區來回拉鋸,長時間停留在長江中下遊地區及淮河地區,形成持續1個月左右的陰雨天氣,稱為「梅雨」。準靜止鋒示意圖我們把這種移動緩慢,呈現準靜止的鋒面系統,稱為準靜止鋒,形成「梅雨」天氣的就是「江淮準靜止鋒」,每年梅雨季節,我國的江淮地區就會進入一年中的多雨季節,河流進入汛期,而梅雨過後,暖空氣勢力繼續發展,雨帶被推向華北和東北地區,江淮地區就會進入盛夏伏季。
  • 三次強降水讓安徽省由旱轉澇
    16日—17日我省沿淮淮北部分地區仍有大雨到暴雨,局部大暴雨。瞧瞧,2020年的梅雨威力可不小呢。仔細算一下,今年我省入梅時間早,其中沿江江南6月2日入梅,較常年偏早14天;江淮之間6月10日入梅,較常年偏早11天。入梅以來,人們能明顯感覺到今年梅雨威力不小,自6月2日—14日,降水總量多。
  • 高校獲捐贈排名榜,真是旱的旱死,澇的澇死
    有一句話很適合「旱的旱死,澇的澇死」!不同學校校長們的日常可能是這樣的:土豪高校校長:基建處,科教處,你們是幹什麼吃的?今年的錢怎麼還沒花完,花不掉撤你們的職!平民高校校長:你們不要亂花錢,所有項目我都要親自審核!
  • 6省區部分地區氣象乾旱等級達特旱!這些地方「求」下雨
    入汛(6月1日)以來,長江、淮河流域的雨下不停,汛情牽動人心。然而,我國一南一北兩片區域——東北、華南的降雨卻異常偏少,氣溫偏高,旱情持續發展。這些區域旱情到底有多嚴重,未來是否能求雨得雨?今年汛期,在江南一帶江河水位告急的同時,東北、華南的局地也出現了水位告急的情況,不同的是,前者是水位超警,防汛告急,後者是因為水位不斷下降,用水告急。
  • 今年閏四月兩頭春,啥時候最熱呢?夏季是旱還是澇?看老農怎麼說
    今年是庚子年閏四月,除了這兩個不尋常之外,今年還是個兩頭都是春的雙春年。所以按照民間的一些說法,這樣的年份是非同尋常的。這些不尋常看到的交集在一起,所以截止目前我們已經領略到了今年的與眾不同。雖然今年又是庚子年,又是閏四月,還有什麼兩頭春,但三伏天該來到的還會定時的來到,隨著夏至的臨近,一年之中最熱的季節:三伏天,也距離我們不遠了,農村有句老話叫做夏至三庚入伏,這也是說明什麼時候開始入伏的日子,夏至節氣到來之後的第三個庚日,就是進入三伏天的開始,今年夏至之後的第三個庚日是在7月的16號,那麼從7月16號開始,我們就真正地進入一年之中最為煩悶的三伏。
  • 今年汛情災情呈五大特點,7至8月降水「北多南少」,防汛有四大關鍵
    當前,我國南北方全面進入主汛期,防汛抗洪搶險救災工作處於關鍵階段。國家防總、應急管理部有關負責人3日就當前防汛救災熱點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截至6月30日,全國平均降水量293.9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多7.3%,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第十多。入汛以來,部分縣(市)日降水量打破當地歷史紀錄。二是大江大河汛情總體平穩,中小河流洪水量級大。共有277條河流發生超警以上洪水,長江一級支流綦江發生1951年有資料以來歷史最大洪水。三是山洪地質災害頻發,險情類型多。多地發生山洪地質災害,導致較大人員傷亡。四是颱風前期偏少偏弱,後期可能偏強偏重。
  • 丹丹看天氣|周日梅雨再起 下周后期進入「悶蒸」模式
    今天,陰到多雲依舊是「主打歌」,雖有分散性陣雨,但是,和緩的東南風搭配22~26℃的氣溫,整體體感較為舒適。氣象專家提醒,雨水暫別,梅雨季並未結束。下周,隨著梅雨帶北抬,雨水又會充沛起來。下周一雨水再「添堵」據上海中心氣象臺預報,未來5~7天,梅雨帶在江淮到江南北部一帶擺動,本市仍多降水過程,其中,周日到下周一,本市將再度出現一次大雨過程,並伴有雷電、短時強降水,風力可達7~9級,局部地區的累積雨量可達70~90毫米,小時最大雨強預計有20~40毫米。
  • 今年南通梅雨季「超長待機」,近期仍有降水
    進入7月以來,經常有小夥伴來問,南通什麼時候能出梅?記者從南通市氣象臺了解到,根據目前氣象資料分析,南通本月中旬仍有降水過程,出梅時間暫時還不確定。自6月9日入梅以來,截至7月11日,今年梅雨期已達33天。
  • 澇的澇死、旱的旱死,你是哪一類?
    如今圍繞他們的,只留下了不能出現任何紕漏的工作總結、工作匯報,以及每一天都開不完的花式會議。並不是所有媒體人都是苦逼的,這其中,自媒體是特別的,做得好又要發錢又要造勢,做得不好的也能歡歡喜喜領13薪。吳中區這是一個十分接地氣,且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區域,時代在這裡留下了深深地痕跡,人家園區都建新樓了,你吳中區依舊是杵著多年前的建築。吳中區一大特點是杵著兩座山,名曰東、西山,臨著一片湖名曰太湖。
  • 梅雨帶回來了!餘杭發布暴雨黃色預警信號!氣溫還要降!
    最近幾天的天氣時而放晴有高溫時而下雨潮溼悶熱接下來幾天梅雨帶又回來了,還要降溫!我區發布暴雨黃色預警信號餘杭區氣象局今天9時03分發布暴雨黃色預警信號:受梅雨帶影響,預計今天我區有中到大雨,部分鎮街有暴雨,請注意防範強降水可能引發的山體滑坡、小流域山洪、泥石流和城鄉積澇等次生災害。
  • 遼寧丹東金山鎮降雨302毫米,難道梅雨登陸東北地區了嗎?也不是颱風
    從500百帕高空圖上看,南支高空槽和北支高空槽同位相疊加,高空槽前是一致的西南氣流,相當於南北水汽通道打開。西南季風將南海的水汽,輸送到長江流域,由於南北水汽通道的貫通,西南季風今年第1次直接到達影響我國東北地區。 在我國東北地區,形成大範圍的區域性的暴雨、大暴雨天氣的必要條件是必須有來自海上的水汽輸送。
  • 網絡流行語科普 旱死的旱死澇死的澇死什麼意思什麼梗?
    網絡流行語科普 旱死的旱死澇死的澇死什麼意思什麼梗?時間:2020-04-11 16:49   來源:小雞詞典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網絡流行語科普 旱死的旱死澇死的澇死什麼意思什麼梗? 意思是:乾旱的地方植物都旱死了,下大雨的地方植物都澇死了。現在用來表示相反的兩種情況差距巨大。
  • 浙江出梅時間2020 最新浙江天氣預報 未來7天梅雨帶仍在擺動
    今年入梅早出梅遲,梅雨期相當漫長:達50天!而且多暴雨過程,梅雨量達815毫米,列歷史第二位。  出梅後,馬上高溫來襲。  預計明天開始,杭州進入晴熱、高溫、酷暑、少雨天氣。未來一段時間以午後雷陣雨為主,最高氣溫大部分時間都會超過35℃,最高可達37℃上下。
  • 今年的梅雨為何如此「暴力」?還有多少雨在候場?
    6月18日,進入梅雨季的杭城雨水連綿。裡爾 攝6月17日,浙江入梅。6月19日,是入梅以來降水最兇的一天,浙江多地發布暴雨預警,初來乍到的「梅姑娘」就這樣被扣上了「暴力梅」的帽子。雨究竟要下到什麼時候?還是老套路,梅雨依舊會採取它最擅長的戰術——「車輪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