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南省常德市桃源縣高新區管委會主任羅飛東的手機裡,有一個名為「產業立市重點企業服務微信群」常常活躍在微信首頁。「成員包括所有縣級領導,涉企部門,鄉鎮(街道)、園區主要負責人和重點企業主。遇到困難,只要留言,相關部門會即時回復,並安排專人辦理,還可以直接將問題反映給書記、縣長。」羅飛東介紹。
記者瀏覽這一微信群看到,7月30日,德億眾公司負責人諮詢線下審查施工圖設計事宜,桃源縣高新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一分鐘之內便予以回復,並第一時間出文向市住建局進行申請,一個工作日便完成辦結。
從原先的「來回跑、面對面」,變成手機「點對點、鍵對鍵」,桃園縣以新發展理念為統領,優化營商環境,推動了由「農業大縣」向「工業新秀」嬗變。近年來,這個地處湘西北,擁有近80%農業人口的傳統農業大縣,積極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大力發展電子信息、有色金屬及新材料等主導產業,正裝上嶄新的工業發動機。2019年上半年,全縣第二、第三產業增加值佔GDP的84.4%,是第一產業的5.4倍。
「桃源工業基礎薄弱,縣裡以建設產業園為抓手,優化軟硬環境,以更好地承接沿海產業轉移,增強企業落戶立業吸引力。」羅飛東說,從2013年開始,桃源啟動園區標準化廠房建設,目前已建成投產標準化廠房64.6萬平方米,昔日荒郊,如今已成為功能完備的現代化產業園區,吸納了150餘家企業入駐其中。
「硬環境」的完善提升了桃源的產業承接力,但產業要實現高質量發展還需要創新的推動引領。「產業創新離不開良好的政策環境。」桃源縣委書記周代惠介紹,桃源首先從政策層面構建起一套全方位的激勵體系,從《桃源縣科學技術獎勵辦法》鼓勵技術發明,到《桃源縣幫扶工業企業十條》鼓勵轉型升級等,僅去年一年,桃源縣就兌現各類獎勵、補助資金622.08萬元。
此外,桃源還在科技企業孵化、企業創新平臺與研發團隊建設、貸款融資、招商引資等關鍵環節持續發力,不斷完善創新創業服務體系。以迪文科技、飛沃新能源、新訊信息科技為代表的電子信息、智能製造、大數據等高新技術企業紛紛入駐桃源高新區。目前,全縣高新技術企業達到19家,擁有院士工作站、省級企業創新創業團隊、省級星創天地等科技創新創業平臺19個,省級科技企業孵化器1個,高新產業總產值達到202.33億元。
產業興、富百姓。桃源工業經濟的崛起,不僅成為縣域經濟增長的「新引擎」,也成為解決就業的「聚集地」。越來越多外出務工的老鄉回來了,農村剩餘勞動力也逐漸走出家門,走上企業流水線。
在湖南龍行天下運動用品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裡,工人們正緊張有序地忙碌著,一雙雙運動鞋經打樣、裁剪、裝配和縫合等程序後,從這裡銷往全國各地。「這裡的工人90%都是本地老鄉,其中還有60多位是建檔立卡貧困戶。」龍行天下董事長龍樹初介紹,從2015年至今,公司已先後招用200餘名農村貧困勞動力。
桃源縣就業服務中心主任商萬勇介紹,在桃源高新區現有的67家規模企業中,本地農民佔員工75%以上,成為園區發展主力軍。「桃源每年通過『春風行動』等招聘活動,將崗位送到農民家門口,今年舉辦的6場招聘會上,超過3200人與企業達成就業意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