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時候開始都不晚」。這句話,放在65歲的鄭正身上,卻是再合適不過。
去年12月,英語零基礎的他,參加了一個英語培訓冬令營。半年後,他已能用英語流利地演講,還「啃」掉了大半本教材,做了三大本筆記。
每天,他要花五六個小時學英語,切菜時、打掃時、開電瓶車時、早晚散步時,甚至洗澡時,他都在念。
「嘴巴不能停。」老鄭說。
一次冬令營
大伯愛上學英語
老鄭是福建人,2007年跟隨子女來嘉興定居。
昨天下午3點多,錢江晚報記者在嘉興一家英語培訓機構見到了他。老鄭戴著副老花鏡,正在自習。
「我的英文名叫Jack。」他說。
翻開筆記本,老鄭給記者大聲朗讀了一段文章《What is English》(《什麼是英語》)。雖然發音不是很標準,但他的聲音抑揚頓挫,還配合著手勢,看起來非常自信。
老鄭說,自己上次接觸英語,還是50年前。去年12月,某英語培訓機構組織學員去上海參加冬令營,老鄭閒著沒事,心想去體驗一下。
沒想到,上海之行讓他瘋狂地愛上了英語,「中國很多學生都是學『啞巴英語』,但是培訓後,我找到了自信,也有激情能張嘴大聲說。」
冬令營結束後,他一周來上6節英語課,成了培訓機構年齡最大的學員。
他說學習英語
能讓自己格局變大
很多人都有疑問,65歲了,這麼辛苦學英語幹嘛?
「英語是門語言,是工具,也是個技能,我想證明老年人也能學好英語,而且學好了英語能有很大用處。」老鄭說,把學英語作為愛好,好處多多。
首先,可以鍛鍊身體,「老年人在家看電視、打麻將等很容易得病,學英語要開動大腦、增強記憶力,不容易得老年痴呆。」
另外,能培養愛學習的良好家風,「爺爺奶奶愛學習、愛讀書看報,孫輩也會看樣學樣,我在家裡放英語MP4,現在5歲的小外孫女都學會幾句英語對話。」
最重要一點,老鄭覺得,語言是溝通的橋梁,學會英語,世界會寬廣很多,「出國旅遊、看英語的電視、報紙也都不成問題,格局會變大。」
利用一切空閒學習
他期盼成為G20志願者
除了上課,老鄭每天都要花上五六個小時自學英語。
「我的學習方法,就是利用一切零碎時間學習。」老鄭介紹,他切菜時還在記單詞,接送外甥女上幼兒園路上的40分鐘內能記住5個句子,早晚散步、打掃甚至洗澡時,他都大聲誦讀英文演講稿。
他每周還堅持去秀洲公園的英語角,和年輕人一起交流、誦讀文章,還開玩笑說,「別說颳風下雨了,下刀子我都去,要學好英語,嘴巴就不能停。」
老鄭打算,把課本上的文章都「消滅」掉後,去參加全國英語四六級考試,看看學習水平到底怎麼樣。
「活到老學到老,人老了也要有精神追求。」老鄭說,這是他半年多從學英語中體悟到的,「有機會的話,我還想做G20志願者,給老外介紹我們美麗的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