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必須發揚黨執政興國的根本優勢

2020-12-19 新華網客戶端

   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是新的歷史時期黨的思想理論建設的光輝文獻。講話科學總結了95年來黨的偉大貢獻、歷史經驗,深刻揭示了黨執政興國的基本規律和獨特優勢。學習領會講話精神,我們清醒地認識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特徵是黨的領導,而黨領導我們事業取得成功的關鍵在於擁有無與倫比的根本優勢。偉大貢獻得之於根本優勢,寶貴經驗凝結著根本優勢,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必須發揚以下幾方面黨執政興國的根本優勢。

   一、徹底的人民性質

   人民立場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立場,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區別於其他一切政黨的根本標誌。黨的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黨與人民風雨同舟、生死與共,始終保持血肉聯繫,是黨戰勝一切困難和風險的根本保證。

   世界各國政黨或多或少都在刻畫自己的人民性質、家國情懷。比如,美國歷屆總統發表就職演說,都會把自己的執政生涯與「服務人民」掛靠在一起。理察·尼克森就曾在美國國會山激昂陳辭:「如果政府必須做什麼,就必須與人民一起做」;「沒有人民,我們一事無成;與人民在一起,我們無往而不勝」。但是,由於特殊的出身背景、階級基礎、價值訴求,資產階級政黨從未將人民需要定位為自身核心利益。在他們眼裡,人民只是「選民」,只有在選舉、施政過程中才被當成一個政治符號反覆利用,藉此證明自身「合法性」的同時掩蓋黨派、集團的利益動機。英國是政黨政治的發源地。託利黨出身於土地貴族和上層英國教徒階層,而輝格黨也以「古老而傲慢」的地主貴族為自己的主要階級基礎。脫胎於此的保守黨、自由黨以及後來新出現的工黨,只不過在自己的政治主張中又更多地反映出新興資產階級的訴求。政黨政治的早期圖景,折射出一切資本主義政黨的本質特徵:政黨與全體人民分離,黨性與人民性割裂。

   與資產階級政黨不同,中國共產黨孕育、誕生於人民特別是底層大眾、無產階級之中。作為無產階級先進分子的聯合體,中國共產黨與生俱來地擁有人民性質。隨著黨和人民事業的不斷壯大,這種性質愈益徹底而深刻。因此,徹底的人民性質是中國共產黨的獨特稟賦、天然優勢。這種「徹底性」集中表現在:

   其一,始終堅定地站在人民立場上。95年來,黨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視自己為人民一份子,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以人民為中心,尊重人民主體地位,堅持「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真正的英雄」;黨將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期待作為自己的奮鬥目標,傾聽人民呼聲,順應人民需求,把人民群眾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作為衡量一切工作的根本標準。

   其二,全心全意地代表人民利益。黨的二大通過的黨章將黨規定為「無產階級從事革命運動的急先鋒」。黨的十二大通過的黨章中黨的性質被表述為:「無產階級的先鋒隊」。黨的十六大重新審視黨所處的歷史方位和所肩負的時代使命,與時俱進地深化、升華自身的使命:「中國共產黨既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又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相反,資產階級政黨的核心利益永遠停留在貴族、富人、精英和政黨自身。為了政黨、集團利益,他們可以罔顧「最廣大人民」。美國第四任總統詹姆士·麥迪遜曾這樣概括美國的「黨爭」:「就是一些公民,不論是全體公民中的多數或少數,團結在一起,被某種共同情感或利益所驅使,反對其他公民的權利,或者反對社會的永久的利益和集體利益。」

   其三,無私地為人民奮鬥、犧牲。工人階級的政黨不是把人民群眾當作自己的工具,而是自覺地認定自己是人民群眾在特定歷史時期為完成特定的歷史任務的一種工具。持續奮鬥在95年波瀾壯闊的歷史進程中,中國共產黨緊緊依靠人民,為中華民族作出了偉大歷史貢獻,實現了中國人民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強起來的偉大飛躍。為了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中國共產黨甘於奉獻,不怕犧牲,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這種光輝品格、政治定力,是任何資產階級政黨都無法複製的精神資源。

   徹底的人民性質決定了中國共產黨的先進性、純潔性,因此也內在地鞏固了黨長期執政的正當性、必然性。與人民在一起,黨便擁有了不竭的力量源泉;而一切為了人民,革命、建設和改革便獲得了永恆的價值支撐。

   二、科學的民主觀念

   民主即人民當家作主,這是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核心理念和根本方法。發揚人民民主,建設民主政治,把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有機統一起來,構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鮮明特色。

   歸納起來,當代中國民主的典型形態有三個:選舉民主、協商民主和黨內民主,三者有機結合、相互統一,科學而完整地演繹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內涵、主題和價值。

   不可否認,千百年來,西方國家一直在為「民主」的實現形式探索、創新,三權分立、多黨制、代議制、普選制……如是等等。然而,實踐證明,形式上的繁文縟節並未能傳達這一制度建設的原旨初衷。法國思想家皮埃爾·貝爾談到古典民主榜樣雅典時說:公民大會喧鬧不已,派系撕裂城邦,暴烈無知群氓將最有智慧的公民判刑。柏克也曾詛咒法國「純粹民主制將是世界最無恥的東西」。事實上,西方思想家、政治家從未停止過對「民主」的反思和詰問,從柏拉圖到哈耶克,談起「民主」都有一副憂鬱表情。當然,民主暴露出來的消極面不完全來源於這一制度本身,它本質上是資本主義政治弊端即「維持少數人利益」在民主這一形式上的暴露。因此,馬克思曾把資本主義制度下的選舉比喻成「蹺蹺板遊戲」,認為它只不過是為資產階級政治代表輪流統治提供機會。「對於選民來說,選舉僅僅是讓被壓迫者幾年一度選擇新的壓迫工具」。

   很明顯,把西方民主當作普世原則、治國聖方,是缺乏實踐認知和歷史常識的表現。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現民主的形式是豐富多樣的,不能拘泥於刻板的模式,不能說只有一种放之四海而皆準的評判標準。中國開創了「人民民主」的新篇章,從而讓「民主」從觀念到實踐都呈現出科學和理性。揆諸事實,人民民主的科學性質突出地表現在:

   其一,尊崇人民的真實意志。一方面,通過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人民能夠參加選舉、投票以行使權力;另一方面,重大決策前在人民內部各方面進行充分協商,儘可能就共同問題取得一致意見,集思廣益、凝聚共識。選舉民主與協商民主的結合、統一,實現了對民主理念和方法的建設性創新。西方推崇的一人一票制度,不僅會因政黨、院外遊說集團的操縱而失真,而且這一制度本身在邏輯上就有著無法自我修復的紕漏:從經濟學角度看,投票即參與公共政治,必須在信息對稱狀態下完成;選舉人投票前應當採集信息即對被選舉人或即將決策的重要事項的背景、價值和風險進行充分的了解和評估,而這種了解和評估需要時間、精力和資金即成本。由於無人支付這些成本,選舉人便可能出現「不投票」、「亂投票」等行為;從數學和統計層面分析,簡單的數學歸納並不能反映政治決策的複雜動機和訴求,即使使用大數據結果,也只能呈現事物彼此間的關聯程度而非確切的因果關係。投票率、得票率有時候反映了公民的真實意志,有時候卻又掩蓋了他們對國家事務的本來意願和理性判斷。這種把複雜政治簡單化的結果是,一些人投完票便後悔不迭,一些人的合理訴求被數據假象無情否決。美國當代史學家雅克·巴爾贊這樣評價西方選民:「他們對自己政府形式大吹大擂,但對他們自己選出來的領導人卻只有鄙視。」用政治學方法觀察,公民參與政治的前提是他們要具備公共立場、大局觀念和政治興趣。個人念頭的集合併不自然形成公共需求,私人利益的相加也不一定等於公共利益。人人享有的均等權利一定是體現在他們不可剝奪或損害的根本權益上。這種權益不一定依靠親自參與來實現。如果因不了解情況、沒有相關經驗作依據投票而形成錯誤決策,事實上便可能構成對人權的踐踏。希特勒高票當選為納粹德國最高領導人,對全世界來說難道不是一個沉痛教訓麼?

   其二,凝聚社會發展合力。反覆協商、真誠溝通,把不同地區、不同階層、有著不同訴求的利益主體發動起來,彼此傾聽、深度交流、綜合分析,相互包容、相互理解,共商國是,這便從根本上規避了紛擾、扯皮和「多數暴力」。亞當·斯密說過:「人們所以要參與公共事務的管理,主要是因為參與公共事務的管理可以取得重要地位,所以,國內派別活動和野心活動,就在於此等領袖人物不斷地互相攻擊別人的重要地位,保衛各自的重要地位」。一語道破西方政治的奧秘。

   其三,謀求治理效用最大化。人民民主的要義在於,在人民當家作主的同時,黨依靠人民帶領人民不斷創造,不斷發展,不斷進步,共同邁向更加幸福、美好的未來。制度好不好,效果說了算。改革開放30多年,中國經濟已穩坐世界第二的交椅。因之,毫不誇張地說,人民民主是汲取民智、涵括需求最廣的制度,是摩擦係數、交易成本最低的制度,是認同基礎、發展效率最大的制度。

   科學的民主觀念是中國共產黨在執政興國過程中逐步形成的思想成果,它吸收了西方民主思想的精華,更展現了中國實踐的經驗和智慧。這種觀念的實踐和完善,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標誌,也是中國共產黨人和中國人民為人類更好社會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國方案的關鍵成果之一。

   三、一貫的信仰追求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夠完成近代以來其他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艱巨任務,就在於始終把馬克思主義作為自己的行動指南,並堅持在實踐中不斷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這使得我們黨得以擺脫以往一切政治力量追求自身利益的局限,以唯物辯證的科學理論和無私無畏的博大胸懷領導和推動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不斷堅持真理,修正錯誤。

   中國共產黨1921年宣布成立,它的第一個綱領便是宣稱要組織工人、農民、士兵推翻資產階級政權,建立無產階級政府,廢除資本主義所有制。儘管在綱領中沒有明確的文字說明指導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但從綱領的內容看,它完全是以馬列主義階級鬥爭理論和共產主義未來追求作為自己的行動指南。這種情況同樣反映在中共七大召開之前的黨章、黨綱及其他文獻中。

   馬克思主義是立黨立國的根本指導思想和堅實思想基石。它對中國共產黨的長久指導意義表現在:首先,它賦予黨以理想信念。馬克思描述了共產主義的美好願景,揭示了社會主義不可避免地取代資本主義這一歷史規律。「革命理想高於天」,對共產主義遠大理想的執著追求成為中國共產黨人的思想底色和精神之鈣。其次,它闡明了黨的核心價值:實現人的全面而自由的發展,追求人類的徹底解放,追求物質豐富、文化燦爛、身心自由、社會和諧的美好狀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對這一價值的階段性表達,為每一個共產黨員確立了心靈坐標和行為尺度。第三,它確立了中國共產黨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馬克思主義哲學即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闡述了人與自然、人與歷史、生產力與生產關係、上層建築與經濟基礎、實踐與認知等關係,揭示了自然界與人類社會矛盾運動和不斷發展的基本規律,從而使共產黨人找到一把開啟自然奧秘和人類社會發展機理的金鑰匙,找到一套認識和改造世界的科學工具。

   近代以來,西方資本主義國家一直重視價值體系的構建與闡發。美國《獨立宣言》第二部分重點強調了自然權利和主權在民思想,倡導人人生而平等;法國《人權宣言》吸收18世紀啟蒙學說和自然權力思想,聲言「人生來就是而且始終是自由的,在權利方面一律平等」。由此發端,「自由、平等、博愛」、「民主、自由、人權」的口號不絕於耳,儼然成為西方世界價值宣言的共同追求。然而,事實並不那麼簡單。西方政治中的選舉驅動、匆忙承諾現象讓眼前利益主宰了政客和選民的動機和選擇;兩黨輪替或多黨爭鋒以及由此誘發的激烈黨爭,把共同價值急劇地異化、分解為種種相互矛盾、對抗的派別版本,社會思潮不僅多元,而且分裂;由於沒有一個主體對國家、民族的未來負起完整責任,國家藍圖、民族願景往往碎片化為個人夢想、企業追求。一個有趣的悖論是:如果兩黨或多黨價值觀趨同或一致,那麼,政黨競爭和輪替便毫無意義;如果兩黨或多黨沒有共同利益或政治觀點相左,那麼,每一次輪替必然是對社會共同價值的撕裂和顛覆。「否決型」政體、「對抗型」民主實質上是由集團私利而誘致的變態政治。

   中國共產黨95年曆程以其成功實踐,超越了西方政黨政治的上述悖論。黨成功執政67年並將長期執政,關鍵在於它擁有並珍視支撐、引領自己不斷前進的思想法寶、精神源泉,即對馬克思主義虔誠而執著的信仰。一貫的信仰追求,使黨能夠始終以篤定的政治信念為偉大事業持續奮鬥,不忘初心,敬終如始,一屆接著一屆幹,一代接著一代傳,「一張藍圖繪到底」;能夠讓黨的理想、信念、宗旨在凝聚全黨力量的同時團結全體中國人民;能夠賦予執政理念和方式以科學、穩定、可持續性,從而保證執政效應的最大化。

   四、非凡的自我革新

   中國共產黨是用科學理論和鐵的紀律武裝起來的馬克思主義政黨,自我淨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是黨的優良傳統和重要政治優勢。從革命戰爭年代支部建在連上、確立黨指揮槍的原則,到現在思想建黨與制度建黨相結合;從延安整風到黨的十八大以來的「群眾路線」、「三嚴三實」、「兩學一做」教育實踐活動,黨一直以自我革命的非凡勇氣,同一切弱化先進性、損害純潔性的行為作鬥爭,錘鍊黨性,修正錯誤,與時俱進。

   革新的目標在於完善。惟其完善,方可堅持。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和完善黨的領導,是黨和國家的根本所在、命脈所在,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堅持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本質特性,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堅持和發揚黨的優良傳統作風,用零容忍的態度反腐倡廉、拒腐防變,構成黨的建設的主題和重點。黨和人民的事業發展到什麼階段,黨的建設就要推進到什麼階段。黨牢牢把握自身建設基本規律,不斷推進新時期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以問題為導向,以使命為引領,經受四大考驗,克服「四大危險」,從而確保黨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

   看看西方政黨。它們大多圍繞競選而聚合,依靠政治興趣而抱團。雖然他們競選時提出理論綱領、競選政策,但大多為競選目標所局限,雖然雄心勃勃、熱血沸騰,但是他們不管長遠和根本,每年召開的黨的代表大會的核心任務只是選舉動員。他們主張開放建黨,因而大多沒有嚴格的黨員標準和入黨門檻,想來就來,說走就走。英國保守黨交幾塊英鎊便能入門,美國兩黨只要投他一票就成它的人,而法國一些政黨往往是發一個公告,周六巴黎第幾大街,路過的行人想入黨就在桌子上籤個字。德國現在搞項目制黨員,以單個活動為載體吸引「短期」黨員。雖然一些黨派也有制度、紀律和處分規定,但大多西方政黨組織關係鬆散,只依靠少數政治精英和政黨領袖進行組織運作,不強調黨內成員之間的一致性和整體性,甚至根本不重視基層黨員。美國的民主黨、共和黨,加拿大的自由黨和進步保守黨等等莫不如是,頭重腳輕,不接地氣。

   中國共產黨通過黨的建設的偉大工程實現了自我革新,其獨特方法和非凡意義表現在:與時俱進、堅持不懈地推進理論創新和思想政治教育,黨因之而找到了為偉大事業奮鬥的動力機制;持續深化組織建設特別是把黨的支部延伸到社會每一根神經末梢,黨的領導便擁有了廣泛、可靠的響應體系;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強調「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使黨獲得了祛病療傷、激濁揚清的糾錯能力;治國理政的生動實踐特別是經受長期執政、改革開放、外部環境等嚴峻考驗,使黨逐步積累、不斷磨礪、持續升華自身的執政素質。「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中國共產黨以「先鋒隊」、「戰鬥堡壘」、「先鋒模範」定位、造就自己的組織和黨員,因而讓自己始終葆有卓越的能力和品質,始終能夠對時代問題和挑戰作出正確的解答和回應,始終具備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資格和條件,而這一切,恰恰是黨徹底走出「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這個執政周期率最可靠的保障。

   (作者:北京日報社黨組書記、社長)

相關焦點

  • 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的根本遵循
    新華社記者 謝環馳/攝昨天的成功不代表永遠成功,過去的輝煌不等於永遠輝煌。只有時刻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才能在新時代善作善成、一往無前,贏得光明未來。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反覆提醒全黨,共產黨人必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永遠奮鬥,不要忘了中國共產黨是什麼、要幹什麼這個根本問題。
  • 《不忘初心 繼續前進》第一集舉旗定向心得體會 觀後感
    論專題片《不忘初心 繼續前進》在本市黨員群眾中引起強烈反響  天津廣播網10月6日消息:七集政論專題片《不忘初心繼續前進》5日開始在中央電視臺播出,本市廣大黨員群眾積極收看,並紛紛表示,在黨的十九大即將召開之際,這部政論片進一步鼓舞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鬥
  • 專題片《不忘初心 繼續前進》心得體會 觀後感多篇
    近日,七集電視政論專題片《不忘初心 繼續前進》在中央電視臺連續播出,全景展現了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真實展示了五年來我國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生動實踐和巨大成就。連日來,這一專題片引發了收視熱潮,引起了各地幹部群眾的廣泛熱議。那麼《不忘初心 繼續前進》心得體會觀後感怎麼寫?閩南網小編為你整理,歡迎閱讀借鑑。
  • 習近平說的不忘初心是指什麼?
    他強調,面向未來,面對挑戰,全黨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繼續前進。  黨建網微平臺梳理摘編習近平講話的部分內容,與大家一同學習分享。  (一)堅持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就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當代中國實際和時代特點緊密結合起來,推進理論創新、實踐創新,不斷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推向前進。
  • 如何理解「不忘初心、繼續前進」?
    本課對象:廣大黨員幹部 本課目的:通過對習近平總書記「不忘初心、繼續前進」要求的解讀,使廣大黨員幹部深刻理解「不忘初心、繼續前進」的重大意義,不迷失方向,不忘記使命,在歷史性考試中繼續前進。 習近平總書記在七一講話中從八個方面強調「不忘初心」,告誡全黨:「面向未來,面對挑戰,全黨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繼續前進。」
  • 不忘初心 繼續前進 加快推動集團公司改革發展
    只有牢記宗旨,不忘初心,擰緊「總開關」,才會使群眾跟黨走,才會牢固我們黨的執政地位,才會使我們先烈的血不白流。中航光電黨委書記 趙勇:井岡山鬥爭歷程告訴我們,在順境中堅定信念難,在逆境下堅定信念難上加難,必須緊緊抓住黨性這個關鍵。
  • 不忘初心 繼續前進七集心得體會多篇 《永立潮頭》觀後感
    近日,七集政論專題片《不忘初心 繼續前進》在中央電視臺連續播出,全景展現了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真實展示了五年來我國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生動實踐和巨大成就。(人民網 10月10日)  從《舉旗定向》、《人民至上》,到《攻堅克難》、《凝心鑄魂》,從《強軍路上》、《合作共贏》到《永立潮頭》,七集政論專題片《不忘初心 繼續前進》以堅定方向不忘初心,到人民至上執政為民,再到改革引領攻堅克難,既充分表現了黨中央繼往開來、逐夢前行的勇氣、擔當和智慧,更是全景展示了中國共產黨人不忘初心、砥礪奮進的壯闊徵程,生動講述了五年以來打動世界、激蕩人心的中國故事
  • 不忘初心 繼續前進:全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
    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即日起推出「八論全面從嚴治黨」 系列特稿,對全面從嚴治黨的新戰略、新思想、新舉措、新亮點進行系統梳理,實事求是、全面深入回答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在「趕考」路上的重大課題。 「治國猶如栽樹,本根不搖則枝葉茂榮。」 治國理政,什麼才是根本?習近平總書記的回答是,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是根本。
  • 人民網評:執政興國七十載,砥礪初心正其時
    這一重要講話,體現出黨中央對此次學習教育活動的深謀遠慮和系統謀劃,具有很強的政治性、思想性、針對性、指導性,是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的根本指針,是新時代加強黨的建設的綱領性文獻。理想信念之火點燃,並非就此永不熄滅,需要不斷補給「燃料」、撥亮「燈芯」。
  • 習近平:全黨必須始終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在新時代把黨的自我革命...
    ■ 我們黨要求全黨同志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就是要提醒全黨同志,黨的初心和使命是黨的性質宗旨、理想信念、奮鬥目標的集中體現,越是長期執政,越不能忘記黨的初心使命,越不能喪失自我革命精神,在新時代把黨的自我革命推向深入,把黨建設成為始終走在時代前列、人民衷心擁護、勇於自我革命、經得起各種風浪考驗、朝氣蓬勃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
  • 把發展作為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
    把發展作為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 2018年02月02日 07:36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陸航 字號 關鍵詞:社會發展;中國;延安大學政法學院;社會主要矛盾
  •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心得體會20篇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心得體會4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是激勵中國共產黨人不斷前進的根本動力,是不斷鞏固黨的執政根基的現實需要,是答好新時代考卷的必然要求。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貫穿黨的革命、建設、改革全過程,是中國共產黨人繼承和發揚優良傳統,向著美好未來和最高理想前進的永恆主題和力量源泉,要時刻堅守共產黨人的這一精神家園。  一、它是激勵中國共產黨人不斷前進的根本動力。
  • 2017國考申論熱點:不忘初心 繼續前進
    2017國考申論熱點:不忘初心 繼續前進 2016-09-06 17:53:08| 來源:廣東中公教育
  • 深刻認識「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重大意義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和我們黨在全國執政第70個年頭之際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正當其時,意義非凡,充分體現了我們黨堅定不移全面從嚴治黨,不斷提高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的堅定信心和決心。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我們黨在全國執政第70個年頭的重要時刻,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攬偉大鬥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作出的重大部署,體現了我們黨堅定不移全面從嚴治黨,不斷提高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的堅定信心和決心。
  • 專題片不忘初心繼續前進第二集人民至上心得體會、觀後感
    10月5日開始,七集政論專題片《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在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播出了第一集《舉旗定向》、第二集《人民至上》,引起我市各界幹部群眾尤其是廣大機關黨員幹部的強烈關注,大家通過電視、網絡等多種形式觀看後認為,在黨的十九大即將召開之際,這部政論專題片的推出,極大地鼓舞了幹部群眾的信心,提振了幹事創業的精氣神。
  • 主題教育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基礎知識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基礎知識1.初心和使命 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 6.主題教育對象 黨中央決定,以縣處級以上領導幹部為重點,在全黨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 7.永恆課題、終身課題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是加強黨的建設的永恆課題,是全體黨員、幹部的終身課題。
  • 學習習近平同志關於「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重要論述
    習近平同志在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向全黨鄭重發出「不忘初心、繼續前進」的偉大號召,並結合黨和國家正在做的事情對此作了全面闡述。在黨的十九大上,「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上升為大會的主題。習近平同志深刻指出:「不忘初心,方得始終。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這個初心和使命是激勵中國共產黨人不斷前進的根本動力。」
  • 開展好「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的四個維度
    作者:徐川、餘聰(分別系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黨總支書記、浙江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中國計量大學研究基地研究員)在中國共產黨成立98周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的重要歷史節點,黨中央在全黨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動員和激勵全黨同志牢固樹立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價值理念,更加自覺地為實現新時代黨的歷史使命而努力奮鬥
  • 專題片《不忘初心 繼續前進》主要內容簡介 七集名字
    【聚焦十九大】專題片《不忘初心 繼續前進》收官  中新社北京10月12日電七集政論專題片《不忘初心 繼續前進》11日晚在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收官。當晚播出的第七集《永立潮頭》指出,中國共產黨長盛不衰的重要原因之一,就在於她始終牢記宗旨和使命,增強自我淨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
  • ...群眾組織力、社會號召力「四力」特點 全面提升黨執政興國的...
    摘要:增強黨的政治領導力、思想引領力、群眾組織力、社會號召力,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統一全黨的意志,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將「四力」看作一個緊密聯繫、相互促進的有機整體,統籌兼顧,科學推進,全面提高;同時,又要結合「四力」不同的特點,有針對性地加強各自領域的能力建設,切實形成黨執政興國的強大領導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