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增強黨的政治領導力、思想引領力、群眾組織力、社會號召力,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統一全黨的意志,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將「四力」看作一個緊密聯繫、相互促進的有機整體,統籌兼顧,科學推進,全面提高;同時,又要結合「四力」不同的特點,有針對性地加強各自領域的能力建設,切實形成黨執政興國的強大領導力。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不斷增強黨的政治領導力、思想引領力、群眾組織力、社會號召力,確保黨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強大戰鬥力,是推進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題中應有之義,更是黨的建設的必由之路。只有深刻認識並著力強化這「四力」,才能夠確保黨在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進程中始終成為堅強領導核心。推進「四力」建設,既要統籌其一體性,又要兼顧各自特性,更好全面提升黨治國理政的強大領導力和從嚴治黨的必然性。
把握其居於統領地位的特點不斷增強黨的政治領導力
政治是統領一切的靈魂。講政治是每個政黨的生命線,也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根本要求和必由之路。
政治領導力是黨對各種政治力量、政治現象的正向影響力。它主要體現為把控方向性、原則性、根本性問題的能力及其運作的效果,實際上就是在這些問題上表現出來的政治定力、政治導向和政治引領力。
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處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地位。因而,增強黨的政治領導力居於統領地位,是確保黨始終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根本所在。
用好政治領導力就能夠達到綱舉目張的效果。如果政治領導力弱化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就會偏離正確的方向,思想引領力、群眾組織力和社會號召力也就無從談起。
增強黨的政治領導力是一項系統工程,也是一項戰略工程,黨員幹部尤其是黨的高級幹部的政治能力是黨具有強大政治領導力的關鍵所在。
黨的領導的執行主體是各級領導幹部,黨的政治領導力與領導幹部的政治能力具有內在統一性,增強黨的政治領導力要求領導幹部不斷加強政治歷練,提高政治能力,擔負起黨和人民賦予的職責使命。
領導幹部提高政治能力,要在提高政治勝任力上下功夫,自覺把講政治融入黨性鍛鍊全過程,始終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善於從政治上觀察和處理問題,遇事多想政治要求,辦事多念政治規矩,處事多想政治影響,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要做到政治信仰不變、政治立場不移、政治方向不偏,始終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切實具備相應的政治領導力。
把握其基礎工程的特點不斷增強黨的思想引領力
思想引領力是鞏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的引導能力,也是黨的生命力和戰鬥力的重要基礎。
思想引領力主要體現為黨推進理論創新的能力以及在此基礎上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頭腦、統一思想、指導實踐、抵禦錯誤思潮的能力。
黨之所以能夠不斷歷經艱難困苦創造新的輝煌,很重要的一條就是始終重視思想建黨、理論強黨,堅持用科學理論武裝廣大黨員幹部的頭腦,使全黨始終保持統一的思想、堅定的意志、強大的戰鬥力。
思想走在行動之前,思想是行動的先導,增強黨的思想引領力,是建設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的首要任務和必然要求。如同黨的思想建設在黨的建設中居於基礎地位一樣,黨的思想引領力在黨的領導力體系中也相應地居於基礎地位。
增強黨的思想引領力是基礎工程,為政治領導力運籌帷幄提供理論指導,為群眾組織力和社會號召力開拓前行提供方向,為加強黨的建設偉大工程提供精神支柱和政治靈魂,也是保持黨的團結統一的思想基礎。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對增強黨的思想引領力提出更高要求,應以時不我待的使命感、緊迫感,掌握規律性、選準發力點,在不斷增強黨的思想引領力上下真功、求實效。
要把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首要政治任務,堅持不懈用這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最新成果武裝全黨,不斷提高全黨的理論思維能力和思想政治水平;要增強全國各族人民對新時代黨的指導思想的高度認同和行動自覺,增強全社會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要始終堅持問題導向,圍繞我國發展和黨治國理政面臨的重大現實問題、重大思想理論問題、人民群眾關心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持續拓展理論新視野、作出理論新概括,積極引領時代發展,凝聚思想共識。
要立足於時代、立足於實踐,深化理論研究、講好黨的故事、推進話語創新,做到為黨的建設實踐發聲、為時代發聲,回應黨的建設的需要和關切、回應時代發展的需要和關切,從黨的建設的實踐中、從時代的發展中尋找黨建話語創新的源泉、動力與支撐,將黨與時俱進的精神和品格貫穿於黨建話語塑造的全過程,不斷增強黨的思想引領力。
把握其推動實踐發展的特點不斷增強黨的群眾組織力
群眾組織力是黨依靠群眾、動員群眾和組織群眾進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鬥爭的能力,是黨長期執政能力和國家治理能力的具體體現。
緊緊依靠群眾、積極發動群眾、有效組織群眾歷來是黨的政治優勢,是黨的群眾路線的重要體現,直接關係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落實和工作成效。
新時代黨的群眾組織力主要體現為黨依靠群眾、發動群眾、組織群眾推進「四個偉大」、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能力。
增強群眾組織力,是黨對群眾作用、群眾工作的深刻認識和精準把握,是新時代推動改革發展的堅實基礎和力量源泉。
提升群眾組織能力是加強黨的政治領導力、思想引領力和社會號召力建設的重要任務和內在要求。政治領導力的根本要求就是提高為人民服務的能力,群眾是思想引領和社會號召的主要對象,只有組織群眾的能力提升上去了,才能更好實現思想引領和社會號召。
群眾組織力的提升需要適應新形勢下群眾工作新特點新要求,深入做好組織群眾、宣傳群眾、服務群眾工作,虛心向群眾學習,誠心接受群眾監督。
要自覺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以群眾需求為導向,以群眾呼聲為信號,自覺為群眾辦實事、解難事、做好事,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幫助群眾解決好生產生活中存在的各種困難,做人民群眾滿意的事,做出群眾滿意的實績。
要緊緊相信群眾、發動群眾、凝聚群眾、依靠群眾,不斷激發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引導和發動群眾積極投身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事業,不斷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促進社會和諧進步。
把握其重要目標指向的特點不斷增強黨的社會號召力
號召力就是生命力,黨在偉大鬥爭中形成的號召力是激勵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奮勇前進的強大精神力量,充分展現出黨的意志和主張與人民利益的一致性。
黨的社會號召力主要體現為黨對社會各個階層、不同群體、各方力量的號召能力,這種號召能力具體體現為影響能力、動員能力、引導能力和凝聚能力等。
黨強大的社會號召力是由黨的性質、宗旨、綱領、路線及作風和形象等決定的,是由黨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和使命決定的,是黨在長期革命、建設和改革實踐中鍛造出來的。
黨的社會號召力是提升黨的政治領導力、思想引領力和群眾組織力建設的精神動力和源泉保證。
只有不斷增強黨的社會號召力,黨才能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找到最大公約數,畫出最大同心圓,凝聚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磅礴力量。
增強黨的社會號召力,要適應當今社會思想多樣化、利益多元化、就業方式和生活方式多樣化的新特點,用共同價值追求和奮鬥目標感召鼓舞人,用偉大鬥爭精神激發迎接挑戰的豪情壯志,用偉大事業點燃創造美好生活的激情,用偉大工程提供事業發展的堅強保證,用偉大夢想匯聚勠力復興的磅礴力量。也就是說,要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以科學理論引領社會,以人民立場凝聚社會,以使命擔當贏得社會,以黨內生態帶動社會,以理想信念團結社會。
同時,還應根據資訊時代群眾心理與思維方式的變化,創新政治傳播的話語表達方式,加強輿論引導,通過軟性價值滲透增強黨的社會號召力,最廣泛地動員社會力量,創造性地全面提升黨的社會號召力。
總之,增強黨的這「四種」能力,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統一全黨的意志,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將「四力」看作一個緊密聯繫、相互促進的有機整體,統籌兼顧,科學推進,全面提高;同時,又要結合「四力」不同的特點,有針對性地加強各自領域的能力建設,切實形成黨執政興國的強大領導力。
作者:陳慶修 言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