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盛唐邊塞詩,看唐代詩人的風骨,探索唐代詩人任俠尚武的精神!

2020-12-16 瀚史輝文

唐朝和宋朝是中國歷史上,文化最為鼎盛的兩個朝代,出現了唐詩和宋詞兩種風格不同的文學體式。唐朝的文人形象也大不同於唐以後的文人形象,我們讀唐詩感受到的是文人「白馬少年」的形象,在唐以後的作品裡,這種感受越來越少,文人形象變成了「文弱書生」。

唐詩中的「邊塞詩」最能體現唐朝文人尚武的特質。邊塞詩是唐詩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全唐詩》五萬餘首詩歌中有兩千多首是邊塞詩。邊塞詩是以邊塞生活為主要題材,涵蓋戰爭、和平、愛國、獻身、邊塞、風光、民族、軍政、思鄉、親情、牽掛等諸多方面。

唐代的邊塞詩代表了唐詩的最高成就,無論在文學藝術價值還是在歷史研究價值上都佔有很重要的地位,是我們研究唐代文人思想、唐代歷史戰爭最珍貴的文獻。邊塞詩可以說是唐詩中地位最高的,最能體現「盛唐之音」、「盛唐氣象」。唐朝著名的詩人幾乎都有寫過邊塞詩。

中國古代的知識分子多尊奉儒家思想,但是唐代的知識分子卻並不完全認同儒家思想,他們骨子裡存在「任俠」精神,他們有建功立業的志向,他們實現志向的方式並不完全是出仕做官這麼簡單,他們有更高的精神追求。

他們的追求是岑參《送人赴安西》裡的「小來思報國,不是愛封侯」;是岑參《初過隴山途中呈宇文判官》裡的「萬裡奉王事,一身何所求」;是高適《塞下曲》裡的「大笑向文士,一經何足窮」。

邊塞詩表現了唐代文人尚武的精神,「文人」和「尚武」是一個很奇特現象,但是唐朝的詩人普遍有這樣的追求。李白《俠客行》是最具代表性的文人尚武;就連杜甫也發出「儒冠誤此身」、「壯士恥為儒」的感嘆;王維手無縛雞之力卻也有「豈學書生輩,窗間老一經」的牢騷。

文人尚武體現了唐代知識分子的價值追求,他們對儒生「皓首窮經」的做法很看不起,認為一部經書耗盡一生的生存價值還不如去前線當一名兵卒來的快意。前文高適「大笑向文士,一經何足窮」正是對「皓首窮經」的諷刺。唐代文人相較於後世文人多了一份意氣風發,多了一份颯爽俠氣。

王維在唐代的地位是很高的,詩寫得好,畫畫的好,精通音律,是好多權貴的座上賓,但這並不是王維想要的生活狀態,從他早期作品中我們當能看出他對人生的追求。他不但有「豈學書生輩,窗間老一經」的牢騷,在《少年行》裡有「相逢意氣為君飲,系馬高樓垂柳邊」的意氣風發,也有「孰知不向邊庭苦,縱死猶聞俠骨香」的慷慨縱橫。

盛唐的邊塞詩的盛行,是文人建功立業的迫切願望的一種表達,是因為文人骨子裡的「任俠尚武」,是不甘心平庸的做一個太平官。邊塞詩的代表人岑參、高適、王之渙、王昌齡、王翰都是數度進出邊塞的文人,他們對建功立業的追求不同於皓首窮經的儒生,他們更嚮往「功名只向馬上取,真是丈夫一英雄」。

邊塞詩給我們展現的是「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的壯麗雪景;是「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徵戰幾人回」的豪情;是「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的悽涼;是「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的憤懣;是「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壯麗雄奇;是「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的思念牽掛……

唐代邊塞詩是最壯麗的詩篇,唐代詩人是中國最可愛的文人,他們不同於魏晉名士的特立獨行、清靜無為,也不同於後世書生的文弱迂腐。他們任俠尚武,有文採,有俠心,不拘泥報國形式。假如沒有他們或許金庸先生的文集就會少了一篇《俠客行》,假如沒有他們《全唐詩》就會少了兩千多首壯麗詩篇,於他們,吾甚愛之!

相關焦點

  • 初唐詩人奠基,盛唐詩人開拓:邊塞詩壯大於唐朝絕非偶然
    這個時代精神,也就是作為後代景仰而載入文化史奇蹟的盛唐氣象」。初唐四傑邊塞詩與功名欲望「四傑」的邊塞詩表現了強烈的功名欲望,盛唐在此基礎上,更加深了對遠大的社會理想的理解與描寫。 「四傑」是高宗、武則天時期崛起的一代新興的地主階級知識分子。
  • 唐代十大詩人都有誰?
    唐代,作為中國古代詩歌文化的最高峰,共湧現出有名有姓詩人2536名,那麼,在燦若星河的唐代詩人中,前十名都有誰呢?註:本文評價標準為詩人一生詩歌數量及質量,例如:張繼《楓橋夜泊》質量極高,但作品較少,王之渙《涼州詞》、《登鸛雀樓》同樣,李商隱詩歌用典頗多,作品類型單一,未能入選,諸如此類詩人,遺憾落選!
  • 唐代友情詩,那一獨特的詩人感情!
    唐代友情詩,那一獨特的詩人感情!中國古代詩歌中,特別是唐代詩歌中,友情詩佔有相當大的比例。日本漢學家吉川幸次郎先生甚至認為友情詩是「中國詩歌最為重要的主題」。今天,小編將向大家介紹幾篇唐代友情詩。詩作以絢麗斑駁的煙花春色和浩瀚無邊的長江為背景,極盡渲染之能事,繪出了一幅意境開闊、情絲不絕、色彩明快、風流倜儻的詩人送別畫。《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岑參邊塞詩的代表作此詩描寫西域八月飛雪的壯麗景色,抒寫塞外送別、雪中送客之情,表現離愁和鄉思,卻充滿奇思異想,並不令人感到傷感。詩中所表現出來的浪漫理想和壯逸情懷使人覺得塞外風雪變成了可玩味欣賞的對象。
  • 唯餘劍鋒在,耿耿氣如虹:初唐四傑才是開創唐代邊塞詩風骨的人
    自盛唐邊塞詩發展壯大以來,世人便將邊塞詩和盛唐聯繫了起來,但實際上邊塞詩在初唐就已被初唐四傑所奠基,聞一多先生稱四傑之一的駱賓王為「久歷邊塞而屢次下獄的博徒革命家」,他也十分認可四傑的貢獻。
  • 唐代效力邊塞的詩人,豪情壯志與一絲哀愁
    那麼,在唐代為何會形成如此多的邊塞詩人呢?而他們的詩歌之中,除了「男兒何不帶」鉤,收取關山五十州」的豪情,也有「不見年年遼海上,文章何處哭秋風」的悲涼,更有對於主帥的讚頌,這又是為何會形成這種風格呢?首先,就是這些人仕途被阻礙了。雖然,在唐高祖李淵建唐朝後不久之後,在武德四年(621年),就參照隋代成法開科取士,希望能夠獲得人才。
  • 從岑參的邊塞詩裡,尋找詩人在新疆的足跡
    【摘要】:岑參,荊州江陵人(今湖北江陵人),祖籍河南南陽,唐代著名邊塞詩人,他與高適並稱「高岑」。曾兩次從軍西域,並寫出了不少充滿愛國激情、戍守邊關、歌詠西域民族風土人情的詩歌,不愧是後世的楷模。關於岑參的一生,備受後人關注和爭議,主要是對他的籍貫、生卒、遊歷等地點與時間的爭議。
  • 歷代詩人、名家詳細資料大全(上篇:先秦-唐代),杜甫不忙了!
    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並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於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 唐代詩人筆下的春天是什麼樣的?美輪美奐,生機勃勃
    唐代詩人筆下的春天是什麼樣的?美輪美奐,生機勃勃春夏秋冬一直都是古代詩詩詞的熱門話題,當多愁善感的詩人遇到了變化多端的四季,就會綻放出一種前所未有的詩詞魅力。傷春、悲秋、苦夏、傲冬,都成為了詩人寄託情感的最佳載體。當季節與詩人的情感融為一體之後,就幻化成了一首首感人肺腑的詩詞作品。
  • 唐朝100餘位著名詩人年代排名- 初唐 盛唐 中唐晚唐劃分 皇帝列表
    —751),唐代詩人。河南潁陽(今河南登封西)人。開元進士,曾任新鄉縣尉。所作邊塞詩,風格豪放。寄贈友人之作,刻畫人物形貌神情頗為生動。有《李頎集》。38、崔顥(?—754),唐代詩人。汴州(今河南開封)人。開元年間進士。早期詩多寫閨情,後來去過邊塞,風格變為雄渾奔放。有《崔顥詩集》。39、祖詠(699-746?)
  • 盛唐邊塞詩人四大家都有誰,哪一位成就最高?
    盛唐有一個獨特而重要的詩派,邊塞詩。儘管作者們並不是專門寫邊塞詩,由於此類詩篇的藝術感染力甚強,人們往往稱作者為邊塞詩人。邊塞詩的兩大巨擘分別是高適和岑參,擴展到四個的話,不妨加上王昌齡和李頎。當然,這個有不同版本,且不說它。
  • 奇美壯闊的邊塞詩,以邊塞戰爭生活為主要題材,有何特點?
    庾信等南朝詩人人北,真正經歷到了徵戍的辛苦,邊塞詩創作開始出現一些優秀的作品,逐漸開啟了盛唐邊塞詩繁榮發展的序幕。盛唐邊塞詩繁榮還受到其他契機的觸發:首先,唐代爭戰不斷。自唐代建國以來,帝王們或者貪婪於拓邊,或者為了抵禦外族的入侵,一直邊事不斷。
  • 【公基備考】邊塞詩人
    邊塞詩人,以描繪邊塞風光、反映戍邊將士生活為主。漢魏六朝時已有一些邊塞詩人,至隋代數量不斷增多,初唐四傑和陳子昂又進一步予以發展,到盛唐則全面成熟。其中以高適、王昌齡、岑參、王之渙四位善於邊塞詩創作,作品較為出名,因此史學其並稱為「四大邊塞詩人」。高適(704—765年),字達夫,一字仲武,渤海蓨(今河北滄州)人,後遷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陽)。唐代大臣、詩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騎常侍,封渤海縣候,世稱高常侍。於永泰元年正月病逝,卒贈禮部尚書,諡號忠。
  • 唐代詩人寫出「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
    但是,在唐代詩人一首古詩當中,卻表達出了對於書生的嫌棄。比如初唐四傑之一,就用一首古詩寫儘自身報國志向,最後10個字在表達豪情滿懷的同時,卻也把書生狠狠地嫌棄了一把。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辭鳳闕,鐵騎繞龍城。
  • 8位最負盛名的唐代詩人,72句流傳千古的詩詞名句!
    在唐朝近300年的歷史中,湧現的詩人有2000多位,流傳下來的詩作近五萬首,下面給大家分享唐代最負盛名的8位詩人創作的72句千古名句。1、杜牧,唐代詩人,與李商隱並稱「小李杜」。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後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 「詩情茶助爽」:唐代詩人與日常茗飲中的茶詩|一詩一會
    不過,一位唐代小詩人對寺院用茶的隨便一提決不能代表茶與佛教之間全面的相互影響,這一點我們能從更著名更多產的詩人之詩作中窺知。8世紀一位聲名尤著、崇信佛教的詩人王維(701—761)留下了幾首詠茶詩。此外,與王維同時代的幾位著名的盛唐詩人如岑參(737—792)、李嘉祐(活躍於8世紀)、韋應物(737—792)也寫過一些與茶有關的詩歌。
  • 唐代詩歌體現了哪些精神?
    有朋友提問:唐代詩歌體現了哪些精神? 這個問題看起來很正常,但是仔細思索如何回答的時候,居然發現毫無道理。 而題主居然問,唐代詩歌體現了哪些精神? 精神是個體差異最嚴重的東西,而且即使對於同一個詩人來說,他的少年、中年、老年的精神狀況也是在不斷發生改變。李白在喝酒前和喝酒後就完全是兩個狀態,他在政權中心翰林待詔和被贈金放還之時,內心想法絕對不一樣。 那我們能不能總結出李白詩歌的精神?
  • 七絕壓卷之作,在唐代就被配樂傳唱,慈禧太后刻在扇子上隨時欣賞
    邊塞詩是詩歌中常見的一種題材,或蒼涼或悲壯,而邊塞詩發展的頂峰便是唐代,現存邊塞詩中唐代以前的只有不到200首,但《全唐詩》中收錄的卻達2000多首。唐代邊塞詩中經典頻出,僅七絕聖手王昌齡就有「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等多首千年經典,而王翰也有「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徵戰幾人回」的慷慨之語。本期要分享的這首詩《涼州詞》,正是來自盛唐詩人王之渙,也是邊塞詩中的經典作品之一。
  • 唐代詩人王灣,一生寂寂,卻用一句詩名揚千古
    王灣,唐代詩人,後由滎陽主簿受薦編書,參與集部的編撰輯集工作,書成之後,因功授任洛陽尉。王灣"詞翰早著",現存詩10首。作為開元初年的北方詩人,王灣往來於吳楚間,為江南清麗山水所傾倒,並受到當時吳中詩人清秀詩風的影響,寫下了一些歌詠江南山水的作品,《》就是其中最為著名的一篇。
  • 唐代一詩人與表弟分離十年,重逢後寫下一首詩,句句催人淚下
    其實他也是中唐時期邊塞詩的代表詩人之一。但儘管他的邊塞詩不乏壯詞,卻偏於感傷,主要抒寫的還是邊塞地區士卒久戍思歸的怨望心情,很少再有盛唐時期邊塞詩的那種豪邁樂觀精神了。當然除了豪邁的邊塞詩外,他還有一首較為經典的相思詩《寫情》,其中那句「從此無心愛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樓」更是千古名句。他的代表作主要有《送遼陽使還軍》、《夜上受降城聞笛》等。
  • 唐代詩人:你看我把生活過成了詩,可我不過是在應酬
    清朝時期編纂而成的《全唐詩》就收錄了唐代詩人的四萬九千四百零三首詩,一千五百五十五條句子,作者二千八百七十三人。這些數目足夠讓你感到吃驚了吧?不過,雖說是《全唐詩》,但由於年代久遠,再加上有的詩歌在唐代就已經流失,或者未能廣泛流傳,《全唐詩》也未必稱得上「全」。據說,李白的詩歌有一半都早已流失了,不得不說十分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