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為家》:願每一個勇敢的小孩,都能被這個世界溫柔以待

2020-12-25 何星愛娛樂

要怎樣粗心和無能,才會需要靠醫學鑑定才能知道自己親生骨肉的年齡?要怎樣絕望和無奈,才能在法庭上公然說出:我要起訴我的父母,因為他們生了我?要怎樣堅強和勇敢,才能獨自照顧與自己相差1歲的嬰兒並與之相依為命?這是戰爭背景下的黎巴嫩,是曾經被譽為人間天堂的地方,就好像這部電影的原名《迦百農》一樣,是一個亂世。

在這樣的環境下,影片一開始就向我們展示了這個一點即炸的火藥桶的荒謬之處:密密麻麻的灰色房子,小孩子拿木頭做的槍比劃著模仿射擊姿勢;沒有門的校車呼嘯而過,前面掛滿了五顏六色的書包。這些孩子們的娛樂方式就是模仿戰爭。沒有人告訴他們戰爭是不好的,好像這個國家未來的花朵都對戰爭這件我們從未經歷的事習以為常。

小主人公贊恩一家6個小孩,他唯一的哥哥因為犯了罪被抓進了監獄,境況窘迫到晚上他需要和姐姐妹妹擠在一張床上睡覺。贊恩從來沒有去上過學,一直在房東的小賣部裡打一些雜活。他的父母也沒有工作,幾個孩子不得不賺錢養家,依靠到大街上賣各種果汁和推銷口香糖獲取薄利。

小小的贊恩很早就肩負起生活的重任,這也導致他見到妹妹留在床單上的血跡便能明白妹妹第一次來月經。一個小男孩去商店裡偷衛生巾,只為了妹妹不讓父母發現後被賣掉。這個讓人心疼的孩子成熟得太急,也太快。

從來沒有體驗過母愛的他,在遇到黑人母親的時候毫不猶豫地選擇為之照看小孩。可能對於他來說,這才更像是一個真正的家,一個可以給予他溫暖的避風港。

影片最後。母親在法庭上含淚說出的話,其實是導演想要傳遞給我們的。他沒有把矛頭指向任何一個生而不養的母親,事實上,每一個母親都想要把孩子健健康康地養大,可在伊斯蘭教不允許墮胎的威脅下,這些越生越多的孩子只好自力更生,去尋找自己的路。你盡可以指責這些不負責任的家長,也完全可以質疑、批評他們。

可我們看到的,是贊恩在作為一個臨時家長時被迫做出的一系列舉動:他反對父母販賣du品,卻在露宿街頭時靠販賣毒品生活;他憎恨父母將孩子賣掉,卻在萬念俱灰時迫不得已將手中的小小生命交給人販子。

我們哀嘆的不是這些家長的不作為,而是明明知道這樣不對,可我們卻無能為力。即使是贊恩這樣勇敢正義的小孩,也無可奈何地賣掉了黑人孩子。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又一個無可奈何的輪迴:無論怎樣對生活抗爭的小孩,在長大後也會無可奈何地變得庸俗;不斷循環著生育噩夢的「禽獸」家長們,逆來順受地做著生活的奴隸。

在黑暗的時代背景下,也許這句話是對人性最好的詮釋:「你兒子一出生就死了……他並不存在,連番茄醬都有日期和保質期,你的兒子什麼都沒有。」將最美好的年歲熬成苦粥,見過了美好變成陰暗,沾過了浸滿毒品的布料,這是一個在黑市上被當作500籌碼的孩子。可即使抗爭是無力的,我們仍要勇敢地向世界說不,像讚恩一樣,無論多麼絕望,都要擠出一個笑臉,嘲弄命運。

願每一個勇敢的小孩,都能被這個世界溫柔以待。願每一個被命運愚弄的人,都能豎起中指,大聲地告訴命運:Life is a bitch。

相關焦點

  • 《何以為家》:若你無以為家,願你被溫柔以待
    《何以為家》是一部標準現實主義題材的電影,但是通常同類型不一樣的點在於,導演啟用了故事原型的真實主角來「出演」自己的經歷,如果你在看電影前未提前了解電影資訊,直到電影結束觀眾才會知道整個電影是真人真事——這樣產生了截然不同的觀影體驗。
  • 《何以為家》催淚大片:願每個孩子都能被世界溫柔以待
    電影《何以為家》是2019年在中國上映的一部黎巴嫩地區的電影。影片根據真實事件改編,很多人看完以後表示:願每個孩子都能被世界溫柔以待。在進入正文之前先給大家介紹點乾貨。難民的流入使這個國家變得更加的糟糕。影片在引入中國之前,其原版翻譯為《迦百農》,《何以為家》是國內給出的翻譯。其中「何以為家」這個名字更加通俗易 懂,更加接地氣。而「迦百農」這個名字似乎是增添了一絲靈魂,更加的貼合影片。
  • 願每個孩子都被溫柔以待——影評《何以為家》
    「貧民窟,混亂,難民」是這個地方的代名詞。在這個戰爭頻發,難民遍地的土地上,人究竟應該怎樣活著?孩子們又該何去何從?電影《何以為家》由黎巴嫩籍導演娜丁·拉巴基執導,在這之前她還有兩部長篇《焦糖》和《吾等何處去》,評分都還不錯,算是小有名氣。《何以為家》原名《迦百農》,「迦百農」在拉丁語中意為「混亂無序之地」,與影片戰爭背景相暗合。
  • 影評:《何以為家》——願每個孩子都能被溫柔以待
    影片名為《何以為家》,表面上看,是一個12歲的流浪少年渴望有個家、渴望有父母之愛,卻又在得不到後憎惡家、逃離家的故事。但其所反映出的社會問題令人唏噓不已,戰爭的陰影隨處可見,孩子們過著朝不保夕的童年,他們的遭遇令人揪心,令人感傷。看完之後,我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心願,那就是影片最後打出的字幕:願每個孩子都被溫柔以待。
  • 願每一個善良的人,都能被世界溫柔以待
    願每一個善良的人,都能被世界溫柔以待。善良的人,眼神裡都是溫柔,都是平靜,都是溫暖,在他們的視角裡,整個世界都是柔和的。善良的人,總會把笑容掛在嘴邊,總會把快樂帶給每個人。這麼善良的一個人,他懂得體貼所有人,懂得照顧所有人的感受,懂得在意所有人的想法,但唯獨自己卻不被世界溫柔以待。善良分為三種,你處於哪一種呢?
  • 影評|《何以為家》:願每個孩子都能被溫柔相待
    4月29日,黎巴嫩現實題材電影《何以為家》(原名音譯為《迦百農》)在內地上映,其中反映的一系列社會話題引起熱議。而電影上映的第二天是4月30日,如果不是上了微博熱搜,也許我們永遠都不會知道這一天也是國際不打小孩日(Intentional Spank out Day),也永遠對「棍棒教育」——這個社會的頑疾視若無睹。
  • 暖心句子,願每一位疫情中勇敢善良的女孩都能被世界溫柔以待!
    在這個特殊的春天,謝謝每一個為戰疫努力的人,因為也正是她們在守護著世界。在這個特殊的春天,希望每一位疫情中勇敢善良的女孩都能被這個世界溫柔以待!下面為大家整理了一些暖心的句子,希望大家會喜歡。戰疫一線,她們用生命護佑生命,無論是口罩還是壓痕,都阻擋不了她們的美。
  • 《何以為家》:不是每一個小天使都能快樂長大的
    開頭看到的就是一個依靠自己所了解的情況和機智敏銳的判斷把跟自己差不多大的剛來大姨媽的妹妹安排的明明白白的瘦弱小男孩,給人第一印象,雖然還不成熟,但這個小孩很有想法,是個行動派。這點也跟後面父母對子女不負責的行為和態度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 《何以為家》:生而為人,何以為家?願所有善良都被溫柔以待
    說起噩夢童年,突然想起餘華的一切小說,如《在細雨中呼喊》描寫的也不是什麼溫柔時代,貧窮、飢餓、災荒、暴力、愚昧、冷漠,六歲的孫廣林,與《霧都孤兒》中的奧利費一樣,童年悲慘的遭遇,字字都給人帶來痛感。幾百萬的難民,不能都像3歲的敘利亞男孩一樣,在海難中被衝上土耳其的沙灘,用幼小的軀體,去為戰爭中的無辜吶喊;更不能像幸運的贊恩一樣,最後得到劇組的幫助,全家移民挪威。但不得不承認,電影依然充分發揮了人道主義精神,至少對於和平國度的人們來說,能看清戰爭的本質:珍惜和平,國家強大對於個人來說是多麼的幸運。
  • 《何以為家》影評——何以為(wéi)家?何以為(wèi)「家」?
    所幸正如女導演娜丁·拉巴基「相信電影能改變世界」,正義也許來得有點遲,有點慢,但因為有了贊恩這樣柔軟又尖銳的「青年」(雖然他只有12歲,但我更願謂之為青年),正義終究會來。他憂鬱的眼神、倔強的語氣、抗爭的身影,從未從世界的視線裡淡出。何以為家?
  • 【國際和平日】願每一個人都被溫柔以待
    【國際和平日】願每一個人都被溫柔以待 2020-09-21 16:0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何以為家》一部即使劇透看了影評,還是會震撼的電影
    我希望不會照顧孩子的人不要再生孩子了,記得上一次散場了,還坐了這麼久的是《四個春天》,這一次是《何以為家》看了一半,越來越覺得它不像電影,像記錄片,電影贊恩追著父親的車不讓她把妹妹薩哈賣掉的時候,拉希爾被抓到監獄邊哭邊把奶擠掉喊著對不起的時候,贊恩把約納斯當親弟弟最後卻沒辦法把她賣掉了
  • 這套防霸凌繪本,讓每個小孩都被世界溫柔以待
    ⑥ 多交朋友,經常和同學們待在一起。有朋友的孩子更不容易遭遇霸凌,朋友間互相的支持、幫助和合作也讓校園生活變得更加快樂。本套繪本附贈26個手指偶,家長可以和小朋友進行角色扮演,在遊戲中輕鬆傳遞自我保護小知識。
  • 願我們都能被這個世界溫柔以待,也願我們都不負這溫柔時光
    不管怎麼說,都要記得多穿一點衣服,注意保暖。日子一天天過去,人生起起伏伏,有時暢通無阻,有時步履維艱。似乎總有那麼一段人生低谷,工作不順利,生活不愉快,煩惱纏身,心情低落。人生是寶貴的,我們可不要浪費過多時間在低谷的苦澀中度過。讓我們給所有的不好情緒貼上一個過去式的標籤,給自己貼上一個笑臉。生活嘛,再難也就那樣,能糟糕到哪去呢?
  • 電影《何以為家》:悲歌為少年而鳴
    這一幕出現在電影《何以為家》中。當十二歲的少年贊恩站在法庭堅定陳詞:「我要起訴我的父母,因為他們生了我」,贊恩的父母羞憤難當。面對律師的詰問,贊恩的母親滿腹委屈地咆哮:「如果我有選擇權,我會做得更漂亮!」顯然,被兒子指控的父母不僅委屈,而且憤怒。
  • 《何以為家》那些發人深思的經典臺詞,簡直太扎心了!
    《何以為家》是由黎巴嫩、法國、美國製作的劇情片,由黎巴嫩導演娜丁·拉巴基執導,贊恩·阿爾·拉菲亞、約丹諾斯·希費羅聯合主演,講述了一個12歲的黎巴嫩男孩扎因悲慘的生活經歷,他控告自己的父母,原因是父母生下了他,卻沒有能夠好好的撫養他 。
  • 《何以為家》:你該感到幸運,至少還有改變命運的機會
    每一份成功,都來之不易!所有優異成績的背後都有很多不為人知的汗水和淚水,即便考生們如此辛苦,我們還是要為他們的「幸運」感到高興。因為至少在中國,他們還有通過高考改變自己命運的機會。而這個機會不是所有人生來就有!最近看了一部電影《何以為家》,才真正明白我們的習以為常可能是別人一輩子的「願望」。
  • 生而不養,養而不育,《何以為家》影評
    今天為大家帶來的影片是根據真實故事改編,並獲得過第91屆奧斯卡金像獎的《何以為家》。那麼為什麼這部電影擁有著直擊心靈的效果,並令無數人淚目呢?原因很簡單,只因我們見過光明,因此無法忍受這無盡的黑暗。是對黑人母親希法勞的報答,是人性光芒的綻放,是對這個世界的不屈。仿佛要憑藉一己之力,挑戰這個世界的不公。處在亂世中的人,卻早已把不是慘死看的無比美好。
  • 願每個善良的人都能被溫柔以待
    所以希望每一個善良的人都能被溫柔以待,都能得到想要的溫暖和愛,希望每一個給予別人善意的人,也能得到一絲善意。當然也希望一個人不管遭受過多少惡意,仍然願意相信善良,願意相信生活,願意保持自己的善意。1 越是善良的人,越需要溫暖其實越是善良的人,體會到的惡意就越多,也越容易悲觀,所以他們更渴望溫暖,渴望別人一樣能夠善待自己。
  • 情感語錄|願歲月溫柔以待,願你終遇良人
    我怕了,我怕那種不知結果的等待,那綿長而無盡的等待,一寸一寸,讓滾燙的心逐漸冷卻,抽乾了我對愛情的所有勇敢。但在對方的眼裡,我只是個譁眾取寵的丑角。你體會過嗎,那種殷切的期待被慢慢磨滅的感覺,直至最後,升騰為滿腔的熊熊怒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