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陳曉鵬有別於一般苗場老闆的形象,他高大健碩、髮型時尚、溫文儒雅,堪稱一位年輕有為的青年才俊。
記者特別欣賞陳曉鵬這樣敢想敢幹的年輕苗木人,他們有敏銳的嗅覺,喜歡分析市場趨勢的變幻,並從中尋找機會。他們目標篤定,善於學習,勇於創造,充滿了無限的可能。下面,一起來聽聽他的創業故事。
吃透市場 廣結人脈
陳曉鵬與苗木結緣於2009年,當時在陳村花卉市場銷售棕櫚科植物。那是棕櫚科最輝煌的時候,以海棗為例,4米高可以每米賣到四五千塊,6米高甚至每米賣到八九千塊,經濟效益之高讓人咂舌。
極具市場觸覺的他「嗅到」花木行業的無限商機,於是入行沒多久便回到家鄉肇慶高要,躊躇滿志地用自留耕地建設生產基地,創業之初僅有二三十畝。
直到2017年,才由原來面積小、品種單一的苗木基地,轉型為專業的種植綠化公司,實行育苗、移栽等一系列生產,並把公司擴展到廣州南站附近,即如今的廣州大景園林。
沒想到,公司創立不久便接連遭遇兩場最強颱風的打擊。在「天鴿」和「山竹」的影響下,苗場裡8成的假植苗全部倒下。雖然苗木沒有損耗,卻損失了一大筆機械費和人工費。即使出師不利,依然沒有阻擋陳曉鵬勇往直前的步伐。
相比做棕櫚科植物,做全冠喬木的學問複雜很多,比如對品種的眼光、審美觀、市場的需求和發掘潛力品種等等。因此,除了全方面學習苗木種植技術之外,他更關注的是苗木行業的市場動態和如何整合資源。
一方面,關注有關花木行業的政策法規,從中了解行業的發展態勢,從繁雜信息中觸摸市場的脈博,尋找市場的空缺。另一方面,多年的銷售經驗讓他善於展現自己的人格魅力,廣結人脈,善用資源,讓他積累了一定的口碑和知名度。
不追風頭 不忘初心
對於如今苗木市場的跟風投機行為,陳曉鵬表示不認同,如果是小船還好調頭,而他作為頗具規模的苗場掌舵人,不做短跑追風的事,不貪圖眼前蠅頭小利。
以種紫花風鈴木為例,隨著綠化產業升級,需要廣種彩葉、開花式的觀賞樹,加上近年來大型花海項目、建設美麗鄉村等需求旺盛,紫花風鈴木的用量很大。因此有著洞悉市場的眼界和魄力的他,在市場稀缺的時候大力種植紫花風鈴木,並取得了喜人的效益。
但是做了兩年紫花風鈴木後,隨著越來越多的苗場跟風種植,複製得越來越快。他認為一個品種衝得有多猛就跌得有多慘,於是慢慢更新產品,把目光投向其他更有前景的新產品。
基業要長青,目光就要長遠。前路漫漫,他滿懷著成為「園林綠化行業的領跑者,成為強大的園林綠化公司之一」的產業理想,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穩紮穩打 做到極致
在陳曉鵬看來,要做就做特色的品種、精品的品質,務必在質量上、品種上和價格上都做到極致,實現價廉、高標準和高品質三者兼得。
於是,他把目光瞄準了樸樹、冬青、烏桕、仁面、鳳凰木這類主景樹的中高端市場。由於他做事上腳踏實地,經營上穩打穩紮,許多客戶一旦合作,都放心地把整個項目都交給這位靠譜的青年。
因為有迎合市場的拳頭產品,強大的資源整合能力,和一支年輕且專業的團隊。短短3年,大景園林成為迅速崛起的地方苗木品牌,並成為了融創中國、龍光地產、招商地產、華潤置地、保利地產、萬科地產、龍湖地產、中海地產、華發地產等知名企業集團的首選供應商。
從30畝到500多畝,大景園林儼然成為廣州南主幹道上規模較大的苗企。
結語
記者在廣州大景園林進行實地拍攝時,呈現在眼前的是一個精品化、標準化的苗圃布局,每一個棵苗都留有足夠的生長空間,苗木規格齊整,可以滿足採購方對苗木不同規格的要求和需要。道路兩旁高大筆直的苗木像衛士一樣,整齊列隊,樹形美、冠飽滿、幹筆直,營造了一條充滿意境的道路。
記者問陳曉鵬:「為什麼改名大景園林?有什麼寓意?」他笑著說:「很簡單,就是大好前景的意思啊。」可以預見,心裡有火、眼裡有光的他,將會創造一個充滿無限可能的大好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