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微博,看到梓岑轉發一條去年的微博。
比特幣的牛市,是資金盤、暗網交易;
以太坊的牛市,是1co發幣、非法集資;
交易所1eo的牛市,是變個法子的1co發幣;
如果defi能帶來牛市,同上。
這才有了梓岑最新的這條微博——
歷史不會簡單重演,但總會驚人的相似。
那麼,defi已經踏在通往牛市的軌道。defi能帶來牛市的依據是什麼?看最近所有的熱點和趨勢,顯而易見。
1、defi概念的範圍還在擴充。
從借貸、穩定幣、市商交易、預言機,到defi保險,再到各種五花八門、牛鬼蛇神。但凡發個幣,無論項目方還是個人,都往defi蹭。
哪怕八竿子打不著,只要一蹭都有機會暴漲。注意力在這,賺錢效應也在這。
2、所有公鏈都在布局defi,eos、波場、瑞波、比原。
項目方是最會適應趨勢的,不管趨勢的方向對不對,持不持久,只有順應趨勢才能分一杯羹。項目方的引導,又會渲染整個defi氛圍,起到一個正向推動。
3、 這段時間的defi效應。
很多人都差點忽略主流幣的存在,部分資金流向defi。defi出現很多妖幣,短期博弈的空間比主流幣大得多。
現階段已經小牛無疑,但如果僅僅靠目前的defi,想要引爆真正的牛市,還有一段明顯的差距。
牛市的前提,是增量資金,大部分必須來自圈外。
現在defi看似很火,只是圈內的存量資金在相互博弈。很多人連defi是什麼都不了解,目前國外的項目,操作起來對新手和外人也非常不友好。
有一個數據,去中心化交易所的交易量暴漲,6月份相比5月份,漲了70%。
但,有效用戶卻在下降。
難怪惹來萬卉阿姨的笑話。
目前的defi,除了二級市場的買幣賣幣門檻極低。
在其他玩法,門檻太高,小散參與不來。流動性挖礦聽上去很簡單,但在規則之下的各種套利、玩法太多樣化。
散戶跟巨鯨之間的博弈差距太大,明擺著會輸的局,小散一開始不懂進來搏一搏,玩了兩盤才發現壓根沒有勝面,秒退局。
這種現象,在這兩天的dfs體現的一覽無餘。再看一個數據——
現在的各種流動性挖礦,基本 5000- 1 萬美元的單筆交易,才有比較大的利潤空間。比如Compound 和 Balancer 的代幣,comp、bal,挖的幣大多數流向大戶。
散戶小額參與,可能還不夠手續費。
前段時間,有個數據說defi的鐵桿交易用戶在提升,有近千個,很容易猜到這部分用戶大概率是專業玩家。
只要熟悉規則,了解項目,勝算跟散戶比,懸殊太大。
而且,現在的項目,制定各種流動性挖礦、交易挖礦玩法,為了製造更多博弈,規則越來越複雜。無形又把小散的準入門檻拉高,產生更大的懸殊。
至少從周圍的一些情緒看,不少普通玩家沒有參與的欲望。要麼操作門檻太高,圈外人看不懂;要麼規則太複雜,勸退圈內人。
defi想打持久戰,還得在規則和操作上磨一磨,在高階玩家和低階玩家之間找到一個平衡。
很多人被現在琳琅滿目的defi幣,搞的暈頭轉向。這就有點像逛菜市場一樣,滿街都是清倉大促銷、跳樓大甩賣,不買會錯過似的。
但,與其把很多精力消耗在那麼多來歷不明的妖幣,追著怎麼追都追不完的熱點。如果沒有足夠的能力判斷,不如把心思花在主流幣。
更準確的說法,是基礎設施。
今天,以太坊難得漲。
很多人之前都憋著一口氣。
以太上的defi那麼火,幹看著在以太上的defi鎖倉價值蹭蹭往上漲,交易量變高;加上以太年底或明年初的2.0預期,以太愣是紋絲不動,為啥?
拋出以太為什麼不漲的難題,說明以太在大多數人的眼裡,是被低估的。無論短期的defi勢頭,中短期的2.0發布,長期的未來牛市,以太都值得布局。
昨天晚上小俠直接曬了一張圖,99%資產梭哈bch。
高達1000萬人民幣。
底下的點讚和評論,較平時翻了4倍。看來錢也是能不傷感情的,錢越多,越熱鬧。
除了被巨款被吸引,很多人還在納悶,為什麼選擇了bch,而不是其他,哪怕是以太。
很多人都忽略了一個消息,這周一,灰度宣布bch和萊特幣,獲得美國金融監管局的公開報價。投資人可以通過美股帳戶,買賣BCHG 和 LTCN 的股票。
產品定位上,等同於已有的比特幣信託GBTC和以太信託ETHE。
如何解讀這個消息。
灰度是一家資產管理公司,需先購買對應的幣,做成產品供用戶持有。回顧比特幣信託和以太信託在灰度上的表現——
GBTC的資產管理規模,即灰度購買的比特幣,佔比特幣市值的2%,而GBTC份額在美國二級市場的溢價是8%;
以太信託ETHE的資產管理規模,佔以太市值的1.6%,ETHE在二級市場的溢價前陣子200%左右。
一旦灰度開始提供bch和萊特幣的信託,從產品邏輯講,意味著會有同樣的溢價。
溢價意味著套利空間,而灰度的這幾款產品,一向的主要投資者,都來自機構,佔比高達84%。他們的增量資金的流入,對bch的幣價或許有所推動。
被灰度納入,本身在基本面也算一個利好。或許會帶來一陣美股市場,直至蔓延幣圈的連鎖反應。
至於該不該跟,每個人有自己的投資偏好、邏輯,資金情況都不一樣,不會有統一的標準。
但從基礎設施的這個邏輯,defi若能引爆牛市,而defi由於本身內在邏輯很難長期發展。至少幣圈的基礎設施,是被證明能夠穿越牛熊的核心標的。
忙著捕捉眼花繚亂的defi幣,不該把基礎設施給落下。基礎設施是什麼,主流公鏈、平臺幣、都算。
今天就到這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