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網報導 記者 譚利婭】7月26日,由中國公共外交協會和菲律賓總統府新聞部主辦、中國駐菲大使館特別支持、環球網與菲律賓亞典耀大學孔子學院承辦的「一帶一路」中菲人文交流與經濟合作論壇在菲律賓首都馬尼拉舉行。中國公共外交協會副會長胡正躍、菲律賓總統府新聞部部長馬丁•安達納爾等中外政要、人文經貿大咖200餘人參加論壇並致辭,菲律賓前總統格洛麗亞•馬卡帕加爾•阿羅約、中國翻譯協會會長、前外文局局長周明偉發表主旨發言,為中菲兩國人文經貿交流與合作建言獻策。
阿羅約在主旨演講中就當前中菲關係發展、中國發展對世界的經濟做出的貢獻、中國「一帶一路」倡議對全球合作及菲律賓經濟發展的積極意義以及中菲如何進一步加強人文交流等方面做了精彩闡述。
對於進一步加強中菲人文交流,阿羅約寄語菲律賓年輕人。她說:「許多亞洲的尤其是菲律賓的年輕人到目前為止他們對中國所取得的巨大的經濟成就也許只是有所耳聞。作為民間交流的一分子,我希望他們能親眼去看一看中國在過去四十年來所創造的經濟奇蹟。」她表示,這也是她為什麼在過去一些年一直在通過有關方面的協助邀請菲律賓年輕人去中國的成都、廣東以及香港等地走訪的原因。阿羅約說,對於這些年輕人來說,中國對他們的未來十分重要。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同時,希望有更多的菲律賓年輕人能夠融入到中國和亞洲地區的快速發展當中。
中國公共外交協會副會長胡正躍在致辭中表示,近年在雙方共同努力下,中菲兩國關係重返正確軌道並呈現出良好發展態勢。雙方近年來政治互信不斷加深,機制保障健全,各領域務實合作取得了紮實進展,互利合作方向明確,未來前景無可限量。
周明偉在主旨演講中說,在當前我們正處在一個百年未遇大變局、機遇與挑戰並存的背景下,舉辦該論壇有著特別的意義。近六年來共建「一帶一路」、推動互利共贏的歷程表明,推進基礎設施和經濟貿易合作固然重要,但同樣重要甚至是更為重要的是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是以文明和文化為內容的交流。人文交流是一種「軟力量」,能夠為國與國之間的外交關係搭建一架牢固的溝通和理解之橋。他表示,希望中菲未來人文交流可以進一步加強,有更多雙向交流的留學生、科研、文化、藝術工作者等各界人士擔當起中菲「國之交在於民相親」的支柱力量。
中國駐菲律賓大使館公使銜參贊檀勍生致辭時表示,務實合作為兩國人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福祉。他以香蕉數據為例,稱去年中國從菲律賓進口了120萬噸的香蕉,成為菲律賓最大的香蕉進口國,這是中菲關係提升的一個縮影。檀勍生稱,由於媒體在雙邊關係中發揮重要作用,希望媒體能幫助我們客觀完整地展現中國,為增進中菲之間的了解和信任做出積極貢獻。
菲律賓總統府新聞部部長馬丁•安達納爾著重強調「一帶一路」倡議對於加強人文交流的促進意義。他認為,隨著貿易不斷暢通,人文交流會伴隨出現,因為商旅間的語言不經意間搭建起了溝通橋梁。他還介紹了當前中菲媒體已建立起來的合作,認為媒體溝通和信息的如實傳播有助於時代和平與和諧。
菲華商聯總會理事長林育慶發表致辭表示,中菲兩國在「一帶一路」框架下開展多項合作促進了兩國關係發展。菲華商聯總會未來將繼續推動兩國間的教育、文化等方面的交流項目,增強兩國人文交流。
環球網總經理單成彪在致辭中說,中菲建交以來各領域雙邊合作不斷加深,在睦鄰友好與互信互利的基礎上建立了友好的夥伴關係。新的時代背景下中菲合作迫切需要嶄新的視角,亟待開發新型產業。本次論壇為中菲雙方各領域人士提供了聚焦合作重點的溝通平臺。
菲律賓絲綢之路國際商會創會主席蔡聰妙在致辭時表示,「一帶一路」聚焦的不僅僅是投資和基礎設施建設,還是為了促進各國人文交流。菲律賓絲綢之路國際商會近幾年來為促進中菲友好交流做了很多實際的工作,未來也期待同中方共同努力促成菲媒體人員參觀中國,以實現相互之間的理解、信任和尊敬。
菲律賓亞典耀大學孔子學院院長黃淑琇說,中菲構建政治關係固然重要,但同樣重要的是擴建民間交流。通過增加兩國人民直接接觸的機會,有助於兩國消除誤解。在這方面,菲律賓的孔子學院的中文教師,就起到這種作用。
「一帶一路」中菲人文交流與經濟合作論壇是「一帶一路」人文交流與經貿合作系列論壇走進東南亞的第一站,除主論壇外,還下設智庫、健康、基建等不同主題分論壇,為中菲各界提供更為深入的交流機會。李錦記健康產品集團等企業在相應的分論壇上做了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