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頤武:構建優質文化內容傳播機制 加強中菲健康養生領域合作

2020-12-24 環球網

【環球網綜合報導】2019年7月26日,由中國公共外交協會和菲律賓總統府新聞部主辦,環球網與菲律賓亞典耀孔子學院承辦,中國駐菲律賓大使館作為特別支持單位,菲華商聯總會、李錦記健康產品集團和菲律賓絲綢之路國際商會作為支持單位的「一帶一路」中國—菲律賓人文交流與經濟合作論壇在菲律賓首都馬尼拉舉辦。該論壇下設「中菲智庫媒體對話」、「中菲基礎設施建設合作」和「中菲文化與健康產業合作」三個分論壇。

在「中菲文化與健康產業合作」論壇上,來自中菲兩國的高級官員和醫療領域代表參會並發表演講,就如何加強中菲兩國文化和健康領域的交流,在世界範圍內傳播中醫養生文化與保健知識進行探討。

論壇上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張頤武先生從文化學者的角度出發,闡明當代快節奏生活模式下亞健康等問題令養生保健以及中醫藥傳統養生智慧的價值日益凸顯;肯定論壇作為一個國際化交流平臺促進了解和互信的作用,呼籲構建優質文化內容傳播機制,推動健康知識的交流和普及,健康模式和醫療產品技術的創新,為共建「一帶一路」做出貢獻。

演講全文如下。

尊敬的各位來賓,女士們,先生們,

大家下午好!

非常榮幸今天有機會在中菲文化與健康產業合作論壇與各位分享我的一些想法。我不是健康領域的專家,但作為一名文化領域的學者,我經常通過新浪微博等新媒體途徑關注一些健康養生方面的科普知識,也或多或少地了解了現代社會人們面臨的一些健康問題。

現代人壓力大,亞健康狀態頻出,因此不少人開始對養生保健情有獨鍾。中國老中醫有首養生歌:「每天兩瓣蒜,消毒又保健;多吃一點姜,益壽保安康;亂吃一頓傷,會吃千頓香;飯後一支煙,害處大無邊.....」這些健康的生活方式都很簡單,雖然很難一直堅持,但確實是十分有效的日常保健方法。中國北宋詩人陳師道有句詩很有味道:「身健何妨遠」,意思是:只要身體健康,生活得不錯,那麼親人之間離得遠,也沒有問題。因此我常說,我們要關切自己,因為自己的健康也是對社會和他人的貢獻。

當今社會,人們的生活節奏普遍緊張,工作、人際關係、經濟壓力加劇,很大程度上存在心理上的焦慮,心理上的不健康,這種焦慮是廣泛性的,而中醫在這方面已有成功的例證。中醫藥結合情緒調節治療廣泛性焦慮症的研究進展正在不斷深入,通過與現代心理學所提倡的情緒調節相結合,中醫養生的影響範圍正在不斷擴大,也在為更多的人帶去健康與幸福。

健康是民生大計,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條件,中國健康事業的國際化道路需要更多人共同參與。近年來,中國提出了「健康中國」的概念,加強中醫養生文化傳播與健康產業的國際化發展,正是推廣「健康中國」的理念的重要行動之一。我很高興今天我們能有這樣一個國際交流的平臺,就養生文化與健康產業合作發展這個主題暢快溝通,從而增進中菲兩國、甚至中國與東南亞國家之間的了解與互信。我希望通過這種深入交流與良性互動的方式,進一步推動雙方構建優質的文化內容傳播機制,同時也起到加強健康知識普及、健康合作重要性認知的作用。

目前是推進中國與菲律賓等東南亞國家進行健康產業合作的重要時機,健康產業國際化道路需要我們共同努力、全力推進。抓住機遇,推動中華養生文化與健康產業快速發展,不僅可以促進中菲兩國之間的文化交流與經濟合作,還能刺激兩國健康服務模式和醫療產品技術的創新需求,為共建「一帶一路」做出貢獻。

在大健康背景下,中菲加強健康養生領域合作是中華中醫文化國際化迎合人類健康的需求,也是時代發展的必然。挖掘中醫藥核心價值,豐富健康養生理念內涵,創新中華養生文化傳播與健康產業發展機制,增強健康中國理念的影響力,讓其更加貼近菲律賓當地民眾的日常生活,這是中菲兩國健康領域專家學者共同的訴求,相信也是在座各位的期望所在。

謝謝大家!

相關焦點

  • 北大中文系教授張頤武:文化互鑑促進中馬健康產業長遠發展
    ,來自兩國政治界、智庫、媒體及企業代表共200多人參加,圍繞未來如何進一步加強合作展開探討。在中馬文化與健康產業合作分論壇上,北大中文系教授張頤武參加論壇並發表演講。張頤武教授作為文化領域的學者,首先闡明亞洲國家文化交流互鑑具有良好的基礎,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和落實,中馬之間的文化交流愈加頻繁和深入,為更多領域的合作與交流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 中菲大咖聚首馬尼拉共話人文與經貿合作 菲前總統阿羅約發表主旨演講
    阿羅約在主旨演講中就當前中菲關係發展、中國發展對世界的經濟做出的貢獻、中國「一帶一路」倡議對全球合作及菲律賓經濟發展的積極意義以及中菲如何進一步加強人文交流等方面做了精彩闡述。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同時,希望有更多的菲律賓年輕人能夠融入到中國和亞洲地區的快速發展當中。中國公共外交協會副會長胡正躍在致辭中表示,近年在雙方共同努力下,中菲兩國關係重返正確軌道並呈現出良好發展態勢。雙方近年來政治互信不斷加深,機制保障健全,各領域務實合作取得了紮實進展,互利合作方向明確,未來前景無可限量。
  • 北大中文系教授張頤武:文化傳播需要更多李子柒
    李子柒在國外社交媒體上的成名引發國內對其是否屬於文化傳播的討論。這種討論涉及文化傳播的路徑、方式及內容等問題,也涉及我們一直在探討的如何擴大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的問題。在最近的討論中,有兩個說法值得注意,一是說這樣的傳播過於膚淺簡單、深度不夠;二是說這樣的傳播過於偏向展現中國的鄉土生活,缺乏對中國現實更為豐富的表現,因此李子柒的視頻算不上是文化傳播。
  • 堅持睦鄰友好 深化務實合作 推動中菲關係健康穩步前行
    他表示,中菲交往源遠流長,友好合作始終是主流。當前兩國關係已經克服困難,實現轉圜。實踐證明,堅持睦鄰友好符合中菲雙方根本利益,是主流民意所向,是地區大勢所趨,是共同發展基石。中方願同菲方把握正確方向,鞏固友好,深化合作,把失去的時間找回來,推動中菲關係健康穩步前行。
  • 傳播中醫文化 李良濟與肺診網達成合作
    百餘年來,李良濟一直恪守家風祖訓,堅持「以專製藥,以誠為人」的經營理念,貫徹「專注、專業、誠懇、誠信」的服務宗旨,立志傳承吳門醫派精髓,弘揚中醫藥傳統文化,現已獲得「國家中醫藥健康旅遊示範基地創建單位」、「江蘇省著名商標」、「江蘇省名牌產品」、「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江蘇省科普教育基地」、「江蘇省工業旅遊示範基地「、「江蘇省優秀民營科技企業」、「蘇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蘇州老字號」等數十項榮譽稱號
  • 加強與德國工業4.0等領域合作
    三天時間,許勤圍繞德國工業4.0、職業教育、醫療、文化、會展等重點內容,先後訪問了德國的漢諾瓦、紐倫堡和慕尼黑三座城市,進一步加強與德國城市間的交流合作,為推進中德全方位戰略夥伴關係建設作出積極貢獻。 許勤表示,德國是中國在歐洲最重要的貿易夥伴,在中德關係的歷史最好時期,加強深圳與德國城市間的合作空間廣闊。希望雙方以實施「中國製造2025」、「工業4.0」等重大戰略為契機,充分發揮各自比較優勢,全面加強在工業4.0、職業教育、高新技術產業、文化藝術、會展旅遊、醫療等領域合作,為鞏固和深化中德全方位戰略夥伴關係作出積極貢獻。
  • 論中俄新媒體合作的內容、方法與路徑
    社交關係成為網絡媒體生存互動的新動力,內容網絡和關係網絡走向必然的融合。關係成為重要的生產力,推動內容的製造與傳播。為此,中俄要不斷深入拓展關係網絡。以中國對俄羅斯網絡媒體傳播為例,要著手組建和俄羅斯網友溝通聯繫的平臺,加強網絡媒體與網民之間的緊密聯繫。通過新興社交媒體拓展俄羅斯網上朋友圈、關係圈和信息傳播圈,提升媒體信息傳播的廣度,加強中俄網友之間的關係網絡重疊、文化交流互動。
  • 張頤武:短視頻的社會價值與文化意義
    8月6日,中國網絡視頻研究中心、抖音短視頻於中國傳媒大學聯合舉辦「共享共創——短視頻與社會創新論壇」,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北京大學文化資源研究中心主任張頤武在論壇上發表了題為《短視頻的社會價值與文化意義》的主題演講。
  • 中菲國際經貿文化交流論壇成功舉行 「全球好東西」驚豔亮相
    論壇以「促進地方與國際間多領域交流與合作」為主題,就中菲兩國經貿、文化、旅遊、教育、農業等領域合作展開深度、務實對話,為兩國企業全球化發展提供機會。    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秘書長袁敏道在致辭中表示,中菲兩國隔海相望,是交往千年的近鄰。近年,兩國高層往來頻繁。今年是中菲建交45周年。45年來,在雙方共同努力下,兩國各領域合作成果豐碩。
  • 交大醫學院與開大合作培養優質養老服務人才
    雙方將共建老年服務等專業,向社會輸送更多優質養老服務人才。  上海開放大學校長袁雯介紹說,雙方將根據行業需求,共建護理(老年護理)、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共同探索康復專業建設;建立專業實訓基地;為提升護理、養老行業從業人員的職業技能,雙方共同研發相關領域1+X培訓課程,共同探索學分轉化機制,推進學歷與非學歷教育的融通;開展相關專業及領域的科研工作。
  • 「中國方案」是構建全球傳播新秩序的有效機制
    在實踐層面,中國也積極藉助G20峰會、「一帶一路」等新型國際合作機制,將推動網際網路全球治理、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等主張付諸實施。2016年G20杭州峰會不僅是中國近年來「主場外交」的重大成果,也是重構「後西方」時代世界秩序的裡程碑事件。2016年召開的G20杭州峰會上,與會各國一致通過了《G20數字經濟發展與合作倡議》。
  • 古涼州如何打造文化旅遊名市?張頤武教授解讀涼州文化(圖)
    在曾經的歷史通道上,作為絲路重鎮的武威,作為「五涼京華、河西都會」的涼州,見證了絲綢之路上無數的歷史變遷和美好夢想的時空流轉,而歷史變遷中沉澱孕育的涼州文化,成為絲路文化融匯的結晶和典範。  張頤武教授以《絲路文化、邊塞詩與中國精神》為主題,從「通」「塞」與「都」「關」和絲路文化」,講述了作為絲綢之路重要節點的古涼州,曾經在絲路暢通保障、經濟貿易、文化交流以及絲路文化的孕育發展方面發揮的重要作用。
  • 【跨文化專題】做好跨文化傳播, 助力「一帶一路」建設
    「一帶一路」倡議是全方位、全領域的發展合作,是沿線國家經濟發展的延伸,是關乎未來的頂層設計與思考,必須通過加強頂層設計和規劃、統籌兼顧各方利益,以實現整體性推進。必須從文化傳播交流和發展合作的高度出發,制定行之有效的措施,整合優化資源,形成發展合力,以更好地實現沿線國家之間的交流與傳播。
  • 加強傳播手段和話語方式創新
    原標題:加強傳播手段和話語方式創新   我們還有專門的文化周刊和一批經典欄目,例如「歷史文化源流」「紅色家書」「怎樣讀經典」等,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紅色基因,用經典的魅力成風化人,培育正氣。   努力構建優質內容生態   人民日報社新媒體中心主任 丁 偉   這兩年,傳統媒體的內容越做越好,商業平臺卻越做越大。
  • 快童:深耕大健康領域 彰顯品牌實力與擔當
    據了解,快童積極倡導「中西結合治未病」的健康理念,前瞻性地構建了藥食同源、營養品產品矩陣,先後已推出包括百合益智仁、茯苓雞內金等在內的11款藥食同源產品,以及DHA藻油凝膠糖果、複合益生菌凝膠糖果等8款營養品,實現了嬰、母、家全方位人群覆蓋,並以專業、科學的健康服務,為促進「人人營養,全民健康」做出努力。
  • 中阿加強合作,構建「1+2+3」合作格局
    文件闡述了發展中阿關係指導原則,規劃中阿互利合作藍圖。中國提出的中阿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構建「1+2+3」合作格局、加強產能合作等倡議得到了阿拉伯國家的積極響應。中國願同阿拉伯國家合作,共同推進開放互惠(openness and reciprocality)、互利共贏的新型合作機制(new type of cooperation mechanism)。中方將根據阿拉伯國家需求,繼續通過雙多邊渠道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幫助阿拉伯國家改善民生、提高自主發展能力。
  • 構建教育領域心理健康預警幹預體系
    近日,國務院應對新冠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印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態化下治癒患者心理疏導工作方案》,方案主要包括加強關愛幫扶、加大宣教力度、完善健康信息、開展心理測評、加強心理疏導和隨訪管理、做好重點人群危機幹預、推動心理熱線平臺服務七個方面的工作措施。
  • 中國駐菲律賓大使論中國發展的新藍圖與中菲合作的新機遇
    中國同各國攜手合作、共克時艱,為全球抗疫貢獻了智慧和力量。中方毫無保留同各方分享防控和救治經驗,通過醫療物資出口、減緩債務、支持多邊組織發揮作用向其他國家和國際組織提供力所能及幫助,以實際行動推動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
  • 張頤武:珍視平臺跨文化傳播價值
    在當下的網際網路文化中,年輕人群體往往能夠產生不可忽視的影響力,他們的喜好雖然有諸多不同文化背景的差異,但在生活形式和形態上又相對形成了許多跨文化的相似特點,而TikTok正好將這些跨文化形式和形態整合了起來,能夠讓這一類短視頻在青少年的互動中得到更多傳播。  其次,文化傳播往往會產生所謂的「文化折扣」,讓傳播受到各種因素的阻礙、遭遇各種困難。
  • 「文投環球國際文化傳播論壇」在北京舉行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國家商務部前副部長魏建國,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經濟之聲副臺長方軍,北京文投集團總裁趙磊,北京文化產權交易中心董事長楊雲崗,北京師範大學資深教授黃會林,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張頤武,環球時報市場推廣中心總經理、文投環球特約顧問李華楓,國內外文化企業代表等與會嘉賓出席論壇。此外,論壇還得到了包括《環球時報》、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在內的眾多媒體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