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網綜合報導】2019年7月26日,由中國公共外交協會和菲律賓總統府新聞部主辦,環球網與菲律賓亞典耀孔子學院承辦,中國駐菲律賓大使館作為特別支持單位,菲華商聯總會、李錦記健康產品集團和菲律賓絲綢之路國際商會作為支持單位的「一帶一路」中國—菲律賓人文交流與經濟合作論壇在菲律賓首都馬尼拉舉辦。該論壇下設「中菲智庫媒體對話」、「中菲基礎設施建設合作」和「中菲文化與健康產業合作」三個分論壇。
在「中菲文化與健康產業合作」論壇上,來自中菲兩國的高級官員和醫療領域代表參會並發表演講,就如何加強中菲兩國文化和健康領域的交流,在世界範圍內傳播中醫養生文化與保健知識進行探討。
論壇上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張頤武先生從文化學者的角度出發,闡明當代快節奏生活模式下亞健康等問題令養生保健以及中醫藥傳統養生智慧的價值日益凸顯;肯定論壇作為一個國際化交流平臺促進了解和互信的作用,呼籲構建優質文化內容傳播機制,推動健康知識的交流和普及,健康模式和醫療產品技術的創新,為共建「一帶一路」做出貢獻。
演講全文如下。
尊敬的各位來賓,女士們,先生們,
大家下午好!
非常榮幸今天有機會在中菲文化與健康產業合作論壇與各位分享我的一些想法。我不是健康領域的專家,但作為一名文化領域的學者,我經常通過新浪微博等新媒體途徑關注一些健康養生方面的科普知識,也或多或少地了解了現代社會人們面臨的一些健康問題。
現代人壓力大,亞健康狀態頻出,因此不少人開始對養生保健情有獨鍾。中國老中醫有首養生歌:「每天兩瓣蒜,消毒又保健;多吃一點姜,益壽保安康;亂吃一頓傷,會吃千頓香;飯後一支煙,害處大無邊.....」這些健康的生活方式都很簡單,雖然很難一直堅持,但確實是十分有效的日常保健方法。中國北宋詩人陳師道有句詩很有味道:「身健何妨遠」,意思是:只要身體健康,生活得不錯,那麼親人之間離得遠,也沒有問題。因此我常說,我們要關切自己,因為自己的健康也是對社會和他人的貢獻。
當今社會,人們的生活節奏普遍緊張,工作、人際關係、經濟壓力加劇,很大程度上存在心理上的焦慮,心理上的不健康,這種焦慮是廣泛性的,而中醫在這方面已有成功的例證。中醫藥結合情緒調節治療廣泛性焦慮症的研究進展正在不斷深入,通過與現代心理學所提倡的情緒調節相結合,中醫養生的影響範圍正在不斷擴大,也在為更多的人帶去健康與幸福。
健康是民生大計,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條件,中國健康事業的國際化道路需要更多人共同參與。近年來,中國提出了「健康中國」的概念,加強中醫養生文化傳播與健康產業的國際化發展,正是推廣「健康中國」的理念的重要行動之一。我很高興今天我們能有這樣一個國際交流的平臺,就養生文化與健康產業合作發展這個主題暢快溝通,從而增進中菲兩國、甚至中國與東南亞國家之間的了解與互信。我希望通過這種深入交流與良性互動的方式,進一步推動雙方構建優質的文化內容傳播機制,同時也起到加強健康知識普及、健康合作重要性認知的作用。
目前是推進中國與菲律賓等東南亞國家進行健康產業合作的重要時機,健康產業國際化道路需要我們共同努力、全力推進。抓住機遇,推動中華養生文化與健康產業快速發展,不僅可以促進中菲兩國之間的文化交流與經濟合作,還能刺激兩國健康服務模式和醫療產品技術的創新需求,為共建「一帶一路」做出貢獻。
在大健康背景下,中菲加強健康養生領域合作是中華中醫文化國際化迎合人類健康的需求,也是時代發展的必然。挖掘中醫藥核心價值,豐富健康養生理念內涵,創新中華養生文化傳播與健康產業發展機制,增強健康中國理念的影響力,讓其更加貼近菲律賓當地民眾的日常生活,這是中菲兩國健康領域專家學者共同的訴求,相信也是在座各位的期望所在。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