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涼州講壇》第四期在武威開講 張頤武教授解讀涼州文化
張頤武教授解讀涼州文化。社會各界2000多名人士聆聽演講。張頤武教授以《絲路文化、邊塞詩與中國精神》為主題,從「通」「塞」與「都」「關」和絲路文化」,講述了作為絲綢之路重要節點的古涼州,曾經在絲路暢通保障、經濟貿易、文化交流以及絲路文化的孕育發展方面發揮的重要作用;從「涼州文化的「通」與絲路文化精神」,講解了涼州文化的形成和內涵特徵,以及涼州文化對發展中華文化和傳承絲路文化精神的獨特貢獻;從涼州詞:絲路詩意的展開,從傳唱千古的
-
涼州老街,演繹著古涼州悠悠鄉愁
涼州老街,演繹著古涼州悠悠鄉愁 2020-04-24 16:4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武威市推進文旅高質量融合 奏響「文化旅遊名市」最強音
成立金色大道·馬踏飛燕大景區管委會、涼州文化研究院,組建市文化旅遊發展(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強化對涼州歷史文化的研究、挖掘和整理,整合重點文化旅遊資源,盤活文化旅遊資產,推動文化旅遊產業市場化發展。制定《武威市文化旅遊產業發展扶持獎勵辦法》《關於加快文化旅遊名市建設的意見》,從做大做強市場主體、文化旅遊品牌培育、旅遊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強化宣傳營銷、稅費、融資、旅遊用地、人才培養等方面提出極具含金量的政策措施。出臺實施《武威市全域旅遊發展規劃》《鄉村旅遊發展規劃》等專項規劃,編制完成《武威市「十四五」文體廣電旅遊發展規劃》初稿,全市文化旅遊產業發展總體架構基本搭建。
-
跟著鏡頭遊武威||涼州醋文化
從旱灘坡一同出土漢簡的地方,同時發現漢代涼州的大、小麥顆粒,證明涼州人以大、小麥釀造醋(即涼州燻醋)的歷史距今已有2200年以上的歷史。《齊民要術》在所記的「大麥酢」、「小麥酢」,明顯源於西漢涼州。五個釀造文化情景主題走進武威醋大媽食品有限公司,一幢幢仿古建築別具一格。
-
北大中文系教授張頤武:文化互鑑促進中馬健康產業長遠發展
【環球網綜合報導】7月29 日,由中國公共外交協會、中國駐馬來西亞大使館及馬來西亞貿工部主辦,環球網承辦,馬來西亞—中國商務理事會、李錦記健康產品集團、馬來西亞全國總商會、馬來西亞中華總商會、馬來亞大學孔子學院為支持單位的「一帶一路」中國——馬來西亞人文交流與經濟合作論壇在吉隆坡舉辦,來自兩國政治界、智庫、媒體及企業代表共200多人參加,圍繞未來如何進一步加強合作展開探討
-
涼州醋文化博物館:傳統產業攜手文化旅遊(圖)
中國甘肅網6月20日訊(本網記者 張振國 文/圖) 曾經的涼州「村村有醋坊,家家釀醋忙」,喜食麵食的西北人,幾乎一日三餐都離不開醋的調配。在中國醋文化中,涼州釀醋、食醋的歷史與文字記載已逾3000載。
-
北大中文系教授張頤武:文化傳播需要更多李子柒
北大中文系教授張頤武:文化傳播需要更多李子柒 2019-12-12 08: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張頤武:短視頻的社會價值與文化意義
8月6日,中國網絡視頻研究中心、抖音短視頻於中國傳媒大學聯合舉辦「共享共創——短視頻與社會創新論壇」,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北京大學文化資源研究中心主任張頤武在論壇上發表了題為《短視頻的社會價值與文化意義》的主題演講。
-
「涼州會談」寫入中學歷史教科書
教科書封面中國甘肅網10月27日訊(本網記者 張振國 文/圖)日前,記者自武威市涼州文化研究院獲悉,今年8月,「涼州會談」被編入普通高中教科書2019年秋高一歷史(必修)課本(上冊),這對宣傳武威、建設文化旅遊名市將起到重要作用
-
張頤武:學英語有助於理解中國文化
在詩歌式微的時代,公共語言使用的素養又當如何提升?帶著這些問題,時代周報採訪了著名評論家、北京大學中文系博士生導師張頤武教授。把學外語和本土文化傳承對立起來沒有意義時代周報:最近,北京中高考改革「英語降分、語文升分」,這一降一升引發了全社會的熱議和聯想,有人說這是一種倒退,有人說這折射了當代文化觀念的轉變,你對此怎麼看?
-
甘肅武威舉行「天馬行空 自在武威」文化旅遊推介會
推介會以「天馬行空 自在武威」為主題,向來自全國各文旅行業部門、文旅企事業單位的200多名與會嘉賓,推介了武威市的旅遊資源,介紹了武威市文化旅遊產業發展「黃金21條」「引客入武」獎勵辦法等優惠政策,推出了歷史文化遊、生態體驗遊、城市觀光遊、鄉村休閒遊、紅色文化遊、科普研學遊等旅遊線路和產品。
-
匾額文化 | 武威文廟文昌宮古匾群 ——涼州文化的華美標籤
古涼州、「銀武威」,名字裡就帶著濃鬱的詩情。聽起來,有一種蒼涼、悠遠、寥廓而又華美的獨特感覺,這也許就是涼州文化的基調吧?現今,武威市留有一些彌足珍貴的文物,可讓人睹物思遠,想像和勾勒著這個河西都會、絲路重鎮曾經的模樣。
-
甘肅武威「葡萄美酒」為媒薦河西走廊生態遊(圖)
摘要:值得一提的是,第七屆有機葡萄美酒節還融合了涼州文化論壇。王國斌介紹,此次涼州文化論壇特邀著名文化學者餘秋雨作主旨演講,還邀請十多位國內著名專家學者作有關涼州文化方面的專題演講,從不同角度闡釋涼州文化的豐富內涵和獨特魅力。
-
張頤武:禁TikTok和微信,說明美國擔心未來在文化上被中國「卡脖子」
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張頤武表示,禁用TikTok和微信,說明美國擔心未來在文化上被中國「卡脖子」。張頤武表示,與科技方面的情況不同,「科技是我們想要,他(美國)不給;文化是我們有些東西到他那兒,他現在高度警覺,不讓我們去,這其實是完全不一樣的。」張頤武認為,美國現在高度警覺,擔心我們未來在文化上把他的脖子卡住,就把文化問題政治化。
-
全國政協委員張頤武:佛系文化影響社會發展 年輕人要有奮鬥精神
張頤武認為,現在中國的經濟成長以後,中等收入的青年群體越來越多,他們衣食無憂。而且由於自身家庭經濟條件不錯,保障了青年人的生活,青年人對未來的生活沒有很大的焦慮,就不會產生很強的奮鬥精神。未來網(www.k618.cn 中央新聞網站)北京3月15日電(記者 賀卓輝 見習記者 何欣)「雖然佛系文化有它的價值,但是現在的年輕人也要有奮鬥的精神。」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張頤武在接受未來網記者採訪時表示。
-
武威詞作家楊玉鵬新歌《涼州月》 解讀涼州
中國甘肅網5月17日訊(本網記者 張振國) 最解風情是《涼州月》:看過了四面烽火,也看過車馬交錯。最懂滄桑是涼州月,才這麼從容地升,又從容地落……近日,由楊玉鵬作詞、焦明作曲、熊暉演唱的新歌《涼州月》在武威正式發布。
-
北大教授張頤武:所謂的「漢字危機」並不存在
訪談者:朱開雲 受訪者:張頤武北京大學教授 青評論:近期,電視節目《漢字英雄》、《中國漢字聽寫大會》熱播,很多觀眾發現原來很多字自己都不會寫了。您作為《漢字英雄》節目的評委,在這方面有何感受? 張頤武:隨著計算機的普及和以音定字的流行,漢字書寫在變得越來越便捷的同時,也帶來一個很嚴重的後果。
-
古涼州的一處千年石窟,號稱石窟鼻祖卻少有人知
在河西走廊,尤其是古涼州的故地佛學留下的石窟古廟也代表了佛教發展的一個頂峰。涼州,是古代溝通中原王朝通往新疆和中亞的必經之路,這裡是天下要衝,是中西方文化交流和商貿往來的重要節點。數千年來,西去的絲綢瓷器,東來的佛僧外商都在這片土地上演繹著精彩的故事。早在秦漢時期,佛教就開始傳入河西走廊。
-
說不完道不盡的涼州(武威)葡萄酒文化
說不完道不盡的涼州(武威)葡萄酒文化 2020-06-19 05:3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武威市著力打造涼州古城「L」型金腰帶!
武威市著力打造涼州古城「L」型金腰帶!隨著文化街區保護建設項目的開展,那些不具有歷史文化價值的房屋已經夷為平地,一座全面梳理老城歷史記憶、古城符號和涼州元素,突出涼州歷史風貌和文化內涵的街區將展示在世人面前。市民 韓榮我從小生活在這裡,以前都是平房,道路坑坑窪窪的。後來我上了高中之後,這裡開始改造。和平街小學也從以前的平房變成三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