匾額文化 | 武威文廟文昌宮古匾群 ——涼州文化的華美標籤

2020-12-25 澎湃新聞

古涼州、「銀武威」,名字裡就帶著濃鬱的詩情。聽起來,有一種蒼涼、悠遠、寥廓而又華美的獨特感覺,這也許就是涼州文化的基調吧?

現今,武威市留有一些彌足珍貴的文物,可讓人睹物思遠,想像和勾勒著這個河西都會、絲路重鎮曾經的模樣。如果有人問:具體哪件文物是涼州文化的鮮明標誌呢?銅奔馬,是中國旅遊標誌,無疑最具代表性。此外呢,筆者認為就應該是這些古匾,它們與銅奔馬的風格迥異,卻正好凸顯了涼州文化的另一面,匾裡讀武威,別有斯文味。

一、重估這些古匾的價值

(一)完善和明確古匾的稱呼

這些古匾現在通常被稱作「武威文廟名匾」、「文廟名匾」或更廣而言之為「武威名匾」,一般場合下,這麼叫沒問題。但是,在較真兒一點的場合、面對較專業的人群,可否再明確一些呢?筆者個人建議,叫它們為「武威文廟文昌宮古匾群」,如何呢?這個稱呼看起來多囉嗦幾個字,但,是不是更直觀一些呢?稍作解釋,稱呼裡的「武威」是所在城市,「文廟」是具體場所,無須多說。重點是「文昌宮」和「古匾群」,強調「文昌宮」是因為這些匾額大處來說是在文廟裡,但具體卻是掛在文昌宮桂籍殿的大卷棚下,就是說這些匾雖然在文廟裡,但是其本質與通稱的「文廟匾額」有所不同。為什麼這麼說?從全國來說,曲阜文廟和北京文廟知名度和影響力較大,走進裡面,可見懸掛了很多名匾,比如清朝歷代帝王題寫的【萬世師表】【生民未有】【與天地參】等等,其中,康熙題寫的【萬世師表】還被復刻頒懸於全國文廟。但是,雖同在文廟裡,武威古匾卻和上述古匾不同,具體來說就是「受匾人」不同,那些匾是題頌孔子的,武威這些匾卻是題頌文昌帝君的,一個聖人,一個神仙,兩回事。所以筆者認為還是加上「文昌宮」強調一些為好。「古」字是說這是一些原汁原味的老匾,「群」是說其多,目前成體系的老匾已是罕見,四十方以上的「古匾群」實屬鳳毛麟角。

(二)這些古匾對匾額學研究具有重要的標本價值

據筆者所知,匾額學的概念由北京科舉匾額博物館館長姚遠利先生首倡。目前,匾額學的組織——中國大眾文化學會匾額學專業委員會,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遊部批准成立。早在2016年11月,在北京舉辦了全國首次匾額保護與文化傳承活動,與會者有匾額收藏家、學者和有關部門領導,會後,結集出版了《中國匾額保護與文化傳承論文集》(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既然說到匾額學,就有必要討論有關概念。什麼是匾額、什麼是匾額學?

什麼是匾額?綜合各位匾額研究者的見解,結合自己的思考,嘗試將之定義為:以木頭及石頭、金屬等為主要材質,以橫或豎長方形為常見形狀,在其上書寫大字及相應款識,用以標識名稱、教化旌表、省身言志等,集國學經典、大字書法、傳統雕刻等為一體,通常懸掛或鑲嵌於建築物門楣、廊簷、牆壁等處的藝術物品,叫作匾額。

什麼是匾額學?匾額學,是以古代匾額實物及可靠文獻為主要載體,重點研究其在意識形態、社會生活、傳統文化等方面特殊功用的新興專學。

當然,匾額和匾額學的概念目前沒有定論,以上定義只是筆者粗淺的個人見解。

目前,全國頗具規模的古匾博物館、收藏館已超過20家,古匾收藏已成為收藏界的「新秀」。匾額學研究也正在悄然起步,各位作者的書籍和文章不斷湧現,有了一些社會關注度。

為何如此?是因為古匾本身所具有的價值和魅力。

一方古匾匯聚了典籍的精華、優美的榜書、精湛的雕刻……,包羅了儀禮、教化、家族、科舉、仕途等中國傳統社會的主幹元素,藏著歷史的縱深和國學的浩瀚,有著無窮無盡的美感。古匾是懸於建築之上的百轉情懷和千載史詩,是中華祖先留給子孫的特別遺珍,她們是貼在歷史深處的標籤,也是國學的集大成之物。

再說回文昌宮古匾。它們當然具有以上所說古匾的共性,以下重點說說這些古匾的個性。

非常難能可貴,文昌宮古匾是至今十分罕見的還「活著」的古匾群落。「活著」,是指這些古匾依然是原匾,在原地,掛在原位置,還在供人觀瞻和品鑑,這樣的原汁原味,而且是一個數量四十多塊的群落,舉國罕見,甚至可能是僅見。何況,這些古匾並不是在古匾的「盛產地」:江西、福建、廣東、湖南等省份,而是在西北地區,這對古匾研究更具有獨特的標本價值。

「活著」很重要。相比那些掛在博物館裡的也算端莊規整的古匾,這些古匾卻更具勃勃的生趣,別有令人欣喜之處,對研究匾額與建築的關係等細節問題也有直觀的參考價值。

筆者認為,從全國範圍來比較,文昌宮古匾中的幾方乾隆年間的匾額最具特色。分別是:

【文明長晝】乾隆十一年(1746年),旁聯為:揚紀聚精戴匡斡鬥,錄檢金函衡平玉紐。

【彩振臺衡】乾隆十七年(1752年),旁聯為:文壁突成天作柱,靈光搖聳筆為椽。

【曜握斯文】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旁聯為:槱祀因隆彩綴西園凝藻翰,星垣並照光輝北極耀文明。

【炳呈鬥上】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旁聯為:玉燕石鱗祿命從陰騭培起,潘江陸海文名自桂籍傳來。

【光接三臺】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旁聯為:朗豈惟周久煥天章遙射鬥,炳非在宋專開文運預佔星。

這幾方匾品相完好,兩側有聯,匾文和聯語相互映襯,少見的匾、聯一體,其製作極其鋪陳考究,幾達匾額的工藝巔峰,盛世的雍容盡顯匾間,裝點出莊嚴的儀式感,辨識率和觀賞性很高,足以與全國其他名匾爭鋒。

(三)這些古匾是研究武威科舉和教育歷史的重要佐證

西漢元狩二年,霍去病西擊匈奴,勝利後,即將此區域取名「武威」,之後,武威被設為河西四郡(從東往西為:武威、張掖、酒泉、敦煌)……武威的歷史可謂悠長。

「關西出將、關東出相」,歷來有烈士武臣多出涼州之說,但其實,需要讓世人知曉的是:武威除了武功,文風也是盛的,這並非牽強,而是事實。清朝詩人許蓀荃就這樣說:「武威莫道是邊城,文物前賢起後生;不見古來盛名下,先於李益有陰鏗。」陰鏗是南北朝重要詩人,李益是唐代著名詩人,出過這樣重量級的文人,可知武威文化底子也是厚實的。

到了清代,武威社會治理更趨穩定,科舉也隨之出彩,200多年裡,共考中進士44人,堪稱「人才鵲起、科第蟬聯」,遂有「文風甲於隴右」之稱,武威的教育基地——廟、學一體的文廟也被譽為「隴右學宮之冠」。

不同時期的文物會佐證彼段歷史,有文字的文物所起的作用會更直接、更確鑿。文廟文昌宮古匾最早的是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的【萬世文宗】,最晚的是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的【文教開宗】,這些風雅的古匾,就是武威的斯文佐證。

這些匾的題匾人包括當時在職官員、有一定科舉功名的鄉賢、本地碩學名儒、書法巨擘等等,他們大多數人可能已載入武威史冊。所以,拿這些匾額來做佐證,對研究和撰寫這段時間的武威歷史,特別是科舉史和教育史,會更顯得圖文並茂、言之有「物」。

比如,【天下文明】這方匾。此匾上款:道光十九年歲次己亥九月穀旦;下款:賜進士出身兵部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撫河南等處兼理提督軍務前翰林院編修國史館纂修邑人牛鑑沐手敬書。

題匾人是武威本地的大文人牛鑑。查閱《清朝進士題名錄》(中華書局2007年6月第1版),嘉慶十九年(1814年)甲戌科殿試,甘肅涼州府武威縣人牛鑑中二甲第四名(總第七名),這應該是有清一代,武威學子最高的科舉名次吧?而立之年的牛鑑成為武威清代第一學霸。從款識來看,此匾題於道光十九年(1839年),那時牛鑑還在河南巡撫任上,文名正盛、官聲還好。三年之後(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他作為清政府的代表之一,在南京下關江面的英艦「皋華麗」號上,同英國籤定《南京條約》,人生墜入低谷。

(四)這些古匾是研究「文昌帝君」文化的重要資料

既然這是文昌宮古匾,就有必要把「文昌帝君」先向受眾大致說明白。

「文昌帝君」是誰?說起來,有些複雜。他無疑是一位神仙,細說起來,卻是一位由一人、一神「合體」而成的神仙。先說這個人,比較普遍的說法是,其「原型」是東晉張育。據說,因其忠孝,戰死沙場後,被百姓建祠紀念,後來不知怎麼,張育被叫成張亞子,因四川梓潼縣有一座「亞子祠」,久而久之,由人封神,成為「梓潼神」。最初,梓潼神是被當雷神供奉祭祀的,後來又不知怎麼,就被當作主管人間功名利祿之神了,這類似關羽被稱為「關聖帝君」的封神過程,其「根兒」終究是人。再說這個神,在北鬥七星的附近,有六顆不太亮的星,合稱為「文昌星」,又稱為「文曲星」,也是主管人世功名,星在天上,這就存粹是神了。這一人(梓潼神張亞子)、一神(文昌星)職能相近,各自「工作」一段時間後,至晚在元代,就「合併重組」了,被稱為「輔文開化文昌司祿宏仁帝君」,簡稱「文昌帝君」。

中國各行業基本都有祖師爺,「文昌帝君」被尊為文具行業的祖師爺。但這只是他的「副業」,其主業太厲害,簡單說,他是主管科舉的「考神」,再往骨子裡講,他是「錄取神」,誰考上、考不上,由他說了算。就是說,他在冥冥之中已經寫好錄取名單,而人間的考官,哪怕是級別最高的考官——皇帝,也只不過是執行文昌老師的想法罷了。如此「大神」,怎不叫全國讀書人頂禮膜拜和忠心敬畏呢?

懸掛古匾之處叫桂籍殿,「桂籍」就是文昌帝君的錄取簿。所以,這些古匾的目的和用途,就是對文昌帝君各種「花式」的敬頌和祈禱:保佑武威文風鼎盛、科舉連捷。

其中,有幾方匾:【學宗衍聖】【瑞預化成】【先天炳蔚】,就是文昌香燈敬惜字紙會眾敬獻的,還有一匾直接就是【恭題文昌帝君贊】,它們是研究「文昌帝君」文化的實物佐證。

二、對古匾宣傳推介和保護利用的一些建議

(一)加強對匾額的解析和考證

解讀一方匾額,其核心是把匾文、上下款內容講透、講準;其次,匾上印章、尺寸,邊框及底漆工藝、圖案、木質都應解出來,應該硬碰硬,不能避實就虛。此外,題匾人事跡或匾額本身的故事,也應適當鋪陳。做到一匾一詳解,留個基本稿子,看用途需要,再酌情裁剪篇幅。同時,努力去發現《武威縣誌》等文獻中題匾、獻匾的資料,讓書中的匾和掛著的匾形成完美呼應。

(二)對匾額的開發和利用一定要在絕對嚴格保護的基礎上來進行

建議不要在老匾上做修復了,特別不要在匾上重新上漆、甚至上刻刀了。就讓這些匾慢慢老去,形成「包漿」,欣賞時間之美。視情況而定,可掛在原處,也可在幾十年或百年後摘下來保護起來。

應儘早再按原樣復刻出來一批匾額。復刻匾額是古來成例,在複製的匾額上再加一個複製款,標明複製時間,以便傳承有序,免得後人對這些匾新、老難辨。

(三)將這些古匾製作成複製品

旅遊同質化越來越嚴重,武威有這些匾實屬幸運,可做一些別致的創意。可以一比一原樣複製,也可以在此基礎上縮小、裝裱。同時,還可製成書籤、明信片等,成為旅遊紀念品和城市禮品。

(四)開展古匾進校園活動

選擇適合的大學、高中、初中,將製作好的古匾拓片(條件允許的話,最好帶上幾方真匾實物),在各校園進行巡展,並請專家開展文化講座。這樣做,一是可豐富學生課外生活;二是宣傳普及傳統文化,讓年輕一代喜歡、傳承、弘揚國學;三是讓武威學子更加了解和喜愛自己的家鄉。

(五)在電視臺和融媒體開設古匾專題欄目

可以考慮以「每周一匾」的節奏,每周播出一期15—30分鐘的節目,40多方匾差不多可以播出一年了,應該會形成一定的熱度。在這裡提一些節目創意供參考,第一期,首先將這些古匾怎樣奇蹟般整體存活下來的故事演繹出來,可採訪還健在的當事者或知情人。具體到「每周一匾」,講解人可以選擇一位電視臺主持人,或外請一位嘉賓,或兩人配合等等均可,事先到文昌宮將匾額的畫面,細緻漂亮的拍回來,再用後期技術將匾額繁體字「翻譯」成簡體字進行對照,以便觀眾讀懂,再逐字逐句將匾上內容講解清楚,同時將題寫此匾的背景、題匾人的生平功過通過演員表演等創意鋪陳出來。

作者簡介:王 昊 ,王克強現供職於遼寧省海城市國強展覽館。

來源:涼州文化研究

猜你喜歡

本文為武威市文體廣電旅遊微信公眾號整合內容。如遇到1、分享內容侵犯您的版權;2、標來源非第一原創;3、微信內容發現錯誤等情況,請第一時間私信「武威文體廣電旅遊」微信公眾號或致電:0935—2211772,我們及時審核處理。

原標題:《匾額文化 | 武威文廟文昌宮古匾群 ——涼州文化的華美標籤》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武威文廟匾額的旅遊開發策略
    按外觀形式,匾額分為橫幅、豎幅和聯形式三類;就其建築材料來說,大致可分為木刻匾額、石刻匾額和銅製匾額等;按其性質和用途劃分,匾額可分為功德聲望匾、貞潔賢孝匾、婚喜壽慶匾、官府門第匾、廟宇宗祠匾等五大類。作為記載武威歷史文化的重要遺產,文廟匾額具有明顯的地域特色和深厚的文化內涵,研究文廟匾額對武威發展文化旅遊產業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 匾額文化 | 武威匾額所涉進士事略
    武威匾額,洋洋大觀,遺存豐富,是武威社會經濟、文化教育發展歷史的直觀反映。這些匾額是前人留下的珍貴的文化遺產,也是後世研究武威歷史文化重要的實物資料。筆者翻閱《武威通志》(藝文卷)、《武威金石錄》時,見武威匾額涉及不少進士,而編著者並未為之作傳或注,給讀者帶來閱讀、理解上的不便。
  • 鮮為人知或業已消失的武威匾額
    今天,我們推出李學輝的文章《鮮為人知或業已消失的武威匾額 》,聚焦武威匾額文化傳承和發展現狀,以期讓更多的人了解武威匾額文化。讓人們在領略武威老城民居門額魅力的同時,也為古民居院落保護修繕提供可藉借鑑的資料。
  • 「走近收藏」鮮為人知的武威匾額
    匾額是所處建築的門臉,多為木質。從內容上可看出掛匾者的門第層次、姓氏來源、道德修養、思想情感、處世哲學、精神寄託、美好追求等。匾額雖小,學問很大,是研究建築、門閥、匾屬的重要資料之一。文化繁榮之地,匾額亦多。武威自古崇文尚德。有清一代,名人輩出,所留匾額頗多。較能反映武威較深的人文積澱和豐富的歷史文化內容。
  • 武威名寺--文化名城之古涼州
    武威名寺--文化名城之古涼州 2020-06-05 03:1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跟著鏡頭遊武威||涼州醋文化
    跟著鏡頭遊武威||涼州醋文化 2020-06-23 05: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盤點武威四處必去的旅遊勝地,真是讓人心生嚮往
    在甘肅武威縣城西北2.5公裡,屬「齊家文化」遺址,距今4000年左右。遺址東西長500米,南北寬250米,文化層厚度0.62米至2.3米,內涵豐富,曾發掘出房址9座,窯穴圍繞房屋,有圓形,橢圓形和長方形3種。出土文物以陶器為最多,石器,骨角器,銅器,卜骨都有。刀,錐為紅銅,分鑄造,鍛打兩種。石器以打制為多,磨製石器也有增加。
  • 《涼州講壇》第四期在武威開講 張頤武教授解讀涼州文化
    每日甘肅網訊(記者周飛 通訊員梁鈺)5月27日,由武威市委宣傳部、市文廣局主辦,市涼州文化研究院、市廣播電視臺協辦,甘肅西部藏海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承辦的《涼州講壇》(第四期)在武威市體育館開講。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著名評論家、文化學者張頤武教授應邀作《絲路文化、邊塞詩與中國精神》的主旨演講。
  • 說不完道不盡的涼州(武威)葡萄酒文化
    說不完道不盡的涼州(武威)葡萄酒文化 2020-06-19 05:3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武威市著力打造涼州古城「L」型金腰帶!
    在接下來的幾年當中,這裡將會修建中華進士園和新雍涼書院,展示涼州古城的韻味,展示武威悠久的歷史文化。在武威歷史文化街區保護建設項目再就業市場提升改造工程現場,多臺大型機械設備按照計劃進行著施工作業。曾經破落不堪的再就業市場現在已經成為了歷史,封存在了市民的記憶之中。
  • 甘肅武威旅遊景點介紹,武威著名五個旅遊景點,武威好玩地方推薦
    甘肅武威是我國優秀旅遊城市,中國葡萄酒城,武威歷史悠久,已經有兩千多年歷史文化,今天我們就來看一下,武威有哪些好玩的地方。一:白塔寺遺址(武威市涼州區南20公裡的武南鎮百塔村劉家臺莊),大門口有薩班等三人白色雕像,大門設計是三角屋頂形狀的,進大門後看到高大的薩班銅像,靠左手沿著小路走,就到了薩班的墓穴,整個塔園正中心是經輪廣場,最後是涼州會談紀念館,裡面還有遊樂園和活動健身器材。
  • 涼州醋文化博物館:傳統產業攜手文化旅遊(圖)
    如今,涼州醋文化博物館的建立,無疑是傳統產業與文化旅遊的完美結合。6月20日,記者前往武威市武南工業園區,採訪了坐落園區內的武威醋大媽食品有限公司涼州醋文化博物館,感受了涼州燻醋的厚重歷史和獨特魅力。據武威醋大媽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博物館負責人張文柏介紹,依託厚重的涼州燻醋文化,公司投資約500萬元建設了涼州醋文化博物館,也是武威第一家集民俗文化遺產展示、文化旅遊開發、傳統釀造產業等功能於一體的專業性主題博物館。博物館分老作坊、醋史館、陳列館三大主題展館,以及一個體驗館。目前博物館主體全部建成,老作坊館、體驗館正在加緊裝修,預計8月底完工對遊客開放。
  • 了解西夏國歷史,欣賞西夏王國文化藝術的勝地,武威西夏博物館
    武威西夏博物館就在武威的文廟附近,參觀完文廟之後,就來到西夏博物館,看看全國現存唯一的、保存最為完整的、西夏文與漢文對照文字最多的一塊石碑。武威西夏博物館也就是西夏博物館位於甘肅武威文廟門前,座東向西,為"回"字型仿古框架結構建築,佔地面積約3570平方米,展廳面積1400平方米。
  • 武威楊姓流源與涼州楊家將述略
    武威文廟保存的刻於明崇禎十六年(1643)的《楊嘉謨墓志銘》和兩件分別為明天啟六年、崇禎五年頒發的嘉獎楊嘉謨的誥命詔書(聖旨),河北省遷西縣保存的《三屯總府題名碑記》和北京密雲與河北興隆交界之處的《興隆霧靈山清涼界碑》,確鑿地記載了楊嘉謨的軍旅生涯和功勳,加上《涼州府志備考·楊氏家譜》、明史相關人物傳記、演義小說中散見的事略和楊氏後裔提供的許多資料,基本上為我們揭開了涼州楊家將撲朔迷離的英雄傳奇和武威楊氏播遷的基本情況
  • 【溯源甘肅】武威的「臺」文化
    【溯源甘肅】武威的「臺」文化  甘肅日報特約撰稿人 王麗霞  武威,古稱姑臧,又名涼州。是古代絲綢之路重鎮,國家第二批公布的歷史文化名城。憑藉著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與自然條件,東漢初年竇融統治河西期間,武威就成為河西最富庶的地區。
  • 古涼州如何打造文化旅遊名市?張頤武教授解讀涼州文化(圖)
    中國甘肅網5月27日訊 (本網記者 沈文剛 文/圖) 5月27日,由武威市委宣傳部、市文廣局主辦,市涼州文化研究院、市廣播電視臺協辦的《涼州講壇》(第四期)在武威市體育館開講。
  • 武威詞作家楊玉鵬新歌《涼州月》 解讀涼州
    中國甘肅網5月17日訊(本網記者 張振國) 最解風情是《涼州月》:看過了四面烽火,也看過車馬交錯。最懂滄桑是涼州月,才這麼從容地升,又從容地落……近日,由楊玉鵬作詞、焦明作曲、熊暉演唱的新歌《涼州月》在武威正式發布。
  • 甘肅武威舉行「天馬行空 自在武威」文化旅遊推介會
    推介會以「天馬行空 自在武威」為主題,向來自全國各文旅行業部門、文旅企事業單位的200多名與會嘉賓,推介了武威市的旅遊資源,介紹了武威市文化旅遊產業發展「黃金21條」「引客入武」獎勵辦法等優惠政策,推出了歷史文化遊、生態體驗遊、城市觀光遊、鄉村休閒遊、紅色文化遊、科普研學遊等旅遊線路和產品。
  • 天馬行空 自在武威 旅遊者心中的「詩與遠方」
    本文照片均為掌上蘭州·蘭州晨報首席記者 田蹊 攝武威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中國旅遊標誌之都,文化底蘊深厚,旅遊資源豐富並深受廣大遊客青睞,「天馬行空·自在武威」正在成為無數旅遊者心中的「詩與遠方」。冬春遊武威,可避開旅遊高峰,靜品文化,慢遊山水,頤養身心。
  • 古都涼州,春風十裡等你來!
    線路一:李銘漢故居(了解李銘漢生平,接受家風教育)—文廟(禮拜孔子,了解活字印刷)—大雲寺(大雲曉鍾)—鳩摩羅什寺(了解四大佛經翻譯家之一鳩摩羅什)—雷臺(了解中國旅遊標誌馬踏飛燕的前世今生,誦讀涼州詞)—武威市博物館(參觀武威國家精品文物)—武威市圖書館(休閒閱讀)—武威市天馬劇院(觀看武威地方特色劇目)美食推薦:涼州老街美食城、北關市場三套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