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西夏國歷史,欣賞西夏王國文化藝術的勝地,武威西夏博物館

2020-12-25 愛玩愛旅行

武威西夏博物館就在武威的文廟附近,參觀完文廟之後,就來到西夏博物館,看看全國現存唯一的、保存最為完整的、西夏文與漢文對照文字最多的一塊石碑。

武威西夏博物館也就是西夏博物館位於甘肅武威文廟門前,座東向西,為"回"字型仿古框架結構建築,佔地面積約3570平方米,展廳面積1400平方米。

西夏王國,神秘感十足,想當年,東盡黃河,西界玉門,南接蕭關,北控大漠,地方二萬餘裡,與中原大宋王朝,遼國,金國鼎足而立,長達近兩百年,後來的後來,蒙古鐵騎強勢來襲,這個創造了輝煌燦爛又獨特文明的王朝,最終被湮沒在歷史長河中而鮮為人知

西夏王國雖然早已消亡,但党項民族轟轟烈烈的幾百年歷史是不可磨滅的,西夏文化是中華文化多元一體格局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

西夏文明,可以說是華夏文明園囿中一朵豔麗的奇葩。了解西夏文明,有助於了解完整的西部歷史,有助於了解完整的中華文明,西夏民族為祖國歷史發展做出的貢獻將永世長存。

在眾多展品中最為珍貴的當屬西夏碑,西夏碑,本名《涼州重修護國寺感通塔碑銘》。

西夏碑是全國現存唯一的、保存最為完整的、西夏文與漢文對照文字最多的一塊石碑。

西夏,一個神秘的王國,一個不應該被遺忘的王朝。武威,即西涼府,地處河西走廊東端,大夏開國,涼為輔郡,即陪都,經濟發達,文化昌盛,自古以來就是『』通一線於廣漠,控五郡之咽喉『』的戰略要地,經歷代開發經營,至唐代已是商旅往來的富庶之地,『』夏得涼州,故能以其物力擾關中,大為宋患『』,武威在西夏興亡史中佔據十分重要的戰略地位。

遊覽 西夏博物館 ,是了解涼州歷史,欣賞中國古代文化藝術的勝地,天馬行空,自在武威,武威旅遊歡迎您。 Tips: 西夏博物館 ——毗鄰武威 文廟 ,可以一併遊覽

相關焦點

  • 武威西夏木緣塔 解密神秘的西夏王國
    武威西夏木緣塔西夏人服飾西夏文字遺存西夏黑水城遺址在武威博物館有一件國寶級文物,也是「鎮館之寶」——西夏木緣塔。這件木緣塔造型奇特,保存完整,為西夏墓葬中第一次發現,是研究西夏葬俗以及佛教藝術極為珍貴的實物資料。西夏是一個神秘的王國,有著許多鮮為人知的秘密。這件木緣塔,為何讓國內外專家學者如此珍視呢?
  • 銅奔馬、八景摺扇、西夏瓷器、鳩鳥胸針……哪一款武威文創產品入...
    原標題:銅奔馬、八景摺扇、西夏瓷器、鳩鳥胸針……哪一款武威文創產品入得了您的眼?「十三五」以來,武威市積極探索文化旅遊融合發展的新思路,構築了全域旅遊發展的新格局。如今,隨著越來越多的遊客走進武威,人們在欣賞悠久歷史、文明瑰寶和秀美山川的同時,也有聲音發問:「在武威,有沒有特色文創產品可以推薦?」採訪中記者了解到,武威近年培育了一大批實力雄厚的文創企業,開發出銅奔馬文物仿製品系列、西涼樂器系列、涼州故事之彩繪鳩鳥系列商品等20大類500多種旅遊商品。
  • 塞上明珠——西夏文的前世今生
    熟悉的,是在歷史上與宋、遼、金、元等強大勢力縱橫捭闔、延續兩百年的一個少數民族王朝;陌生的,是他們的文化、藝術與宗教等西夏人民的創造。在西夏王朝鼎盛時期,儒家禮節、藏傳佛教、西域藝術風格,與西夏民族自創的文字、語言、藝術並行不悖、蔚為大觀;特別是其獨特的佛教文化,在整個東亞地區都很有聲望。可以說,如果沒有西夏王朝,中國的文化、藝術與宗教史,將少去濃墨重彩的一筆。
  • 西夏國的滅亡,連同它的文化也被埋沒
    結果翻到最後才發現用繁體字寫著《西夏國書字典音同》一卷,劉楚人題籤。才想起前年的時候一家人去賀蘭山巖畫博物館參觀時看到的文字。這才恍然大悟,原來是西夏文。後查閱資料發現此版本先由羅振玉先生手抄,1935年,又經羅福成重新抄寫在大連刊印,名曰:《西夏國書字典音同》一卷,由劉楚人題籤,庫籍整理處印。
  • 異域風情,縱情西夏
    2.西夏是我國十一世紀初以党項羌族為主體建立的封建王朝。自1038年元昊在興慶府(銀川市)稱帝建國,於1227年被蒙古所滅,在歷史上存在了190年,經歷10代皇帝。
  • 【西博之聲】泥活字版西夏文佛經《維摩詰所說經》
    武威市西夏博物館講解員--王婕個人簡介:王婕:武威市西夏博物館講解員,從事講解工作,主要負責日常講解以及社會教育等活動。館藏文物賞析它為畢昇發明泥活字的真實性提供了最有力的證明,對確定我國在宋代發明的活字印刷技術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為古代泥活字印刷技藝的研究提供了最新資料,是研究少數民族科技史的珍貴實物資料,具有重大歷史和科學研究價值。現為國家一級文物,收入第一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
  • 西夏文士野利仁榮,是西夏的改革家,幫助西夏王創造了西夏文字
    野利仁榮此時成為元昊稱帝建國的謀主,被封為「莫寧令」(天大王),一切軍國大事元吳都與他商議。仁榮具有改革的思想,主張不因循舊制,要因地制宜地進行改革。有一次,元吳與他談論西夏立國的局勢,仁榮談了一番自己的見解。他說:「一個王朝的興盛,必有一代之制。人們都說教化百姓,改變他們的原有習俗,主要是用夏變夷,這種說法完全不正確。」
  • 西夏被滅國後,西夏党項人都去哪了?
    1225年,成吉思汗在完成了對花剌子模(位於今烏茲別克斯坦及土庫曼斯坦)的徵討後,決定親自率軍攻打西夏。討伐的理由是西夏曾拒絕成吉思汗提出的要求,協助蒙古人出兵西徵。
  • 第六屆西夏學國際學術論壇在銀川召開
    中新社銀川8月15日電 (李佩珊)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和中俄西夏學聯合研究的重要學術活動——第六屆西夏學國際學術論壇15日在西夏故都寧夏銀川召開。西夏學國際論壇每兩年舉辦一次,自2010年第一屆論壇在銀川召開以來,相繼在武威、北京、張掖、阿拉善等地和相關單位聯合舉辦5屆,該論壇現已成為國際西夏學最重要的學術交流平臺。本界論壇由寧夏大學西夏學研究院主辦、銀川西夏陵區管理處、銀川西夏陵文化投資有限公司協辦。
  • 黑城遺址:「絲綢之路」上的西夏王國
    黑城遺址:「絲綢之路」上的西夏王國 2017-10-30 18:29烏婭娜 攝   中新網阿拉善10月30日電 題:黑城遺址:「絲綢之路」上的西夏王國  作者 烏婭娜  茫茫戈壁上,黑城僅剩下一個輪廓。牆體顏色與周圍的環境已融為一體,披著鮮豔紗巾的遊客在城內來來往往,為黑城帶來生機。
  • 寧夏博物館西夏文物特展亮相澳門特區
    中新網銀川6月25日電(李佩珊 於晶)6月25日記者從寧夏回族自治區博物館獲悉,為慶祝澳門回歸祖國20周年,由寧夏博物館與澳門特區政府文化局、澳門博物館共同主辦的「絲路古憶——西夏文物特展」在澳門博物館舉行,展期為6月14日至10月6日。
  • 甘肅文化丨神奇的西夏竹筆
    原標題:神奇的西夏竹筆西夏竹筆夏夜,翻看朋友圈,忽然發現有一支西夏竹筆。這支筆藏在甘肅省博物館,為西夏時期竹筆。1972年,人們在甘肅武威張義堡西夏遺址中,發掘出土了這支西夏竹筆,同時出土的還有其他兩支竹筆。據推測,它們是12世紀西夏人製作使用的硬筆。這支筆,通長9.5釐米,直徑0.9釐米,看不出用過的痕跡。它用一截竹管削成,為了堅固耐用,特意選擇了有竹節的一段。
  • 消失的西夏文字!
    難怪西夏王朝會在此建都,開創近兩百年的宏圖偉業。可惜的是,時過境遷,如今有關西夏的歷史遺蹟遺存不多,作為一個王朝風光的見證和承載的厚重文字~西夏文,也成了死文字。更為可惜的是,現在中國要研究西夏歷史和西夏文字,要遠去俄羅斯聖彼得堡才能如願,西夏的眾多精神和物質的瑰寶都被獲取去了那裡。
  • 遙望西夏:西夏皇族後裔在洛陽
    它曾雄踞西北,與宋、遼、金等並立,最終卻被蒙古鐵騎摧毀,並被歷史刻意遺忘。除了賀蘭山下的西夏王陵,大概人們不會對它有太多印象。 在今天的洛陽市新安縣,生活著一支西夏皇族後裔,這是怎麼回事? 1 墓誌中的家族「秘史」 李春光老人今年已經85歲了。
  • 無人能識的神秘西夏文!
    西夏王陵在考古挖掘過程中,發現了不少西夏文碑殘塊,這些西夏文碑是研究西夏王陵及西夏歷史的重要資料,但是西夏文字因為筆畫繁雜,歷史久遠,已經變得鮮有人識了。這些西夏文字是怎麼創造出來?在西夏文化傳播中起到了什麼重要作用呢?
  • 西夏文字的創製者
    是西夏王朝建立初期各種典章制度的參與者和謀劃者,曾受元昊委託親自主持創製了中國歷史上獨具特色的文字——西夏文。是元昊最重要的大臣之一,元昊封他為謨寧令(天大王)。舌戰群臣 提倡務實。  在元昊繼位之初,就準備廢除父輩傳下來的沿襲宋朝的繁瑣的典章禮儀制度,而儘量突出党項民族意識和民族特色,但卻遭到了一些大臣,尤其是前朝元老的激烈反對。
  • 西夏滅國後,他們的文明流向何處?
    在中國歷史中,漢文化一直是文明發展的主基調。但是歷史上也出現過有著獨特民族文化的王朝,今天要說的西夏就是其中之一。西夏是党項人李元昊所建立,他在吸收了漢文化的基礎上創造出了党項文字,党項人有著屬於自己的語言和文字,還有非常輝煌的文化成就。
  • 神秘的西夏 被蒙古滅亡時,興慶府被屠城,西夏王族幾乎被團滅
    公元11世紀,在祁連山麓,出現了這個由党項羌族建立的少數民族王國——大夏國。因為它位於西部,因此研究者習慣的稱之為「西夏」。蒙軍每次出徵,都要徵調夏軍隨徵,時間長了,面對蒙古日益頻繁的徵調,蕞爾小國西夏開始吃不消,漸覺不堪奔命, 神宗也經常表露出不滿的情緒。 1211年秋,成吉思汗開始西徵中亞古國花剌子模。蒙古大軍出徵前,徵調哈剌魯、阿力麻裡、畏兀爾、西夏等部軍從徵,夏人早已不堪其苦,於是明確表示拒絕。 面對西夏拒絕出兵隨徵,成吉思汗惱怒不已。
  • 二十四史中為何無西夏史?今人撰寫西夏史,能否成為第二十五史?
    說法一:西夏歷史短暫。這個說法一度非常流行,但也是最站不住腳的一種說法。西夏從李元昊稱帝立國(1038年)到被蒙古滅國(1227年),歷經十帝,享國189年。從國祚來看,雖說與歷史上的大王朝無法相提並論,但也並不算短,要知道之前五代十國時期,五代加起來還不到一百年。
  • 黑水城雙頭佛:流失海外的華夏文明和稀世珍寶,展西夏190年歷史
    西夏王國大力提倡佛教,修建很多寺廟和佛塔,並在佛塔內放置了這件形象傳神的泥彩塑雙頭佛,以寄託對佛祖的忠誠信念。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出現了一支由俄羅斯海軍中校科茲洛夫帶領的、經過清政府同意、名義上是俄國地理科考的隊伍,實則是專門搜刮各地珍寶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