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文字的創製者

2020-12-15 華夏經緯網
華夏經緯網   2007-12-28 13:30:03   

    野利任榮是党項族中的著名學者,學識淵博,對中國文化典籍非常精通。是西夏王朝建立初期各種典章制度的參與者和謀劃者,曾受元昊委託親自主持創製了中國歷史上獨具特色的文字——西夏文。是元昊最重要的大臣之一,元昊封他為謨寧令(天大王)。
舌戰群臣 提倡務實。
  在元昊繼位之初,就準備廢除父輩傳下來的沿襲宋朝的繁瑣的典章禮儀制度,而儘量突出党項民族意識和民族特色,但卻遭到了一些大臣,尤其是前朝元老的激烈反對。在西夏國內施行何種建國方略上,存在著兩種方針、兩套方法的鬥爭。當時的大臣圍繞這一問題形成兩派截然不同的陣營,展開了激烈的辯論。一種意見主張完全照搬唐宋的那一套,認為他們的禮儀制度詳實完備。西夏落後,理應全盤宋化;另一種意見主張根據党項的實際情況穩步進行改革,反對照搬。面對群臣截然不同的意見,何去何從,元昊神色凝重,一言不發。就在這宮廷熙熙攘攘的辯論聲中,野利任榮站了出來。只聽他對元昊和眾大臣慷慨激昂地講到:一個國家要想繁榮興旺,必須有一整套持之以恆的建國方略。剛才諸位大臣認為要想使夏國富強,主張照搬中原宋朝的那套制度,這種說法太沒道理了。昔商鞅變法,根據本國的實際情況變革,秦國才成為一代霸主;趙武靈王胡服騎射,重視兵備,因而國家才強大起來。我們夏國的實際情況是党項族人與漢族人混居,民性強悍,喜歡打獵,經常與兵馬打交道,沒有禮樂詩書之氣。只有根據實際情況,順著民族的習性,根據我們党項族人的風俗習慣進行獎罰。我們党項族人的風俗習慣是人民喜歡徵戰,崇尚強悍,視戰死沙場為榮,老死家中為恥。只有這樣,才可以與宋朝抗衡,徵服其他少數民族政權,難道只有宋朝的區區禮儀就能打敗敵人嗎!此時此刻,宮廷內一片寂靜,眾大臣啞口無言,都被野利任榮縱橫捭闔的話語深深折服了。元昊臉上也露出了讚許的微笑。野利任榮這種強調根據本國和本民族的實際情況,確定立國方針,進而進行改革的務實意見,深得元昊的心意和贊同,這場事關西夏何去何從,興亡盛衰的立國方略的大辯論就這樣以野利任榮的勝利而結束。此後,元昊更加倚重野利任榮,視其為知己與心腹,無話不談,放心地把建國的方略大計、典章制度,交給野利任榮指定與謀劃。
  元昊在改革禮樂時曾對野利任榮說:」王者制禮作樂,道在宜民,蕃俗以忠實為先,戰鬥為務」。這實在是採納了野利任榮提倡務實的高見。其實,野利任榮提出的務實精神,在元昊的倡導下,不僅在禮樂方面,在西夏的各個方面都表現出了重實際、輕形式,善於根據本國和本民族的具體情況而有所選擇。
  獨居高樓,創製西夏文字,党項族有自己的語言,但沒有自己的文字。隨著党項族的社會發展,先進的文化形態在生產發展的孕育以及其它民族文化的創擊中有了最新的胚胎。而文字的創製,正是這種胎動的客觀顯著表現。主觀上是党項族一直使用漢族文字,為了鞏固民族語言,增強民族意識,憂國憂民的野利任榮認為創製一種作為党項族表徵的党項文字勢在必行。在元昊的大力支持下,野利任榮獨居一高樓上,根據漢字與藏文的若干特點,專心研修,廢寢忘食,不分白天黑夜,終於在短短幾年後,既大慶元年(1036年)演繹出了西夏文字十二卷。西夏文字是野利任榮仿照漢字的造字特點,多採用會意合成法,例如:取水和土的各一部分合成泥字,地和動的各一部分合成震字等。西夏文字在不太長的時間裡被創製出來,既是党項民族富有智慧的表現,同時也為西夏政治和文化的發展開闢了一個新紀元。野利任榮創製出西夏文字後,元昊下令遵為「國字」。頒布之時,群臣上表敬獻頌詞,舉國慶賀,並改元(廣運三年)為大慶元年以示慶祝。為了推廣這種文字,野利任榮派人到民間教習傳授,幫助他們使用西夏文字記事,並不辭辛勞,親自到過很多地方傳授、解惑。元昊規定西夏國內所有的文藝誥牒,一律都用新制夏字書寫。
  由於野利任榮的積極推行和大力提倡,西夏字便廣泛地使用和迅速流行起來,上自官方文書,下至民間日常生活方面,都用新文字作為使用的工具。經過應用,西夏字也逐漸演繹成一套如漢字楷、草、隸、篆書體的固定體式。野利任榮創製西夏文字在當時是很有必要的,因為西夏的主體居民党項族從來不曾有過自己的文字,他們在熱情建立自己的政權時期,迅速創製新文字用以鞏固民族語言,並從自己所熟悉的語言入手,來提高學習文字的效率,以利進一步普及和發展社會的知識文化。
主持蕃字院 翻譯漢文典籍
  野利任榮創製出西夏文字後,元昊在國家的政權中設立了「蕃字院」。元昊對蕃字院特別重視,特委任野得任榮來主持。元昊同吐蕃、回鶻及西域各國往來文書,一律用西夏文字書寫,由蕃字院擔任撰寫。除此之外,野利任榮主持蕃字院,通過翻譯漢文典籍,還學習漢族文化,掌握治理封建國家的一套本領。在蕃字院中,由野利任榮主持翻譯了《孝經》《爾雅》《四言雜字》等漢文典籍為西夏文,野利任榮還在党項和漢族官僚子弟內,選拔品學兼優者,讓他們進入蕃字院學習,等到他們學業有成時,出題考問,根據他們的成績,授以大小官職。野利任榮的這種培養、選拔官吏,以科舉取士的辦法,對提高党項地主階級的文化水平,意旨貴族豪強勢力的擴大,鞏固夏國封建政權具有積極的意義。
  天授禮法延祚五年(1042年)七月,為西夏民生國計操勞一生的野利任榮去世。李元昊悲痛至極,三次前去祭奠,並且撫靈痛哭悲呼:「何奪我股肱之速也!」並給於厚葬,贈封為富平侯。天盛十四年(1162年)仁宗仁孝又追封野利任榮為廣惠王。
  縱觀野利任榮一生,他不僅是一個有成就的大學者,而且還是一個有作為的遠見卓識的政治家。野利任榮能把二者結合為一身,這在西夏國党項族人中是不多見的。

 

責任編輯:

共1頁

 

相關文章

   

熱點專題

  更多

各地招商

  更多

各地資訊

   

旅遊頻道

  更多

地方站點

  更多

相關焦點

  • 西夏文士野利仁榮,是西夏的改革家,幫助西夏王創造了西夏文字
    野利仁榮,党項族,西夏文字的創製者,出身於党項族八大部之一的野利部。生年不詳,卒於公元1042年(北宋慶曆二年,西夏天授禮法延祚五年)。野利仁榮生活在德明、元昊時期,與元昊皇后野利氏同屬野利部。他精通曆代典章制度,博覽群書,以淵博的學識博得元吳的賞識與信任,成為元吳的得力助手。
  • 消失的西夏文字!
    難怪西夏王朝會在此建都,開創近兩百年的宏圖偉業。可惜的是,時過境遷,如今有關西夏的歷史遺蹟遺存不多,作為一個王朝風光的見證和承載的厚重文字~西夏文,也成了死文字。更為可惜的是,現在中國要研究西夏歷史和西夏文字,要遠去俄羅斯聖彼得堡才能如願,西夏的眾多精神和物質的瑰寶都被獲取去了那裡。
  • 任振斌:西夏文字不是「死」文字
    作為西夏木活字印刷術的傳承人,在任振斌的概念裡,印刷術在中華文化傳承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每種印刷術、每個朝代的印刷術都有其特點,而他只是想再現這門技藝,還原最本質的印刷術。西夏文字不是「死」文字見到任振斌時,他的工作室外正有劇組在排戲,但熱鬧的場景並沒有打擾到工作室內的安靜,他熟練地在已經刻好的一版木活字上刷水、上墨、覆蓋紙張,用平底刷壓實,紙張與木活字版面完全接觸,片刻後揭起紙張,《論語》的一章「有朋自遠方來」已被完美呈現。「木活字印刷要將墨色刷勻,先刷水好吸墨,印出來的效果才好。
  • 由漢字衍生為複雜的文字,終於知道什麼是天書了,西夏文的由來
    今天學者們把這種文字稱為西夏文或蕃文,專家在文海中發現了5000多個西夏文字,其中常用文字2000個左右。西夏文字、形體方正、筆畫繁榮,結構仿漢字,但又有其特點。通過對文海的研究,人們對西夏文音形義的了解逐漸清晰了,而文字和我們漢文化看起來,咋看好像是漢文,但你細看,一個字都不相同。
  • 西夏自絕於北宋,自創文字,是否可以說它是古代的韓國?
    唐朝滅亡之後,宋朝建立,被視為中原王朝正統的宋王朝接管了後來西夏的勢力。這時候的宋朝還掌管著河西走廊,然而,不久之後,拓跋部李繼遷率領一部分不願意接受宋朝統治的党項人,在逃離了宋軍的勢力範圍之後,開始發展自己的實力,並且在不久之後開始與宋朝做對,這種對抗在西夏李元昊的時候達到了最高潮。
  • 西夏文、女真文和滿文有什麼不同?你見過這些文字書法嗎?
    據現有資料,西夏文字有六千多個單字,文字結構有一定規律。西夏文字是一種當時廣泛推行使用的文字,西夏曆朝皇帝都動用人力物力用西夏文翻譯漢文儒家經典和漢、藏文佛教經典。現今傳世的西夏文字文獻、文物種類有官私文書、法律條令、審案記錄、買賣文契、文學歷史著作、字典辭書、壁畫題記、碑刻、巖畫、木簡、器物、符牌、印章、錢幣文字等等。西夏從宋朝傳入印刷術。西夏文字的抄本、刊本文獻,已發現的至少有十數萬件以上。
  • 了解西夏國歷史,欣賞西夏王國文化藝術的勝地,武威西夏博物館
    武威西夏博物館就在武威的文廟附近,參觀完文廟之後,就來到西夏博物館,看看全國現存唯一的、保存最為完整的、西夏文與漢文對照文字最多的一塊石碑。武威西夏博物館也就是西夏博物館位於甘肅武威文廟門前,座東向西,為"回"字型仿古框架結構建築,佔地面積約3570平方米,展廳面積1400平方米。
  • 武威西夏木緣塔 解密神秘的西夏王國
    武威西夏木緣塔西夏人服飾西夏文字遺存西夏黑水城遺址在武威博物館有一件國寶級文物,也是「鎮館之寶」——西夏木緣塔。西夏木緣塔的發現1977年,務工人員在西郊林場平地時發現了兩座有明確紀年的西夏小型單室磚墓,在墓室內一件西夏木緣塔在地下沉睡八九百年後終於面世。西夏木緣塔為西夏墓葬中第一次發現的西夏葬器。
  • 遙望西夏:西夏皇族後裔在洛陽
    連極為難懂的西夏文,如今他對照著字典,也能進行書寫和簡單翻譯。 作為西夏文明的載體,西夏文已是一種「死文字」。它字形方正,形似漢字,細看卻與漢字完全不同。也就是說,翻開一本西夏文的書,你可能像看天書一樣,一個字都不認識。 這樣的文字,李春光為什麼要耗費大量精力去研究?因為他想弄清楚家族的歷史,而他家族的歷史是西夏歷史的一部分。
  • 塞上明珠——西夏文的前世今生
    其中,還有一批來自古老王國——西夏——的文書遺物,上面附著著和西夏王國緊密相連的西夏文字。西夏文詞典《同音》內頁(圖片來源:英國學者魏安的個人網站 BabelStone)在已知的各種中國少數民族文字(如契丹文、女真文、滿文等)之中,西夏文字與漢字最為接近。
  • 中國西夏研究著作《西夏文教程》被譯成英文在國外出版 英文版書名...
    新華社銀川7月14日電(記者艾福梅)中國西夏研究著作《西夏文教程》被譯成英文,不久前由荷蘭博睿學術出版社出版,英文版書名為《西夏的語言和文獻導論》。這是記者14日從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寧夏大學特聘教授史金波處獲得的消息。
  • 無人能識的神秘西夏文!
    西夏王陵在考古挖掘過程中,發現了不少西夏文碑殘塊,這些西夏文碑是研究西夏王陵及西夏歷史的重要資料,但是西夏文字因為筆畫繁雜,歷史久遠,已經變得鮮有人識了。這些西夏文字是怎麼創造出來?在西夏文化傳播中起到了什麼重要作用呢?
  • 西夏文的佛經與大藏經,對西夏佛教傳播與發展有多大影響?
    西夏以党項民族為主體,在不懂漢語的党項族群眾中宣揚佛教,只有漢語佛經而沒有西夏文佛經是行不通的。因此,為了更好的發展佛教,西夏統治者在創製了自己的民族文字以後開始大力開展翻譯佛經活動。西夏贖取《大藏經》,一方面旨在珍藏供養,另一方面亦充作翻譯之底本用。
  • 《西夏文大辭典》開始編纂
    光明日報訊(莊電一)寧夏大學西夏學研究院近日表示:西夏學專家、學者盼望已久的《西夏文大辭典》,有望在3年後問世。這部辭典集中了全國近20所高等院校、科研單位30多位專家的學識智慧,將反映西夏學最新研究成果。  西夏文是西夏王朝仿照漢字創造的一種文字,有400多年的使用歷史。
  • 二十四史中為何無西夏史?今人撰寫西夏史,能否成為第二十五史?
    由此可見,「二十四史」雖然時間跨度很長,但的確沒有以西夏為主要內容的正史出現,只是作為依附於宋遼金史書後的一紀、一志、一傳存在。西夏為何沒有正史?關於西夏為何沒有正史,目前爭論仍然較大,主要有五種不同的說法,但如果細細分析,均可發現每種說法都有致命的缺陷。
  • 古代的西夏人是如今的哪裡人?西夏現在是什麼民族?
    西夏保義二年(1227年)隨著西夏國的滅亡,党項族也隨之被窩闊臺下令滅族。之後少數倖存者為了逃脫追殺,不得不與其他民族間錯雜居,從而漸漸為藏族、蒙古族、回族等族所同化。「党項族」起源於今青海河曲一帶,據漢文獻記載,党項屬西羌族的一支,故有「党項羌」一稱,據載早在遠古時代,党項就佔據著青海湖周圍的草原和青海湖以南,及黃河、大通河、湟水源頭附近的山地。
  • 西夏滅國後,他們的文明流向何處?
    但是歷史上也出現過有著獨特民族文化的王朝,今天要說的西夏就是其中之一。西夏是党項人李元昊所建立,他在吸收了漢文化的基礎上創造出了党項文字,党項人有著屬於自己的語言和文字,還有非常輝煌的文化成就。但是西夏的文明在蒙古鐵騎的踐踏下而灰飛煙滅,不但存在了兩百年左右的西夏國覆滅,就連西夏文明也一同被摧毀。
  • 中國西夏學研究著作首次被譯成英文在國外出版
    新華社銀川7月14日電(記者艾福梅)中國西夏研究著作《西夏文教程》被譯成英文,不久前由荷蘭博睿學術出版社出版,英文版書名為《西夏的語言和文獻導論》。這是記者14日從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寧夏大學特聘教授史金波處獲得的消息。
  • 第六屆西夏學國際學術論壇在銀川召開
    中新社銀川8月15日電 (李佩珊)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和中俄西夏學聯合研究的重要學術活動——第六屆西夏學國際學術論壇15日在西夏故都寧夏銀川召開。西夏學國際論壇每兩年舉辦一次,自2010年第一屆論壇在銀川召開以來,相繼在武威、北京、張掖、阿拉善等地和相關單位聯合舉辦5屆,該論壇現已成為國際西夏學最重要的學術交流平臺。本界論壇由寧夏大學西夏學研究院主辦、銀川西夏陵區管理處、銀川西夏陵文化投資有限公司協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