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文大辭典》開始編纂

2020-12-12 光明網新聞中心

   光明日報訊(莊電一)寧夏大學西夏學研究院近日表示:西夏學專家、學者盼望已久的《西夏文大辭典》,有望在3年後問世。這部辭典集中了全國近20所高等院校、科研單位30多位專家的學識智慧,將反映西夏學最新研究成果。

  西夏文是西夏王朝仿照漢字創造的一種文字,有400多年的使用歷史。隨著西夏王朝的覆滅、党項族的消亡,西夏文也漸漸從人們的生活中消失。20世紀初以來,隨著西夏文獻的大量出土,西夏的資料越來越豐富,解讀西夏文文獻成為深入研究西夏學的關鍵。因為西夏字是多義項的,西夏字組成詞組還會產生更多的義項,沒有活的語言可供借鑑,往往難以正確解讀,西夏學研究迫切需要編纂一部內容豐富、釋義準確的《西夏文大辭典》。作為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寧夏大學西夏學研究院向教育部申報了編纂《西夏文大辭典》的課題,很快獲得教育部的批准。

  據悉,正在編纂中的《西夏文大辭典》,是我國少數民族古文字的第一部詞典。編纂這部600萬字的大辭典,是一項浩大的文化工程。其資料來源涵蓋目前發現的所有西夏文文獻,既包括印本也包括寫本,既有楷書文獻也有行書、草書文獻,既有世俗文獻也有宗教文獻、金石銘文。所收詞語包括普通詞語、宗教詞語、風俗詞語、典章制度詞語,詞組、成語、習語、定型化的短句,也在收編之列。在西夏文文獻中出現過的詞語,將全部被收錄其中。

  主持大辭典編纂工作的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寧夏大學特聘教授史金波說,編纂《西夏文大辭典》,是幾代西夏學學者的夢想,但因為過去掌握的西夏文文獻少、被解讀的西夏文文獻少、能解讀西夏文文獻的人少,這個願望很難實現。現在,流失在俄羅斯、英國、法國、日本等地和分散在我國各地的西夏文獻陸續整理出版,西夏學研究成果大量問世,能夠釋讀西夏文的人才成倍增加,編纂《西夏文大辭典》的條件和時機已經成熟。

  《光明日報》( 2017年05月31日 09版)

[責任編輯:孫滿桃]

相關焦點

  • 外語辭典編纂暨《新日漢辭典》出版研討會在大連舉行
    外語辭典編纂暨《新日漢辭典》出版研討會在大連舉行 2017-11-董鴻每 攝   中新網大連11月27日電 (楊毅 黃文龍)由大連外國語大學、遼寧人民出版社、中國日語教學研究會大連分會聯合主辦的外語辭典編纂暨《新日漢詞典》(修訂版)出版研討會,27日在大連外國語大學舉行,來自國內外國語言文學學科專家、辭典編纂專家以及出版業界人士齊聚大連,共同探討外語辭典編纂中所面臨的如辭典功能、釋義分析、修訂原則等問題
  • 我國第一部特大型綜合性辭典《大辭海》開始編纂
    我國第一部特大型綜合性辭典《大辭海》開始編纂 2002年9月26日11:00  新華網   新華網上海9月26日電(記者 馮源)篇幅比《辭海》大2.5倍的我國第一部特大型綜合性辭典《大辭海》的編纂工作從9月25日起全面展開
  • 《中國呂劇大辭典》編纂工作煙臺座談會舉行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周密 煙臺報導  近日《中國呂劇大辭典》編纂工作座談會在煙臺舉辦,主編焦愛富受邀出席座談會現場,共同深耕中國呂劇振興與發展。會議就《中國呂劇大辭典》編纂工作進行了安排部署,就框架要求及編纂要求、資料收集等進行了強調說明,各呂劇院團長做了表態發言。  呂劇起源的「膠東說」讓煙臺與呂劇建立了特殊情懷。約在1894年,膠東琴書藝人翁老明在登州府(今蓬萊)內將《三打四勸》中的《蘇保送妹》一折舉行了"化妝跑圓場"的公開演出,群眾稱為"膠東蹦蹦戲"。"
  • 外語辭典編纂研討會在大外舉行
    由大連外國語大學、遼寧人民出版社、中國日語教學研究會大連分會聯合主辦的外語辭典編纂暨《新日漢詞典》(修訂版)出版研討會,於11月27日在大連外國語大學舉行。國內外國語言文學學科專家、辭典編纂專家以及出版業界人士齊聚一堂,共同探討了外語辭典編纂的經典案例和前沿問題。
  • 先生們與《敦煌藝術大辭典》
    《敦煌藝術大辭典》 敦煌研究院編 樊錦詩 主編 趙聲良 副主編 上海辭書出版社參與編纂《敦煌藝術大辭典》的孫儒僩先生繪製的莫高窟第237窟單層木塔圖參與編纂《敦煌藝術大辭典》的劉玉權先生的手稿《敦煌藝術大辭典》壁畫類詞條百年之業敦煌,一個流光溢彩的名字。
  • 無人能識的神秘西夏文!
    歷經唐、五代以至宋初的漫長歲月,党項開始從遊牧民族向農耕民族轉化,從依水草而居到有了相對穩定的居住地。生產水平雖然不能和中原地區相比,但比起本民族原有的落後的原始部落狀態,顯然是有了飛躍的進步。生產力的發展促進了文化事業的繁榮,西夏文的創製,便是文化事業繁榮的具體體現。
  • 《松江人文大辭典》編纂時間表確定 預計年底完成十六個分科初稿
    日前從《松江人文大詞典》第11次編纂工作例會上獲悉,今年年底之前計劃完成方言、宗教、文博等16個分科的初稿,明年第一季度基本完成修改增補工作,第二季度完成書稿合攏、審稿、定稿,並分批將書稿交至出版社,至明年底出版三至四卷,至2022年基本完成《松江人文大辭典》8卷本的編纂出版。
  • 永州市臺辦幹部編纂出版《中華德文化成語大辭典》
    永州市臺辦幹部編纂出版《中華德文化成語大辭典》 2012年12月24日 09:42:00來源: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12月24日永州消息  12月18日,由中國文聯出版社出版的《中華德文化成語大辭典》首發式暨新聞發布會在冷水灘市南華大酒店召開。
  • 西夏文、女真文和滿文有什麼不同?你見過這些文字書法嗎?
    西夏文西夏文是西夏(1038-1227)建國前夕,公元1036年由開國皇帝李元昊下令,命大臣野利仁榮主持創製。西夏文是記錄西夏王國主體民族党項羌族語言的,故史稱「番字」或「番書」。西夏建國後尊為「國書」,在政府公文和民間廣泛應用。
  • 中國第一部新式佛學辭典一一《丁福保佛學大辭典》
    中國第一部新式佛學辭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佛學大辭典》是丁福保先生於1912年開始編纂,歷時8年完成的中國第一部新式佛學辭典。
  • 《馬克思主義大辭典》問世
    光明日報北京4月19日電(記者張勝、李苑)歷時5年編纂,以整體性視角編寫的大型馬克思主義辭書《馬克思主義大辭典》19日在京舉行首發式。首發式暨出版座談會由中共湖北省委宣傳部、湖北省新聞出版廣電局、武漢大學聯合舉辦,武漢大學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中國實踐協同創新中心、長江傳媒·崇文書局聯合承辦。
  • 傾心編纂IT人才體系「大辭典」 ——專訪51CTO副總裁楊文飛
    二十年來,楊文飛只做了一件事情——幫助數位化專業人才更好地成長。從最初逐一突破解決企業所需,到當前編纂出IT人才崗位能力「辭典」,他傾注了所有精力。浸潤IT行業多年,雖早已遊刃有餘,但楊文飛明白「生有涯而知無涯」——處在飛速發展的IT行業,前方有太多未知在等待著他去挖掘和探索。
  • 學佛必備工具書《佛學大辭典》:中國第一部新式佛學辭典
    胡小林學習經教,每一個字他查字典,就是查辭典,丁福保的《佛學大辭典》他都翻爛了。我聽說,送了他一套。你就曉得書他翻多少遍。中國第一部新式佛學辭典《佛學大辭典》是丁福保先生於1912年開始編纂,歷時8年完成的中國第一部新式佛學辭典。
  • 一位「老濟南」花數十年編纂濟南方言俗語辭典
    從2007年10月27日正式開始整理創作,經過整整兩年時間,2010年春節前,董文斌終於完成了《濟南方言俗語辭典》的初稿以及另外兩部著作的初稿。《濟南方言俗語辭典》共收錄詞條13000餘條,全書總字數約130萬字。其中正文字數約98萬,索引及其他附屬部分約30多萬。
  • 南京大屠殺史辭典編纂啟動將邀日本學者參加
    中新社南京12月13日電 (朱曉穎)13日上午,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南京大屠殺史辭典》圖書編纂工程正式啟動。「南京大屠殺史將有第一本工具書,也就是《南京大屠殺史》辭典,辭典出版後向全世界發行。」南京師範大學社會發展學院教授經盛鴻告訴記者。
  • 西夏文的佛經與大藏經,對西夏佛教傳播與發展有多大影響?
    西夏以党項民族為主體,在不懂漢語的党項族群眾中宣揚佛教,只有漢語佛經而沒有西夏文佛經是行不通的。因此,為了更好的發展佛教,西夏統治者在創製了自己的民族文字以後開始大力開展翻譯佛經活動。西夏贖取《大藏經》,一方面旨在珍藏供養,另一方面亦充作翻譯之底本用。
  • 我國首部由青海省承擔編纂、全國通用的漢藏雙語訴訟法辭典發行啦
    12月18日,我國首部《漢藏雙語訴訟法辭典》正式出版發行。這部由青海省承擔編纂、全國通用的漢藏雙語訴訟法辭典,代表藏語訴訟法辭典類圖書國家水平,填補了全國藏區訴訟法知識類圖書的空白。據了解,《漢藏雙語訴訟法辭典》作為最高人民法院「雙語法律文化出版工程」系列叢書之一,由最高人民法院委託青海省高級人民法院承擔編纂工作。2015年,接到任務的省高級人民法院高度重視,與中國人民大學專家學者,西藏、甘肅等兄弟省區法院的雙語法官,以及國家民委翻譯局的專家組成編審委員會,組織開展編譯工作,歷時4年得以完成。
  • 其言已逝 其學不絕 義烏老伯醉心神秘西夏文
    義烏就有一位70多歲的農民,多年來苦研西夏文書法,想用書法藝術的形式留住西夏文字這項中國文化遺產。家住義烏北苑街道沈村的龔理輝是一名西夏文的發燒友。走進他的書房,牆上掛滿了西夏文書法作品。「我自幼喜愛書畫,曾自費輾轉萬裡求學,到西藏學藏文,到甘肅、陝西、寧夏學西夏文,多次上門向教授求教,嘗試將西夏文融入書法中……」龔理輝原本是幫人寫對聯的,在他決定學習西夏文的時候,已經60多歲,學習難度自然不小。不過,他不畏難,幾乎每天都待在書房裡勤學。他說,可能是因為感興趣,所以學習的時候特別帶勁。
  • 民國辭書編纂與社會文化互動
    辭書作為彙編各種新學知識的載體得到國人的普遍重視,日本近代辭書的新式編纂理念以及辭書中所收錄的新詞新語被大量輸入到中國,豐富了辭書的品類,如漢日辭書,《漢釋日本辭典》(1906)、《漢譯日語大辭典》(1907)、《東中大辭典》(1908)等;百科辭書,《新爾雅》(1903)、《博物大辭典》(1907)、《普通百科新大辭典》(1911)等;語言類專項辭書,《東文動詞彙》(1902)、《和文奇字解》(1902
  • 沈國威 | 嚴復與辭典
    進入20世紀以後,嚴複數次為漢外辭典、百科全書撰寫序文,本文通過對嚴復辭典序言的分析,考察其對辭典問題的主張和理念。本文出自《一名之立 旬月踟躕》。作者沈國威,日本關西大學教授、東西學術研究所所長。外語學習離不開雙語辭典,漢外辭典又是何時開始編纂的?中國自古以來有「字書」而無「辭典」,作為dictionary譯詞的「辭典」是進入20世紀以後由日語傳入漢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