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報訊(莊電一)寧夏大學西夏學研究院近日表示:西夏學專家、學者盼望已久的《西夏文大辭典》,有望在3年後問世。這部辭典集中了全國近20所高等院校、科研單位30多位專家的學識智慧,將反映西夏學最新研究成果。
西夏文是西夏王朝仿照漢字創造的一種文字,有400多年的使用歷史。隨著西夏王朝的覆滅、党項族的消亡,西夏文也漸漸從人們的生活中消失。20世紀初以來,隨著西夏文獻的大量出土,西夏的資料越來越豐富,解讀西夏文文獻成為深入研究西夏學的關鍵。因為西夏字是多義項的,西夏字組成詞組還會產生更多的義項,沒有活的語言可供借鑑,往往難以正確解讀,西夏學研究迫切需要編纂一部內容豐富、釋義準確的《西夏文大辭典》。作為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寧夏大學西夏學研究院向教育部申報了編纂《西夏文大辭典》的課題,很快獲得教育部的批准。
據悉,正在編纂中的《西夏文大辭典》,是我國少數民族古文字的第一部詞典。編纂這部600萬字的大辭典,是一項浩大的文化工程。其資料來源涵蓋目前發現的所有西夏文文獻,既包括印本也包括寫本,既有楷書文獻也有行書、草書文獻,既有世俗文獻也有宗教文獻、金石銘文。所收詞語包括普通詞語、宗教詞語、風俗詞語、典章制度詞語,詞組、成語、習語、定型化的短句,也在收編之列。在西夏文文獻中出現過的詞語,將全部被收錄其中。
主持大辭典編纂工作的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寧夏大學特聘教授史金波說,編纂《西夏文大辭典》,是幾代西夏學學者的夢想,但因為過去掌握的西夏文文獻少、被解讀的西夏文文獻少、能解讀西夏文文獻的人少,這個願望很難實現。現在,流失在俄羅斯、英國、法國、日本等地和分散在我國各地的西夏文獻陸續整理出版,西夏學研究成果大量問世,能夠釋讀西夏文的人才成倍增加,編纂《西夏文大辭典》的條件和時機已經成熟。
《光明日報》( 2017年05月31日 09版)
[責任編輯:孫滿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