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6日,中國網絡視頻研究中心、抖音短視頻於中國傳媒大學聯合舉辦「共享共創——短視頻與社會創新論壇」,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北京大學文化資源研究中心主任張頤武在論壇上發表了題為《短視頻的社會價值與文化意義》的主題演講。
張頤武認為,抖音正在聚合社會,打開大眾對世界的想像,「在未來,人們將通過短視頻來創造新的社會認同,創造凝聚,創造積極的知識。社會創新裡面所具有的重大功能,都可以在短視頻平臺上得到充分的展開,更多正能量將得到更廣泛的傳遞,人們所想像的那個美好的社會將有更多的可能性。」
張頤武稱:在工業時代,攝影術有著一百多年的歷史,人們通過感光技術將人類最真實的情況定格在畫面當中,而通過這樣的定格技術,後來也引發像拉洋片等各種各樣的方式。時代發展至今,工業時代與後工業化時代的東西非常不一樣,前者是滿足對完整條例性敘事的期望,而後者例如抖音短視頻則是將後現代、碎片化、不完整、零散性等觀念結合在一起,龐大的內容體系既可以把三五線城市與都市連接,又可以將中國與世界進行連接。在過去,人類創造的東西都具有組合性,如今的抖音似乎正通往完全聚合的道路,觀看者重新塑造了自己的身份、想像方式,延展至線下重新塑造社會結構。
演講中,張頤武表達了他對短視頻的期許。他說:「在未來,短視頻平臺將會有大量新的內容賦能,人們將通過短視頻來創造新的社會認同,創造凝聚,創造積極的知識。社會創新裡面所具有的重大功能,都可以在短視頻平臺上得到充分的展開,更多正能量將得到更廣泛的傳遞,人們所想像的那個美好的社會將有更多的可能性。」
圖為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北京大學文化資源研究中心主任張頤武
該論壇上主辦方聯合發布了國內首份《短視頻與社會創新研究報告》。報告指出,短視頻以8大特性,重構了傳播哲學,主要表現在1. 自主性與多元性:短視頻賦能多元社會主體,使每一個微小的自主創新都可以被看見,又在彼此分享和模仿接力中,讓自主學習成為習慣,成為能力,成為動力;2. 流動性與繼承性:短視頻突破了電視的時間流,實現了移動的空間流,又創新了表達的接力流,在全方位、立體化、多樣性的展開中,讓創新價值得以承續;3. 規範性與高效性:短視頻內容生態優化助力共享共創趨向理性規範,短視頻的社會廣泛連接短時間匯聚集體力量,實現裂變式傳播,驅動共享共創更加高效;4. 普適性與共構性:短視頻加權信息普適普惠的公共服務能力,多方參與共構全新的數位化、移動化、中國化的共享共創場景。
在抖音記錄美好生活, 實質上是在全民參與協作、搭建一個共享共創的短視頻生態:在這個生態內,每個人的微小創見都可以被看見,從分享到共享,從獨創到共創,從傳播的可見到創新的可見,短視頻照亮了每一個人都有的創新種子。
來源:消費日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