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頤武:短視頻的社會價值與文化意義

2020-12-13 中國日報網

8月6日,中國網絡視頻研究中心、抖音短視頻於中國傳媒大學聯合舉辦「共享共創——短視頻與社會創新論壇」,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北京大學文化資源研究中心主任張頤武在論壇上發表了題為《短視頻的社會價值與文化意義》的主題演講。

張頤武認為,抖音正在聚合社會,打開大眾對世界的想像,「在未來,人們將通過短視頻來創造新的社會認同,創造凝聚,創造積極的知識。社會創新裡面所具有的重大功能,都可以在短視頻平臺上得到充分的展開,更多正能量將得到更廣泛的傳遞,人們所想像的那個美好的社會將有更多的可能性。」

張頤武稱:在工業時代,攝影術有著一百多年的歷史,人們通過感光技術將人類最真實的情況定格在畫面當中,而通過這樣的定格技術,後來也引發像拉洋片等各種各樣的方式。時代發展至今,工業時代與後工業化時代的東西非常不一樣,前者是滿足對完整條例性敘事的期望,而後者例如抖音短視頻則是將後現代、碎片化、不完整、零散性等觀念結合在一起,龐大的內容體系既可以把三五線城市與都市連接,又可以將中國與世界進行連接。在過去,人類創造的東西都具有組合性,如今的抖音似乎正通往完全聚合的道路,觀看者重新塑造了自己的身份、想像方式,延展至線下重新塑造社會結構。

演講中,張頤武表達了他對短視頻的期許。他說:「在未來,短視頻平臺將會有大量新的內容賦能,人們將通過短視頻來創造新的社會認同,創造凝聚,創造積極的知識。社會創新裡面所具有的重大功能,都可以在短視頻平臺上得到充分的展開,更多正能量將得到更廣泛的傳遞,人們所想像的那個美好的社會將有更多的可能性。」

圖為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北京大學文化資源研究中心主任張頤武

該論壇上主辦方聯合發布了國內首份《短視頻與社會創新研究報告》。報告指出,短視頻以8大特性,重構了傳播哲學,主要表現在1. 自主性與多元性:短視頻賦能多元社會主體,使每一個微小的自主創新都可以被看見,又在彼此分享和模仿接力中,讓自主學習成為習慣,成為能力,成為動力;2. 流動性與繼承性:短視頻突破了電視的時間流,實現了移動的空間流,又創新了表達的接力流,在全方位、立體化、多樣性的展開中,讓創新價值得以承續;3. 規範性與高效性:短視頻內容生態優化助力共享共創趨向理性規範,短視頻的社會廣泛連接短時間匯聚集體力量,實現裂變式傳播,驅動共享共創更加高效;4. 普適性與共構性:短視頻加權信息普適普惠的公共服務能力,多方參與共構全新的數位化、移動化、中國化的共享共創場景。

在抖音記錄美好生活, 實質上是在全民參與協作、搭建一個共享共創的短視頻生態:在這個生態內,每個人的微小創見都可以被看見,從分享到共享,從獨創到共創,從傳播的可見到創新的可見,短視頻照亮了每一個人都有的創新種子。

來源:消費日報網

相關焦點

  • 肖珺:傳統文化短視頻是一種具有社會價值的傳播現象
    5月13日,武漢大學媒體發展研究中心、中國傳媒大學國家傳播創新研究中心聯合字節跳動平臺責任研究中心,在中國傳媒大學舉辦「傳統文化短視頻的傳播及其創新意義高端論壇」。武漢大學媒體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肖珺代表媒體發展研究中心和字節跳動平臺責任研究中心發布了《抖擻傳統:短視頻與傳統文化研究報告》。
  • 全國政協委員張頤武:佛系文化影響社會發展 年輕人要有奮鬥精神
    張頤武認為,現在中國的經濟成長以後,中等收入的青年群體越來越多,他們衣食無憂。而且由於自身家庭經濟條件不錯,保障了青年人的生活,青年人對未來的生活沒有很大的焦慮,就不會產生很強的奮鬥精神。未來網(www.k618.cn 中央新聞網站)北京3月15日電(記者 賀卓輝 見習記者 何欣)「雖然佛系文化有它的價值,但是現在的年輕人也要有奮鬥的精神。」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張頤武在接受未來網記者採訪時表示。
  • 張頤武:珍視平臺跨文化傳播價值
    這個以短視頻為中心的應用有其鮮明特色,是大眾文化的新型平臺,所謂「Z世代」的最愛。TikTok的中國版抖音在本土得到了充分檢驗,其所具有那種片斷性、表演性和互動性特點吸引了生長於網絡時代的年輕人,成為時尚和流行文化的重要平臺,在社會中發揮了多方面影響。這些作用是其他文化形態難以實現的。
  • 北大中文系教授張頤武:文化傳播需要更多李子柒
    李子柒在國外社交媒體上的成名引發國內對其是否屬於文化傳播的討論。這種討論涉及文化傳播的路徑、方式及內容等問題,也涉及我們一直在探討的如何擴大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的問題。在最近的討論中,有兩個說法值得注意,一是說這樣的傳播過於膚淺簡單、深度不夠;二是說這樣的傳播過於偏向展現中國的鄉土生活,缺乏對中國現實更為豐富的表現,因此李子柒的視頻算不上是文化傳播。
  • 古涼州如何打造文化旅遊名市?張頤武教授解讀涼州文化(圖)
    張頤武教授以《絲路文化、邊塞詩與中國精神》為主題,從「通」「塞」與「都」「關」和絲路文化」,講述了作為絲綢之路重要節點的古涼州,曾經在絲路暢通保障、經濟貿易、文化交流以及絲路文化的孕育發展方面發揮的重要作用。
  • 張頤武:禁TikTok和微信,說明美國擔心未來在文化上被中國「卡脖子」
    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張頤武表示,禁用TikTok和微信,說明美國擔心未來在文化上被中國「卡脖子」。張頤武表示,與科技方面的情況不同,「科技是我們想要,他(美國)不給;文化是我們有些東西到他那兒,他現在高度警覺,不讓我們去,這其實是完全不一樣的。」張頤武認為,美國現在高度警覺,擔心我們未來在文化上把他的脖子卡住,就把文化問題政治化。
  • 張頤武:學英語有助於理解中國文化
    [導讀]中西兼通的錢鍾書先生,他是外語系出身的,這並沒有妨礙他對中華文化的了解,反而有助於發揮跨文化的力量。所以,英語學習並不是一個壞的事情,我覺得社會應該有一個明確的共識。帶著這些問題,時代周報採訪了著名評論家、北京大學中文系博士生導師張頤武教授。把學外語和本土文化傳承對立起來沒有意義時代周報:最近,北京中高考改革「英語降分、語文升分」,這一降一升引發了全社會的熱議和聯想,有人說這是一種倒退,有人說這折射了當代文化觀念的轉變,你對此怎麼看?
  • 2020,看見短視頻的「遊戲價值」
    在快手遊戲負責人唐宇煜看來,短視頻的邊界正在被不斷打破,短視頻通過內容連接社會、文化、經濟、教育、公益等多維領域,已成為新時代的超級連接器。回顧2020,短視頻也為遊戲行業在履行社會責任、普惠用戶、賦能產業發展等方面創造多元價值,這亦是未來趨勢所向。
  • 傳媒觀察 |短視頻的奇觀消費與意義缺失
    短視頻的奇觀消費與意義缺失  楊 萍  在網際網路平臺上,隨著創作門檻的不斷降低和網民創作熱情的持續提高,各種視覺符號大量湧現,為網絡用戶帶來了各種新鮮刺激的感官體驗。消費各種各樣的視覺符號成為當今網際網路文化傳播的一項主要特徵。從美食到旅遊,從穿搭到購物,從健身到遊戲,無一不成為視覺符號呈現的內容。
  • 傳媒觀察|短視頻的奇觀消費與意義缺失
    消費各種各樣的視覺符號成為當今網際網路文化傳播的一項主要特徵。從美食到旅遊,從穿搭到購物,從健身到遊戲,無一不成為視覺符號呈現的內容。短視頻正是日常生活視覺化的文化表徵。網絡用戶穿行於由視覺符號拼接而成的「現實世界」中,在視覺符號的解讀中認識他人與社會,並尋找對於自身的定位。短視頻的興起與流行這是一個視覺符號佔統治地位的景觀社會。
  • 《涼州講壇》第四期在武威開講 張頤武教授解讀涼州文化
    張頤武教授解讀涼州文化。社會各界2000多名人士聆聽演講。張頤武教授以《絲路文化、邊塞詩與中國精神》為主題,從「通」「塞」與「都」「關」和絲路文化」,講述了作為絲綢之路重要節點的古涼州,曾經在絲路暢通保障、經濟貿易、文化交流以及絲路文化的孕育發展方面發揮的重要作用;從「涼州文化的「通」與絲路文化精神」,講解了涼州文化的形成和內涵特徵,以及涼州文化對發展中華文化和傳承絲路文化精神的獨特貢獻;從涼州詞:絲路詩意的展開,從傳唱千古的
  • 北大中文系教授張頤武:文化互鑑促進中馬健康產業長遠發展
    在中馬文化與健康產業合作分論壇上,北大中文系教授張頤武參加論壇並發表演講。張頤武教授作為文化領域的學者,首先闡明亞洲國家文化交流互鑑具有良好的基礎,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和落實,中馬之間的文化交流愈加頻繁和深入,為更多領域的合作與交流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 從短時長變短文化!短視頻「短平快」還能走多遠?
    那些源源而來的短視頻,背後隱含的是文字時代向圖像時代的切換,印刷文化向視覺文化的轉換。短視頻現已成為全民的「新文化」。可謂是,短視頻,「快生長」。伴隨智慧型手機普及化,視頻拍攝技術升級,以及網絡提速降費,人們可以隨時隨地觀看、分享短視頻,為短視頻的內容生產及傳播、用戶增長提供了極大的空間。其次,短視頻吻合生產者與用戶的雙向需求。
  • 好看視頻宋健:短視頻時長不重要,只做save time的視頻 | 價值年代
    11月18日,百度短視頻生態平臺總經理宋健出席第五屆中國新文娛·新消費年度峰會並發表演講,分享了基於知識基因,百度做短視頻的長期主義價值觀,以及對短視頻行業的一系列思考。宋健百度好看視頻自成立以來就定位於泛知識內容平臺,致力於有價值的信息分發,聚焦70、80後社會中堅力量人群,專注優質內容的打造。
  • 北大教授張頤武:所謂的「漢字危機」並不存在
    這其實就是因為我們對漢字本身的了解不深了,對它背後蘊含的文化也不熟悉了。  所謂的「漢字危機」並不存在  青評論:您同意將這種現象歸納為「鍵盤時代的漢字危機」嗎?  張頤武:這個說法我認為是媒體的一個修辭,主要是引起大家的關注,並不是現在漢字真的面臨一個危機。
  • 「教育強國」張頤武:美式「平民主義」就是「美國優先」
    而波廷傑有意將平民主義與民族主義區分開,是企圖引發中國社會內部的對立。這恰恰暴露出美國社會內部面臨的巨大社會分歧,也顯示他雖然一口流利中文,但與中國現實已經完全脫節。一方面,波廷傑所指稱的平民主義即使在西方世界內部也飽受批評,與一般人所指有極大差異;另一方面,中國當下年輕人所代表的社會潮流,他們對於民族認同的強調、對中國社會的認同、通過民族風所展現出的多元文化色彩與個性,與波廷傑所指的平民主義和民族主義有根本性區別,美國的反華人士還帶著冷戰時期看待蘇聯的眼光來看待中國,把政府當作所謂「壓制社會、鼓動民族主義的力量」,而年輕人是「反正統的平民主義代表」,企圖通過這樣一套話術打動中國青年
  • 華益弘為了免費:掀起短視頻「價值」戰
    歸根結底,在於短視頻平臺不斷被以為是文娛平臺,大多數短視頻平臺將本人作為文娛平臺,採取遊戲化設計,讓用戶在上面消磨時間,以至不知不覺上癮,成為名不虛傳的Time Killer。  短視頻平臺的價值真的只能是文娛平臺嗎?  前些年可能是的,但今天短視頻已成為信息傳輸根底設備,就跟圖片或者文字一樣。
  • 北大教授張頤武評高考作文:哲理性題目空間大,真寫好難度高
    按照慣例,首門科目語文考試結束後,作文題總是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注意到,多次受媒體邀請點評高考作文題的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張頤武,當天也在他的個人微信公眾號對今年的高考作文題進行了簡評。張頤武表示,2019年的高考作文題,仍然是社會關注的焦點。
  • 「教育強國」張頤武:Z世代的衝擊力
    「教育強國」張頤武:Z世代的衝擊力 2020-06-25 02: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文化創意的意義與價值
    24日,新華網旅遊頻道舉辦的第三期「中國文旅再出發——線上系列主題沙龍活動」暨2019中國地級城市文化創意指數百強榜單發布,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副院長、教授向勇就文化創意指數對發布的這些城市文化的提升有什麼意義和價值、以及怎麼理解文化創意的內涵等話題作了精彩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