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強國」張頤武:Z世代的衝擊力

2020-12-20 澎湃新聞

「教育強國」張頤武:Z世代的衝擊力

2020-06-25 02: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張頤武:Z世代的衝擊力

教育強國

★★★★★

最近不少西方媒體關注了「Z世代」在這次由於喬治·弗洛伊德的死所激發的持續的示威中的影響力。他們一直是示威活動的主力,始終積極參與,甚至很大程度上主導事態的進程。英國《金融時報》網站的文章認為他們所形成的新的青年的文化在這次的疫情背景下示威之中有很大的作用。這值得我們高度關注。

所謂「Z世代」,也類似中國常說的「95後」,是西方對於世代的描述的一個概念,指的是從1995年到二十一世紀的最初十年出生的世代。西方的觀察認為他們有兩個特點相當重要:

一是他們是國人常說的「網生代」,也就是數字世代的第一代的原住民,他們對於基於移動網際網路的手機文化熟悉也善於運用,並在其上形成其文化。而這種文化常常是「部落化」的。

二是他們出生在西方經濟發展較為順暢的「冷戰後」的階段,是在相對普遍富裕時代成長的,基本上多數天然屬於中產群體,其消費力的影響不容小覷。並對其上幾代人發生相當的影響,也更重視自我的感受和體驗。這些特點在他們逐漸成長的過程之中都在顯現出來。

三是他們的工作生活等各個方面更重視所謂的「靈活性」和個性,各種選擇選擇等都會更注重自我的滿足。

這些年來西方貧富差距的加大,中產群體下層的經濟地位下降,社會的多重矛盾如移民和種族等等的問題也都會浮現在很多Z世代的日常生活之中。這些社會矛盾多年的積累對於Z世代的影響是相當大的。隨著這次疫情在西方的蔓延和持續,現在看來,Z世代其實受到了相當大的衝擊,疫情的持續使得社會矛盾激化,而Z世代的靈活的學習和工作的選擇往往是社會保險難以覆蓋的,所以經濟活動和社會生活在疫情下的停止或靜止狀態會讓他們在生活上最先受到了影響和損害。而青年對於社會不公的感受更容易形成較為激進的社會選擇的前提。這都會成為他們的社會行動的新的背景。這次的種族問題的凸顯,其實是多重社會問題的一個扭結點,這個點是相當能夠形成社會動員的,也是相當直接的。從這個點上,西方Z世代的年輕人看到了自身的不滿能夠釋放的空間。

而Z世代的「網生代」的特性,使得他們更傾向於通過社交媒體來取得信息,獲得對於世界的看法和認識,也傾向於在網際網路和社交媒體中發表自己的看法,和與自己想法類似的人同聲相應,同氣相求,形成的更多的認同,也更容易受到網絡上的各種意見和價值選擇的影響。因此其社會觀點往往由於這種相互影響而越發激進,容易形成「極化」的形態。而這些也由於屏蔽和消除了和不同看法的人之間的相互討論而越來越傾向明顯。

很多網絡上的社交媒體其實是高度「部落化」的,和所謂的「外人」,包括家中長輩等都沒有兼容性,完全是在自己的「圈子」裡活動的。很多年長的人根本和年輕人的網際網路文化是隔絕的,年輕人使用的社交媒體工具甚至都和一般社會熟悉的有所不同,其運用自如的社交工具並不和其他人兼容。他們所分享和重視的文化往往和社會上一般的形態有相當的差異。這樣的年輕的z世代一旦形成其政治和社會看法,往往根本就如橫空出世。這些年來如美國桑德斯等人的崛起,就是以激進的姿態切合了年輕的Z世代的相當多的需求而變得影響巨大。

這種「圈子」的文化一旦釋放其政治和社會的能量,「外溢」為社會行動,往往就會構成極大的社會衝擊。而他們的「圈子」文化往往平時局限在自己的圈子之中,和外人並無往來,外人對其影響往往也並不知曉,一旦釋放其能量,就具有相當大的影響。而這些社交媒體的「圈子」往往能夠在社會行動之中發揮獨特的組織和傳遞情況信息的作用,在諸如示威等看起來自發的活動中,以社交媒體進行組織,形成聲勢和某種通過網絡的特殊的組織性。這種新的社會運動的形態其實正是Z世代所提供的。

同時,這些行動由於其具有青少年的衝動性的特點,缺少自制力,也更容易出現暴力和逾越界限的活動,其觀念也相對簡單,由於其激進就往往做強勢的二元的非此即彼選擇。有難言的憤怒和不滿,但沒有更明確的目標和具體的策略。往往有即興的、發洩式的表現,卻難有清晰的社會運動常見的更為具有影響力和說服力的動員的訴求。

年輕人的精力旺盛,有西方媒體分析其健康受到新冠疫情的威脅相對較小,在社會相對停擺的狀態下也沒有其他的更多事情,這更能夠延續其街頭行動。這也造成這些街頭行動一旦興起,往往延綿不絕,持續相當長的時間。但熱度雖高,但其具體的訴求往往具有烏託邦的色彩。這肯定會促成社會的變化,但究竟最終社會會如何發展卻依然極不清晰。不少西方分析人士看到了其社會的潛能,但似乎也體現出相當複雜的狀況。

Z世代在這次的西方的大規模示威活動中彰顯其影響,其實說明「冷戰後」的「網生代」的一代人已經在西方社會中發生獨特的影響。這個Z世代的特性和對於整個世界的影響,值得我們深入觀察和思考。

(張頤武:長安街讀書會成員、

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

更多精彩請點擊

長安街直播

註:授權發布,本文已擇優收錄至「長安街讀書會」理論學習平臺(人民日報、光明日報、新華網、澎湃政務客戶端「長安街讀書會」專欄同步),轉載須統一註明「長安街讀書會」理論學習平臺出處和作者。

原標題:《「教育強國」張頤武:Z世代的衝擊力》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教育強國」張頤武:美式「平民主義」就是「美國優先」
    「教育強國」張頤武:美式「平民主義」就是「美國優先」 2020-05-13 22:1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教育強國」張頤武:善用網絡 推動經典走向大眾
    張頤武:善用網絡 推動經典走向大眾教育強國★★★★★(張頤武:長安街讀書會成員、>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更多精彩請點擊「新書推薦」長安街讀書會第20201202期幹部學習新書書單「2019長安街好書」長安街讀書會年度推薦幹部學習書單(經典篇)
  • 真正的「數字原住民」「Z世代」,不愛聽故事!
    時間過得真快,談論90後的日子仿佛才剛過去,轉眼我們就已經在聊「數字原住民」和「Z世代」了。「數字原住民」,意為一出生就在一個無所不在的網絡世界裡,對於他們而言,網絡就是他們的生活,數位化生存是他們從小就開始的生存方式,他們中有90後、00後也有80後。
  • 「教育強國」石中英:做溝通教育理論、政策和實踐的橋梁
    「教育強國」石中英:做溝通教育理論、政策和實踐的橋梁 2020-12-16 19: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定製+復古+無性:運動品牌的Z世代新經
    Z世代高度的個性化,也推動了市場風潮的變化。為了讓年輕一代有更多的情感共鳴,提升品牌的好感度和認同感,不少品牌還費盡心思學起了Z世代「黑話」。 除了入門級的「zqsg」「xswl」「奧利給」和「duck不必」,甚至還有進階級的「躺列」「禁止套娃」。這屆年輕人,屬實「難搞」。
  • 「強國教育叢談」提升學校軟實力:實現教育強國夢的硬道理
    會議為我國各項建設事業都勾勒出了清晰的宏偉藍圖,也為我國教育的發展指明了新的發展方向,樹立了新的發展目標,那就是構建高質量的教育體系,將我國建設成為教育強國。書寫好教育強國的奮進之筆,我們就不能只採取「經濟決定論」裹挾下的提升學校「硬實力」的發展路徑,還應該在提升硬實力的基礎上,著力提升以價值性、文化性、制度性為核心的學校軟實力。
  • 連鎖論語201024「當標準化遇到Z世代應以夷制夷、滌故更新」
    #連鎖論語#201024「當標準化遇到Z世代應以夷制夷、滌故更新」當越來越多的新生代進入組織時,部分標準化操作可能會受到挑戰。此時可因勢利導,鼓勵新生代在原有標準化基礎上,不斷探索直至沉澱新的標準化流程。標準化是經驗和教訓的沉澱,是為了更好地提升工作效率。
  • 短視頻平臺之爭,誰來奇襲Z世代?
    「對不起,我咕了。。。」「這周更,絕對不咕。。。」視頻創作者們總是在「立FLAG」與「打臉」之間反覆。一邊是年輕人對視頻內容的嗷嗷待哺,一邊是頭禿生產者的激情創作。「不咕剪輯」還內設了一鍵三連、彈幕貼紙等Z世代特色素材庫。此外,「不咕剪輯」創作的視頻可以一鍵發布至B站,這是實在的便捷導流,操作成本也低。對比之下,「秒簡」現在還不能一鍵發布到視頻號,這裡一脫節,之後起量上多少有點困難。
  • 膨化零食x健康穀物,「一藜米」想用藜麥打造超級零食|Z世代新消費...
    「一藜米」是一款以藜麥為原材的膨化藜麥球,主要面向Z世代群體。創始團隊表示,藜麥作為一款已經風靡海外的健康產品,在Z世代對新事物的高度認知性的環境背景下,正在被越來越多的國內用戶接受。除了健身人士,「一藜米」膨化藜麥球尤其關注「自嗨式瘦身者」這一群體,他們佛系健身,追求身材但不能拒絕美食誘惑,會是膨化健康類食品的主要用戶。
  • 「網際網路 i 世代」的父母都要知道的12個建議
    根據學者研究,i世代與你我想像的不同,出生於「後網絡」時代,他們完全沒有「前網絡」時期的記憶;是有史以來享有父母最完全保護的一代,他們重視安全、不喜歡派對、晚熟、有較長的青春期…身為父母、師長與牧者的挑戰卻也比以往更多更大。生長在數位時代的他們,我們又該如何來因應他們所面對的環境,在其中求生?
  • 北大中文系教授張頤武:文化傳播需要更多李子柒
    北大中文系教授張頤武:文化傳播需要更多李子柒 2019-12-12 08: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他推出了全球爆款潮流單品,更是摩登天空旗下的「Z世代孩子王」
    Vision by:MVM design label _ 後現代的地球,一切界限均已「內爆」 「Z世代 隨波逐流不是潮流 潮流單品亦不足以成就潮流文化 音樂與潮流伴生於世,是DrakSun的養分 也是這個「孩子王」的玩具 就像Z世代既是
  • 「融合教育」在臺灣:是「融」或「不容」?
    班上總有 1、2 個讓大家覺得「有點怪怪」的同學,他們或者會在某些課程跑去其他教室上課,或者體育課時,只能在旁邊看著大家打球、遊泳。平常他們雖然與大家一起待在教室裡面,你卻總覺得好似有一道隱形的牆難以突破?──這正是臺灣以「融合教育」為名、卻是以「整合教育」為實的教育現況。什麼是「融合」教育?
  • 日本的「寬鬆世代」
    寬鬆世代「ゆとり世代」,可簡稱為「ゆとり」。廣義來說,就是1987年4月2日~2004年4月1日出生的日本人。這些人受到2002年日本開始實行的「寬鬆教育」,削減學生上課內容、時間,改為完全周休2日制。其特點:
  • 還有Z世代沒玩過的遊戲?
    曹操在赤壁大戰中被劉備和孫權的「苦肉計」、「火燒連營」打敗,被迫退逃到華容道,而華容道之上諸葛亮早已經派關羽設伏在此。關羽為了報答曹操放他走的恩情,明逼實讓,終於幫助曹操逃出了華容道。而中國較為傳統的遊戲「華容道」,正是衍生於此。Z 世代中,大概很少有見過這個民間遊戲的年輕人了。
  • "SLASH"才是Z世代潮人應有的態度
    推崇個性張揚,厭惡陳規刻板,人前人後身份極限反轉,是Z世代奉為圭皋的生活態度。在B站熱門刷到同為CBD白領的同事,見到西裝革履的精神小夥化身板仔馳騁在夜色中,已經是大家喜聞樂見的生活常態。擁有多元面孔「太能裝」,如此「表裡不一」是Z世代的常規操作,這種被稱為「SLASH」處事風格是他們一直以來對「自由隨性」的追求與實踐。
  • 伊莉莎白·伍策爾:這位瘋狂暴露私生活的女作家定義了「X世代」
    伊莉莎白·伍策爾(Elizabeth Wurtzel)是一個「心安理得的自戀狂」,人們對她作品的評價褒貶不一。出於她「無畏世俗」、「藐視一切」、「女人味十足」的獨特風格,赫普齊巴·安德森(Hephzibah Anderson)探究了她的生活及其對文學發展作出的貢獻。2020年對於女作家的自白回憶錄而言,似乎格外活躍。
  • 學好英語,從練好音標入手(「s」和「z」)
    學英語,從練好音標入手(「k」和「g」)① 含有/z/的單詞與句子> 單詞>>zany/ zeni / n. 小丑>>zenith/ zenθ / n.拉鏈>>zither/ z(r) / n. 齊特琴>>zone/ zn / n. 地區>>zoo/ zu / n. 動物園>>busy/ bzi / a.
  • 「教育強國」朱永新:推進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教育強國」朱永新:推進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2020-12-14 19: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Z世代」究竟什麼來頭?
    打破傳統束縛的Z世代Z世代下品牌趨勢和機會(圖片來自Generation Z)近日,Wunderman Thompson Intelligence發布最新消費者數據和案例研究報告「Z世代:亞太版」。通過對亞太區內大量原始消費數據、專家訪談和案例進行研究,洞悉年輕一代的消費行為和動機,預測Z世代下品牌新趨勢和機會。儘管全球在政治變化、貿易戰和領土爭奪等方面動蕩不安,亞洲依舊是世界上增長最快的地區。作為十幾歲和二十出頭的年輕Z一代,他們比千禧一代更具政治、環境和社會進步意識。這群年輕人對未來充滿希望,積極參與解決社會經濟問題,推動創造和創新產業發展,助力種族和宗教等社會人文進步。